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裂的土地,赤裸的肌膚,肆虐的沙塵暴,老碗吃面條,罵人時再加一句“壞松”……這就是我那熟悉的黃土高原!路遙在他的《平凡的世界》中向我們展示了她是怎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樣細致精到的描寫不覺得使我想起那沉睡的黃土地歷經了怎樣的滄桑才承載我們來到了21世紀!
“能人”“強人”“精人”,作品不斷的用這幾個詞來形容黃土地區原西縣雙水村的孫少安、田福堂和金俊武,是的,他們是黃土高原女子所愛慕的漢子,傾慕的對象,我也喜歡他們,喜歡孫少安的男子漢氣概,敢作敢當,有魄力又有慈悲心腸,他也失敗過,可他有勇氣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在他的身上,作者幾乎傾注了所有的喜愛:十三歲就很懂事的隨父親下了地,二十來歲又憑自己的能力在村了確立了威信,當了一隊的隊長,好心地為村民們多劃分了幾分豬飼料地卻遭到了懲罰,好在作者手下留情,沒使讀者過分的難過,正在可憐他家窮娶不到媳婦時,大眼睛的山西姑娘投懷送抱不收財禮,美壞了孫少安卻攪得可憐的潤葉涼了脊骨。是的,他的文化程度只有高小畢業,存在著農民的局限性,不愿像弟弟一樣離開黃土,可他又是農民中的佼佼者,有政治方面的洞察力,也有經濟頭腦,首先在雙水村脫了貧,冒了尖。
喜歡金俊武,喜歡他的沉重冷靜,給自己留后路,他是那種穩重型的人物,不會讓別人抓住把柄,又有點安于現狀,似乎信奉的是“出頭的椽子先爛”,大概是家里的光景過的比較好吧,不象孫少安那樣急于改變現狀,也可能是怕家父金老先生的好名聲受損,步步小心的維護著,才使得他無法伸開膀子大干一場。是的,他是中立的一派,好事壞事都不沾邊。
可是,福堂老了,他和他們不同。在以前的太平日子里,日復一日的重復著單調的曲子,姜當然是老的辣了,可福堂啊,你需得記得田二的那句“世事要變了”,在這蒸蒸日上的年月里,你不主動退出,就勢必被年青一代隔離!
作者是公平的,因為世道是公平的,讓孫家從在村里抬不起頭到赫赫揚名,集注了作者的大把心血。他讓蘭花的婚姻充滿坎坷,讓王滿銀這么個“二流子”來折磨她,可是,我們的蘭花啊,你的愛是多么的偉大,連畜生都能被感化;蘭香是我們看著長大的,她完整的繼承了孫家血脈,自立自強,自尊自愛,讓我們為這個小姑娘祝福吧,祝福她和吳仲平的明天像八月十五的月亮一般;最不忍動筆的是孫少平,生怕自己銳利的筆尖不小心劃破了他身上并沒有完全愈合的密密麻麻的血痂,他是沉痛的,似乎從作者一動筆他就彎好了腰身準備做橋墩,以便讓作者過去,直至落筆。可是,他的精神世界完全不是這樣!他熱愛讀書,也有自己的見解,他的出身與愛好造就了他能吃苦且知識淵博,但讓他痛苦的是始終不能擺脫眼前的現實:他必須與黃土為伴,不能吃公家飯做體面的工作。不,我們的少平決不是虛榮,他只是千千萬萬個有知識有抱負有理想的青年中的一個,我們應該體諒他!
與孫家改頭換面不同的是,田福堂的日子卻遠不如以前瀟灑:自己老了,在村里的威信不如以前了,女兒自結婚后沒有過過一天好日子,現在女婿又斷了腿,兒子也不讓他如意,硬是和一個帶孩子的寡婦生活在了一起,好在他們田家沒有絕后,他還有一個親外孫和親孫女。
田曉霞的犧牲是我沒有想到的,但仔細想想,完全在情理中:她對少平的愛那么固執,可連潤葉與相戀都無法被容忍的時代背景下,他們注定要遭遇棒打鴛鴦的命運。可是不行啊,田福軍是作者多么喜愛的一個人物啊,怎忍心讓他來唱這一“白臉”的詞呢,再說,我們的曉霞,也不是省油的燈,她注定還是會在婚姻這件事上被碰得頭破血流的,不堪想象啊!那么,瀟灑了20年的曉霞,你還是瀟灑的去吧,留下你的英名讓世人去品評吧,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
一部作品濃縮了一段歷史,讓我們這些80后的新生代了解我們的祖輩,父輩的經歷,是啊,面朝黃土背朝天是他們的生活,可生在福中不知福卻是我們這一輩人的總結!沉睡的黃土,你醒醒吧,看看那些面朝你的孩子吧,讓他們的期待不要成空,他們的愿望只是谷滿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