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感悟:思維篇
在我的文章里出現最多的詞語估計就是“思維”二字了,我認為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思維能力包含的范圍很廣,常見的有逆向思維、發散思維、融合思維等等,記得曾經看過一本好象是老美寫的書《思維決定一切》,書里強調思路決定出路,思維決定成敗,對于企業而言,思維是一種戰略資源,它決定企業的管理水平與發展方向??梢娝季S對于企業管理的重要性,那么在管理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怎樣的思維才能事半功倍呢?
1. 創新思維;
現在有太多的管理方面的書藉,書里有太多的管理經驗與模式,成功的企業以及成功的經理人不斷地出書,真是百花齊放,好象都有道理,可又好象都不實用,其實所有前人總結的管理模式與方法,對處于嶄新環境中的企業來說,都只能提供一個借鑒和參考,我們決不能生搬硬套,照貓畫虎,而不考慮自已企業的具體情況,活在模式的陰影里。作為管理者必須具有創新意識,要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與形勢變化而采用不同的戰略,這樣才能增加取勝的籌碼。
2. 最重要的是企業的成功而不是個人的成功;
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管理者僅僅依靠自已的聰明才智和豐富經驗來進行管理,已經遠遠不夠了。一個企業要想持續發展,必須是在一個由普通員工組成的管理層的領導下正常地運作,因為一個管理者的個人能力再高,也總是有局限的,在進行決定特別是重大決定的時候管理者的考慮不周所帶來的危險,可能會遠遠地超出他所能控制的范圍。作為管理者,我們需要建立有效的決策機制,實行民主決策,讓更多的人在決策中起作用,這樣才能盡可能地避免自已犯錯誤,真正成功的管理者不是自已的成就有多高的人,而是想方設法讓組織或團隊不斷提高與完善的人,總而言之,對于管理者來說,最重要的是企業的成功而不是個人的成功。
3. 紅花還需綠葉襯;
很多管理者在談到公司的人才時,總喜歡談那些優秀的明星員工,對他們青睞有加,而對公司里為數最多的基層服務人員,比如前臺小姐,送貨司機,客服人員,后勤人員等,未能給予應有的重視與贊賞,這是管理者需要注意的一個事情,我們應明白到,紅花再好也需要綠葉的陪襯,只有所有人共同創造的事業才更有發展前景。如果沒有基層員工的辛苦工作,企業就不可能興旺發展,他們也是企業成長壯大的重要力量,重視和尊重這些人,也是企業長期發展的保障。我們不妨多關心他們,在公開的場合多給予表揚,在薪資設計上多關照他們,讓他們也能成為表彰的對象,比如聯邦快速公司,就曾經以基層員工的事跡為范本打拍攝自已公司的形象廣告。
4. 只看見別人的過失,卻看不見自已的錯誤;
嚴以律己是事業成功的開始,我們在管理中往往會有“嚴以責人,寬已待人”的毛病,總喜歡責怪員工不努力工作,對事不負責,卻很少反省一下自已對員工的態度。作為管理者,是全體員工的表率,一舉一動一言一語不僅僅影響自已的形象,而且也直接影響到員工的士氣以及公司的氣氛,一個人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管理者,他的團隊也必然蓬勃向上勇往直前,具有很強的戰斗力。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必須以身作則,嚴以律己,多反思自已的問題,而不要總拿著放大鏡去苛求員工。
5. 一個累壞了的管理者是一個最差勁的管理者;
管理者要管頭管腳,但不能從頭管到腳。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用管理但各方面仍正常運行。對于一個管理者而言,很多常規和例行的工和,沒有必要事必躬親。在實際工作中,如果特地花時間去協調處理員工應該做的工作,那么這是妨礙,而不是在幫助。我們需要讓員工對自已的工作享有自主的權力,這樣不僅能使員工充滿自信,使團隊很快成熟起來,同時也會減輕我們的負擔與壓力。反之,如果長期束縛員工,那么會造成他們不必要的心理壓力,越來越懷疑自已的作用與能力,甚至失去自信,找不到自已在團隊中的定位,必定會使他們對工作失去激情。一個聰明的管理者,只做重要的工作,不重要的工作可以利用部屬的力量去完成。
6. 有效地放權與分權;
進行有效的分權與放權,并不意味著管理者的權責被剝奪,相反,是加強了管理者的職能。有效地分權與放權,可以能夠使管理者從日常繁瑣的事務中抽出身來,集中精力與時間去做真正地應該做的事情,比如企業戰略的制定、企業高級人才的培養與安排、企業文化的培育等等,而且分權和放權還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培養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對企業更加有歸宿感。
7. 什么是最重要的;
國內太多的中小企業,特別是軟件行業,將近80%的公司都是50人以下的規模,這些企業往往以某一種技術或產品而生存,其發展方向與企業文化都很模糊不清,這些企業被市場牽著鼻子艱難前行,不客氣地說,國內的很多企業真是長不大,到一定的規模就出現問題,長得大的企業多般依靠政府的幫助與支持,你別看現在的XX啤酒、X為技術牛皮哄哄,要不是有國家的挺立支持,他們早就關門回家洗了睡了, 國內的中小企業為什么總長不大?其中有一個原因不能忽視,就是企業管理者往往太看重技術資源,企業結構以及發明創造,而對企業的經營思想,企業精神和企業目標卻漠然置之。一個企業要想長遠發展,必須有一種清晰的文化與精神,用來保證企業的核心力量,推動企業的持續發展。
8. 尊重與支持員工最好的辦法是:提供給他們自由發揮、施展抱負的舞臺;
無論是從事什么職業的人,都希望通過自已的努力來證明自已的價值,可是傳統觀念下的管理并不讓員工自由地發揮,而是喜歡控制員工的一舉一動,不讓他們有發揮的機會,要求他們按公司管理者的意愿做事,老板叫他往東,他就不要往西。這樣的工作環境是不可能充分發揮員工的才能,也不能充分挖掘員工的潛力,更談不上創造性地工作了。我們很多人追求的是在爭取成功的過程中克服困難、解決難題、努力奮斗的樂趣,以及成功之后的成就感,因此作為管理者,我們的工作主要是指明方向,為員工創造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條件和資源,而不是控制與限制員工的發揮。
9. 堅持多勞多得的原則;
在企業管理中,激勵機制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做得不恰當,會讓懶散者變得更懶,讓上進者失去動力與熱情,“大鍋飯”現象以及平均主義最好不要在企業的激勵機制中出現,我們需要有效的激勵機制,獎勵并非人人都有分或都一樣,而是針對業績突出的個人,沒有業績或業績低的員工得到的獎勵將很少甚至沒有,這樣讓上進者更上進,懶散者也會變得勤奮。
10. 創造機遇,讓員工發揮潛能;
每個人都存在著沒有發揮出來的潛力。如果企業不通過適當的管理方式讓員工的潛力發揮出來,而到外面去尋找人才,這是一種最大的浪費。一個企業如果真的要發揮員工的潛力,就不要有任何的擔心,只要員工能干好,那就放手讓他們去做,有時工作難度越大,反而越能激發他們的挑戰精神,完成得越好。
11. 遠離完美主義;
追求完美主義的管理者無疑是痛苦的,因為有效的管理必須遠離完美主義,而要針對企業內個體的需求,包容個體的差異性,并在此基礎上靈活應對,多元化管理。眾所周知,任何企業都是由不同性格、不同需求、不同生活經歷的人組成的,社會的混合性、庸俗性、復雜性同時被包括在里面,在這樣一個復雜的企業環境里,管理者如果一心要追求一個理想的完美境界,那簡直是異想天開。
12. 營造一個快樂、進步的環境;
現代企業強調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盡力將個人的夢想與企業的遠大目標結合在一起,企業的成功也就是每個員工的成功,致力營造一個快樂、進步的環境,讓管理者與普通員工之間可以自由自在、誠實地溝通與交流,制造平等的氣氛,這是一種聰明的做法,在一個寬松的工作環境里,工作的效率往往大大地提高。
應該還有很多阿蒙沒有想到的管理思維,以上這些也只是進行了淺薄的分析,部分觀點也是阿蒙看書的一些收獲,說實話我并沒有能力去創造某一種新思維出來,我的能力在于總結與吸取前輩們的優秀經驗,我想如果我真能做到這一點,就足于享用一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