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號】 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引號有雙引號和單引號兩種。一般用雙引號,引文內還有引文,就用單引號。直接引用別人的話,用引號;間接引用別人的話,不用引號。引用連續幾個文段時,每段開頭都要用前引號,只在最后一段用后引號。 引號的主要作用: ①表示引語。②表示特定稱謂。③表示特殊含義需要強調。④表示否定和諷刺。 引語末標點位置的確定: 從語法功能角度看:①引用的話是獨立的,末尾標點應放在引號里面;②引用的話只作為作者自己話的一部分,末尾標點去掉。③特別注意:引語末的標點如果是問號或感嘆號,那么即使作為作者話的組成部分也要保留。如: ①魯達走到門前,叫聲“鄭屠!” ②羅伯特·舒曼說:“一磅鐵只值幾文錢。可是經過錘煉,就可以制成幾千根鐘表發條,價值累萬”。因此他勸告人們“要好好利用天賦給你的一磅鐵。” ①例正確。②例第一個句號要移到引號內(引文獨立),第二個句號要移到引號外(引文不獨立)。 【括號】 表示文中注釋的部分。注釋或補充說明句中某個詞語的叫句內括號。它必須緊緊跟在被注釋的詞語之后,被注釋的詞語后面需要停頓,點號要放在后括號后面。括號內的注釋語如果帶有標點,其最后一個標點(問號、嘆句除外)應省去。注釋或補充說明全句的叫句外括號。句外括號內的注釋語如果是一句話,那么句末點號應該保留;如果不成句,就不用句末點號。 句內括號和句外括號的運用有如下規律: ①括號內的注釋語是解釋句子中的部分詞語或部分句子(局部)時,括號用在點號前;不需停頓時括號后不用點號。例: 他讀的哲學書籍大約有兩類:第一類是馬克思主義原著,第二類是中外哲學史家的著作(包括介紹他們哲學思想的讀物)。 ②括號內的注釋語是解釋前面整個句子(全局)時,括號用在點號后面。例: 倘必如實物之真,則人物只二三寸,就不真了,而沒有和地球一樣大小的紙張,地球就無法繪畫。(《魯迅全集》第六卷,第23頁) 【破折號】 表示對上文詞語的解釋或表示語意的某種變化。行文中表解釋說明通常只用一個破折號引出,這類語句若插在句子中而且較長,可用雙破折號,即注釋語前后各一個,如: (1994年)蟬的幼蟲初次出現于地面,需要尋求適當的地方——矮樹、籬笆、野草、灌木枝等——蛻掉身上的皮。 破折號的第二個作用是表語意的遞進。這種情況下,通常能看出破折號前后在時間上的推移、在意思上的推進、在空間上的轉移、在情節上的變化。破折號的第三個作用是表語意的轉換,即語言表述中一個意思突然轉到另一個意思上去,破折號前后不是同一方面的內容。第四個作用是表示聲音的中止、停頓、延長。另外,破折號還用于連接歇后語,標明文章副標題和詞、詩、文的作者。 破折號的第一作用是對上文進行解釋。這種用法與括號相似。它們的區別是:括號里標明的語句僅是對上文的解釋說明,不是正文,讀的時候不必讀出;破折號標明的語句是前文的解釋說明,同時又是正文的一部分,必須與上下文連讀。所以,對上文進行注釋要注意到兩者的區別,注釋部分若是正文,就用破折號;若不是正文,就用括號。例: 從這一則例子可以看出,一部電影的主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紀錄電影的“目的”)可以是多義的——至少是可以作出多種解釋的,而影片的情緒則往往比較單純。 解析:括號引出的注釋句一般放在不作停頓的主謂之間,破折號引出的注釋句放在可稍加停頓的分句之后。 破折號與冒號一般用法的辨析: ①看“總”與“分”的關系。“分”的部分是對“總”的部分作注釋,應用破折號。 ②凡是破折號表示注釋的,如果把注釋刪去,句子的內容與形式仍是完整的。 ③從語氣上分析,用冒號表示總說與分說時,中間的停頓時間較長;而用破折號表示注釋時,則停頓時間很短。請看下面4例: A.我國的四大發明——火藥、印刷術、指南針、造紙術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偉大的貢獻。 B.胡適的學術活動的終極目的,就是在替中國人民的敵人——帝國主義、封建軍閥、買辦資產階級起幫兇作用。 C.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 D.紡線有幾種姿勢:可以坐著蒲團紡,可以坐著矮凳紡,也可以把紡車墊得得高高的站著紡。 解析上面四例中,都有“總”有“分”,但A、B句用破折號,C、D句用冒號。A句的“火藥、印刷術、指南針、造紙術”是對四大發明的注釋,A句可以說成“我國的四大發明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偉大貢獻”。B句“帝國主義、封建軍閥、買辦資產階級”是對中國人民的敵人的注釋,B句可以說成“胡適的學術活動的終極目的,就是在替中國人民的敵人起著幫兇作用”。若“分”的部分是“總”的部分的分項敘述,則應用冒號,C、D句冒號后的部分是對總說部分的一一敘述。用冒號表示總說與分說的句子則不能把分說部分刪去。 【省略號】 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主要用法有:①表示引文的省略;②表示列舉的省略;③表示說話斷斷續續;④表示語意未盡;⑤表示沉默不語。并列詞語在句中作定語時,省略時只用“等”不用省略號。使用省略號要注意它和前后標點的關系。省略號前邊如果是完整的句子,此句點號照用;如果不是完整的句子,一般不用點號。省略號后邊一般不用點號。省略號后邊有時用點號,目的在于分清結構,表示不與下文相混。如: 孔乙己低聲說道:“跌斷,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懇求掌柜,不要再提。此句應去掉省略號后的句號。 運用省略號要注意以下三點: ①用了省略號不能再用“等等”“之類”,用了“等等”“之類”就不能再用省略號。(注:冒號、破折號不能與“即、就是”連用) ②并列的詞語三個或三個以上才能用省略號,如:李白、杜甫……都是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本句應去掉省略號或再加一個人名。 ③狀語內部或定語與中心詞之間不能用省略號,如:就在我隨意被人辱罵、踢打……的時候,我也從沒屈服過。應去掉省略號。 【書名號】 表示文中出現的書名、報刊名、詩文名、歌曲名、戲劇名、繪畫名、電影和電視片名等。書名號內還有書名時,外面用雙書名號,里邊用單書名號,如:《讀<哈利·波特>有感》。書名和篇名連用時,書名號在前,篇名在后,中間用間隔號隔開,如《荀子·勸學》。書名號不用于專欄、專題、叢書、單位等名稱。書名號的使用不可太濫,與引號應加以區別,品牌名、證件名、會議名、展覽名、獎狀名、某些活動名、機構名、報告名、表格名、藥品名、化妝品名、課程名、競賽名、班組名等,不可隨意使用書名號。例如: ①魯迅的小說集有《吶喊》與《彷徨》,有人把《故事新編》也算作廣義的小說。 ②由作家何遲創作、相聲大師馬三立表演的名段《買猴》,塑造了一個成功的藝術形象“馬大哈”。這個人物直到今天還被人們掛在嘴上。 ③我常看《讀者》雜志、《文學報》等報刊,對提高寫作水平很有幫助。 ④《紅旗飄飄書畫叢書》出版之前就已引起媒體的高度關注。 ⑤在《人間指南雜志社》里有6位編輯,他們各具個性。 解析:①②③書名號使用正確;④中的書名號改為引號;⑤中的“雜志社”指單位,書名號只包括“人間指南”。 【著重號】 標明要求讀者特別注意的文字。著重號用小圓點表示,點在被強調的文字下邊,有多少個字,就點多少點。 【連接號】 表示把意義密切相關的詞語連成一個整體。它是一個小短橫,高低居中,它一般用來連接起止時間、相關數字、兩個地名等。例如: ①中國——日本友好協會為改善中日關系、促進中日友誼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②踏上“北京——上海”特別快車,她的一顆心兒早已飛到了故鄉。 【間隔號】 1.書名與篇名(章卷名)、詩體名與題目、詞牌名與題目連用時,可用間隔號,例如: ①《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齊策》,是一篇很有情趣的優秀文章。 ②《沁園春·雪》充滿了文學的詩情與革命的激情,是毛主席詩詞的代表作。 2.間隔號可以用來表示書名或文章標題中意思并列的詞語。例如: 深入理解聞一多先生的《獸·人·鬼》一文,必須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否則,很多地方便會不知所云。 3.用在外國人或某些少數民族人名內部各部分之間;用在表示年月日的數字之間。 【專名號】 表示文中人名、地名、朝代名、團體名等。它是一條橫線,畫在專有名稱下面,目的在于使之與一般詞語區別開來。它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 語文周周清標點符號習題歸類 問號的用法: (一) 1從一些考古發現中可知史前文明的存在。然而,這些文明來源于何處?是來自地球?還是來自太空? 2.“好讀書不求甚解”這句話是嘲諷那些不知讀書為何用的“書蟲”呢?還是以戲謔的口吻贊賞“讀書當觀其大略”的行為? 3. 我不知道進行這種報道的記者和編輯的主觀意圖是什么,是為了取得轟動效應,擴大報刊的銷路呢?還是確信有這種事? 4.朋友,你的生活是忙碌而充實的呢?還是無聊而空虛的呢? 5.天鵝呀!為什么來到母親河畔?是感慨世間的滄桑?還是向母親訴說同伴的苦和淚? 6.讀了拜倫的詩,我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頭發是黑的,還是金黃的! (二) 1.“生存,還是毀滅?”莎士比亞的這句名言揭示出一個最基本的哲學命題,那就是人的生存的價值是什么? 2.假如有這樣一本書,能給人們以警示,告訴他們何處可能有陷阱?怎樣才能達到金光燦燦的彼岸?那該多好! 3. 我不知道進行這種報道的記者和編輯的主觀意圖是什么?是為了取得轟動效應,擴大報刊的銷路呢,還是確信有這種事? 4.寫什么景?怎么寫景?為什么寫景?是我們閱讀分析散文時應注意的問題。 5.只有古柏知道這昔日野嶺荒山,惡水險川,是怎樣變成淚今天的繁華世界的? 6.做事前,要仔細想想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怎樣才能把這件事做好? 7.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橋的消息傳出后,許多人都非常關心這座立交橋將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棵樹將怎么辦? (三) 1. 蔣干自作聰明,劉禪妄自菲薄,不都害己害國嗎?諸葛亮知己知彼,周瑜充滿自信,不都利國利民嗎? 2. 大自然是如此的豐富多彩、絢麗多姿,怎么不令我們留戀? 3. 在這個即將過去的特別炎熱的夏天里,你是否感到身體疲乏、腰酸腿痛?是否感到四肢無力、頭昏耳熱?如果是,那說明你的身體急需除“酸”。 4. 想和做怎樣才能聯結起來呢,我們常常聽說“從實際出發”這句話,就是想和做聯結起來的一條路。 5. 除了他能去,誰呢?你嗎?你能去嗎?我看你不能去吧? 冒號: (一) 1. 有人斷言,先生這樣的天才:“在號稱有四千年文明史的中國才出現一個,恐怕能跟他倫比的一個也沒有。”這句話說得未免夸大。 2. 列寧曾經指出:《反社論》十分明確和詳盡地敘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每個覺悟工人必讀的書籍”。 3. 打好這一仗的關鍵有三個因素:一要發動群眾,二要找準目標,三要速戰速決。 4. 我平生最受用的有兩句話,一是“責任心”,二是“趣味”。 5. 從理想的角度看,這是值得贊揚的:目標遠大,志向不凡。 6. 什么是教養呢?詞典上說是:“文化和品德的修養”,但我更愿意理解為“因受教育而養成的優良品質和習慣”。 7. 我們吟誦著毛主席的著名詩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而努力拼搏。 8. 打開書,四季風光展現在眼前:“萬紫千紅總是春”,“綠楊陰濃夏日長”…… (二) 1.“唱得真好!”一個聲音響起來,“謝謝你,小姑娘,你讓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夜晚。” 2.“我奔跑,是為了生存。”羚羊對獵狗說:“你奔跑呢,只是為了討好主人罷了。” 3.“大媽,您瞧這菜多新鮮!”不知怎的,原本是沖著他的菜新鮮而來的,這一聲“大媽”的尊稱卻讓我心中不悅:“我還不至于讓人叫大媽吧!” 4.在大陸之行的演講會上,宋楚瑜充滿深情地說:“只要我們心靈相通,就會精誠合作。”然后,舉起雙臂,高聲呼吁:“讓我們為共同的未來奮斗!” 5老江頭脖子一梗:“活那么長干什么?誰在乎我這條命?” 6.他:“為什么代你收信的女士是這么一個怪名字呢?”他說:“她就喜歡起得這么怪。” 7.們來信說,他們都很好,叫留在家里的同志不要為他們擔心。 (三) 1. 我們曾經把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這種民主的方法,具體化為一個公式:叫做“團結—批評—團結” 2. 在播音員的播音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就是把該讀去聲的字讀成上聲。 3. 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即從早到晚盯著電腦屏幕,爬格子、做報表,時常感覺眼睛發澀。 引號 (一) 1.“冰凍一尺,非一日之寒。”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寫作更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2.用青春年華去攝取知識,充實自己,才能“春風得意馬蹄疾”。 3宋朝的林和靖的詠梅名句不少,最膾炙人口的當然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4.書房布置得古樸典雅,右墻上掛著一幅對聯,寫的是“讀書破萬卷,行萬里路。” 5.“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事物總是向前發展的。 6.祖沖之很早就對天文學和數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說,他從小就“專攻數學,搜煉古今”。 (二) 1. “好讀書不求甚解”這句話是嘲諷那些不知讀書為何用的“書蟲”呢,還是以戲謔的口吻贊賞“讀書當觀其大略”的行為? 2.想和做怎樣才能聯結起來呢?我們常常聽說“從實際出發”這句話,就是想和做聯結起來的一條路。 3.在火車上遙望泰山,有好幾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泰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話,就覺得過而不登,就像欠下了悠久文化傳統一筆債。 省略號 1. 記得原來的稿子在“客客氣氣”之下尚有“說不定在出洋的時候,還要大開歡送會”……的句子,后來被刪去了。 2. 還有不少因素使鐵容易生銹,如水中生鹽,鐵制品表面不干凈、粗糙,鐵中雜有其他金屬…… 3. 打開書,四季風光展現在眼前:“萬紫千紅總是春”,“綠楊陰濃夏日長”…… 4. 熟悉的樹木、村莊、橋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為他眼中地遙遠之物。 5. 詩畫無不注重繪聲繪色,講究筆力,風韻,意境等……因此,古人曰:詩是有聲畫,畫是無聲詩。 6. 古往今來,中傷的縫隙,誤會的裂痕,空間的阻隔,時間的流逝……等都是心靈的花朵所不能承受的摧殘。 頓號和逗號 1.熟悉的樹木、村莊、橋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為他眼中地遙遠之物。 2.科技組正在研究看不見的頻段,如波長較長的紅外線、無線電波、波長很短的紫外線、X光、波長更短的R射線等。 3.太陽光地欣賞者們,似乎在這兒發現了一個科學的世界、合理、公平的世界。 4. 對這個時代的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對信息的鑒別,處理與運用。 5. 從整個社會的角度看,數以億計的民工,已經成為具有相當規模、身份、地位都十分獨特的社會群體。 6.還有不少因素使鐵容易生銹,如水中生鹽,鐵制品表面不干凈、粗糙,鐵中雜有其他金屬…… 7.這個經濟協作區,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較強的工業基礎,巨大的生活資料、生產資料市場,較豐富的動植物、礦產、海洋、旅游等資源。 8.朋友之間接觸得多一些,了解得深一些,更有機會、有條件、有義務互相指正。 9.開荒、種莊稼、種蔬菜,是足食的保證;紡羊毛,紡棉花,是豐衣的保證。 10.信任具有強大得力量。一個人只有被他們充分理解、信任之后,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11.但是它偉岸,正直,樸素,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使樹中的偉丈夫。 12.這里你涌起來的感想也許是“雄偉”,也許是“偉大”,諸如此類的形容詞。 13.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活動。 14.小販們在廟外擺攤、賣茶、食品和各種玩具。 15.我剛要跨進大門,被一個十二、三歲的女孩子攔住來。 16.上海的越劇、滬劇、淮劇、安徽的黃梅戲、河南的豫劇,在這次會演中,都帶來了新劇目。 17.公園中花真多啊,有桃花啊,有梨花啊,有映山紅啊。 18.水果攤上有很多水果,蘋果啊,桔子啊,梨啊,草莓啊…… 分號 (一) 1. 沒有自知之明,其害無窮;有了自知之明,就能走向成功。 2. 沒有意思硬要說,那是瞎說;意思沒有想清楚隨便說,就是亂說:那都是沒有把話說好。 3. 房子是應該經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灰塵,臉是應該經常洗的,不洗就會灰塵滿面。 4. 你明天不愿意擁有的東西,今天就拋棄吧,你希望明天擁有的東西,今天就爭取吧。 5. 開荒、種莊稼、種蔬菜,是足食的保證;紡羊毛,紡棉花,是豐衣的保證。 6. 成敗與自己的想像有著直接的關聯。悲觀的把自己想像成失敗者,這足以使你不能取勝;樂觀的把自己想像成勝利者,將給你帶來無法估量的成功。 7. 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朵,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使命,我要開花,是由于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二) 1. 春天看桃紅柳綠;夏天看滿池新荷;秋日賞十里金桂;冬日探傲雪紅梅。 2. 因為我們長大里,所以目光變得更加深遠些;心地也變得更寬廣些。 3. 春天不播種,夏天就不能耕耘;秋天就不能收獲,冬天就不能品嘗。 書名號和引號 1.為了對演出市場及演員進行規范管理,文化部近日頒布了“演員個人營業演出活動管理暫行辦法”。 2.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的圖片展由《戎馬生涯》、《艱辛探索》、《撥亂反正》、《開創偉業》等七個部分組成。 3.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為主題的中央電視臺2004年“3·15”電視宣傳活動將由央視經濟頻道的11個欄目共同組織完成。 4.一個女孩報考聲樂,卻莫名其妙準備了一段樣板戲“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5.《青年文學》雜志社出版的《布老虎》叢書,面世以來,受到許多讀者的喜愛。 括號 1.《小抄寫員》選自《愛的教育》(上海書店1980年版,夏丐尊譯),有改動。 2.英國學生家長組織的女發言人馬格麗特說,少數名校炙手可熱,最后挑選學生時不看別的,而是看家長(身份和地位)。 3.時代,信息成為一種生產資料與產品(當然是指先進與有用的信息)。 4.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美國相信,海峽兩岸對話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