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十讀之五《西伯戡黎》與《微子》 文/石心 這兩篇都是記錄商朝即將滅亡時的景象的。從中可以看出當(dāng)時人的心態(tài)和情況。古語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時候的人顧慮少了,牽絆也少了,往往能把真話說出、說徹底。 在《西》中,周文王平定了殷商的附屬國黎,而紂王還在沉迷于“淫戲”。祖尹得知文王平定了黎國后,跑來報(bào)告紂王(奔告于王),紂王不以為然,依然是我行我素,堅(jiān)信自己是“有命在天”,根本不思悔改。祖尹看來也是著急惶恐了。敢于說出一些“真心話”。說紂王每日淫戲,自絕于天,自絕于人,自取滅亡。老百姓沒有不希望殷商滅亡的,老天也已經(jīng)拋棄了紂王,拋棄了殷商,不再讓他們有好日子過了。而這些罪過都是紂王的責(zé)任。 面對“殷之即喪”,或許是祖尹“惶恐灘頭說惶恐”吧!但是“惶恐”的又何止一個祖尹呢?《微子》中的一句話最能表現(xiàn)當(dāng)時大臣們的心態(tài),“今殷其淪喪,若涉大水,其無津涯。”看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一些官員(如父師)開始逃亡了(我不顧,將遁。),微子面臨的也是這樣的問題,自己到底該怎么辦(我其發(fā)出狂?吾家耄遜于荒。譯文:我是逃走呢,還是回到封地隱居度日?)。 從這兩篇記載看,殷商的滅亡可謂“上敗于德,下敗于亂(非度)”[沉酗于酒,用亂敗厥德于下],又[凡有辜罪,乃罔恒獲(譯文:有罪的人,不抓起來懲罰。)]。最終導(dǎo)致綱紀(jì)廢弛,“小民方興,相為敵讎。”國家就一日日衰亡了。真是“呼啦拉大廈將傾”,人心惶惶,不可終日啊! 其實(shí),這里面多的是教訓(xùn)!如果不是[凡有辜罪,乃罔恒獲(譯文:有罪的人,不抓起來懲罰。)]紀(jì)律法律的權(quán)威還在,那么綱紀(jì)就不會廢弛,社會也會穩(wěn)定、發(fā)展,人民安居樂業(yè),又怎么會“小民方興,相為敵讎”呢? 有國者鑒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