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飲
(辛涼散暑法) 近代何廉臣《溫熱病方匯選》引車質中經驗方 青蒿腦一錢五分 西香薷八分 飛滑石三錢、荷葉包 苦桔梗八分 蘇薄荷八分 扁豆花一錢 絲通草一錢 生甘草三分 涼水浸漬,文火煎約十五分,溫服,二煎如前法。 【主治】暑風襲衛,頭痛惡風,身熱自汗,面垢齒燥,胸悶心煩,溺黃短澀,舌白尖黃,脈由滑數,多由奔走長途,或勞力田間,冒暑而發。 【方論選萃】 近代何廉臣:暑風襲衛,多由奔走長途,或勞力田間,冒暑而發。法當辛涼散暑,宣上和中,故用蒿、薄、香薷,苦辛輕散,泄衛微汗為君,使暑邪從表而出;臣以滑石、通草,甘涼清里,使暑邪從小便而出;使以桔梗,使以扁豆、甘草,輕宣上焦以和中。若兼身痛肢軟者,加秦艽一錢五分、桑枝二尺;遍身見紅疹者,加青連翹二錢、牛蒡子一錢五分;痰涎稠膩者,加瓜蔞皮三錢,生萊菔汁一瓢沖;嘔吐或干嘔者,加杜藿梗三錢、淡竹茹三錢(《溫熱病方匯選》)。 【按語】 張元素分動而得之為陽暑,靜而得之為陰暑。最為治暑之南針,正教人分辨暑熱,暑挾寒濕者也。暑為火熱之氣,原無形質。夏月烈日當空,戶外勞作,跋涉,冒暑而病者,頭痛心煩,身熱自汗,面垢唇燥,舌白尖黃,脈形滑數,是為暑熱,張氏所謂陽暑是矣。與夏月乘涼飲冷,暑挾寒濕者,迥然有別焉。青蒿飲乃暑月治暑熱之正方,方中青蒿、薄荷、香薷,氣味清芬,辛涼滌暑,以之為君;臣以天水散、絲通草,性味甘淡,導暑熱從火府下泄;扁豆花、荷葉,乃夏月生長花葉,氣味清芬,最能清暑,以之為佐;清泄中上,使以新桔梗載藥上行也。 雷氏清宣金臟法
牛蒡子一錢五分 川貝母二錢(去心) 馬兜鈴一錢 杏仁二錢(去皮尖,研) 陳瓜蔞殼三錢 桔梗一錢五分 冬桑葉三錢 加枇杷葉三錢去毛蜜炙為引。 【主治】熱爍肺金,咳逆胸悶,身體發熱。 【方論選萃】 清雷豐:夏日炎暑,火旺克金,宜乎清熱宣氣,保其金臟。法中蒡、貝、兜鈴,清其肺熱;杏、蔞、桔梗,宣其肺氣。夫人身之氣,肝從左升,肺從右降,今肺被暑熱所爍,而無降氣之能,反上逆而為咳矣。故佐桑葉以平其肝,弗令左升太過;枇杷以降其肺,俾其右降自然。升降如常,則咳逆自安謐矣(《時病論》)。 【按語】 此為暑月冒風,肺氣失宣之方治,故用藥側重于輕清宣肺一面,桑葉、牛蒡、桔梗辛涼輕宣,開發上焦;兜羚、川貝、杏仁清肺化痰;瓜蔞、枇杷葉皆輕清之品,蓋治上焦如羽焉。如加入絲瓜葉、銀花、荷葉、西瓜翠衣等品,則與暑月冒風之病機,更相吻合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