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常見疾病治癥:抽筋、筋急 【立竿見影】 1、水下腳抽筋,按揉承山; 2、喝濃的紅糖水,大概半杯糖沖一杯。夜里抽筋的,睡前半個小時喝一杯 3、如果小腿抽筋: 【治病策略】 1、腿半夜抽筋、一受涼腿就抽筋、一負重就抽筋用芍藥甘草附子湯。 2、熱病的熱灼動風而致四肢抽搐。 3、伸筋草→全身、四肢抽筋、拘攣,四肢無法伸張。 4、四肢拘急,以及疼痛難忍者,寒甚筋收引也。宜桂枝附子湯:桂枝二錢白芍二錢甘草—錢生姜三片大棗二枚附子一錢五分。 5、芍藥甘草湯治療骨骼肌、韌帶、平滑肌的痙攣、抽經、疼痛:如腓腸肌痙攣,肌肉痛性痙攣綜合征、陰道痙攣、強中(陰莖持續(xù)勃起不軟)、喉痙攣、縮陰癥、全身抽搐、中風后遺癥的肌肉僵硬、疼痛、麻木、肩周炎、肌強直癥,急性腰扭傷,脊椎骨質增生癥、外傷性頭痛眩暈癥、陰莖抽痛;膽絞痛、腎絞痛、胃痙攣、胃扭轉、腸粘連、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萎縮性胃炎、支氣管哮喘、百日咳及頑固性咳嗽、潰瘍性結腸炎、晚期肝癌疼痛、痛經、子宮痙攣。 6、桂枝湯癥如果發(fā)汗太多,水都被汗排掉了,病人脫水,津液不夠了,造成四肢微急,因為四肢都靠水份血液來營養(yǎng)它,一旦不足,就會有抽筋的現象,用桂枝加附子湯。 7、風寒乘血虛而入,經絡阻滯所致,用當歸四逆湯加味,并重用當歸、黃芪。 【辯證診斷】 1、抽筋、腿抽筋或者痙證、癲癇、癱瘓等癥狀,都屬于蹻脈病的范圍,因為陰蹻、陽蹻主運動。 【辯證治則】 1、腹壁二行肌肉,內外上下拘急按之硬,或腳脛、或手臂攣急而難伸者,或手足雖無疾患,而腹璧攣急且痛者,筋脈之攣急,芍藥甘草湯。 2、拘攣: (1)大筋受熱,則縮而短,故攣不伸,此是因熱而拘攣也,故可以用薏苡仁。 (2)因寒則筋急者,此蓋受寒使人筋急,不可以用薏苡仁. 筋緩:但受熱不曾受寒,亦使人筋緩,受濕則又引長無力,薏苡仁藥力極緩和,凡用須加倍,即見效。 3、腿一受涼腿就抽筋、一負重就抽筋用芍藥甘草附子湯。 4、伸筋草→全身、四肢抽筋、拘攣,四肢無法伸張。 5、(1)角弓反張,以及向后跌仆者,太陽經痙病也。宜防風竹茹湯。 (2)頭低足縮,以及向前跌仆者,陽明經痙病也。宜清陽已痙湯。 (3)一邊手足,牽引搐搦不用者,少陽經痙病也。宜加味柴胡湯。 (4)筋惕肉動,振振然欲擗地者,寒水干筋肉也。宜苡仁真武湯。 (5)四肢拘急,以及疼痛難忍者,寒甚筋收引也。宜桂枝附子湯。 (6)四肢酸痛,以及焦痿不用者,火甚筋灼枯也。宜大劑補陰丸。 (7)四肢軟弱,步履疲怠不收者,濕甚筋縱弛也。宜利濕燥筋湯。 6、芍藥甘草湯治療骨骼肌、韌帶、平滑肌的痙攣、抽經、疼痛:如腓腸肌痙攣,肌肉痛性痙攣綜合征、陰道痙攣、強中(陰莖持續(xù)勃起不軟)、喉痙攣、縮陰癥、全身抽搐、中風后遺癥的肌肉僵硬、疼痛、麻木、肩周炎、肌強直癥,急性腰扭傷,脊椎骨質增生癥、外傷性頭痛眩暈癥、陰莖抽痛;膽絞痛、腎絞痛、胃痙攣、胃扭轉、腸粘連、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萎縮性胃炎、支氣管哮喘、百日咳及頑固性咳嗽、潰瘍性結腸炎、晚期肝癌疼痛、痛經、子宮痙攣。 7、桂枝湯癥如果發(fā)汗太多,水都被汗排掉了,病人脫水,津液不夠了,造成四肢微急,因為四肢都靠水份血液來營養(yǎng)它,一旦不足,就會有抽筋的現象,用桂枝加附子湯。 8、(1)熱病的熱灼動風而致四肢抽搐。 (2)傷寒誤汗陽亡津傷所致的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用桂枝加附子湯。 (3)風寒乘血虛而入,經絡阻滯所致,用當歸四逆湯加味,并重用當歸、黃芪。 9、(1)如果腳抽筋更多的是內側急,木瓜煎很有效果:用木瓜、吳茱、生姜。這種病癥多見于絕經期女性,要重用木瓜到30~60g。木瓜含有植物雌激素,吃多了會反酸。陰蹻脈在厥陰經。 (2)如果腿抽筋更多的是外側急,多是青春期的生長痛,晚上睡眠時腿抽筋,可用芍藥甘草湯。陽蹻脈在少陽經。 10、雞矢白是腿肚子抽筋的良藥。 【辯證比較】 1、手足振動亦有寒熱之分: (1)熱證,雖見手足振,但呈拘急不自由之狀。 (2)寒證,則其振動無力,即所謂沉重之象,雖手搖,但有欲借憑扶之狀。而且四逆湯證,腹皮松弛,似按熟瓜。雖偶見拘急者,然腹皮無力,腹底拘板,且腹脹而自覺空虛。 2、轉筋狐疝厥病證方治令表
【民間方法】 (僅供參考而已,大部分只對特定情況有效。真正治療或除根請認真閱讀臨床指導等內容) 1、四肢酸麻、腿抽筋:老絲瓜筋*3錢,生姜2錢,煎一碗湯一次服下,一日二次,連服一星期,有特效。忌扁豆、咸魚。 【辯證針灸】 1、腿腳易抽筋:承山。 【經典回顧】 1、太陽病,發(fā)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2、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反與桂枝湯,以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譫語,腳攣急,作甘草干姜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 3、痙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齘齒,可與大承氣湯。 4、轉筋之為病,其人臂腳直,脈上下行,微弦。轉筋入腹者,雞矢白散主之。 |
|
來自: 仲景中醫(yī)交流 > 《經方治癥(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