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戰爭》說課稿教學年級:初二課題名稱:第11課 北伐戰爭 教材版本:人教版授課時間:40分鐘 一、學生分析 經過《辛亥革命》和《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的學習,學生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有所認識,但對北伐這段歷史了解不多;基于初二學生在智力方面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可以通過形象、直觀的教學,如展示大量歷史圖片等,進行新課的學習;另外學生的認識分析能力還不高,仍帶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分析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時會有一定困難,需要教師加以引導。 二、教材分析 課標內容:了解黃埔軍校的創建和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了解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實;本課內容的中心主題:本課主要介紹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潮——北伐戰爭,講述了黃埔軍校的建立,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和國民革命的失敗以及南京政府的成立。而本課的重點介紹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及其原因。本課內容在歷史發展進展中的地位:本課是新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的第二節,它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從國共兩黨合作到分裂,從北伐勝利到國民革命失敗,表明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重點:黃埔軍校的建立和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 難點: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的原因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識記黃埔軍校創建和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的時間。 2.知道北伐戰爭的目的、主要對象、主要戰場及重要戰役。 3.分析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能力目標(1) 通過對北伐戰爭勝利原因的分析總結,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2) 通過閱讀北伐戰爭的資料,培養學生閱讀和歸納歷史材料的能力。過程與方法(1) 通過學習《北伐戰爭形式示意圖》,說明北伐戰爭的主要對象和進軍路線,掌握識別和使用歷史地圖的方法。(2) 通過學生扮演歷史人物,講述當年黃埔軍校、北伐等故事,感歷史事件發生的氛圍,并掌握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方法。(3) 通過展示有關本課內容的歌謠,加深學生的印象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通過對北伐戰爭中中國人大無畏、視死如歸的表現的描述,培養學生“國家危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情感。(2) 通過了解北伐戰爭勝利和國民革命的失敗史實,學生能對中國革命的艱巨性和曲折性有一個基本的理解,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和為理想奮斗的堅強意志。 四、教學策略 1、《歷史課程標準》中提倡:“應有利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因此本節課采用講授法,復習提問法,歷史假設法,圖文結合法,分析歸納法,情景教學法的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運用掛圖、圖片、地圖等,增加直觀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本節課將它設計為旅游形式,命名為“國民革命之旅”。它一共有四站,分別為:國民黨一大站、黃埔軍校站、北伐戰爭站、四一二站。每到達一站請這一站的同學協助我們完成這次旅程,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其積極性。 教 學 內 容設計意圖 五、 教 學 過 程 師:今天這節課有點特別。我們將會乘坐著地鐵回到20世紀年代的中國,在那里我們會看到在一批又一批的中國人不斷探索救國道路失敗后,國民黨和共產黨人又進行了哪些嘗試,他們是否獲得成功。在出發前,老師先來介紹一下這次旅程的情況。我們把這次旅程命名為“國民革命之旅”。它一共有四站,分別為:國民黨一大站、黃埔軍校站、北伐戰爭站、四一二站。每到達一站我們將請這一站的同學協助我們完成這次旅程?,F在,先請同學們以最快的速度閱讀第11課的內容,了解這一階段發生了哪些重要的歷史大事。(學生看書)板書 第11課北伐戰爭(國民革命之旅)(新課導入)師:好!看書的時間到這里。經過前幾單元的學習,我們都知道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那外患指什么?生:列強侵略。師:對了就是各國列強的侵略,那內憂又是什么呢?國內軍閥有列強撐腰,經常怎么樣?生:答打戰。師:就是在這種不斷割地賠款,長年戰亂的情況下,中國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因此要解救中國老百姓必須要消滅列強和軍閥。為了對付他們,國民黨和共產黨人進行了第一次合作。此后國民革命運動的浪潮席卷中國大地。所謂國民革命是指1924年至1927年一場以打倒列強和軍閥為目標的革命運動。那么走出國民革命第一步的是哪個歷史事件?生: 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板書) 師:好,現在我已經到達了“北伐之旅”第一站——國民黨一大會場(展示國民黨一大會場圖片),也就是現今的廣州市東山區文明路125號,位于中山圖書館和廣東省博物館中間。迎面走來的是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李大釗。不如我們邀請他來介紹一大的情況。 (李大釗先生簡短的介紹) 李大釗(同學甲):經過一番的努力,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4年在廣州召開。大會同意中國共產黨一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接受了反封反帝的主張。國共兩黨終于實現了合作。這使革命的力量大大加強。中國國又有希望了。師:從李大釗先生簡短的介紹中,我們知道,國民黨一大拉開了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序幕,國民革命的車輪在國共的領道下開始運轉。接著讓我們想下一個目的地——黃埔軍校站出發。(板書 ) 師: 聽說同學們初一時都去過黃埔軍校軍訓,相信大家對它的歷史一定不會陌生。那老師要考考大家。1924年5月國民黨在誰的幫助下,在廣州黃埔創辦黃埔軍校?生:蘇聯和共產黨師:軍校成立時定名為“什么”學校?生: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師:當時軍校的校長是誰?生:蔣介石師:那么大家熟悉的周恩來又當任了什么職務?生:政治部主任師:看來大家對軍校歷史還是熟悉。那么大家知不知道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的原因。生:不。師:沒關系,我們現在已經回到1924。6。16黃埔軍校的開學典禮上,同學們可以從孫中山有關軍校創辦目的的演講中尋找答案?,F在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同學乙):由于時間關系,我只能長話短說。諸君么知道中國革命有了十三年,現在得到的結果只有民國之號,無民國之實。我們今天要開辦這個學校就是要從今天起,把革命事業重新創造,成立革命軍。如果沒有革命軍,中國革命永遠還是要失敗。所以,在這開辦這個軍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建立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革命軍應該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發財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國救民的事業。最后我還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張開學典禮的圖片。(展示圖片)師:這幅照片是孫中山與軍校及其領道人在開學典禮上的合照。那么聽了演講后,哪位同學能告訴老師:孫中山為什么要創辦黃埔軍校?生:略。師:在革命失敗的教訓中,孫中山認識利用軍閥軍隊進行革命是不夠的,必須建立一支屬于自己的軍隊,革命才能成功。因此,他在在廣州黃埔創辦了這所軍校。在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下,黃埔軍校迅速發展壯大,培養了大批的政治軍事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人才有了,軍隊有了,再加上武器、糧食等方面的準備,北伐戰爭的槍聲終于打響了。這場戰爭將國民革命推向高潮。在走進戰場前請同學們先仔細閱讀課本中有關北伐勝利進軍的內容。閱讀時請注意北伐的目的、時間、討伐對象、進軍路線和北伐取得的成就。(板書、閱讀) 師:閱讀時間到這里。1926年7月9日,為了推翻軍閥統治,統一中國,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戰爭正式開始。課本54頁有一幅誓師圖片,當時的情形可謂激動人心。蔣介石擔任北伐戰爭的總司令。那同學們又知不知道要討伐的軍閥有哪些?生: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師:但我們僅僅知道他們的名字是不夠的。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F在我們要從這一站挑一位同學擔任偵察兵,為我們找出三大軍閥的勢力范圍。(請一位學生出來貼三大軍閥的勢力范圍)師:這位偵察兵提供的情報很準確。從地圖上來看,三大軍閥的地盤比廣東國民政府大得多。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張雙方力量對比圖。從圖中同學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呢?(展示雙方力量對比圖)生:軍閥力量很強大。師: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北伐軍采取了什么作戰方針?當時軍閥之間矛盾重重,北伐軍利用他們這一弱點,采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略。那應該先打哪個?強的還是弱的?生:弱的。師:所以首先進攻力量最為薄弱的吳佩孚主力;取勝后,再向東進攻孫傳芳;最后進攻實力最強的張作霖。現在請同學們根據這一戰略,結合課本內容和地圖找出北伐的三條進攻路線,在尋找的過程中要注意路線經過了哪些省份、重要城市和主要戰役。(請一位學生出來講解伐的三條進攻路線)師:非常感激這位同學。這三條路線都是從廣東出發。第一條路線經過湖南、湖北,在湖北打了汀泗橋和賀勝橋戰役,沉重打擊了敵軍。在武昌消滅了吳佩孚主力。接著向東進攻,在江西消滅了孫傳芳主力,繼續攻打到南京。另一路北伐軍由福建打進浙江,一直打到上海。1927年4月,揮師北上攻打張作霖的軍隊。在北伐戰爭中葉挺獨立團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獨立團一營的官兵在接受攻打武昌的任務時,抱著視死如歸的精神,紛紛留下遺書遺物,為國家為人民奮勇殺敵。正是這種出色的表現,為他們所在的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的稱號,葉挺被公認為當時的北伐名將。雖然現在處于和平年代,但是他們這種愛國和為理想奮斗的精神,至今仍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上面所講的都是北伐軍的情況。北伐的勝利進軍只是依靠北伐軍自身的力量嗎?生:不。師:他們還得到廣大工農群眾的支持。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一些數據來了解工農群眾對北伐的作用。(展示材料:到1927年1月,湖南省的農民協會會員激增到200萬人,能直接領導的群眾達到1000萬左右。……直接支援和配合了北伐戰爭。)師:從資料中可以看到農會和工會組織發展迅速。農民在戰爭中救護傷員、送情報等;工人罷工甚至武裝起義。他們這些行動有利地支持了北伐的進軍。同學們對北伐戰爭已經有所了解,現在請同學們根據剛才所講的內容來思考“為什么北伐軍在短短的半年間就取得巨大成功?”。(思考后請學生回答。)師:現在讓老師來小結,北伐戰爭是一場正義地戰爭,它是打到列強和軍閥為目標,有利于中國老百姓,因此得到工農群眾的大力支持。其次,北伐軍利用軍閥之間的矛盾,制定了正確的作戰方針;再加上國共兩黨齊心協力一致對敵,將士浴血奮戰,使革命力量大大增強。因此,北伐軍在短短的半年間就取得巨大成功。在這一站我們看到北伐進軍非常順利,但是國民革命的發展是否就一帆風順,他最終能否取得勝利?這就要進入今天最后一站——四一二站。(板書。)師:其實在北伐勝利進軍的同時,國民黨內部分裂趨勢不斷增加。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等國民黨右派先后發生叛變,對共產黨、國民黨左派、工人等進行血腥大屠殺。同學們,可以從課本55頁的兩幅圖了解當時的情形。在這一站我們將會看到青紅幫的頭目杜月笙。作為蔣介石叛變的幫兇,我們聽一下他對這段歷史的看法。杜月笙(同學丙):哈哈??!1927年,我這個上海老大可是出盡了風頭。“四一二”震驚中外,誰不知道我的大名?。±鲜Y靠的就是我們青紅幫,由我們出面組織“中華共進會”和“上海界聯合會”,打擊上??偣?。那個上海總工會的委員長汪壽華不就是我叫人干掉的嗎?呵呵!最狡猾的還是老蔣,除掉工人糾察隊前還派人把一面“共同奮斗”的錦旗送給他們,殺個措手不及!哈哈哈。師:從這段赤裸裸的表白中,我們可以知道當時反革命勢力是非常的強大和囂張。再加上中國共產黨發展還不成熟,,致使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失敗,沒有完成打倒軍閥和列強的任務,第一次國共合作也全面破裂。從國共兩黨合作到分裂,從北伐勝利到國民革命失敗,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啟示呢?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革命的艱巨性和曲折性;另一方面還意識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中國人只有團結一致,才能挽救國家危亡,擺脫落后挨打的局面。蔣介石叛變革命后,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它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此時,中國存在著哪三個政權呢?生:略師:對了,它們分別是北京的北洋軍閥政府、武漢國民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1927年,武漢國民政府前往南京,歷史上稱為“寧漢合流”。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北伐,在形式上統一全國。今天的“國民革命之旅”即將結束,為大家能更清晰這節課的內容,老師準備了一則歌謠:孫中山開一大,國共合作成一家。蘇聯中共幫助下,黃埔軍校建立啦。兩黨攜手齊北伐,反帝反封保國家。齊北伐,打軍閥,吳孫張基本被打垮。蔣汪背信鬧分家,另起爐灶獨當家。中共年幼大權撒,國民革命失敗啦!請同學們齊聲朗誦一遍。(朗誦) 課堂小結:現在讓老師來小結: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拉開國共合作的序幕,邁出了國民革命的第一步;黃埔軍校的成立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發展;而北伐戰爭把國民革命推向了高潮,沉重打擊了軍閥勢力;但是由于蔣介石、汪精衛等人的叛變和中國共產黨的不成熟,致使國民革命走向失敗。在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對革命道路有進行了哪些探索?這就是我們下節課的內容。通過“國民革命之旅”的上課形式讓學生協助完成這次旅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其興趣。 回憶中國內憂外患的社會背景,讓學生了解國民革命的目的,從導入新課。 通過圖片展示和角色扮演,重現歷史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國民黨一大召開的概況。 通過提問加深學生對黃埔軍校的了解。 再現孫中山在黃埔軍校的開學典禮上的演講,讓學生思考孫中山為什么要創辦黃埔軍校?培養學生的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通過學習《北伐戰爭形式示意圖》,說明北伐戰爭的主要對象和進軍路線,掌握識別和使用歷史地圖的方法,同時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 指導學生閱讀材料,討論北伐軍在短短的半年間就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歸納能力。 通過角色扮演,再現當時反革命勢力囂張氣焰,讓學生更易理解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 通過展示有關本課內容的歌謠,加深學生的印象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整體上把握本科的知識結構。 六、教學評價 1、列舉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 2、下列有關1926——1927年的北伐戰爭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是國共合作的產物 B 主要戰場在湖南湖北 C得到工農紅軍的支持 D 徹底消滅了封建軍閥 七、板書設計 第11課北伐戰爭(國民革命之旅)國民黨一大站 第一步黃埔軍校站 發展建立時間:1924.5 北伐戰爭站 高潮時間:1926.7 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戰場:兩湖、江西、閩浙勝利進軍的原因 正義性、工農群眾的支持 軍閥矛盾、正確作戰方針 國共合作、將士浴血奮戰四一二站 失敗南京國民政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