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2004年7月22日《科學時報》
近年,由于主編出版“廣義進化研究叢書”,特別是其中的一本《微漪之塘——宇宙進化的
新圖景》,而涉足自然科學界,并且同不少科學家有了直接的交往。我這才知道——并且令我驚訝和不解,我國科學界有一股“反偽”之風:許多富有原創和獨創
的,或從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生發出來的,或從現有科學(常識)看來難以理解的理論或假說,一經提出就給扣上“偽科學”或“似偽科學”的帽子,打入冷宮,再也
不可能獲得立項、撥款和其他能夠繼續研究下去的條件。我覺得這是一種很不正常的情況,不利于我國科學的發展,特別是不利于出創新性的成果。因為科學從來就
是靠證偽向前發展的,從來沒靠“反偽”向前發展過。
近代科學公認的起點,是伽利略爬到比薩斜塔上,將大小相同但重量不同的鐵球和鉛球同時下落,讓公眾看到它們同時著地,從而對亞里士多德《物理學》中的
完全符合一般人的常識的命題“物體下落的時間與重量成反比”做了證偽。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開普勒等人推倒托勒密的“地心說”,確立“日心說”,也是
前仆后繼地用理論、模型、計算、觀測對后者的理論進行證偽。再看現代物理學的開端,是邁克爾孫-莫雷實驗對“以太”的存在和光在“以太”中傳播做了證偽,
從而動搖了經典物理學的基礎,并且啟發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而相對論又是對牛頓經典力學是“宇宙真理”,或“客觀真理”,或“絕對真理”的證偽。科學史上
有許多這樣的證偽英雄,可是“反偽英雄”卻幾乎一個也找不到。
我們只在前蘇聯的科學史上找到一批“反偽英雄”,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李森科。以前我大致知道這批人反相對論,反量子力學,反控制論,反遺傳學的一樁樁
公案。最近讀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背上十字架的科學——蘇聯遺傳學劫難紀實》,才詳細知曉李森科一伙的罪惡和造成的后果。
本來在上世紀30年代,以瓦維洛夫院士為代表的蘇聯基因遺傳學派在世界上處于公認的領先地位,可是,由于政治投機分子和科學騙子李森科爬上全蘇農業科
學院院長的位置,在斯大林、莫洛托夫、日丹諾夫,還有后來的赫魯曉夫的支持下,把孟德爾-魏斯曼-摩爾根代表的基因遺傳學打成了“偽科學”,瓦維洛夫學派
就不斷遭到解散、撤消、撤職、流放、監禁,甚至槍斃。在倫敦召開的有300多名科學家參加的世界遺傳學大會推選瓦維洛夫為主席,蘇聯政府不批準他出席,大
會就一直空著那把椅子以示抗議。這樣一位享有世界聲譽的遺傳學家,最后是在勞改營里被餓死,蘇聯原來處于領先地位的基因遺傳學派全軍覆滅。其后果不僅使遺
傳學研究錯失良機,而且還有農業生產落后和全民挨餓。
為什么“反偽”不可能推動科學向前發展,甚至還可能阻礙科學的發展呢?
讓我們設現有的科學理論為S,再設新出現的理論、假說、猜想以及在此基礎上做出的科研成果為a、b、c、d、e,如果當權者,或者科技部門的領導者,
或者新聞媒體,不做深入的調查研究,不做一番有科學嚴謹性的證偽工作,只要a、b、c、d、e同S不一樣或不一致,就輕易地給a、b、c、d、e都扣上
“偽科學”的帽子,將它們一棍子打死,那么留下來的還是原有的科學S,當然是任何進步和發展都不會出現的。更可怕的是,倘若在a、b、c、d、e當中,有
一個大有希望獲得實證并上升為新科學,新理論,或者甚至能對S造成證偽從而引發一場科學革命的革新性變異,譬如d;可是,這個d卻不幸過早地被“反偽英
雄”扼殺在萌芽狀態了,就像前蘇聯的李森科們對基因遺傳學所做的那樣,結果當然是痛失良機和阻礙了科學的發展。
那么,為什么“證偽”能推動科學向前發展呢?
因為,作為社會這個復雜動態系統的子系統的社會的科學共同體也是一個復雜動態系統。所以科學共同體就有所有復雜動態系統都有的自組織、非線性、涌現、
競爭、隨機性、漲落、突變、多軌線等屬性。這就是說,科學共同體內有各式各樣的科學家、科學理論、假說、猜測,當然也不乏偽科學家和偽科學。可是它們全都
混雜在一起,魚龍雜沓,真假難辨,處在一種動態競爭過程當中,這正是科學共同體這個有機體的生命所在。特別應當注意的是,科學、前科學、潛科學和偽科學的
界線是模糊的——特別是,至今我還沒有看到哪位“反偽英雄”給出過嚴格區分的定義。因此,當權者,或者科技部門的領導者,或者新聞媒體,決不能把科學共同
體當作線性的、決定論的簡單系統來處理,輕易地亂貼標簽,亂扣帽子和亂打棍子。科學共同體沒有,也不可能有永遠正確的絕對權威和絕對真理。科學只能靠實
證,靠事實、靠邏輯推理、靠數學計算、靠實驗結果和統計結果說話,要么被暫時性地證實,要么被永久性地被證偽。一種典型的情況是,一批異常現象X出現了,
科學共同體內涌現出了a、b、c、d、e種解釋性的假說,它們經過激烈的,有時是長時間的競爭,逐漸地a、b、c、e都無法證實自己,并且先后被證偽了,
只有d留下來了,它至少暫時性地既能證實自己,又不能被證偽,那它就暫時性地站住腳了,成為共同信奉的一種科學理論。可是,它的這種地位不是永久性的。倘
若出現了X現象,d理論解釋不了,接著d也被證偽了,讓位于能對X現象做出更完美解釋的f理論。科學就是這樣通過實證,特別是證偽,向前發展的。
如果中國科學界能多一些證偽英雄,少一些反偽英雄,那么中國科學就一定會增加創新活力,國家科技發明一等獎就不會年年空缺,在不久的將來有中國科學家榮獲諾貝爾科學獎也會有希望。
2004年7月31日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