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方常見疾病治癥:皮膚膿瘡 【治病策略】 1、浸淫瘡用黃連粉外涂。 2、浸淫瘡為遍發全身的瘙癢滲出性皮膚病。 因其浸淫全身故名浸淫瘡。 以初生甚小如疥,瘙癢無時,蔓延不止,撓3、抓后滲出黃水,浸淫成片為特征。 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性別、季節。傳染。 血足就沒有瘡,血不足才是瘡家。瘡家血中有濕阻,濕堵在血液里面造成血液循壞不流暢,這個時候用芍藥甘草附子湯,就要重用芍藥甘草。芍藥要用一兩以上才夠,大劑地下去救他。瘡流膿化膿水出來又癢又發炎時,光是芍藥甘草附子湯就只能去他的痛,還要加些固表藥物,濕才會去掉,同時要加些解毒的藥、寒涼的藥在里面,因為病人有發炎,比如黃芩、黃連。 黃芩、黃連不僅可以內服,還可以外敷,如果皮膚破,可用黃苓黃連。如果化膿,可以加去濕的藥,黃芩殺菌的力量很強。 【辯證診斷】 1、(1)輕按熱甚便痛者,有膿且淺且稠; (2)重按微熱方痛者,有膿且深且稀; (3)按之陷而不起者,膿未成; (4)按之軟而復起者,膿已成; (5)按之都硬不痛者,無膿,非是膿,即瘀血也; (6)按之都軟不痛者,有膿,非是膿,即濕水也。 【辯證治則】 1、瘡家得痙就是破傷風,就是張仲景在傷寒論介紹的芍藥甘草附子湯證,用赤芍,而且重用一兩以上。 2、凡一切瘡瘍,總忌內陷,悉宜黃芪。 3、雞蛋黃煎油治小兒濕熱諸瘡,甚效。 4、葛根湯加附子白術,可以發全身性的膿瘡。附子壯里陽,把里面的膿瘡往外推,白朮有干燥的作用。 5、(1)火傷沒有化膿發炎的時候,牡蠣打粉,磨得很細,加麻油,涂在火傷出; (2)更好的用石硫黃、大黃、麻油,硫磺外用時非常的寒涼,如果是皮膚紅腫這藥就可以了; (3)起水泡的時候要加菖蒲在里面,菖蒲是皮膚表面利水的大劑; (4)如果化膿了,就是變成濕了,就要加白術; (5)如果已經發炎了,就加黃芩。 (6)西醫就把石硫黃跟膏藥一起用,變成硫磺膏,只能去熱,不能去水去濕。 6、胸前生瘡,乳上生瘡,兩脅、兩背、兩手生瘡,統治中焦部位之瘡方: (1)金銀花一兩,元參一兩,生甘草五錢,白礬二錢,有病則病受之也,當歸一兩,白芍一兩,炒梔子三錢,荊芥三錢,連翹二錢,白芥子二錢,水煎服。一服知,二劑全消,破潰者四劑愈。如陰瘡,方中去梔子,加肉桂一錢。此方統治中焦諸瘡俱效。 (2)生甘草一兩,當歸一兩,蒲公英一兩,黃芩一錢,金銀花二兩,乳香一錢,為末。先將前藥用水五碗,煎一碗,將乳香末調飲之,神效,亦足附前方之功也。一身上下,俱可治之,乃統治之法。 (3)天花粉三錢,生甘草一兩,金銀花一兩,蒲公英五錢,水煎服。一劑輕,二劑全愈。下治諸癰,可統治之也。 7、囊癰、騎馬癰,金銀花四兩,蒲公英二兩,人參一兩,當歸一兩,生甘草一兩,大黃五錢,天花粉二錢,水煎服,一劑即消,二劑全愈,潰者三劑愈。 8、桂枝及麻黃禁例: (1)桂枝禁例: A、脈浮緊,汗不出 B、汗吐下,溫針不解 C、酒客病 (2)麻黃禁例: A、咽喉干燥 B、淋家 C、瘡家 D、衄家 E、亡血家 F、汗家 G、病人胃寒 F、傷寒,尺中遲 I、下之,身重心悸 9、瘡瘍是氣血瘀滯所形成,“諸痛瘡癢皆屬于心”,因心主血脈,故屬于心。癥見瘡瘍潰爛、色青,久不收口。若患于小腿后部者,亦屬太陽經脈循行之途徑,桂枝湯。 瘡瘍潰爛久不收口,是氣血虛損不能生肌之故。癥見瘡瘍潰爛,其瘡面淡紅,隱隱作痛,不流膿血,經久不愈合。因瘡瘍為榮血腐爛而成:人參營養湯,白芍4.5克,人參、白術、陳皮、黃芪(炙)、茯苓、當歸、肉桂、甘草(炙)各3克,熟地黃2.5克,遠志1.5克,五味子2克,加姜、棗。 10、前額部黃水瘡,是濕熱為患。其部位仍屬陽明經所循行,故用葛根湯加連翹、蒼術以清熱解毒燥濕。熱除濕去,其瘡自愈。 11、瘡家,血中有濕阻,皮表生瘡流膿流出黃水、膿水這樣滴滴答答念粘的出來,這就是濕。濕堵在血液里面造成血液循環不流暢,芍藥甘草附子湯,重用芍藥甘草。芍藥要用一兩以上才夠,大劑地下去救他。瘡流膿化膿水出來又癢又發炎時,光是芍藥甘草附子湯就只能去他的痛,還要加些固表藥物,濕才會去掉,同時要加些解毒的藥、寒涼的藥在里面,因為病人有發炎,比如黃芩黃連。 12、(1)瘡家一般血虛,血足就不會有瘡,要開當歸等補血的藥。不能發汗。 (2)白術(去濕)、黃連(去熱)、知母(去煩),可以外用來收斂瘡口,也可以內服。 13、(1)瘡癰初起,紅腫而極痛癢者,風火血相結也。宜消散撤癰散。 (2)癰疽初起,白陷而不痛癢者,氣滯寒痰聚也。宜宣陽撤疽湯。 (3)凡瘡初起,無論紅白寒熱者,當破血行氣也。宜外敷百效散。 (4)凡瘡已成,欲其化膿速潰者,當排膿內托也。宜黃芪托里湯。 (5)凡瘡已潰,膿腐不能速去者,當化腐去毒也。宜消凝還肌丹。 (6)瘡后陽虛,食少體寒便滑者,衛氣不充足也。宜十全大補湯。 (7)瘡后陰虛,煩渴便黃發熱者,營血不滋養也。宜四物養營湯。 14、桂枝加黃芪湯對于小兒傳染性膿胞瘡有良效。蕁麻疹、夏季蚊蟲叮咬后日久不愈經常瘙癢者,桂枝加黃芪湯也有效。 【辯證針灸】 1、 董氏奇穴:制污穴。為婦人百病之特效穴。臨床上可任取二—三穴下針,有立竿見影之效。為婦科治病必取之要穴。 方法:在穴位上會看到青筋,以三稜針扎出黑血者當時見效。 應用: (1)久年惡瘡、惡瘤開刀后刀口流血不止、不結口、流膿、外傷。如果效果傷口腐爛到達肌肉,可在拇趾背面對應的位置刺血,特效。 (2)因為淤血而月經推遲時,刺血或用棉簽,點按穴位40~60次,效果非常好。 (3)治療甲溝炎效果非常好。 2、委中放血:治療上身長水包的艾滋病(病人墊著腳尖面靠墻用米酒在委中上拍一拍);治療麻風病;所有皮膚病(牛皮癬)。 【經典回顧】 1、浸淫瘡,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人口老,不可治。 2、帝曰:夏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其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咳唾,下為氣泄。 3、歲火太過,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瘧,少氣、咳喘、血嗌、血泄、注下、溢燥、耳聾、中熱、肩背熱,上應熒惑星。甚則胸中痛,脅支滿,脅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身熱骨痛而為浸淫。收氣不行,長氣獨明,雨水霜寒,上應辰星。上臨少陰少陽,火燔焫,水泉涸,物焦槁,病反譫妄狂越,咳喘息嗚,下甚,血溢泄不已,太淵絕者,死不治,上應熒惑星。 【民間方法】 (僅供參考而已,大部分只對特定情況有效。真正治療或除根請認真閱讀臨床指導等內容) 1、疥瘡、惡瘡、無名瘡:白雞毛一把燒成灰,用芝麻油調成糊狀,每日涂患外2~3次,連用5~7天,效果極佳。 2、蛇膽瘡:用旱煙油一小團(或抽過的香煙過濾嘴3個),用適量水調勻,涂患處,每日3次,連用3~5天痊愈。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經方治癥(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