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名稱: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
授課班級:初二1班
課題: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
知識目標:1、懂得事物的聯系的形式是多樣的
2、理解原因和結果的概念,明確因果聯系的含義和特點
3、重點掌握因果聯系方法論意義
能力目標:理解原因和結果不僅有嚴格的區別,而且兩者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教育學生運用因果聯系的觀點分析社會現象、自然現象,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學重點:因果聯系的特點,掌握因果聯系的方法論意義。
教學難點:原因與結果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教學方法:講授法、案例分析法
課的類型:綜合課、
教學課時:45分鐘
教學步驟:
導入:同學們,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掌握了聯系的含義,而且我們重點討論了聯系的普遍性的問題,通過討論我們明確了每一事物都處于普遍聯系之中,每一事物都是由內部各要素聯結而成的整體。而事物的內部各要素之間的聯系、事物之間的聯系的形式又是多種多樣的。人們要了解一個事物,就必須對它的各種不同的聯系具體的加以分析。人們最容易提出的問題是,事物為什么是這樣?"為什么",就是研究事物的原因問題,科學研究的問題,也是探討和追尋事物因果問題。所以,這節課我們就重點研究事物的因果聯系。
既然因果聯系是人們最常見、與人們關系最密切的聯系形式,所以我們首先了解什么是因果聯系,什么是原因結果以及因果聯系的特點等問題。
為了促進你們的理解,我先講個故事。從前有一個瓦罐匠,他就靠燒制瓦罐來掙錢。由于瓦罐工人很多,他的瓦罐又并不出色,所以生意很平淡,僅能勉強糊口。他對現狀很不滿意,于是他就請求上帝把他燒制的瓦罐變成永不摔碎的瓦罐,上帝問他:“你確定嗎?你可能會后悔的。”瓦罐匠說:“我不后悔,我要讓我的瓦罐質量最好,誰都比不過我,這樣我就可以占領更多的市場了。”上帝滿足了他的要求。第二天,瓦罐匠看他燒好的瓦罐,摔了一下,果然完好無損,他高興極了。趕快把所有的瓦罐投放市場,到處宣傳他的瓦罐有多結實!人們都趕過來看熱鬧,也試了試,果然怎么都摔不碎!大家都很高興,于是紛紛掏錢買下。不僅當地的居民幾乎每家都有他的瓦罐,鄰近縣村的人們也慕名而來,都買他的瓦罐。這樣不久,其他瓦罐匠都沒有生意,而這個瓦罐匠發了大財。他高興地天天數錢,然后繼續燒制更多的瓦罐以圖賣更好的價錢。可是漸漸的,買瓦罐的人少了,
老主顧都不上門了。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因為他的瓦罐質量太好,根本就不會壞,那人們也沒有必要再換一個新的了,因此就沒有必要來買瓦罐匠的新瓦罐了。到最后,他的那么多瓦罐都賣不出去,也不掙錢,慢慢地又恢復了貧窮的生活。他為此后悔不已,當初沒有看到如今這個結局。
故事講完了,卻給我們留下深深地思考。這里面就體現了因果聯系。瓦罐 賣不出去是結果,而質量太好卻是原因。我們從中可以得出因果聯系的含義:任何現象都會引起其它現象的產生,任何現象的產生都是由其它現象所引 起的。這種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叫做因果聯系。那具體什么是原因,什么是結果呢,大家請看書。引起某種現象產生的現象,叫做原因;被某種現象引起的現象,叫做結果。原因是引起別的現象產生,而結果是被別的現象引起,那么因果聯系的特點就有兩個:
一是因果聯系是具有先行后續的關系。(板書) 即“前因后果”,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中,總是原因出現在前,結果發生在后。常言道:“鐘不敲不響”,敲是響的原因,總是先敲后晌,不會倒過來,成為先晌后敲。提問:是不是所有相連出現的現象都有因果聯系呢?請同學們舉例說明。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電閃雷鳴 )如春夏秋冬的更替,白天和黑夜的變換等,都是先行后續的關系,但不是因果關系,因為它們之間并不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在此之后”不等于“因此之故”。
二是因果聯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板書)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必須既是先行后續的關系,又是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其中引起和被引起是困果聯系中最重要、最本質的特點。 先敲后響,敲是引起,響是被引起。改革開放不是貪污腐化等新的經濟犯罪現象的引起,貪污腐化等新的經濟犯罪現象也不是改革開放的被引起。大家再來看一組現象:“風吹草動”、“無風不起浪”、“接通電源,電燈發亮”,這些誰是原因,誰是結果呢?(生答)可見,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必須既是先行后續的關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只有這兩個特點同時具備,才能構成因果聯系,缺一不可。
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了原因和結果各自的含義,也知道它們是構成因果聯系不可缺少的兩個重要因素。它們彼此的概念不同,但又彼此引起和被引起,因此它們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我們現在就來了解一下原因和結果之間的互相轉化的關系:
在每一事物的具體因果聯系中,原因和結果有嚴格的區別:
內容 原因 結果
含義不同 引起 被引起
時間順序不同 先 后
地位不同 主動 被動
作用不同 動因 結果
一是含義不同。二是時間順序不同。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中;總是原因在前,結果在后,形成先行后續的順序。三是地位作用不同。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中,原因總是處于“主動”的地位,是引起者,具有“動因”的作用;結果總是處于“被動”地位,是被引起者,具有“結果”的作用。
正是因為原因和結果有嚴格的區別,所以不能倒因為果,也不能倒果為因。原因和結果的區別又是相對的,二者之間還存在著密切的聯系。
第二,原因和結果的聯系。(板書)
首先,二者互相依存,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想一想:有人在辦某事以后說,這件事辦得毫無結果。這件事是否只有原因,而無結果?"(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事物有因必有果,只不過在結果中,有預期的結果和未預期的結果、有好的結果與壞的結果之分。這里所謂的“毫無結果”,其實是指未達到預期的結果,而非沒有任何結果。如我們去辦一件事,無非是辦成或未辦成兩種結果,決不能說未辦成就不是一種結果。總之,原因和結果互相依賴缺一不可。雖然有些現象,我們尚不知道它的原因,但它的原因是存在的;有些現象,我們還不了解它將產生怎樣的結果,然而它的結果也是會產生的。如果說存在著無因之果,那就等于說這個結果是從虛無中產生的;如果說存在著無果之因,那么它本身也就不成其為原因了。
其次,二者的區別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能互相轉化。當我們考察的是一個事物具體的因果聯系時,我們把考察的特定對象從普遍聯系中抽取出來,確定某一現象為原因,另一現象為結果的時候,在這個有限的范圍內,原因和結果是對立的,區別是嚴格的,不能同時既是原因又是結果。但是,如果我們把具體的原因和結果擺在普遍聯系之網和無限發展的因果鏈條中來考察,那么,原因和結果區別的相對性,它們之間的相互過渡、相互轉化就顯現出來了。這時我們所看到的是轉化有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在這一關系中是原因,在另一關系中則是結果;反之亦然。(引導學生看書第48頁至第49頁。)
例: 濫伐森林 —— 洪水泛濫 —— 沙塵暴的出現
↑ ↑ ↑
(原因) (結果)(原因) (結果)
另一種情形是,在同一關系中,兩種現象互為因果(注意,并非任何一種因果關系都能成為互為因果的關系,只有一部分事物的因果關系才構成互為因果的關系)。在互為因果的關系中,也是從關系雙方的互相作用來理解互為因果的關系。例如,教與學的關系中,就教師的教作用于學的方面來說,教的好壞是因,學生學的好壞是果。從學作用于教的方面來說,學生學習中提出的問題和意見促進教師教學中改進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學又是因,教則是果。
(促進)
例子 2 : 教育的發展 科技的進步
↑ ↑
(原因) (結果)
( 推動)
科技進步 教育發展
↑ ↑
(原因) (結果)
以上我們了解了有關因果聯系的一些基本知識,在本書的前言中,我們曾講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目的,在于以這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那么,我們認識和掌握客觀世界的因果聯系,對于我們科學地認識世界和有效地進行實踐活動,具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呢?
首先,承認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板書)
前面我們已經論證過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作為聯系的一種具體形式,因果聯系也同樣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先因后果、彼此制約的,都處在因果鏈條的聯結之中。人類的一切認識和實踐活動,都要同因果聯系打交道,都是在因果聯系的鏈條的制約下進行的。對于我們周圍的任何一種事物和現象,只要深入探索,總會找到它的來龍去脈,發現它所體現的因果聯系。
探索事物的因果聯系,認識自然界和社會的奧秘,是科學的使命。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之所以在科學上有所建樹,很重要的是在于他們喜歡刨根問底地追究問題。比如愛因斯坦說過:“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窮根究底地追究問題罷了。”
既然人們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都離不開對事物因果聯系的探索,如果不承認事物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對事物作出主觀的隨意的解釋,就不可能正確的認識事物,更談不上進行科學研究了。
下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49頁至第50頁的兩個例子,這兩個例子說明了什么?(這兩個例子說明把握事物的因果關系,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解決難題、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
其次,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板書)
一是因為一定的結果都是一定的原因引起的,所以要求人們應當善于從某一行動的后果中去分橋其原因,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避免重犯同類性質的錯誤。
例1:我國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就是記取了發達國家曾走過的"先污染后治理",結果造成了對世界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嚴重損害的教訓而制定的。
二是由于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結果,這就要求人們應當根據某種原因,預見事物發展的結果。有了對事物發展結果的科學預見,才能正確指導自己的行動,取得好的結果。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體現了什么哲學道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體現了根據原因預見結果的必要性和需要性。“遠慮”就是對事物發展趨勢和結果的預見;“近憂”則是指近期可能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如果不能對事物發展的結果作出預見,近期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就會帶來驚慌和憂慮,不能有準確地加以解決。 )
小結:事物的聯系不僅是普遍的,客觀的,而且是多樣的。我們必須對事物的聯系進具體的分析。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分析事物的因果聯系,而且還要學會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系。這是我們下節課要講的內容,同學們回去先預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