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章
發文工具
撰寫
網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一、人生佛教之意趣 佛法是佛所證的一切法實相,及眾生可以由之證到諸法實相的方法。同時,在佛親證的方面為證法,就佛對眾生說的方面為教法;前者是契理的,后者亦兼契機的,這是佛法大概的性質。 佛以所證的法應機宣說,佛在世時佛為法本,一切皆依佛說;佛滅度后,佛弟子結集佛法而流傳于世,始有佛教。初為迦葉阿難等綜合整理為阿含經,古譯為「法歸」,即一切佛法的匯歸。后經幾百年流分為各種部派,至五六百年間部派相爭,不能見佛法的真相,于是龍樹起而破斥,抉擇各派,以般若義造大智度論、中論等,為第二次之綜合整理。自后學人又以不得其中真義而起紛爭,至八九百年無著菩薩又以瑜 伽論等為第三次之綜合整理。此為印度佛法流傳之情形。然此后大小乘之紛爭,仍日盛不已,因再無綜合之研究及全面之整理者,故漸由紛爭而至于滅亡。至佛法流傳之地,則錫蘭有佛音之綜合整理,中國有天臺智者、賢首法藏等之綜合整理,西藏則有著菩提道次第論之宗喀巴為之綜合整理,此皆一方根據佛法真理,一方適應時代機宜,以綜合整理而能昌行一方域者也。時至今日,則須依于全般佛陀真理而適應全世界人類時機,更抉擇以前各時域佛法中之精要,綜合而整理之,故有「人生佛教」之集說。學佛法的人,讀盡千經萬論,若不深解人生佛教,也等于「買櫝還珠」! 二、何謂人生 「人生」一詞,消極方面為針對向來佛法之流弊,人生亦可說「生人」。向來之佛法,可分為「死的佛教」與「鬼的佛教」。向來學佛法的,以為只要死的時候死得好,同時也要死了之后好,這并非佛法的真義,不過是流布上的一種演變罷了。還有說:佛法重在離開人世的精神;但死后不滅的精神,具體的說即為靈魂,更具體的說,則為神鬼。由此,有些信佛者竟希望死后要做個享福的鬼,如上海 某居士說「學佛法先要明鬼」,故即為鬼本位論。然吾人以為若要死得好,只要生得好;若要作好鬼,只要作好人,所以與其重「死鬼」,不如重「人生」。何以言之?因為人和鬼,都是眾生,至于死,特為生之變化耳。我們現在是眾生中之人,即應依人生去作,去了解;了解此生,作好此人,而了死了鬼亦自在其中,此所以對向來死鬼的佛教而講人生的佛教也。此似與孔子所謂“未知生焉知死。未知人焉知鬼”之義相混,然此猶是消極的方面,還有積極方面的意義,就不限于儒家所講的了。因為我們要把人生擴大起來,人只是眾生之一類,在人言人,即以代表眾生;因為現在居于人類,故今切近一點來講人,亦即是講一切眾生。而一切眾生,有惑業流轉的六道凡夫,有了脫生死證得涅槃的二乘圣人,也有覺悟向上而不退轉的菩薩,還有福智圓滿的佛陀;故人即眾生──輪回六道的為苦縛眾生,二乘為超苦眾生,菩薩為覺悟眾生,佛陀為究竟眾生。所以這里所說的人,回不同儒家狹義之人。生者,所謂生之緣起,生之變易,生之轉化等,皆包括于佛法之「生」義中。講到生之緣起,即緣起而有 生,是即生而無生之因緣本空義,更有無生而生之妙生義,則斷非儒家之生義所能及也。由此說來,所謂死,實即生之一部分;我們要能了生,才能了死。相反的,若只了死,非唯不能了生,而且也不能了死。所以,基于上述之消極意義,既可革除向來佛教之弊習,改善現實人生;而由擴大之積極意義,尤能由人生以通達一切眾生法界,緣生無生、無生妙生之真義,此為據理發揮應機宣揚之人生佛教真義,學佛法者先應對此有正確認識。 三、人生佛教之目的及其效果 就依佛法發心預期說,即為目的;就修行成功說,即為效果。此其效果,可略分為四:一、人生改善:一般佛經皆說到此義,即人民五戒之行,輪王十善之化。改善人間,即是目的;人生改善成功,即是效果。二、后世增勝:依業果流轉而修行者,每希望后世增勝,即希望將來比現在之人作得好。過去有句話:「山中無衲子,朝中無宰相」,此為基于后世增勝為目的之修道觀,信佛人多是如此。唯此并不限于人間,乃可由人增進而至于欲色無色等天。三、生死解脫 :此因看到后世增勝仍不免于三界輪回,若不修到生死澈底之解脫,終必流轉;依于此種目的所獲得之效果,即為羅漢。四、法界圓明:此為大乘特有者,二乘圣者雖了生死,然有所知障,不知一切法實相;縱略知法空,亦不究竟,故于一切法不能圓滿通達而仍有障礙。此即二乘未得法界圓明之缺點,亦即菩薩成佛之特點也。法界,即一切法;圓明,即離了所知障所成之智。此智即一切種智。或無上菩提,或妙覺佛果。復次、法界者,即是法華所謂「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圓明者,亦即所謂「佛之知見」。如是大乘以通達法界為目的而圓滿明證后,即為大乘特有之效果。 這四種,大概言之,通常五乘中之人乘,即此中第一人生改善;天乘即通第二后 世增勝;至于二乘,則綜合前二加上生死解脫之第三種;大乘又可綜合前三而加上第四法界圓明。不過中國向來所重。大概為偏重于此中第二及第三,即淺近的求后世勝進,高尚的求生死解脫。向來佛法緣此以為目的,則更于修道之方便法門,綜合之而有如凈土宗密宗等,此為向來流傳之佛法也。 然今之所講人生佛教,為對治向來偏重于如上二者,故特重于人生改善而直接法界圓明。換言之,今之人生佛教。側重于人生之改善,特出者即能依之發菩提心而趣于大乘之佛果,即于此上,消極的則對治佛法向來之流弊;積極的則依人生之改善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此中自亦含攝后世勝進與生死解脫,故第二第三,亦即融攝其中。故人生佛教云者,即為綜合全部佛法而適應時機之佛教也。(弘悲記)───三十三年秋在世苑漢藏教理院講 見海刊二十六卷第一期
來自: 海星塵 > 《佛法與人生》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寺廟拜誰?有講究!
拜菩薩,就是以菩薩為榜樣,長養自己的慈悲心,利益他人,造福社會。(4)文殊菩薩:智慧、善巧。文殊師利菩薩,代表的是大智慧,圓滿的智慧,絕對不是迷惑顛倒,感情用事。普賢菩薩代表實踐,把孝敬、...
五百金身羅漢圖(451-500)【圖文】
五百金身羅漢圖(451-500)
佛語禪心99句真言 佛說人生經典語句
1、【人心與佛性】心與性是一樣的,于佛稱為「性」,于人叫做「心」。道心斷,明燈暗;20、【人人都有菩薩心】人人本具一顆菩薩心,也具有和菩薩同等的精神與力量,此力量即慈悲與智慧的力量,它恒藏在...
未知“死”,焉知“生”? 云海天涯發表于西園論壇
在關于生死和人生意義等問題上把話說得比較明確的有孔夫子:“未知生,焉知死”。按照佛家的上述說法,被常人看成是至關重要的肉體(色身)生死問題實際上是一個與現實生活中的煩惱的解脫無關的問題。...
《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真偽辯
《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真偽辯。不符合"三法印",在《大藏經》中也找不到的,如《佛說長壽護諸童子陀羅尼經》、《佛說金剛經總持論》、《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等,...
毀滅福祿的六個日常行為·修福與修慧
毀滅福祿的六個日常行為·修福與修慧。在一切佛法的行門中,這人天道是最基本的,不管修學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都以它為基礎,所以太...
釋迦牟尼經典語錄大全
釋迦牟尼經典語錄大全釋迦牟尼經典語錄大全。現在心不可得。17、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21、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25、不住一切...
《金剛經》十句,點醒執迷人生(附十幅名家書法)
《金剛經》十句,點醒執迷人生(附十幅名家書法)柳公權書法《金剛經》蘇東坡書法《金剛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佛法,本具自持,...
大智度論卷第七十
非檀波羅蜜作,非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作;能舍者檀波羅蜜相,無熱惱者尸羅波羅蜜相,不變異者羼提波羅蜜相,不可伏者毗梨耶波羅蜜相,攝心者禪波羅蜜相,舍離...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