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孩子玩的標準的大籃球,小孩子玩的小籃球。大孩子喊小孩過來兩人一起打投籃。小孩說:“我打不過你。”小孩過來了,丟下手中的小籃球。大孩小老師講的很認真,全力以赴闡述得很清楚,“理論”講過,接下來就和小孩一起實操了。看到這一幕,我還真佩服這個大小孩,干任何一件事都要全力以赴。九月第一天,向小孩們學習,全力以赴!
詐騙電話花樣翻新、推銷電話無孔不入,凡是你不貪便宜,口袋沒有鈔票,沒有從眾購買欲望,或許勉強可以逃過一劫。物流快運、貨車駕駛員電話。廣西一老兄不知從那里找到我的電話,發信息加微信,問,“LDS還在不在你廠里?我和他大學同學,幫忙給一下他的電話?”前天早晨未到上班時間,接到一河北陌生電話,講話口音重聽不太清楚,我隨即掛了電話發信息給對方。信息變化快,瞬時秒變,但又害怕陌生電話給你帶來的新信息。
短長記(1)|陳玉金。短長記。網友@長征,給我的《烈日下卸貨》一文留言,“喝牛奶的永遠比送牛奶的身體差!”我有個同事每天早晨送牛奶,送到我們樓棟我住的單元,因為穿著和我一樣的工作服,我才知道,有時候我早晨起得早,才能碰見他。據工廠其他同事講,他的家庭條件并不差,白天在車間上班干活,也很辛苦,但是,他還兼職送牛奶。今天驚人地發現,枯枝上又發嫩芽了,趕緊給根部澆一點水,連枯枝上都灑一點水。
夏蔬二種(2)——扁豆|陳玉金。新土力肥,扁豆長得旺盛,樹干樹枝上密密匝匝爬滿了扁豆藤,開遍了扁豆花,結滿了扁豆,嫩扁豆來不及吃,長成了顆粒飽滿的老扁豆,纏繞在小樹上,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保護著村莊,護佑著我家。扁豆是個費油的百搭菜,在家可做的扁豆菜很多,蒜泥扁豆、油豆腐炒扁豆、扁豆炒土豆、炒千張、扁豆炒肉絲、炒臘肉、豉香青椒燒扁豆,扁豆燒茄子、燒芋頭、五花肉、燒排骨、燒鴨等等。
夏蔬二種(1)——山芋|陳玉金。一篇《山芋》,寫他住在天泉湖養老社區,購買附近農人山芋,米飯鍋頭上煮山芋,想起小時候爺爺在家門口種山芋,煤爐上烘烤山芋片的日子。自從我記事起,吃的飯就是山芋“打滾”,大多是山芋粥、山芋飯、烀山芋(水煮)、炕山芋(切片在大鍋里文火炕)、鍋膛里烤山芋(稻草烤的一般,柴火烤的更香)、山芋粉(山芋磨成粉,做粉皮粉條)、山芋干等。
問發貨方,說已多付了50元給駕駛員,由駕駛員卸貨。同一時間,從山東來了一車活塞,駕駛員來車間拖“地牛”,將近20托盤的貨,一托貨半噸左右,他用“地牛”把車上整托活塞稍微拖動一下,不再開車調頭,方便叉車工卸貨,節省叉車工卸貨時間。這樣駕駛員要在車上拖來拖去,在大太陽下一車貨卸完,駕駛員已經和水洗的一樣。這位瘦瘦的駕駛員開了一夜的長途車,工廠一上班就進了工廠,一車貨卸完不到一小時,節省至少一小時。
綱要人家(2)|陳玉金。上周五匆匆去了一趟綱要村,讓我又想起了他。自從班級集體活動的通知發出后,得到了全班同學和老師的積極響應,強桂芳同學說,“病魔無情人有情,齊心協力送溫馨;人間自有真情在,同窗共讀曾經緣。”沈玉蓉同學說,“活動喚起了我們對那段簡單純樸歲月的懷念,什么時候我們全班同學再聚一次,一定會有許多人生感慨。不知徐老師近況如何,雖近在咫尺,卻難說再見。”(來源:儀征政府論壇儀征義工)
十歲生日宴|陳玉金。昨天我參加了高同事“小二子”的十歲生日宴,二三十位小朋友齊聚大酒店“長條宴”,小壽星很有臺風,歌唱得很溜,小朋友們積極踴躍表演節目,載歌載舞,惟妙惟肖,氛圍感爆棚。有小朋友大聲說出“做軟件工程師”的夢想,有小朋友祝福小壽星“生日快樂,門門滿分”,考上“南京大學”的愿望,祝愿他們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父母親為小孩十歲生日做了精心充分的準備,現在的小朋友真幸福!
我最初去古井鄉,應該是1991年冬天,一個綱要的L同學畢業后在鄉廣播站工作,在通訊基本靠寫信或借打單位電話的情況下,約好了到古井他的地盤“混飯”。正月初五,下雨,我從盱眙老家起大早出發,步行四公里到天長縣平安鄉乘兩接頭的“大通道”公共汽車,到天長轉車,乘天長到揚州的車在大儀鎮下車,轉坐大儀到儀征的車在高集鄉車站下車,再搭乘儀征到古井鄉的,到了古井已是傍晚,天快黑了,趕了一整天的車才到古井。
定個日課小目標,一起狠狠地寫起來!古今成大事(師)者,都有“日課”的習慣,當然這個“日課”不一定是寫作,不過能流傳下來,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很多是寫的書籍、日記、美術作品等。《曾國藩家書》有個著名的《日課十二條》,給自己立下十二條做人規矩,這十二個好習慣,傳播至今,令人敬仰,也難以超越。還是制訂一個貼合自己特點的“日課”小目標,“行勝于言”,一起努力!
老友有約和“飛訪”瑣記|陳玉金。老友有約和 “飛訪”瑣記。老銷售的幾位老友老領導,相約小聚。老友相約,憶往昔,敘舊情,喝老酒,話未來,人生的意義莫過于此!真心希望這一批老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都能如約而見,都能如約而至!這一周,我就遇到了同一老友再度“飛訪”的經歷。我便聯絡小酒館、老朋友,明知道下午五點半才約客陪酒不妥,還是當著老友的面打電話,聽到的大多是“晚上有約了”。
跟著“蘇超”游淮安,淮安府署楹聯教我做人|陳玉金跟著“蘇超”游淮安,淮安府署楹聯教我做人。周末,去淮安參加小外甥的高考升學宴,順道去了楚州區,游覽了因“蘇超”比賽免門票的了淮安府署。淮安府位于老淮安(現楚州區)的東門大街,始建于元代。淮安府署,有一大特點,就是幾乎每幢建筑的抱柱上都懸掛著楹聯。上房東廂楹聯:“遠富近貧,以禮相交天下少;疏親慢友,因財而散世間多。”附淮安府署部分楹聯:軍捕廳正堂聯:
竹節草、巴根草、牛筋草,想起農村的田頭草|陳玉金竹節草、巴根草、牛筋草,想起農村的田頭草。不知道越南的竹節草是什么模樣,從字面上看是很有親和力的溫柔,但竹節草臺風雖和小城擦肩而過,已讓我們體驗到其“殺傷力”。據說,牛筋草一長就是一窩,這種草莖韌性強、勁頭大、不易斷,老牛在田埂上吃草見到它都得讓開,用老牛的力氣使勁拽都拽不動它。牛筋草除了做燒鍋草,在農村常被大家厭惡的。
隨著去年夏天暑假二中搬走,大慶路雨污分流施工,“不晚”咖啡店也撤退了。今天我騎電動車路過老二中, 咖啡店早已不經營了,“不晚”二字還在,小招牌還在守門。早晨,在揚子公園,博物館后面的鄰水石椅上,看到一位老者在練習拉二胡,老者有七十歲以上,每天早晨都在,一邊看著前門的曲譜,一邊專注地拉著,估計老者是初學時間不長,我不懂二胡,他拉的曲目和發出的音,還達不到悅耳的級別。
大暑天,晨練的大叔|陳玉金。見過他好幾次了,光腳大叔,我心中一直尋思,赤腳跑是為了按摩腳底穴位?俗話說,“打赤腳不怕穿鞋的”,我今天卻相反,穿鞋的怕打赤腳的,穿鞋的追趕不上光腳的。迎面走來了一位白發老者和一位女士,老者上身著白色對襟襯衫,女士上身穿淡花絲綢襯衫,看上去波波悄悄,比老者要年輕好幾歲。中風大叔好像和白發老者熟悉,有一段時間沒見到面了,寒暄了兩句,然后對他小聲問道:“你小三?”
老友的故事:馬集老趙|陳玉金。老友的故事:馬集老趙。兒子圓圓胖胖的,約莫五十歲出頭,把日常用品丟在床頭柜上,安頓好老趙,說:“碗,到吃飯的時候,你再洗一洗。我走了!”“我家捺山腳下的,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養一兒一女,女兒養一兒一女。孫子28歲了,女兒姑娘30多了,屬虎的。”“我現在住馬集,老婆死得早,退休后找的這個老太婆,比我小7歲,跟她住。剛才送我來的是老太婆兒子。
老友的故事:月塘老李|陳玉金。老友的故事:月塘老李。老李,月塘人,61歲,TD公司退休員工再留用。老李的第一份工作,月塘礦上拉毛砂,干了10年。老李老婆算是精明的家庭婦女,個頭不高,臉圓圓的,人胖胖的,講話聲音剛剛的。“我跟女兒說過了,不讓她媽知道,到那天她們回去,在月塘街上飯店辦兩桌,家里兄弟姊妹們聚聚,下午女兒去把舅舅他們接過來。過整生日不辦說不過去,到時候我來把錢。”
老友講故事:生死由命?偶遇月塘的老李、銅山的老萬,一個61歲一個63歲,無事閑聊,跟我講其身邊故事。短暫相遇,環境特殊,故事耐人尋味,值得深思。2、“我們村一個小伙在北京開窗簾店,給人裝窗簾,聽他媽媽說,在北京收入不低,賺了不少。夫妻兩個帶兩個小孩,大小孩快要上高中。“我去看他的,和他談談,他自己也知道,生死由命,這都是命里注定的。估計他七月半還能不能熬過去呢?就是太年輕了,才63歲,剛退休還繼續干,一天好日子沒過到。”
日記:我去了不該去的地方|陳玉金。李專家說:“做個胃鏡檢查一下。”10號凌晨1點半起床,到3點半,喝了第二包、第三包,2000mI溫水喝下去,坐在馬桶上腿麻得站不起來了,拉出的全是清水。8點查房,醫生說可以少喝點溫水了,中午可以喝點米湯。晚上7點半,夫人送來米湯,一個方玻璃碗中只有一半,居然還要我分兩次吃完。21床老兄早來一天,他說:“花卷不能吃,里面有菜。我早上喝點稀粥,中午泡點面包,問醫生的,泡面包能吃。”
酒話:多生兒子才是小老板最好的投資!“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人家老板回家,都是享受天倫之樂呢。3、還是河北,一小老板,T老板,是我們的客戶,在汽配圈干的風聲水起,從經銷配件做起,到辦小工廠生產配件,再到購買其他廠家相關件和其自產配件,組裝成產品銷售。前兩年聽說他又再婚了,之前自己有2個兒子,大的也就10歲,新媳婦又帶來了2個兒子,4個小蘿卜頭同處一室,確實要有點本事來伺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