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大的煩惱不是做人,而是想“我能夠變成什么樣的人。” 我們小時候大人總會問:你長大以后要做什么樣的人啊? 從那一刻起,小孩子便以為人必須要成為另一種東西。在讀小學的時候,作文題目就有:“我的自愿”--------我要當解放軍,我要做科學家,我要做教授,我要做總統------- 從一出生的訓練開始,就沒自自然然地去做個人,而是去做另外一種有目標的生物。 當進入社會參加工作以后,特別是現在的社會,物欲橫流,人心不古,人與人之間的比較就更多了,成為教師的,想做最好的教師;成為商人的,要賺比別人多得多的錢;連本來養性怡情做學問的,都在想“為什么他比我出名?”“為什么他的書銷量比我好?”------ 人到底還想變成什么呢? 小草只做小草,樹木只做樹木,鳥兒只做鳥兒,所有的生物都在做自己,而只有人類不做自己。想成為什么而不能如意,便煩惱失望。原始人大概不會失眠,思想原始嗎!豬也不會憂心,更不會去想好壞,天天問自己:“我是只好豬還是壞豬?” 人類怎么看豬,老虎怎么看豬,豬才不理呢!動物吃飽了肚子便悠然自得,想睡便睡去。 人什么時候才能會做人? 想想人的一生應該只有三件事情吧: 一是“自己的事”。諸如:上不上班、吃什么東西、開不開心、結不結婚、要不要孩子啦,要不要去幫助他人------也就是說自己能安排、能做主的皆屬之。 一是“別人的事”。諸如:小王愛下飯店、小張愛旅游、、老劉對我很不滿意、我幫助別人別人都不感激------也就是說別人在主導的事情皆屬之。 一是“老天爺的事”。諸如:老天爺會不會刮風、下雨、下雪地震、火山爆發、開悟、成道------人能力范圍以外的事情都屬于老天爺的管轄范圍。 人的煩惱就是來自于忘了“自己的事”,愛管“別人的事”,擔心“老天爺的事”------ 所以要自己做到輕松自在很簡單: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爺的事”。 生活很累,一少半來自于生存,一多半來自于攀比。想想這又何必呢?與其在別人的天空下自尋煩惱,倒不如在自己的天空下守候心靈。真正領悟和學會了這一點,生活中會減少許多無謂的煩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