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之間,已至歲末。 行空漫步,得遇良師。 友情恩情,多如胡麻。 集此真言,以饗網友。 望珍重!
養生真言: 1. 衛生歌(孫思邈)
春寒莫放綿衣薄,夏月汗多宜換著, 飲酒可以陶性情,大飲過多防有病。 養體須當心五辛,五辛不節反傷身, (注釋) (1)箕裘:《禮記》曰:“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和造弓的人,意思是兒子往往繼承父業。時因以“箕裘”比喻祖先的事業。在這里孫思邈以道家的思想、把人的壽命長短也看作是受之于父母,故用“箕裘”表相繼之意。(2)五福:《尚書·洪范》曰:“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攸好德,謂所好者德;考終命,謂善終,不橫天。(3)嗔怒:氣憤,生氣。(4)~(9):春噓、夏呵、秋呬、冬吹及嘻、呼等,是根據季節的不同,以不同的調息方法吐納大地之氣。(10)保神丹:并非是指實際的方子、而是指保養精神的丹藥。(11)春日少酸宜食甘:此為春天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春天因為肝木旺,故再多食酸味,可使肝木之氣偏亢而伐脾,因此,春天飲食要多吃甜的養脾抑木。(12)冬月宜苦不宜咸:同樣,在冬月之時,不能多吃咸昧,以防水克火,而要多吃點苦味的以養心氣。(13)夏月增辛減卻苦:多食苦味可使心氣偏亢,而夏季心氣本來就偏亢,心氣偏亢,則火克金傷肺,故要多吃點辛味以抗心氣的克伐。(14)秋月辛省便加酸:秋季肺金當令,而酸入肝,辛多則金旺克木,故宜食酸以御之。(15)齋戒:俗說“吃齋”,是提倡以素食為主的養生方法,后被佛家、道家利用,稱為“齋戒”。(16)膨脝:指腹部脹大。(17)清水:指口中津液;靈限:指腎,夜半靈根清水:指夜半靜坐,舌抵上腭,津液口中溢,咽下以補腎氣。 (18)丹田:人身臍下三寸處。(19)華蓋:此指肺。
2. 備急千金翼方 孫思邈 (略摘) 人之壽夭在于撙節。。。。恣其情欲則命同朝露。 養老十避曰:“常避大風、大雨、大寒、大暑、大露、大霜、大霰、大雪、大旋風、大惡氣、能不觸犯者是大吉祥也。 養老四勿曰:“夫善養老者:非其書勿讀,非其聲勿聽,非其務勿行,非其食勿食。” 養老四勿曰:“養老之道:無作搏戲強用氣力,無舉重,無疾行,無喜怒,無極視,無極聽,無大用意,無大思慮,無呼嗟,無叫喚,無吟吃,無歌嘯,無啼,無悲愁,無哀慟,無厭吊,無接對賓客,無預局席,無飲興。” 三戒:大怒,大欲和大醉 養老莫“十二多”: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克散,多欲則志昏,多事則形勞,多語則氣乏,多笑則臟傷,多愁則心攝,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青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 養老十莫:莫強食、莫強酒、莫強舉重、莫愛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懼、莫跳踉(與人相打)、莫多言、莫大笑。
3. 孫思邈《養生銘》 其言誠諦,其理通達,果能信受奉行,自當百病莫侵。 怒甚偏傷氣,思多太損神。 神疲心易疫,氣弱病來侵。 勿使悲歡極,當令飲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寢鳴天鼓,寅興漱玉津。 妖邪難侵犯,精氣自全身。 若要無諸病,常當節五辛。 安神宜悅樂,惜氣保和純。 壽夭休論命,修行在本人。 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4. 修齡要旨 明 冷謙 1、 面宜常擦。面部血管神經豐富,且人的內臟皆開竅于面部,經常搓擦,不僅起到活血,消除疲勞的作用,而且相當于經常按摩內臟。 2、 發宜常梳。用雙手十指插入發間從前到后按搓頭部。頭部是人體陽經聚會的地方,經常梳頭,可以刺激頭部經絡,活血健身。 10、 神宜常存。精神內守,意守丹田。保持精神樂觀,不過度思慮,則能免七情之患。 14、 囊宜常兜。以兩手緊兜外腎,閉口調息。腎為生命之本,腎氣足則精力充沛,經常為之,可固腎強腰。
5. 壽世青編 尤乘 清 (略摘) 清云詩云:酒色財氣傷人物,多少英雄被它惑。若能打退四兇魔,便是九霄云外客。 但得自在逍遙,隨緣度日足!即此祛病之方,即此延年之樂。
6. 逍遙子導引決 逍遙子 水潮除后患
7. 病戒 陸游 南宋
8. 寓規三首 其三 陸游
疾瘳藥不止,乃有過劑憂。 節食戒屬饜,養氣常致柔。 金丹無此功,往哉勤自修。 寓規 百疾皆有源,雖愚猶自知。
9. 七禁 (老君云)
二戒色欲養精氣。 三薄滋味養血氣。 四不吐津液養肺氣。 五莫嗔怒養神氣。 六不美食養胃氣。 七少思慮養心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