【鳥人說鳥事】最早的黑琴雞記錄你想象不到(全文500字)可是,您知道最早的黑琴雞片子是什么樣子嗎?找這個鳥的時候,是在張果老在內蒙古赤峰方向拍到了一棵樹上的幾只黑琴雞之后,查資料大興安嶺一代也有分布。現在,拍鳥的人們太幸福了,不僅設備到了人工智能了,到了只需按動快門就行了,甚至后按快門都可以的程度之外,鳥不需要找了不說,拍鳥都可以車接車送,吃住不愁了,就連設備都可以幫助你直達現場。
【鳥人說鳥事】拍鳥最后悔的事:好拍的鳥拍砸了!你拍鳥的時候最后悔的事是什么?503Cw+100C后背+250毫米鏡頭,要是吹牛的話,使用這樣一套組合拍鳥的。結果,流水還是滿意的,有了理想效果,鳥有兩個問題:一個是鳥不實;“不遠萬里”拍了一次鳥,沒有鳥就拉倒了,可是看著鳥就在眼前,可以拍好,拍精彩,機器不可用,新機器用不好,夠倒霉的了,也夠一說了。
【鳥人說鳥事】拍鳥的測光模式?拍鳥點測光。看到許多視頻講拍鳥測光模式的時候,一講就頭頭是道,講得活靈活現,說測光模式“很重要”。后來,有老師來我這里拍鳥,問了這個問題,告訴我:“拍鳥就用點測光”;還告訴,焦點對著鳥的眼睛,眼睛有障礙的時候,對著脖子或腿,對著和眼睛平行部位;另外,一直也沒有用過其他的測光模式,是不是用了其他模式也會得出“沒有不適”的結論。
【鳥人說鳥事】拍鳥速度優先是法則(全文600字)早些年,拍鳥有兩大制約:一是感光度,一是快門速度,實際上是一個問題,機器的感光度問題。體育運動和鳥的靈動不僅軌跡不同,對快門速度的要求也就不同。有了新技術,照相機的感光度的問題解決了,攝影師不需要再為拍鳥的快門速度為難了,干嘛不提高拍攝的快門速度呢?!快門速度在拍清楚鳥的問題上應該是第一位的(個人觀點),速度優先是法度,是法則。
【鳥人說鳥事】集群的簑羽鶴現在情況咋樣?這幾天看相片總是把焦點落在蓑羽鶴集群的鳥片身上。工作之便,他總是打聽鳥的情況,為此,蓑羽鶴每年秋季集群的幾個地點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每天傍晚,鳥都飛到濕地一帶過夜,每天清早,鳥都伴著晨曦飛到這里。看著這些片子,想著那些時候------現在,老了,沒有了那么大的興致,可還是對這些鳥有些惦記:那里的鳥一定都好,那里的鳥一定還在吧,年年都在吧?!
【鳥人說鳥事】更正兼致謝(全文600字)早上,發了一期《長焦遠距離拍鳥不必擔心光圈》是想說拍鳥的時候,把好鏡頭的大光圈充分利用好,不必要糾結小光圈的景深范圍的事情。600 毫米鏡頭,100 米距離,光圈 11 和光圈 4,后背景距離有多大差距?長焦鏡頭(600mm)的景深本身極淺,即使光圈從f/4縮小到f/11,后景深的絕對增量依然有限——這是因為長焦鏡頭會顯著壓縮景深,即便調整光圈,背景清晰范圍的擴展也遠不如廣角鏡頭明顯。
【鳥人說鳥事】長焦遠距離拍鳥不必擔心光圈(全文700字)長焦遠距離拍鳥不必擔心光圈。剛剛拍鳥那會兒,問老師,600毫米4、0光圈鏡頭拍遠處的鳥,光圈重要嗎?“長焦拍遠鳥、小鳥,應該發大掛光圈的優勢,沒有必要考慮光圈值帶來的景深對鳥片質量的影響”老師這樣說,意思是可以把光圈開到最大去拍,這樣在感光度適當的情況下,可以保證快門速度。600 毫米鏡頭,100 米距離,光圈 11 和光圈 4,后背景距離有多大差距?”
【鳥人說鳥事】一場暴風雪成就一段拍鳥佳話(全文700字)一場暴風雪成就一段鳥片佳話。好在那里住的可以,吃的可以,工作人員可以,老板可以,重要的是鳥可以。盡管住了兩晚,盡管鳥就在門口,拍鳥也只有兩次。拍鳥依然不是特別重要,重要的是那是一次南方的漫天大雪,大山深處的隆冬拍鳥的體驗,重要的是那是一次靠近南方的漫天大雪,大山深處鳥與自然,鳥與我的近距離對話、交流、欣賞、互動的體驗。——《一個人的拍鳥史》
【鳥人說鳥事】拍鳥人系列之:“我只拍了一種鳥!”——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最鐘意的鳥和片(全文1100字)這個人我也一起拍過鳥,那是在南方的一個地方拍攝一種鳥,我們等了三四個小時,鳥來了不來我們眼前的時候他來了。鏈接:【鳥人說鳥事】起碼應該給我一本書(全文700字)。攝影是人類社會走向現代文明的標志,給鳥照相再次抬高了攝影的門檻,拍鳥人的文明程度當是當今社會中的高精端,拍鳥人當時時刻刻自律、自己。
【鳥人說鳥事】老相片多留點是對的(全文500字)老相片多留點是對的。盡管過去有些片子不盡人意,可現在一加工,就是好片,尤其是那些過去完全野拍的片子。現在想想,那個時候按照那個時候的標準沒有留下來的片子就有些可惜了了。多留一些片子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那個時候刪除的片子是按照那個時候的標準,比如,那個時候提倡“近是硬道理”,按照這個“道理”留下的都是大頭照,而現在喜歡的環境片就與現在無緣了。
【鳥人說鳥事】自己設計的鳥的落腳點(全文300字)自己設計的鳥的落腳點。自己在家里的果園里設計了一個拍鳥的地方,看好的樹枝留一處鳥的落腳點。我們這里也設計了水坑,也擺了木樁,搞了石頭,學習到了鳥點的誘鳥方法,唯一不同的是周邊的果木樹沒有大拆大建,大裁大剪,相反,還是充分利用了果木樹的自然優勢,完全的原汁原味,只是選擇最好的地方,給鳥留了一個落腳的位置——這是拍攝的重點。
【鳥人說鳥事】拍鳥曝光的“白加黑減”的體驗(全文1000字)學習過多少次,都不能完整的表達,為了不失偏頗,還是引用專業論述:““白加黑減”是相機曝光補償的核心原則,指拍攝明亮主體(如白雪、白色物體)時增加曝光補償(+EV),拍攝深色主體(如黑板、黑色衣物)時減少曝光補償(-EV),以避免照片過暗或過亮。另外一點,加減的關鍵點是主體鳥,鳥在環境的比例是個點,鳥小,并且鳥的主體曝光準確是關鍵。
【鳥人說鳥事】當把鳥片投影到100寸的顯示屏上(全文500字)當把鳥片投影到100寸的顯示屏上。說這個“差不多”是說用手機拍、用普通相機拍、中畫幅拍、大畫幅拍以及現在各式各樣的拍攝手段拍出的鳥片區別都不大。【鳥人說鳥事】在談及到這些個問題的時候,從來都不敢“理直氣壯”,表現出的都是“謹小慎微”,確實現實就是如此。但善意的提醒還是通過談談體會的方式說過一二:鏈接,【鳥人說鳥事】把鳥片放大之后就露怯了(全文600字);
【鳥人說鳥事】拍鳥買長焦者慎(全文700字)拍鳥買長焦者慎。又有鳥友在看【鳥人說鳥事】中,看到了說過的設備換不換的文章,問我買不買長焦600、800毫米鏡頭給個建議。我還說老鏡頭300以上的鏡頭我都有(這也是我拍鳥20多年的另一個較比大的收獲)——拍鳥離不開好設備,拍鳥技術不行,設備再不行還咋玩啊!長焦鏡頭的在拍鳥中的作用是不可以替代的。它不只是把鳥拉近拉進你的眼前,它的虛化效果,鏡頭的壓縮感都是獨特的。
【鳥人說鳥事】為什么鳥片和現實中的鳥差別那么大(全文900字)為什么鳥相片和現實中的鳥差別那么大。到森林里去---找鳥,找到鳥;如果您是看攝影展,還得打印,掛入展廳,布局、燈光------我們平日所見的拍鳥人的鳥的相片是有這樣一個流程的。野生鳥類攝影的攝影作品是藝術,它與中國繪畫中的鳥、服飾上的鳥都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加工過的(藝術創作)鳥。可以看看鏈接的這篇小文章:【鳥人說鳥事】鳥相片還有“色彩還原”嗎?
【鳥人說鳥事】想起這事就憋不住樂(全文300字)那是在南方的一座著名的山上拍鳥。鳥來得早,還都分辨不鳥的頭尾。鳥來了就拍。過了一會兒才搞明白,這鳥是大盤尾,它還有一個長長的尾巴。我拍了半天,拍的是鳥的一半,上半身。看到上面的一組片子,想起那次拍鳥,“想起這事就憋不住樂”。樂的是鳥片拍了半身還不知,樂的是一次拍鳥事故連連。
【鳥人說鳥事】有了想不開的事一拍鳥就想開了。拍鳥拍得時間長了,好像單調的工作都不再單調了,有再煩人的事,一出去拍鳥、一和鳥在一起,就化解了。直到現在,只要自己一不開心就想鳥的事,想拍鳥的事,想【鳥人說鳥事】的事,就轉移了注意力。2020年,自己做了一個手術,挺大的手術,養病期間自己不能拍鳥,就動筆寫鳥,寫鳥的事,寫拍鳥人的事。好友說“有了想不開的事一拍鳥就想開了”,這就是拍鳥的治愈功能。拍鳥。
【鳥人說鳥事】這些舊片留下的不只是記憶還有故事(全文1000字)遼寧的朝陽有鹮嘴鷸這個鳥最早記錄的拍鳥人還是張大哥(網名老存)(這個記錄很有意義,證明這個鳥是國內目前最北的記錄、繁殖的記錄),【鳥人說鳥事】講鹮嘴鷸這只鳥的故事的時候,提到過。拍攝記錄拍鳥現場是這些年,尤其是開始寫公眾號【鳥人說鳥事】之后才有了這個意識的(鏈接【鳥人說鳥事】記錄拍鳥過程也是有意思的事情(全文200字))。
【鳥人說鳥事】不喜歡看到的三種鳥片(全文。不喜歡看到的三種鳥片。一,熱拍中的鳥片。二,面包蟲鳥片。這是一種類型的鳥片。這是一種沒有底線的鳥片,鳥友說:“到了一點講究都不講究的地步了。”三,喂大杜鵑崽子鳥片。每一個拍鳥人都有自己的欣賞鳥片的習慣,也都各自有自己的喜好。但是不喜歡看的鳥片可能會大致相同。
【鳥人說鳥事】“一圖千文”及其鳥文的一些事(全文1000字)這個事【鳥人說鳥事】說過這個事,做個鏈接,想看點開即可。鳥文有些是與其他寫作不同的,【鳥人說鳥事】接近10年的體會如下。那種對于鳥的感覺,那種保護意識,那種對鳥的尊重,是拍鳥人在拍鳥的過程中被鳥的感動而記錄下來的;【鳥人說鳥事】有過這樣一段話,也是一以貫之的行文風格:“【鳥人說鳥事】說鳥的事,說拍鳥人的事,不說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