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事:你無法決定他人的想法、選擇或情緒。為同事的決定、朋友的評價或家人的選擇而苦惱,這本質上是越界了。這些事不是你的事,因為你沒有最終的決策權。清晰地區分什么是我的事,什么不是我的事。將寶貴的精力和注意力從不屬于自己的“無法決策之事”上收回,聚焦于自己可以控制和影響的范圍。關注好自己的事情,才是高效、清醒且充滿力量的人生經營之道。
就容不得有其他處理的模樣,一旦某件事情不是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樣進行了,就會暴怒,不能容許這些有著差異化的事情存在。可這個世界存在的任何事情,它都是異樣的,不是異樣的就無法存在于這個世界當中。做生意,創業,寫文字,等這個世界上所有具備創造性的事情,如果相同了,內容和模式相同了,那晚出現的那個,自然就會被遭不住淘汰。
這力量難道不是與生俱來的嘛,可那力量受你的支配嘛。只有向內心,你才能要到力量,內在力量是源頭,真正的、持久的力量,來自于你如何解讀世界,如何回應挑戰,如何看待自己。每一次遵從內心的行動,都是在為自己積蓄力量,告訴你我可以信任我自己,只要你相信自己可以,這一切的力量都會被你所得到。要到力量這話題,只想說,力量從來不是要來的,而是從心里所激發出來的,如果只想著要,那這力量將永遠不可能有支持你的一天。
重復與偶爾的生活。或許這樣的生命,才是我們生活里最該去做的那些事情吧,接受重復,向往偶爾,并在一成不變中為自己創造變量,這或許就是我們平凡生活中最真實的英雄主義。真正有張力的生活,不是選擇重復或偶爾,而是讓二者共舞,讓重復與偶爾的生活,扎實的駐扎在生活里,每天帶著不同的心情去品味重復的生活,這樣的日子過下去,這是生活有激情的唯一辦法。
生命的廣闊。如果事情都如你想的那樣,事情都進展順利的話,那還有其他事情的發生嘛,一件事,也就只是那一件事了。但若是不順利,便就會想出其他辦法來助力這件事情的推進,從而也就讓事情交織了更多的可能性,拓寬了事情的更多維度。從而獲得極高的情緒掌控力,你能理解情緒而不被情緒奴役。如果情緒總是處于失控狀態,就會被感情牽著鼻子走,喪失自由。所以那些精神自由、保持獨立思考的人,也正是擅長于控制自己情緒的人。
炒菜與吃飯。在從切菜,從顏色的搭配上在花點功夫,一桌菜的準備,就可以足足消耗掉你大半天的時間。這吃飯里面還有一種上菜的順序,從炒菜開始,就要對那些食材有充分的把握,如何讓人吃得開始,跟上菜的順序有極大的關系。等吃飯的人快到了,才開始準備炒菜,好讓吃飯的,品嘗到一口熱乎的飯菜,可是那些吃飯的人,則未必會等炒菜的人。
理想與存在。都知道,想象是美好的,但那只是想象而已,與現實的那種差距,不知道距離有多遠,一旦這理想中與現實存在的,有了差距之后,人便在理想的世界里不愿意出來,因為現狀是已然呈現的現實,它獨立于意識之外。這就是理想與存在的樣式,無論是怎么樣的存在,一旦你站在那個你所理想的存在之上,你的理想模樣就變了,會覺得,原來也不過如此。而你一定要站在存在的土壤上之后,再去談存在的理想,而不是理想的存在。
祖先必須快速判斷“草叢聲響=猛獸,錯誤答案好過沒有答案,現代人繼承了這種答案焦慮癥。一旦吃飽了之后,就沒有了欲望,人這一生其實不需要找答案,因為也沒有答案。可能又會說,這難道不又是例外一個答案嘛,可能是吧,因為人的眼中一直裝著答案,所以看啥都像是答案,而這些只是關于對生活的一種意識而已,在神經學上的殘酷真相是,大腦每11秒重構一次現實模型,你始終活在0.8秒延遲的模擬世界中,所謂答案只是暫時自治的幻覺。
而人往往是要看見路了,并且是很清晰的看見那條路的存在之后才敢于去走。并且很奇怪的是,一旦路多了,卻又不想走了,因為不知道該往哪里走,那些往人走過的路卻又不想走。所以都往城里走,哪里路多,即便是不走,也沒人知道,便就呆在原地,躺平成了一代人最后的底線。路有也不想走,沒路好像是無法走,路多了不知道怎么走,反正就是一點,不行動就是那個最堅定的行動,一切都只是在自己的腦海思來想去。
一個人過也沒有錯,但是你要明白,把生活當成一回事,對它負責,我們所有的痛苦、掙扎和困境,最終都是自我認知的投射,我們所有的戰爭,歸根結底都是與自我的內戰。外界本是中性,所有意義都是你賦予的,好的壞的,都只是你我的一種態度而已,不用想著外界會給與你些什么,這一切都只是一個人的認知而已,從未真正與他人作戰,只是在打擊達不到自我期望的自己。
賭一把自己的未來。可是,人們都被那一個賭字給嚇著了,認為賭是不好存在,應該要遠離。用毫無顧忌的心態,去賭一把自己的未來,人生就是用來賭的,賭別人沒有你這樣有膽量,賭他人都是來助力騰飛的。公務員穩定工作到退休--這是在賭組織永不垮臺,永遠只做有把握的事--這是在賭世界停止變化所謂“安全”,往往是概率隱形炸彈。
我也就如此,最簡單的事情,就是跑步,當呼吸有不過來的時候,就選擇了停下,當一項運動有了身體發出的信號,好像這全力就在那一刻消失了。似乎那行動也就沒有必要進行,畢竟身體已經有了一點吃不消的存在,為什么還要去與身體對抗呢。用身體去感受所存在的那事情,是不是自己用盡了所有的辦法,還是始終無法解決,如果不是,那是否需要細細問問自己,這生活是不是自己所想要的。
讓人幸福才是美好。由此那些站在一種高位的人,作為某個行業里的話語人,有了一定影響力的存在,是不是該為了這個讓人幸福,而去做某些事情呢。如果想要做成某些事情,完成某些大的想法,就要成就快樂的團隊,讓那個為你這件事情在工作的人快樂與幸福起來,因為做事業,是有社會價值的,是要去推動社會的進步,要明白自己所做的那些事情存在的價值,圍繞這個價值去釋放自己的力量。
創業的空椅子。這里我就來說說創業的第一要素,那一把空椅子。公司在開最高層的決策會議時,會議室里,必須要放一把空椅子。所有人,包括這張空椅子,都圍桌而坐。一開始,大家很奇怪,這把椅子,不是空的。無論現在是在干什么樣的生活收入來源,一定要為自己而服務,站在那一把空椅子上去思考問題,這樣的人生才能迎刃而解。
整個現象界,不過是你浩瀚心海浮起的肥皂泡,心外無物,就如那些離開的人,這一切本是它的,可那顆心停止解讀的時候,這一切也就消失殆盡了。
眼見為實的雙層定義。而沒成功的時候,怎么解釋都是錯的,因為人們相信眼見為實。一旦你的生活成了你幸福的表達,你將不會與任何人發生沖突,你的眼見為實,就只會看見有關于你的生活。唯一所要做的,是否做到了自己的最好,那些你所要接觸,所要面對的生活,是否能產生眼見為實的美好。至于別人的光芒也好,他人的言論誘導也罷,都只是想讓你走進別人所設定的現實當中,而不是你的生活所要。
說點佛家的因果。不是因為是信了那個佛,是佛幫助其實現了那些結果,而是,自己內心愿意去相信這個因果,做了那些自己所相信會成功的事情,假如結果還不是自己所想要的,便就再加倍去改善。而那個好的結果,需要你保持一種積極看向遠方的心態,以一種正能量的方式去踐行好自己的行為,那些結果,自然也就會像花開一樣,吸引漂亮的蝴蝶到來,那些好的結果,自然也就屬于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題,就比如是繼續堅持下去,還是重新選擇。一件事情到了要堅持的份上,多半這件事情不是那么的如你所愿了,所以才誕生了這種是繼續堅持還是怎么樣的想法。人生這座山,一旦你開始選擇往上爬了,無論它有多難,無論有多少艱難險阻,只有堅持爬下去,只有內心篤定的走下去,才能把這人生真正意義上的過出個樣子別輕易選擇,一旦選擇了,就要堅持下去,不然都只是驗證你錯誤的人生方式。
所以那些事情,你不愿意去做,就是不愿意去做,不需要找什么理由,未來的那條道路,也只有站在不需要理由的路上,才能夠讓你感受到生活真正意義上的魅力。早起,這件事情需要理由嘛,對于嗜睡者來說,好像是需要的,因為只有讓其有起床的理由,才能夠鼓起勇氣去面對那困難重重的起床之路。于是人生就有個各種理由,當生活的事情里需要理由去維護了,這樣的生活自然也就無法過出一個像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