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若按《三國演義》文本,這一回是四場戰斗,一戰是關平先出戰龐德無果,然后關公兩次出戰龐德,第二戰左臂中箭,第四場是水戰中周倉擒龐德。所以《京劇長談》里將《水淹七軍》定位為最難的關公戲之一:那么多的經典造型要亮到位,而造型之間的種種動作身段,要有合適的節奏把控,尤其吹腔里感慨龐德刀法一句的身段,動作幅度最大,尺寸最快,但又要威嚴穩重,不急不躁。關羽遂乘襄江水漲,放水淹之,于是大破曹兵,生擒龐德。
印象中是97年前后,TVB版金庸劇流行,那時才初次知道有個寫武俠小說的作家叫金庸。常見人評論金庸作品是爽文,不禁啞然,遍檢全文,除了武功之外,可還有一絲一毫“爽”的痕跡?金庸可便是金庸自己,晚年也難免汲汲于“金庸”二字是否能入得了所謂正統的法眼,金庸小說是否能受得了普羅大眾的考驗。今日全網紀念金庸百年誕辰,而之前讀劉國重老師《金庸評傳》,考證金庸出生年月當為1923年農歷二月初六,公歷則為3月22日。
千古凜凜國士風——李孟嘉《忠義千秋》《千里走單騎》即將上演。這個月計劃著本來只有一場老爺戲要看,是李玉聲先生給趙華老師說的《單刀會》,后來忽然得到消息,北京京劇院要舉辦紀念李洪春先生誕辰125周年的演出,由李孟嘉主演兩場關公戲。《忠義千秋》孟嘉兄演過不少次了,出品質量既高且穩,看點頗多:《屯土山》約三事的念白,《賜袍贈馬》的趟馬,斬顏良誅文丑這種經典段落就更不用多說。曹操用言激怒關公,關公刀劈文丑。
志垂日月有光芒——李孟嘉《關公成圣》演出在即。“這戲主要還是跟四大爺學,因為四大爺在北京嘛,三大爺在杭州。四大爺給我是連文帶武都說了。文戲的方面三大爺特別講究,所以這戲我跟四大爺全學完之后,文戲我自己用手機錄下音來微信發給三大爺,哪念得不合適,三大爺再發語音給我說。”孟嘉兄在微信里如是描述自己學戲的過程。從我知道孟嘉兄要貼《走麥城》,到終于連綴數折成為《關公成圣》即將推上舞臺,前后也一年有余。
重披馬甲~給公眾號改了個名字,可能改得過于徹底,導致大伙都對不上號了。我在網名(馬甲)上的想象力有限,之前全網各平臺隨便一搜原來的網名,基本都能找個八九不離十——到哪個平臺我都用這一個名字。再后來,不得不改這公眾號的名字了,個中原因不足為人道,左不過四個字“無可奈何”。于是就擷了這最后五個字當自己的新網名用一陣了,至少在浪兒那邊是這么搞的。
這方面欲望有限,一定程度上算是自我保護。要第一次在外面過“龍抬頭”了,好在頭發沒有長到不可忍受的程度,也不必糾結于一定要在那天理發了。當然,換個角度說,如果不是我個人感知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那是否說明頭發生長的速度是否開始緩慢了下來?
當然,昨天最焦慮身材的時候是切魚那會兒。節前某天蒸了一條魚,然后和老佛爺商議,過年咱蒸個孔雀魚?拿來我也沒仔細端詳,直接就放進冰箱了,昨天洗完魚準備改刀的時候,老佛爺在旁邊看見就說了一句:這魚可能不太好擺出你要的造型,又肥又厚的。在癸卯年正月初一到來之前帶老佛爺下樓搞了點兒火爆的東西,唯一可惜的是,老佛爺沒能拍到最璀璨的畫面,老同志的攝影錄像技術還有提升空間,今年給她的課題也確定了~
癸卯戲言歷開箱視頻.買家秀。月初關了十幾天的禁閉。隔離十幾天,世上已千年。出關回家,做衛生消毒,并努力適應一下當前的節奏。內務處理完,第一件外務是把漂流在外多日的快遞們取回來~戲言歷也在其中。還蠻幸運,是在快遞出現各種bug之前發來的,沒有讓我翹首太久。決定在空集商店錄制這個開箱視頻,是因為我很喜歡蘇兄店里的光感。
遠去了鼓角爭鳴。王甫說盼關公回來相救,是以此催關公趕緊突圍離開。關公扶起王甫,轉身要周倉留下“與王將軍同守此城”,周倉跪倒:“我自跟隨將軍多年以來,從未相離,此去西川路途艱險,我要緊隨將軍左右,不留在此城!”關公俯下身去規勸:“有關平跟隨,料無差失。王將軍一人領兵守城,勢孤任重,你留下,可助一臂之力呀!”周倉泣拜:“周倉不知何日才能再侍候將軍啊……”淚光瑩然中,反復看青龍刀,滿是不舍。
李玉聲先生教學和排練錄像選粹。放假這幾天,本打算在B站上傳李玉聲先生的一些清晰度較高的演出錄像,網上現存版本,尤其一些相比較古早的演出,幾經轉碼,難免畫質顯得粗糲。一時動念,就改為選錄2011年到2020年間,李玉聲先生的教學和排戲錄像,做了這份兒合集,算是重陽節的特供。據鄔可晶兄告知,玉聲先生曾給張世麟先生來過關平,王大興作為張幼麟的及門高弟,給玉聲先生來關平且一炮走紅,讓人很是感慨世事緣分的奇妙。
唐代,關公陪祀姜太公于武廟,而自宋以降,對關公的推崇有增無減,起初是封為義勇武安王,至明朝更封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直至清朝,關公取代姜太公,成為武廟主祀,與孔子并列為文武二圣。“集珍”篇收集了李順亭、王鳳卿、鄧遠芳、郭仲衡、周信芳、林樹森、唐韻笙、劉奎官、白玉昆等九位前輩名家的關公戲錄音資料,集中展現了北派和南派關公戲重要人物的唱念風貌;更有京劇藝術家李玉聲所撰《談關公戲心得》;
有滋味的戲不多了。我愿意去現場看的戲現在很有限,再趕上這三年先鬧疾疫后鬧防控的,能看戲的根據地已經從原來的基本集中在京津兩地變為基本出不去護城河了。大約天津觀眾也是很久沒看戲了,前兩場的反應異乎尋常地熱烈,甚至和舞臺的表現有了一定的出入,當然,如果從“墊場”把氣氛烘熱的角度來說,那這兩折戲確實是出色完成了任務。前年《鳳鳴關·天水關》,今年《過巴州·取成都》,都是冷僻到幾乎找不著明場資料的戲。
卿歸萬事足今天的心情和狀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一個集中表現是麻將牌的手氣比昨天好一些。卿歸萬事足,是天下第二美滿。
下午請了半天假,找離唧完成口腔內部裝修之左上——好像是第五顆牙的工程,還挺欣慰,從外觀上看瞧不出哪顆牙動過。等著叫號的時候,她問了我一個靈魂問題“晚上吃啥?你上大眾點評看看附近有啥,咱就不回家吃了。”我差點兒樂出來:“您這牙還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先琢磨開晚上吃什么了?”既然看了牙,那就得打打牙祭~
紅豆薏仁米。晚飯切換了個模式,煮了赤小豆和薏仁米,湯留著當水喝,米就是主食了。現在跟老佛爺吃飯難免觀點相左,我把玉米當主食,她總認為這東西應該是吃完飯之后點綴一下的,按餐后甜點對待。導致有一天我拿著玉米問她“那要不等你吃完這碗飯我給你來個玉米面窩頭?玉米都不占地方,窩頭更不占了。”據說紅豆薏仁米祛濕,甚至有人開發了茶包。紅豆薏仁米這個不知道是不是有同類問題,近期準備試試。
真忙碌起來,連看舊影的時間都不容易湊,遑論看出什么新識來。若不打時間戳也就罷了,中途萬一讓人給我摁穢土里,我上哪兒轉生去?前面的時間記錄豈不都湮沒了?可以預告一下的是,每日一更的時間戳將在本周內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將近一年的時間,似乎也已經形成了在這里分享所思所行所憶的習慣,所以未來還會有更新,但應該不會再打“Day"開頭的時間印記。至于是否要以一個相對穩定的頻率,什么樣的頻率進行更新,尚在考慮之中。
省事就是費事生活中有不少事情大概是遵循“費事守恒”的。個人近期在室內裝潢方面有這種體驗,當初覺得可能省事的一個決定,目前大概是要再費點心思推敲了。可能最近還得繼續缺點兒睡眠,昨晚收到皮老師關切的問候,我沒好意思告訴他“可能已經把下輩子的睡眠都虧出去了”~自我反思一下,上回給史大哥量活,他在臺上還囑咐我“省事就是費事”,我怎么就沒往心里去呢?
某通信公司營業廳,一對母子在和營業人員溝通,母親古稀之年,兒子將近不惑。營業人員:哦,您這個電話號碼是誰的名字呢?營業人員:哦,那您說一下您的手機號碼,名字是“***”對嗎?營業人員:這個號碼現在是還在使用的狀態。營業人員:哦,現在這個要求實名制,那還是得過一下的。營業人員:對,那得帶幾樣東西啊,您父親的死亡證或者骨灰存放證,還有您本人的身份證,另外您和您父親在同一個戶口本上嗎?營業人員:啊那沒事。
不少人提到,號稱“尊重原著”的章氏孫悟空,其實和原著中的孫悟空形象相去甚遠。曾經建議楊潔:“我希望電視上的孫悟空能夠勾臉。”誠然,在幫助面部表情的生動上,勾臉遠勝于貼臉,但電視劇畢竟和舞臺不同,雖然劇組班底多是從事寫意藝術。所以,哪怕六小齡童貼臉而不勾臉,也要保持美感,方不負孫悟空這美猴王之名。張紀中后來再拍西游記,一定避免要戲曲猴。六最后說明一點,六小齡童演的孫悟空,是《西游記》的孫悟空。
預祝離唧出圈——并賀《特洛伊演義》評書上線。我跟他排過的幾段相聲,沒有一段相聲是不用搬桌子分前后臺的。不過這玩意兒我也應該有心理準備,畢竟他當初跟鐵巖老師在相聲廣播校園行的活動上使了個《拔牙》,也是腿子活……浪主意太多,總得有個集中發揮的地方,離唧選擇了一條浪上加浪的道路——用評書表現洋人的故事。就選中了《特洛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