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常見疾病治癥:搖頭癥 【辯證治則】 1、肝中風: (1)肝為藏血之藏,而主一身之筋節,所謂中風者,亦血虛生風之類。 (2)肝藏血虛,則風動于上而頭目瞤 ,此證仲師無方治,當用熟地以補血,潞參以補氣,重用龍骨、牡蠣以鎮之,其效至速,萬不可疏風破氣。 (3)結于脅下,兩脅痛,行常傴,則血弱氣盡,小柴胡湯證 (4)風勝則燥,燥氣薄于脾藏則腹痛,食甘稍緩,故令人嗜甘,此「先予小建中湯,不差者與小柴胡湯」之證也。 (5)風燥而血不養筋,故兩臂不舉,血虛于下,風勝于上,故舌本燥(《內經》肝中于風,嗌干)。風勝而氣郁,故善太息。 (6)肝中風,但踞坐,不得低頭。 【經典回顧】 1、肝中風者,頭目瞤,兩脅痛,行常傴,兩臂不舉,舌本燥,令人嗜甘。 2、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若發其汗,其脈如蛇。 【案例節選】 1、搖頭癥《中醫治愈奇病集成》 【病案】范某,女,49歲。1973年6月21日珍。有高血壓史,昨晚突感眩暈。隨之搖頭,四肢抖動,時輕時重,入睡后能平靜,醒后復原。不能持物,不能行走,說話聲顫,眩暈心悸,耳鳴目脹。舌黯紅、苔簿黃,診脈不清。 【治則】鎮肝媳風,育陰潛陽。 【方藥】生山藥30克,懷牛膝30克,生赭石30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生地20克,生白芍15克,柏子仁15克,鐵銹水煎服。3劑后四肢已不抖動,能持物,行走,語言正常,唯頭搖仍然,舌質稍紅苔薄,脈弦大,血壓23.9/13.3KPa(180/100毫米汞柱)。前方加蟬蛻15克,續服3劑,諸癥悉除,血壓18.6/12.0kPa(140/90毫米汞拄)。因屬陰虛體質,囑服知柏地黃丸二個月。三年后隨訪,除血壓稍高外,震顫、搖頭之癥未復發。(見《陜西中醫》1983年第4期) 【評析】本癥由于陰血不足,筋脈失養,肝陽偏亢,陽盛化風所致。肝風內動,故取張錫純之建瓴湯鎮肝熄風,育陰潛陽,另加蟬蛻定驚解痙,藥癥合拍而取效。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經方治癥(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