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學生以求同思維見長,求異思維見短。究其原因,除歷史傳統和文化背景外,主要是教育塑成的。由此可見,創新教育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人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主要是后天培養和教育的結果,這里所說的,“創新”,不同于科學家的創新,而是指通過對學生施以系統的教育和影響,使他們善于發現、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事物)、新思想(方法),努力探索并掌握其中蘊藏的基本規律,逐步形成相應的能力,為其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必備的素質基礎。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它以培養具有創造欲和創新能力的勞動者為目標,以發掘人的創造潛能,促進人的個性和諧發展為宗旨。因此,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可以說,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 要培養創新型人才,首先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要從傳授、繼承已有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育,轉變為以學習者為中心,著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現代教育。教師要認識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努力形成以主動參與、積極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創造為基本學習方式的新型教學過程,為學生將來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打下基礎。要堅持教育的成功導向和正面鼓勵,鼓勵冒尖,允許“落后”,不求全責備,讓學生的個體得到發展。 要大力提倡“教學相長”的創新教學方式。 教師要隨時誘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提問題,即使提一點“離奇古怪”的問題也無妨。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對老師的某些觀點提出質疑。老師確有不如學生的地方,只因“聞道在先”才多了許多經驗和方法。回答不出學生的提問,老師要敢于說讓我想一想,查一查,要敢于正視自己的不足,努力防錯和糾錯……教育的民主,可以模糊師生的角色界線,使學生產生安全感并學會開放自己。 教育方式可以討論,可以辯論,可以老師講,也可以學生講。創新教育就是要使學生不迷信、不盲從、不惟書、只惟實。通過教育,使學生敢想、善思、有識,敢于“標新立異”。搞好創新教育的關鍵是教師,固此必須提高教師的創新素質。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個無任何特色的教師,他教育的學生不會有任何特色。”注重個性發展的素質教育呼喚有個性的教師。教師的個性會強有力地影響學生的智慧、情感和意志的發展。 創新教育要求教師要將自己的創造個性滲透于研討教材過程中,涌動于課堂教學過程之中。教師要以敏捷的思路,深厚的文化底蘊,正確的審美價值,優美的語言,飽滿的精神,優雅的舉止進行教學,形成自己的獨特的教學風格。學校的管理者要努力做到客人之長,客人之過,客人之異,客人之憂,海納百川,汪洋恣肆,不計個人得失,一切以事業為重。要積極營造有利于教師開展創造性勞動的環境,充分調動和保護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大力提倡教師發揚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掌握創造性的思維和方法,用自己的言行之影響和感染學生,并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創新,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