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日本擴大侵略戰爭和遼東戰役
第二節 金旅之戰
日軍既占領金州和大連灣,便開始為進攻旅順進行準備。每日多發探騎,偵察旅順的道路,地形及駐兵情況,并繪制旅順半島地圖。 十一月十五日,又組織兩支大股部隊進行前敵偵察:騎兵第一大隊長秋山好古率騎兵大隊及步兵兩個中隊,至土城子偵察地形;步兵第二旅團長西寬二郎率其支隊,偵察旅順后路炮臺。秋山一股進至水師營北。西寬一股則行近旅順后路炮臺,因被守軍發現而開炮,始退至營城子。十六日,日軍暫止大股活動,只派少數探騎潛入水師營東南的八里莊,偵察旅順后路炮臺西面的通路。由于連日來的偵察,日軍完全掌握了旅順的防御情況。而清軍明知“東兵從土城子、水師營而來,正走山凹缺口”注1,卻不在此設防,而聽任日軍偵察部隊自由往來。 十七日拂曉,日本第二軍除少量留守部隊外,全部出動,開始向旅順進犯。其行進順序如下: 騎兵搜索隊:騎兵第一大隊(缺三個小隊)及騎兵第六大隊第一中隊(缺兩個小隊),由騎兵第一大隊長秋山好古少佐率領。 前衛:步兵第二聯隊(缺第二中隊)、騎兵第一大隊的半個小隊及衛生隊之一半,由西寬二郎少將率領。 右翼縱隊,第一師團本隊(其中,步兵第十五聯隊的兩個大隊留守金州),由山地元治中將率領;混成第十二旅團步兵第二十四聯隊,由長谷川好道少將率領。 左翼縱隊:混成第十二旅團步兵第十四聯隊(其中一個大隊留于和尚島的柳樹屯,警備大連灣兵站監部駐地)、騎兵第六大隊的一個小隊、炮兵第六聯隊的一個山炮中隊、工兵第六大隊第二中隊(缺一個小隊)、第六師團衛生隊之一半及糧食運輸隊之一半,由步兵第十四聯隊長益滿邦介中佐率領。 野戰兵工廠。 是日,騎兵搜索隊,前衛、第一師團在三十里堡會合;混成第十二旅團本隊駐于金州南;第二軍司令部位于第一師團與混成旅團之間,左翼縱隊在辛寨子;野戰兵工廠在柳樹屯。 十八日晨六時,秋山好古率領騎兵搜索隊自三十里堡先發。西寬二郎率前衛繼后。西寬二郎率隊至前各鎮堡與第一師團主力會合后,重新進行編隊;又率步兵第三聯隊、一個騎兵中隊、一個炮兵中隊及工兵第一大隊,作為前衛前進。這樣,日軍騎兵搜索隊在前,前衛隨后,經營城子、雙臺溝向土城子行進。 先是丁汝昌于十三日抵旅時,曾建議“抽奮勇為迎擊之師”,但姜桂題自以“緊守長墻土炮臺”為得計,對此建議并不重視,致使日軍偵察部隊得以屢次出現于旅順后路炮臺附近。徐邦道不顧新敗之后,“固請于桂題,欲增兵與倭爭后路,不許;乃請給槍械,桂題許之,令至軍庫自擇。邦道率其殘卒行,而慫恿衛汝成并進。汝成為 上午十時,日軍騎兵第一大隊長秋山好古率騎兵搜索隊抵土城子。前衛騎兵中隊先發現清軍步兵三百余人及騎兵四十余占領前方高地。前衛騎兵中隊長淺川敏靖大尉根據往日的經驗,以為清軍一看到日軍就會狂奔,但“今日不僅一步也不后退,而且有進攻的跡象”。果然,到十時三十分,清軍突然在相距一千公尺的高地上吹響了軍號,向日軍發起攻擊。淺川考慮:清軍“占領了最便于進攻的位置,無論防守還是作戰,日軍皆處于不利的地位。”注3于是,他便帶領前衛騎兵中隊向土城子村西北撤退。此時,騎兵大隊正在土城子村東北,據守沙河土堤,下馬徒步作戰。清軍一面以步隊進逼,一面以騎兵從土城子以西包抄日軍后路。淺川見狀,向秋山好古建議撤退。秋山認為,撤離河堤將會招致更大的損失,莫如堅持反擊。淺川不得已率前衛騎兵中隊回頭作戰,但僅戰片時,即中彈落馬,因被一土兵救起,僥幸未曾喪命。此時,雙方刀槍相加,戰況趨于激烈。由于徐邦道的拱衛軍和衛汝成的成字軍都投入了
徐邦道下令向北追擊逃敵。時日軍前衛第三聯隊第一大隊長丸井政亞少佐已抵雙臺溝。丸井已先派步兵第三中隊為尖兵,命其在雙臺溝高地選擇防御陣地。及至日軍前衛抵雙臺溝后,丸井即率步兵第三中隊向土城子前進,第一大隊之第一、第二,第四中隊則留在雙臺溝高地。南行約六里時,丸井突接騎兵來報,知清軍已至土城子,便一面遣快騎傳令步兵第一大隊其余中隊來援,一面率隊向清軍反擊。二等軍曹川崎榮助在日記中詳細地記述了這次戰斗:“敵軍舉著紅白、紅藍旗幟,潮水般地涌來。我中隊立即射擊,敵軍反擊,戰斗數小時。炮聲如雷,彈如雨注,硝煙迷漫,籠罩原 土城子迎擊戰是甲午戰爭期間打得比較好的一次小戰斗,給日軍以較大的殺傷。據日方公布的死亡數字:日軍騎兵搜索隊死二等兵飯尾金彌一人,傷中隊長淺川敏靖大尉以下五人注9;步兵第三聯隊第—大隊死小隊長中萬德次中尉以下十一人,傷三谷仲之助中尉以下三十八人。注10共死十二人,傷四十三人,合計五十五人。在這次戰斗中,清軍發揮了戰術上數量的優勢,打得主動,所以取得了這樣的戰果。但是,在清軍將領中,還是株守陣地待敵來攻的消極防御思想占了上風,局部的勝利并不能挽回注定的敗局。土城子迎擊戰以后,后路險要盡棄而不守,“旅順事遂不可為矣”。注11 注1 《英兵部蒲雷東方觀戰紀實》,《中東戰紀本末三編》第2卷,第17頁。 注2 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見《中日戰爭》(1),第39頁。 注3 《淺川敏靖大尉談話》,《日清戰爭實記》第14編,第17頁。 注4 橋本海關:《清日戰爭實記》第9卷,第296--297頁。 注5 《日清戰爭實記》第12編,第4頁。 注6 《川崎榮助軍曹日記》,《日清戰爭實記》第14編,第19、20頁。 注7 《日清戰爭實記》第12編,第4、5頁。 注8 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見《中日戰爭》(1),第40頁。 注9 《騎兵中尉某致友人書》,《日清戰爭實記》第14編,第24頁。 注10 《川崎榮助軍曹日記》,《日清戰爭實記》第14編,第24頁。 注11 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見《中日戰爭》(1),第40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