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上將共有57位。這種排序原則上是以開國上將授銜時所在各大軍事單位順序和任職順序排名,蕭克排在第一位。資料顯示,無論是周恩來總理頒布的授銜令,還是現存的1955年9月授銜儀式的現場照片中,都是國防部副部長蕭克、李達排在最前列,張宗遜、李克農等副總參謀長緊隨其后。蕭克、李達是時任國防部7位副部長中的兩位上將(其他5人為黃克誠、譚政、蕭勁光、王樹聲、廖漢生中將),所以蕭李這老兩位高居開國上將名單中的前二位。
中央5次為江渭清安排工作無果,最后毛主席發話:那就讓他去江西前言。毛主席和江渭清。江渭清和毛主席之間原本淵源并不深,但是隨著江渭清在工作中腳踏實地,實實在在為人民群眾的出色表現,三番五次不畏強權在會議中說實話,辦實事,讓主席逐步對其信任并在局勢穩定后才放心的給予他以重任,把江西這個沉重的擔子交到了他的肩頭。因為江渭清卓出的工作表現和他不畏困難的品質,毛主席也是三番考量后信任他一定不會辜負黨和人民。
1958年上將朱良才請辭,毛主席很是意外:榮臻,你去看看怎么回事。紅5軍失利后,西路軍的形勢越來越危急,此時陳昌浩對朱良才說:“如今形勢越來越嚴重,你去紅5軍當政治部主任吧。”盡管朱良才不理解紅5軍都沒有了,為何還要派自己去當政治部主任,但他還是以大局為重,答應了下來。許多文藝工作者都說:“晉察冀軍區文藝事業的發展,和朱良才的關懷與支持是分不開的。”授銜三年后朱良才辭職,毛主席震驚之余很是疑惑。
李運昌的職務排名,曾在蕭勁光大將之上,為何1955年卻沒有軍銜?不過當時有一位副司令,排位比蕭勁光要高,卻沒有參與1955年的授銜,此人就是李運昌。李運昌甚至沒有參加過長征,長期在北方地區工作,東北人民自治軍成立之前,他曾是冀熱遼軍區司令員,領導冀東的武裝斗爭,論職務和地位,在去東北之前不及蕭勁光。所以在1946年,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為東北民主聯軍后,李運昌就不再擔任副司令職務了,而且被調離了東北戰區。
1934年8月,湘鄂贛省委在平江黃金洞的何家垅召開緊急會議。謝與我商量,打算先召集特委擴大會議,向該地區黨政軍主要負責同志傳達省委決定,爾后再逐步向基層組織傳達在特委擴大會議上,謝亦吾同志代表省委宣布了對我的任命,接著又傳達了批判秦化龍同志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的決定,號召大家一起開展對秦的思想斗爭.我則講省委對西北地區全黨寄予很大希望,號召各級黨組織為迅速扭轉和打開這一地區的工作局面,積極行動起來。
豫東戰役前后的非戰斗減員。參考上表中志愿軍非戰斗減員情況,其中非戰斗時期的逃亡便有三萬多人,非戰斗時期的掉隊有四萬多人。很多非戰斗減員行為,例如非戰斗時期的掉隊、逃亡等,如果發生在戰斗時期,那就是戰斗減員,就不再是非戰斗減員了。根據非戰斗減員定義,和參考志愿軍非戰斗減員的分類統計,我們很清楚地看到,非戰斗減員主要是病員,其他一些比較重要的因素是非戰斗時期的掉隊、逃亡、事故傷、事故亡等情況。
名單上報國務院后,國務院于當日舉行國務院第十八次會議,對國防部上報的授銜名單進行了討論,其中名單中的授銜將官名單,會議經過認真討論后,將官名單做了個別變動。關于中將的這種排名,首次依照授銜中將的軍隊級別,人員名單先后按照軍隊級別中的正兵團級、副兵團級、準兵團級、正軍級,根據級別的高低依次排序,無軍隊級別者排名中將名單的最后。
1948年大決戰前,各大野戰軍的縱隊,平均兵力能有多少人?其中第1縱隊兵力為17915人、第2縱隊兵力數為15521人、第3縱隊兵力數為17724人、第4縱隊兵力數為31695人、第6縱隊兵力數為21644人、第9縱隊兵力數為20755人、第11縱隊兵力數為15659人。當時華野部隊有全軍最多的野戰縱隊,除了第1到第13(缺第5)等12個番號步兵縱隊外,還有渤海縱隊、魯中南縱隊、兩廣縱隊和特種步兵縱隊,野戰軍合計有16個縱隊,比東野的14個縱隊還要多。
山東根據地元勛黎玉,曾跟羅帥、陳帥地位相當,后來為何沒軍銜?羅帥帶領大部分兵力進入東北后,黎玉留在了山東領導剩余的部隊,1946年山東野戰軍成立時,陳毅擔任了野戰軍司令員,黎玉則是野戰軍政委。最初山東的情況非常混亂,有山東縱隊、八路軍第一縱隊、八路軍115師、山東軍政委員會、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等多個機關,這個黨政軍分離亂糟糟的形勢讓山東根據地遲遲沒能迎來爆發期。
1955年8月17日,中央軍委召開第44次會議,在會上總干部部第一副部長宋任窮提出:“滕代遠、李先念、譚震林等同志以及陳毅、鄧小平、周恩來、劉少奇同志今年是否授銜?”從宋任窮的發言中我們可以得知,滕代遠、李先念、譚震林三人的名字并列,而陳毅、鄧小平、周恩來、劉少奇四人的名字則排在一起,這說明前三人評定的軍銜一樣,皆為大將,而后四人的軍銜相同,同為元帥。
81師政委:李赤然,陜西子長人,歷任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5團政委、西北野戰軍騎兵第6師政委、第4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南京軍區空軍副政委等職務,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政委:王震,湖南瀏陽人,歷任八路軍120師359旅旅長兼政委、第一野戰軍第1兵團司令員兼政委、新疆軍區代司令員、鐵道兵司令員兼政委、農墾部部長等職務,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政治部主任:張子意,湖南醴陵人,歷任晉綏軍區政委、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等職務。
不同視角看蘇中七戰七捷:李默庵、第三野戰軍戰史、《毛澤東傳》關于戰術∶蘇中的幾次作戰,集中而典型地體現了國民黨軍隊和人民解放軍不同的戰略戰術。根據毛澤東確定的“先在內線打幾個勝仗再轉至外線”的方針,華中野戰軍、山東野戰軍、晉冀魯豫野戰軍分別在蘇中戰場、淮北戰場和豫皖蘇、魯西南戰場取得了重大勝利,其中較著名的戰役有:華中野戰軍遂行的蘇中戰役,七戰七捷,一個半月中殲滅國民黨軍六個旅;
中原東路突圍:皮定均、徐子榮隱瞞了一生的“秘密”三間白墻黑瓦的木結構平房,一間住皮旅政委徐子榮,一間住旅長皮定均,一間為皮旅司令部。所以,在皮旅黨委會討論自主突圍方案時,皮定均就想到了劉家沖。皮定均與毛主席在一起。此時,人稱“政委媽媽”的徐子榮看到部隊官兵實在太疲憊了,也勸皮定均:“是不是稍稍休息一下?短一些,不要一天,三個小時吧。”徐子榮是皮旅黨委書記,1927年入黨的老黨員,年齡也比皮定均大六歲。
第1作戰分區(原中央軍區獨立第9團一部與福建軍區獨立營、閩贛軍區2個團合編)、第2作戰分區(原中央軍區獨立第9團一部與永東游擊隊合編)、第3作戰分區(原中央軍區獨立第8團與龍巖游擊隊合編)、第4作戰分區(紅24師一部與上杭、永定游擊隊合編)。第1作戰分區政委:方方(兼)。瓊崖特委書記:馮白駒,海南瓊山人,歷任瓊崖獨立抗日總隊隊長兼政委、瓊崖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海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等職務。
在國慶大典的鼓舞下,第22軍10月6日打下金塘島,第61師部隊10月8日占領六橫島,10月9日攻占蝦峙島。接著又攻占了島西側的大雙山島、島東北側的懸鶉鳩島,全殲守敵交警第9總隊和青年軍1個營共計1300余人。登步島位于舟山群島桃花島北側,全島皆山,面積15.88平方公里.金門之戰后,國民黨軍胡璉兵團第67軍的4個美械裝備團及軍直部隊到達舟山島作為機動部隊,加上島上原有的75軍、87軍,蔣軍在舟山駐軍已達20個團之多。
洛陽戰役中陳士榘指揮陳賡,仗打得好,為何戰后卻受到陳毅痛批?陳士榘所在的部隊被改編為八路軍第115師第343旅,陳光擔任旅長,陳士榘擔任參謀長。盡管炮兵在洛陽戰役中確實起到很大的作用,但陳士榘在戰役總結會上這樣講是有些不合適的,因為中原野戰軍陳賡部隊的炮是很少的。當陳士榘作完報告,天也黑了下來,就在這個時候劉伯承說:“中原野戰軍的戰士們留一下,我還有話要說。”于是陳士榘帶著華東野戰軍的戰士們先行離開。
作為紅25軍的軍長,程子華看上去似乎可以看作是這支“山頭”的代表,但實際上他在紅25軍的存在感并不強,就連蔣軍電文中都一直把紅25軍稱作“徐匪”,很少提到程子華的名字。吳煥先犧牲后,紅25軍與陜北紅軍會師,組建紅15軍團,徐海東任軍團長,程子華任政委。等大部隊挺進東北后,林彪擔任東北人民自治軍司令員,冀熱遼軍區地位有所下降,由程子華領導,隸屬晉察冀第二野戰軍。
志愿軍參謀長解方,1955年僅被授予少將,為何比手下軍長還低?以至于后來韓先楚談起解方的時候,經常說:“解方有勇有謀,敢打敢拼,是個十分出色的指揮員。”連解方許多老部下都說:“跟著解方作戰,我們心里是很踏實的!”在1952年全軍將領評定級別的過程中,解方被評定為準兵團級,按理說應該被授予中將或者上將才對,連彭德懷得知這件事后都為解方打抱不平:“解方是少將的話,那我頂多是中將。”那么為何只被授予了少將呢?
一直以來,關于解放戰爭都有一個典型的盲目認知,就是想當然認為東北戰場是解放戰爭的主戰場,原因大概不外乎:共軍方面“向北發展、向南防御”、力爭東北的總體戰略方針,東北野戰軍是解放軍的根本實力和絕對主力,“得東北者得天下”,等等。但評估解放戰爭的主戰場,不能只看共軍方面的情況,還得看國軍方面的情況,而更重要的,應該著眼于戰爭全程中雙方在各戰區的兵力分布情況,這才是評估主戰場的根本指標。
史上創造千古名句最多的10位詩詞名家,哪位大神排名榜首?名篇《滕王閣序》為王勃貢獻了大部分千古名句,并創造了“人杰地靈、命運多舛、老當益壯、萍水相逢、高朋滿座”等眾多成語,王勃創造的千古名句如下:杜牧創造的千古名句如下:詩圣創造的千古名句有35句之多,不乏“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等我們耳熟能詳,經常掛在嘴邊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