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楠 2023年6月8日 阿格拉堡(Agra Fort),也被稱為阿格拉紅堡(Agra Red Fort) ,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堡,位于印度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這里一直是莫臥兒王朝(Mughal Empire)統(tǒng)治者的主要居所。 阿格拉堡由莫臥兒王朝的第三任皇帝阿克巴大帝(Akbar the Great)于1565年建造,這是他花費十年心血建起的一座極其奢華的皇宮。后來幾代莫臥兒皇帝都繼續(xù)擴建這座城堡。 城堡占地約94英畝,四周環(huán)繞著70英尺高的城墻。 阿格拉堡是一個建筑奇跡,展示了莫臥兒、波斯和印度教建筑風(fēng)格的融合。經(jīng)過幾代皇帝上百年的擴建,城堡內(nèi)的建筑物曾多達500多座,但保留下來的已經(jīng)很少。 賈漢吉爾宮(Jahangir Palace)是阿格拉堡內(nèi)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它由阿克巴大帝而建,并以他兒子的名字賈漢吉爾(Jahangir)命名。 賈漢吉爾宮是從阿克巴時代以來幾乎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的為數(shù)不多的原始建筑之一。宮殿的中庭周圍是印度古典式的矩形房屋。 錯綜復(fù)雜的雕花立柱和橫梁是16世紀拉賈斯坦(Rajasthani)建筑的典型特色。 宮殿外部裝飾著令人眼花繚亂的復(fù)雜圖案,這些圖案在印度教和伊斯蘭建筑中都很常見。 公眾大廳(Diwan-e-Aam)是莫臥兒皇帝與人民舉行公開會議并解決他們的問題的地方。大廳能容納很多人,是皇帝和他的臣民之間的一個開放的交流平臺。 公眾大廳是阿克巴大帝的孫子,莫臥兒帝國的第五任皇帝沙賈汗(Shah Jahan)在17世紀建造的,是一座非凡的建筑杰作。九個拱門和三個過道使整個立面具有寬敞和藝術(shù)的外觀。整個建筑最初是用紅砂巖建造的,但后來用白色的貝殼膏抹上了,看起來像白色的大理石。 Anguri Bagh,是阿格拉堡里一個美麗的花園,也被稱為葡萄園,因為花園里最初種的是葡萄藤。 沙賈汗以熱愛自然和花園而聞名,他于1637年建造這個花園,作為皇室成員及女士們的私人休閑區(qū)。 Anguri Bagh花園中間是一個平臺,上面有一個噴泉。花園以精致的幾何圖案劃分為四個分區(qū)。這是典型的傳統(tǒng)波斯風(fēng)格四重花園(Charbagh)設(shè)計,常見于莫臥兒花園。 珍珠清真寺(Moti Masjid)是莫臥兒王朝時期建造的最重要的清真寺之一,以其建筑之美和歷史重要性而聞名。清真寺也是沙賈汗皇帝下令,建于 1648年至1654年之間,作為居住在阿格拉堡內(nèi)的皇家宮廷的禮拜場所。 卡斯宮(Khas Mahal)是皇帝及其家人的私人住所,皇帝沙賈汗和皇后的寢宮。它被認為是阿格拉堡建筑群中最優(yōu)雅的建筑之一。 宮殿內(nèi)部裝飾有美麗的壁畫、精致的大理石鑲嵌物和風(fēng)雅的石雕。墻壁裝飾有花卉圖案、古蘭經(jīng)銘文和幾何設(shè)計。 在卡斯宮的陽臺上,可以欣賞風(fēng)景如畫的亞穆納河(Yamuna River), 還可以看到河對岸遠處的泰姬陵。 當初沙賈汗皇帝將泰姬陵建在離阿格拉堡僅2.5公里遠的地方,就是為了能離心愛的人的陵墓近些。阿格拉古堡與泰姬陵相互遙望。 可是沒想到,泰姬陵建好后的第5年,1658年,沙賈汗的三兒子奧朗則布(Aurangzeb)造反,奪取政權(quán),并殘忍地殺害了自己的三個兄弟。沙賈汗被自己的兒子囚禁在阿格拉堡。 當導(dǎo)游告訴我們,沙賈汗在他生命的最后8年里,每天都會孤苦伶仃地坐在這個塔樓的陽臺上,凝視著泰姬陵,守著他的摯愛,直到眼睛什么都看不見,直到最后一口氣。我的淚水奪眶而出。 每個人聽到這樣的愛情故事都會動容。直到這時,我才深深地理解了為什么泰姬陵被看作是愛情的象征。 導(dǎo)游又追上我,喋喋不休地說,沙賈汗是個情種,但不是一個好皇帝。你說呢?他問我。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沙賈汗為了爭奪皇位,殺死了自己的兄弟。為了讓泰姬陵的設(shè)計師有靈感,殺害了設(shè)計師的妻子。為了以后沒有人能造出和泰姬陵同樣的陵墓,他殘忍地砍掉了參與泰姬陵建筑的2萬工匠的雙手。。。他是一個兇惡殘忍的皇帝! 沙賈汗悲慘的晚年,被兒子篡權(quán)、囚禁,也是對他所作罪孽的報應(yīng)。 可是,他對自己的妻子的愛,又是那么純潔,忠貞,令世人感動。 后人記住他的,是他演繹的撼天動地的愛情故事,是他建起的舉世無雙的愛情豐碑,是他為印度子孫后代留下的世界遺產(chǎn),泰姬陵、阿格拉堡、德里紅堡(Red Fort of Delhi)、和賈瑪清真寺(Jama Masjid。 結(jié)束了在阿格拉堡的游覽,導(dǎo)游帶我們來到了距阿格拉僅8公里的錫坎德拉(Sikandara),參觀阿克巴大帝陵墓(Akbar's tomb)。 前面提過,阿克巴大帝(Akbar the Great)是莫臥兒王朝的第三任皇帝,也是上面提到過的情種皇帝沙賈汗的祖父。他從1556年到1605年統(tǒng)治著這個國家。遵循帖木兒帝國(Timurid Empire)的傳統(tǒng),阿克巴于1600年開始在錫坎德拉建造自己的陵墓。不幸的是,他在陵墓建成之前就去世了。1613年,阿克巴大帝死后8年,他的兒子賈漢吉爾完成了父親陵墓的修建。 十七世紀初,阿克巴大帝的陵墓遭受過賈特斯(Jats)部落的洗劫。他的墳?zāi)贡淮蜷_,石棺的珍貴鑲邊被盜,阿克巴的遺骨被焚燒。 直到1905年,阿克巴墓才得到修繕重建。 拱形圓頂上,裝飾著華麗的圖案和書法。 陵墓的幾個圓頂和拱形天花板上的彩色圖案非常壯觀。這是印度工藝的標志。導(dǎo)游介紹說,印度的工匠是石雕和鑲嵌藝術(shù)的大師,他們更喜歡來自大自然的優(yōu)雅圖案。 我們順著地下通道走進陵墓。內(nèi)部不許拍照。里面有一個復(fù)制石棺。真的棺柩早已深埋地下。 石棺擺在陵墓的正中。導(dǎo)游指著墻上的窗戶說,這里是整個墓地的正中心。你可以從這個窗戶中看到陵園的大門。 整個陵園有四個大門,分別指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每個大門上都有漂亮的馬賽克裝飾。 墻上有大理石鑲嵌的書法雕刻。 阿克巴大帝鞏固了莫臥兒王朝的權(quán)力和威望,進行了軍事、國家和宗教改革。科學(xué)、藝術(shù)、文化等領(lǐng)域取得長足進步。他被認為是最好的穆斯林統(tǒng)治者,至今在印度仍備受尊敬。 離阿克巴大帝陵墓不遠,是歷史悠久的錫克教圣地Guru Ka Tal, 建于17世紀。 這座神殿是為了紀念得格·巴哈都爾(Guru Tegh Bahadur),錫克教的第九位宗師而建。 白色大理石的建筑矗立在青草綠植的花園之中,這座有著近4百年歷史的廟宇依然是那樣寧靜和祥和。我們沒有時間進去朝拜,拍了幾張照片匆匆離開。 阿格拉,這個有近2百萬人口的城市擁有泰姬陵(Taj Mahal)、阿格拉堡(Agra Fort)及法塔赫布爾西格里(Fatehpur Sikri)三個世界遺產(chǎn),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
|
來自: Beinan > 《印巴次大陸探秘-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