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喜歡躺著讀書。這種習慣自然是從老祖宗那里學來的,因為古書薄,再加上又是豎排,所以躺著讀自然是最輕松的了。就這樣一代代傳下來,到了現在依舊還是有不少人有著躺著讀書的習慣。 當然習慣也是因人而異。有人喜歡躺著讀,有人喜歡坐著讀,還有人 喜歡如廁讀。據有這種習慣的人說,這還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不過不管是哪種習慣,在今天這個時代,能有讀書這個習慣已經是很珍稀了。大家都在匆匆忙忙掙錢,一切皆為利來皆為利往,誰還有心思去讀什么破書呢?其他的行業什么都賺錢,唯獨開書店不賺,出好書不賺。布滿大街小巷的書店、書攤,若是沒有教輔材料經營,那些生意人只能喝西北風去。當今時代什么都漲價,唯獨稿費不漲,因而作家、寫字人只能固守貧窮。 可是這個世界就是奇怪,有一部分人卻還在癡癡地讀什么書,寫什么字。說得高雅點,這群人是一群守著自己靈魂的人。說得難聽點,這群人是一群十足的傻瓜。如果不謙虛的話,我也算這傻瓜中的一個。在很長一個時期內,我也有躺著讀書的習慣。拿了一本書,往床上或是沙發上一躺,然后一邊翻一邊讀,一副有肉沒骨頭的懶樣子。看得眼睛昏花了,便把書往臉上一扣,泰然睡去。直到睡醒接著再讀。但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年輕時期,而且所讀的書也大部分是閑書。 若是讀一本有用的書,則必定是坐著讀了。不是不敬,而是必須用心。有用的書必須用心去讀才能汲為自己的營養,所以不敢懈怠。后來隨著年歲的增加,越來越失敗不起,越來越消費不起,閑書讀不起,只能選擇對自己有用的書去讀。因而慢慢地,便養成了坐著讀書的習慣。 但奇怪的是,讀過書之后總得躺下。起初我以為這是躺著讀書習慣的一種延伸。但后來發現不是,因為躺下時要么是在思考,要么是在發呆。而且我還發現,躺著時思維最為活躍,靈魂的火花能隨時迸發。即使是發呆,我的潛意識里還在活動,發呆結束總能猛然醒悟,悟通該悟通的事情。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進入了一種極為美妙的時刻,沉浸在聯想里,或是回憶里,完全忘記了自己的肉身,忘記了身外的世界,不知今昔何昔。后來從無數資料上看到,人的最佳思維狀態就是躺著的時候。為此科學家給出了足夠的科學依據。也正是基于此,我心竊喜,很為這種習慣無意中迎合了科學的方法而自鳴得意。 不過坐著讀書也好,躺著思考也罷,這只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坐著讀書,躺著思考之后,還得站起來做人。這么些年,盡管我與外部世界保持著某種距離。但這種距離也是一種生存狀態。一種做人方式。或者說這也是一種硬骨頭精神。人生只一世,怎樣的選擇決定怎樣的生活。盡管保持清醒而不被同化,保持敏銳而不同流合污,會被排為異己,但能保持一份清醒,一份清靜,一份獨立和自由,我覺得這樣的選擇也不錯。 坐著讀書,躺著思考,站著做人,這才是我們應該有的生活。不管別人認為是不是,我覺得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