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到今天,科學家所發現的所謂大腦的秘密仍只是冰山一角。psytopic發布過一篇關于大腦20個已證實的現象,今天介紹的這篇假說雖未經證實,但在大腦思維解釋上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思路,對人類大腦有好奇感的朋友怎能錯過?-
1、復習不會鞏固已形成的記憶痕跡。復習可以鞏固已形成的記憶是因為又形成了新的記憶痕跡。一個信號在大腦中可以存放多次。大腦所接收到的任何信號,無論以前是否在大腦中存放過,大腦都會再存放一次。(這樣存放信號時信號間的關系就非常清楚。如果說同一信號在大腦中只存放一次,那么大腦中信號間的關系將非常復雜。)
2、神經元是最小的記憶單位。一個神經存放一個信號。(只是猜測,沒有太有力的依據。)
3、存放于大腦不同區域中的信號間的聯系是靠類似電磁波那樣的波來發生聯系的,而不是神經元的直接接觸或類似電線的東西來直接聯系。象收音機,而不是有線電視。
4、存放信號的順序:由近及遠存放。即由最靠近感覺器覺的神元開始,逐步向遠離感覺器官的神經元存放信號。
5、存放信號的地址的確定:與已存放信號的神經元聯系最多的神經元最先存放信號。類似收音機收電臺。
6、提取信號的原則:(1)、相似;(2)、同時;(3)自發興奮;(4)能量守恒(即同時只能有部分神經元興奮而不是所有神經元都處于興奮狀態)。(這方面的文章已有很多)
7、同一區域中的神經元(例如視覺神經元)具有通用性。任一神經元可存放來自相應感覺器官的任何信號。
8、視覺信號的整體性、聽覺信號的連續性、不同感覺器官同時接收到的信號的同時性。
9、多興奮點、不同強度的興奮點。(已由巴甫洛夫論證過)
10、信號存放于哪個神經元中效果都一樣,大腦提取信號不需要地址。不象計算機那樣,任何信息都必須有確定的地址,對計算機而言沒有地址的信息無用。
11、識別以相似為基礎。
12、概括、抽象以相似為基礎。同一事物的信號無數次存入大腦后概括抽象功能就自動產生了。大腦中沒有專門生成概括抽象的信號的生理機制。大腦中沒有概括的人、沒有概括的樹以及房子、汽車等信號。也可以說大腦中只有形象的信號,沒有抽象的信號。語言、文字對視覺、聽覺所產生的信號對大腦而言也是形象信號。而當前的心理書中給人的印象是:大腦中好象有一種生成概括抽象信號的生理機制。
13、只有輸入大腦中什么信號,才能從大腦中輸出什么信號。大腦不會無中生有。當然也會由于信號在大腦中存放的過程會逐漸消退,結果導致我們在回憶某一事物時所回憶出的內容與當時所經歷的內容不一樣。
14、大腦中的所有信號都來源于感覺器官。當然信號在記憶中的消退也會給人一種大腦可以產生新信號的感覺。
15、創造發明來源于“原型”。“原型”在事物的變化發展中自己產生。不同的事物以不同的方式組織在一起時就會發生不同的變化。人在改造自然界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只是給事物施加了作用力。事物變化發展由自身規律決定,而不是由人決定。人只可以利用事物。搞創造發明難,學習使用創造發明就很簡單。事實上我們搞創造發明也是一種學習過程。不是學習教材而是從“原型”中學習。
16、字越練越漂亮的原因:(1)、反饋;(2)、人有鑒賞美的能力。
17、大腦的基本功能:神經元的興奮和抑制。或:接收信號、存放信號、提取信號。
18、知識和信息(軟件)可以使大腦的功能增加。識別、比較、判斷、推理、想象、語言、問題的解決、創造發明等都是大腦在接收大量信號后而生產出來的功能。如果把這些功能也當作大腦先天就有的基本功能,就大錯特錯。
19、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學習的知識的基礎上用所掌握方法使事物發生量變,在事物發生量變的基礎上使事物發生質變。以相似為基礎。
20、大腦中沒有先天的生成語法的生理機制。語言的線性法則。字、詞在句子中的順序由字、詞本身的含義及說話習慣等來決定。
21、想象是有限度的,只是使我們知道的事物的更大、更小、更多、更少.......使事物量變,在量變的基礎上發生質變。
問題1、神經元是否可以多次存放信號?2、神經元有可能是通用的。一個神經元可以存放任何感覺器官所接收到的任何信號。我推測神經元只能存放一次信號,不能多次使用。因為即使是這樣我們大腦中的神經元已夠使用,神經元多次使用時信號間的關系將變得很復雜。
在目前的條件下,我們無法用實驗的方法來弄清楚大腦是如何進行思維活動的。本文在大量事實的基礎上,根據推理對人類的思維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并得出上述令人吃驚的“假說”。該“假說”雖不十分嚴謹,但是用它可以比較合理地解釋人類的幾乎所有思維現象。
該“假說”初看起來十分簡單,甚至有些荒唐。但是要想找到一個可靠的事實依據來推翻它并不容易。國內的一些知名心理學家曾看到過該“假說”,他們也無法證明它,也無法用事實來推翻該“假說”。
解釋思維的新“假說”的兩個最關鍵的問題:
一、只有輸入大腦中什么信號,才能從大腦中輸出什么信號。
二、復習不會鞏固已形成的記憶痕跡,而是形成了新的記憶痕跡。
為了下面說明問題方便,我們把“只有輸入大腦中什么信號,才能從大腦中輸出什么信號”稱作為“不可無中生有”;把“復習不會鞏固已形成的記憶痕跡”稱作為“不可鞏固”。
請尊敬的讀者不要急于對上述兩個結論是否正確下結論。說它正確或錯誤很容易,難的是如何找到令人信服的證據。“大陸漂移假說”的概念很簡單,但是魏格納為了證明它卻化費了大量的精力。
什么是假說?只要能說明問題,只要無人能推翻它,就可以“當作正確的理論”來應用的一種設想。
上述兩個結論很簡單,但是用這兩個結論可以解釋大腦的幾乎所有思維現象。可以說上述兩個結論是研究人類思維的突破口。在大量令人信服的事實基礎上,證明或推翻上述兩個結論,都會對研究人類的思維產生重大的影響!
從神經元、神經聯系的角度來證明或推翻上述兩個結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小說、詩歌創作雖說是一種高級思維活動,但是不能認為在此過程中有新信號輸出。因為作家所用的字全是他們從書本上學來的,而不是他們創作的。從輸入輸出的角度而言,無新信號輸出。
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理論的過程中是否有新信號輸出?他所創立的理論是一種概念全新的理論。但是不能因此而斷定從他的大腦中有新信號輸出。因為思維過程是一個思維者自己都不怎么清楚的很神秘的現象。用別人的思維成果來證明是否有新信號輸出是不科學的。他在創立《相對論》的過程中以及在創立《相對論》之前曾從外界獲得大量的信號輸入,可惜的是我們無法弄清楚這些輸入信號是什么。
夢中會有大量稀奇古怪的場面出現。能不能以此作為證據來證明大腦中有新信號輸出?也不能作為證據。夢是我們的大腦在潛意識下的一種思維活動。我們幾乎無法用實驗的方法來控制人的做夢,夢中的內容作為證據缺乏說服力。
什么是輸入信號:我們的各種感覺所接收到的一切全稱為輸入信號。
什么是輸出信號:從神經元的角度而言,所有神經元的興奮過程就是大腦的輸出信號的過程。輸出信號的具體表現有:人類的各種思維活動、說話、寫字、做夢、唱歌、動作眼神等。
99.999%以上的從大腦中輸出的信號都明顯符合“不可無中生有”,對剩余那些輸出信號目前還說不清楚。但是,“說不清楚”并不等于就真的是輸出了新信號,也不能因為“說不清楚”而推翻“不可無中生有”。
所謂思維就是對已輸入大腦中的信號的利用、組合。就象電影特技那樣,把不同的鏡頭組合到一起就會表現出一種與原來內容完全不一樣的效果。眾所周知的是大腦可以通過思維而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而大腦是怎能樣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到目前為止,誰也不知道。
大家公認的是神經元是思維的實現者,而神經元的功能只有記憶信號、興奮和抑制三種功能。大腦是怎樣由此三種功能復雜的思維活動呢?神經元的三種基本功能是如何實現抽象、概括、想象這些復雜的功能的?神經元的三種基本功能不會生成新信號。抽象、概括、想象只是大腦在處理信息時從宏觀上所表現出的功能,并不是神經元的基本功能。當前所存在的問題是:一方面稱認神經元的三種功能是大腦在處理信息時所表現出的最基本的功能,同時又默認大腦會生成新信號(也就是說神經元還有上述三種基本功能之外的新功能)。神經元還有其它基本功能嗎?目前還沒有人知道。
我們的大腦中的信號實在是太多了。對所有的輸入輸出信號進行判斷幾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