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團友,我們現在來到了蘇東坡紀念館,門口的這尊塑像就是蘇東坡。瞧他,一卷詩文,兩袖清風,既儒雅,又灑脫。他是四川眉山人,姓蘇名軾,字子瞻,“東坡”是他的號。他生于公元1037年,卒于公元1101年,享年64歲。
各位都知道,蘇東坡博學多才,在散文、詩詞、書法、繪畫等方面,不但天賦高造詣深,而且頗有革新,成就卓著,被后人尊為一代文豪。杭州市民特別敬仰他,不僅是被他的才華所傾倒,更是被他的為官愛民所感動。蘇東坡紀念館的建立就是最好的明證。
各位請看,這座紀念館緊鄰蘇堤南端的入口處,北臨小南湖,是在原湖畔別墅的基礎上改建而成的,于1989年7月15日正式開放。
蘇東坡于北宋后期兩次來杭任職。他第一次來杭為官是在北宋神宗熙寧四年至熙寧七年(公元1071—1074年),任了三年通判。通判的職位僅次于知州,相當于現在的副市長。第二次來杭任職是北宋哲宗元祐四年至元祐六年(公元1089—1091年),任知州兩年。知州相當于市長。難怪杭州人喜歡說,蘇東坡是杭州的老市長。
這紀念館的一樓著重介紹了蘇東坡在術五年的重大政績及在杭活動行蹤圖,用大量的史實、具體的數據記載著蘇東坡賣度牒(朝廷賜給僧人的可免賦役的憑書)、買米救濟災民、沿湖筑堤以工代賦、捐獻黃金創辦病坊、減免貢米緩解糧荒、治河浚湖抗旱排澇等方面的事例。紀念館的二樓著重介紹了蘇東坡文學藝術方面的杰出成就,尤其是在杭期間所作的散文、詩詞、書法、繪畫等大量作品中的精品。好,現在請各位隨我進蘇東坡紀念館參觀。
現在我們漫步在蘇堤上了。這兒是蘇堤的南端,我們沿著這條長堤一路往北,全程2。8公里。請各位邊游覽邊聽我介紹。
剛才我們參觀了蘇東坡紀念館,知道了這是一條由人工建造起來的長堤,是蘇東坡發動杭州軍民以工代賑、沿湖筑堤的結果。這條長堤于公元1090年4月28日開工,蘇東坡和兩浙兵都監劉景文幾乎天天到工地察看。由于上下齊心,僅用半年時間就完工了。共挖淤泥925萬立方米,花了20多萬工。
請看,這是英漢對照的景名牌。漢字中的“ ”字是左耳旁的,這是舊體寫法,與土字旁的“堤”相通。碑名為沙孟海書寫。“蘇堤”的正式命名是在蘇東坡第二次離任、林希接任杭州知州的1091年。新任知州林希懷念他的前任,在欣賞堤上美景后,題寫了“蘇公堤”三字,人們簡稱為“蘇堤”。南宋畫師據景取名為“蘇堤春曉”,將其列為西湖十景之冠。相對應的另一景為“平湖秋月”,景名成對,后人稱為“春秋對”。就這樣,以人名堤,以堤傳人,蘇東坡與蘇堤千古留芳。順便說一句,杭州市區有條東坡路,東坡路上有東坡劇場,杭州名菜東坡肉,據說是按蘇東坡的烹制方法沿襲至今,可見杭州人對蘇東坡感情之深了。
現在我們來到蘇堤的第一座橋——映波橋。由于蘇堤的修筑,不僅溝通了西湖南北的交通,方便了市民,而且豐富了西湖水面的景觀層次,形成了和白堤對應的西湖水域新格局。請看東面湖區。這是西湖最大的一部分湖面,稱為“外西湖”。湖面波光粼粼,游船蕩漾,湖中三島如翡翠浮于水面。再請看西面湖區。這是小南湖,是西湖最小的一部分湖面。一大一小,打破平衡。小南湖的那邊就是花港觀魚公園。水榭茶樓,小橋長廊,倒映在波光之中,將橋取名為“映波橋”正是恰到好處!
這是花港觀魚的大門;大門對面的那塊平臺,是游船碼頭。
這座亭子名為“夕陽亭”。每當夕陽西下時,從這兒隔著湖面南望突出于湖岸的那座山,正好晚霞滿山,因此山名就稱“夕陽山”。原有的雷峰塔就建在夕照山上??上Ю追逅?924年9月25日倒塌了,市政府目前正在著手重建該塔。這夕陽亭和那夕照山隔湖相望,互相烘托,這在園林藝術上稱為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