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內功法是一種動靜功結合的導引法,主要通過意守、以息運氣、呼吸鍛煉等方法,以增強內氣而產生祛病強身等功效。太極內功原系太極拳的內煉功,早先在武術界中流傳,以增強技擊能力為主要目的。以其有良好的祛病保健功效,在本世紀60年代初,由李經梧等將本功法作為一種療法試用于臨床,經臨床驗證,效果頗佳。
呼吸法: 2.導引運氣法:用于中級階段;開始時,口對會陰方向細長吐氣,隨吐氣下蹲,當蹲至兩膝發酸為度(如動煉站式)。以意引氣,由會陰下降,經腿、膝部、小腸、足踝至涌泉,吸氣時以意引氣沿原線返回會陰。周而復始,令氣運行。 3. 抓閉呼吸法;用于中級階段,在有導引運氣法的基礎上進行。站式,吐氣時把氣引導至足心,略停頓后吸氣,以意引氣上行,經小腿、膝部、大腿到會陰合一,經尾閭至命門,隨吸氣之同時,兩手用力握拳緊抓,兩腳十趾扣地,舌尖輕貼于上腭,緊縮肛門并上提,吸氣至不能再吸時為止,再作停頓(停頓時間隨功夫增長而延長,最長不超過5分鐘),然后慢慢呼氣,同時以意引氣沿原線下降至足底、手指、腳趾,漸放松,隨后全身放松,如此反復進行。 4.喉頭呼吸法:用于高級階段,須在有抓閉呼吸之基礎后進行。操練時,取站式或活步式,忘掉口鼻呼吸,以意配合喉頭吸氣,稍用意張喉,內氣迅速充滿丹田,小腹充脹,;帶脈充實,氣遍全身。全過程僅約四分之一秒即完成。本法原多在技擊時用。 5.內轉呼吸法:把納入之氣以意引至腰腹部,使中丹田(本法特指腰腹之中、關元與命門之間為"中丹田",并稱關元為"前丹田",命門為"后丹田",會陰為"下丹田")充實后,再以意引氣繞臍轉圈,先從里圈順時針方向轉向外,共36圈,然后逆時針方向由外轉向里轉24圈。 6. 沉氣呼吸法:主要用于治病,也可作其他功法的預備功。適于初習者或體弱者,尤以高血壓、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為宜。仰臥、靠臥、靠坐、平坐、站式等姿勢隨意,但視體力及病情而選擇。練功時全身放松,僅注意呼氣,以意引氣,由命門下降,經會陰分兩路至大腿、小腿、達涌泉。吸氣則任其自然,勿加意念。反復鍛煉,日久可自感呼氣時有一股熱氣流由命門下沉到足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