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從內心的呼喚,做好自己的事 近來讀柯云路的《工作禪二十四式》,其中一段說:“天底下只有三件事,一件是‘自己的事’:諸如,上不上班、吃什么東西、開不開心、結不結婚、要不要幫助人……自己能安排的皆屬之;一件是‘別人的事’:諸如,小張好吃懶做、小陳婚姻不幸福、老陳對我很不滿意、我幫助別人,別人卻不感激.....別人在主導的事情皆屬之;一件是‘老天爺的事’:諸如,會不會刮風、地震、戰爭、開悟、成道......人能力范圍以外的事情,都屬于老天爺的管轄范圍。” 的確如此,事情擺出來了,看似很簡單,很容易處理好。“老天爺的事”可以不管,杞人憂天的傻事相信沒有人去做;“別人的事”可以置之一邊,多管閑事多吃屁,撇清了自己,一身輕松,做到也不難。“自己的事”打理好,不求完美,但求盡心盡力,似乎也容易。 但是,生活中,為什么還是會有許多煩惱糾結在心,難得解脫? 人生煩惱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仔細想來,人生煩惱的根源究竟還是那件“自己的事”。 “自己的事”,是自己能主導、能控制的事。按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喜歡做什么就選擇做什么,自己想怎么做就可以怎么做,有什么煩惱可言? 但現實生活中,真的能如此嗎?往往不能。“自己的事”怎么做,有時不能自己做主,大到學什么專業,選擇什么工作,嫁什么人,過什么樣的生活,小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無不如此,這是人生煩惱產生的一大根源。 日常生活中,常常聽人說:這件事情他叫我這么做,他的意見是要這么做......他們說這么做更好……,他們都愿意我這樣做...... 這些人,可能是你的上司、你的老板,你的客戶,你的合作者……如果不聽從這些勸告,可能會產生諸多后果,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許多事情不能從心所欲,只能違心地服從。我們生而為普通人,不能改變環境,只能適應環境,這是現實的生存環境造成的煩惱。 這些人,也可能是你的父母、你的伴侶,你的兄弟姐妹,你的朋友,總之,是為你“好”的人,如果你承受了他們的呵護、他們的愛心,而恰恰又性格軟弱、意志不堅,優柔寡斷,順遂了他們的意愿,也就違背了自己的意愿,待事過之后,同樣是煩惱之源,這是性格弱點造成的煩惱。 還有一種情況是為別人考慮太多,孩子的需要、老人的需要、家人的需要、外界的需要等等,唯獨忽略掉的是自己內心的需要,犧牲了自己內心的需要,做了別人需要你做的事。這是過分善良、壓抑自我、犧牲自我、顧全別人等個性因素造成的煩惱。 此外,當我們少不更事,有些事還想不明白怎么做時,我們往往會把求助的目光轉向師友長者,但“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別人怎么會明白你的真實意愿?此時的你就接受了他人好意的影響,在懵懂之中順從了他人的意愿,也許就此違背了自己的意愿,待事后明了,后悔莫及,煩惱遂生,這是懵懂無知、心智不明造成的煩惱…… 這許許多多煩惱的產生,深究其源,其癥結在于處理“自己的事”時沒有真正聽從自己內心的呼喚。 這與我們傳統的思維習慣密切相關,在人生的選擇面前,我們往往反復告誡自己,要冷靜、要理智、要全面權衡,不要感情用事,我們習慣于四平八穩的生活,循規滔距的做事,遵循傳統、主流的思維模式對人生的問題作出決定,而唯獨忽略了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呼喚,以致對“自己的事”做出違心的抉擇。 然而,世間的事,只要按自己的本來意愿去做,縱是吃苦受累也能心甘情愿。如果心甘情愿,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辭,會勇往直前,因此,人生目標自然能夠實現。即使不能實現,心里也能無怨無悔,也就沒有任何煩惱、糾結可言。 我們的祖國醫學將致病的原因分為三類:內因、外因、不內外因。其中,內因指情志異常、飲食不當等;情志:即指人的心理活動。情志異常:即情志內傷。情志內傷的主要癥結是情志不遂——既不能遵從內心的意愿,或沒有遵從內心的意愿;意愿未遂,因而致病。所以,心理學家指導人們保持心理健康的宗旨是:“萬事尊心,活人為己。”遵從自己內心的呼喚,才能做好“自己的事”,才是幸福人生的圓滿實現。 記得 遵循著內心深處那輕聲的指引,去做“自己的事”吧!那時,生活將會變得非常美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