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之怪現象
——參觀杜朗口中學有感 課堂教學怪現象之一:教室陳設。在杜朗口中學的教室中,沒有講臺,三面都是黑板。這是與其他學校的教室最不相同的地方。講臺是教師的舞臺,但無形之中也把教師與學生隔離開來,使教師不能充分地融入到學生中間,講臺去掉了,更加突顯現了學生才是學習主體地位。三面黑板,每個桌子上都有粉筆,學生可以在上面任其發揮:可以練字、畫畫、聽寫、默寫,想寫就寫。學生的教桌都是分組相對擺放,每12張桌一組。學生相對而座,12人一組,每班6組。兩個組合用一塊黑板。 課堂教學怪現象之二:教師不發言,學生唱主角。整節課老師的語言也是十幾句,而且多數是簡單點評學生的發言,沒有怕學生這不會那不會的泛泛講解。整節課總共說話超不過20句,卻句句經典、字字珠璣。一上課教師組織學生組內討論本課學習目標,然后學生發言口述自己或組內的學習目標。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他們把自己在課前預習時的感受、寫的詩歌、還有短文或有感情的讀出來,或套曲唱出來------方式方法很多。學生主動交流展示的愿望很強烈,多次出現幾名學生同時站起來發言的情況。唱歌時即便跑了調也無人在意,唱者亦陶醉其中,最怕的是錯失了展示自我的機會。例如,我們聽了一節公開課,講授的是古代詩歌。他們的學生一反常態,在上課開始后就在黑板上有寫有畫,我們在座的教師還以為學生在出板報,其實他們是在為要講授的詩歌描畫背景圖畫,寥寥數筆,但意境深遠;有的同學在課堂中有感情的朗誦起來甚至自己作曲,把詩歌唱了出來唱歌,即便跑了調也無人在意,唱者亦陶醉其中。一節短短的語文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最大限度的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課堂教學怪現象之三:學生既當學生又當老師。在我們聽的一節語文課中,老師去開會整整一節課都沒有回來上課,可是學生并沒有因此而不知所措,一切都井然有序,真正做到了自主學習,自覺學習,樂在其中。先由學生在黑板上展示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及方法,同學小組討論并研究課文,發現并提出問題;自我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有的在黑板上寫,有的在紙上寫,有的同學甚至在地上寫起來,個個認真,人人積極。寫完后由其他同學檢查并指正。同學們或站或坐,或趴或蹲,或走動或討論,但是沒有一個人是在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當他們研究問題時臉上洋溢出來的快樂是發自內心的。 課堂教學怪現象之四:學生的“宿舍”是百人一間。課間,我們幾個老師去學生宿舍看了看,那簡直不能稱其為宿舍,只能看作是一間極寬敞的屋子,里面除了大的床,什么也沒有了,更不要提暖氣、衛生間等等這樣的設施,在這樣一個冰天凍地的日子里,戶外是零下十度的天氣,而學生就在露天就餐,吃的也僅僅是咸菜和饅頭,再喝點熱水,就算就餐了。學生的學習環境可謂“冷”到了極點,而學習氣氛卻是出奇的火熱,也許學生在這里唯一快樂的事情就只剩下學習了吧。 這樣的教學和學習環境,這樣一群老師和學生,是我第一次見到,也給了我極大震撼的。教師雖然成為課堂教學的輔助者,但是,當學生的主動性發揮出來的時候,學生的思維會爆發出理性邏輯的火花,此時就需要教師有更深厚、更廣闊的知識來駕御整個課堂,更好地點播、引導。雖然教師在課堂上說話的數量減少,每一句的含金量卻要提升上來。作為一個去“取經”的人,不應該僅僅重視他們課堂教學的這些表面形式,而是學習杜朗口中學的“以人為本,關注生命”的教學理念,努力擺脫傳統觀念束縛的現狀地方,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動起來,以學習為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