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籌碼的雙峰形態
有一種籌碼形態,很有味道,那就是如圖2—10所呈現的籌碼的雙峰形態。
圖2-10:東方明珠1999年4月16日的CYQ雙峰峽谷

圖2-10展現的是東方明珠(600832),最后交易日是1999年4月16日。這一天東方明珠的CYQ呈現出了兩個密集峰,我們把這種CYQ形態叫做雙峰形態。上面的叫“高位峰”,下面的叫“低位峰”,而兩個峰之間的低谷,稱之為“雙峰峽谷”。
東方明珠的這兩個相臨近的密集峰并不是在同一時間形成的。早在1998年的11月初,高位峰就已經形成了,隨后該股股價向下連跌了幾個月,在1999年2月以后,進入了低位震蕩,這時形成了低位峰。在1999年4月16日,該股的股價自下向上走到了一個非常特別的位置,即CYQ雙峰的峽谷區域。如圖所示,此時低位峰的所有籌碼都已經獲利,而高位峰的歷史套牢盤,其套牢深度大約為10%。在這個位置上,股價會受到來自兩個方向的巨大拋壓。
首先是低位峰的獲利盤,這些籌碼投資者持股時間不長,短期內獲得了10%左右的收益,其獲利了結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而高位峰的歷史套牢盤,其套牢幅度已經明顯減輕。讓深度套牢的投資者割肉是不容易的,但深度套牢的籌碼,一旦等到股價有效反彈,投資者由深套減為淺套,就會有一部分的投資者會選擇暫時離場。這些割肉的投資者試圖等股價回落后再次抄回,以降低持股成本。
于是乎,當股價自下上兩個方向來到雙峰峽谷的位置時,會引發市場上來自下方獲利盤和上方割肉盤的雙重拋壓。這個拋壓又可以稱為“夾板拋壓”。在大部分情況下,這只股票會受阻于這個“夾板拋壓”而暫時停止上漲。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關心股價受阻之后的表現。如果股價受阻回落,我們認為這是正常的現象,不需要予以重視;但假若在這種強大的拋壓之下,這只股票的股價沒有回落,而是形成在阻力區之內的橫盤,這里面就有故事了。因為股價能夠在這個并不太低的相對高位站住,而且又是在面臨市場拋售的情況下,那么一定有一筆大資金,是它在承接著雙峰峽谷中的夾板拋壓。散戶總是順勢而為的,因此有能力又肯出面托盤的只能是主力。
接下來看圖2—11,東方明珠在隨后的行情中,非常有力度地完成了一個雙峰峽谷內的強勢橫盤。與此同時,原先的雙峰逐漸消失,峽谷被填平,原來的雙峰變成了單峰,原先的谷底又變成了新的峰頂。這個過程,被稱之為“雙峰填谷”。
圖2—11:雙峰峽谷被填滿

雙峰填谷也是一種重要特征,它所表達的概念是主力的吸籌。不僅如此,它還是主力高效率吸籌的一種方式,因為在這個雙峰峽谷內,想賣股票的人很多,主力獲取大量的籌碼是比較容易的,尤其是在大盤也呈現弱勢的情況下。1999年5月14日的大盤,大家應該還記得,那時候市場信心盡失,股指陰跌不止,市場是一片黎明前的黑暗。可想而知,這個時候不可能有哪個散戶挺身而出,去一個相對高位接別人的獲利盤,倒是主力乘人之危,巧取豪奪了大家的籌碼。
幾天之后,中國股市爆發了“5.19”行情,東方明珠成為了市場龍頭,其股價自15元左右向上突破,到了1999年的6月9日股價已摸高到了38元,前后僅用了18個交易日!
還有另一類的籌碼雙峰也是值得重視的,這種籌碼雙峰叫“大雙峰”,我們看圖2-12:
圖2-12:大雙峰,主力倉位與散戶倉位涇渭分明
 股價已跌入大雙峰的雙峰峽谷之中。很顯然,這里有問題發生了。
1999年8月16日的燃氣股份,它的莊家正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大的尷尬:莊家早期進貨的平均成本約為7.50元,也就是低位峰的峰頂位置。隨后主力把股價做高了1.3倍。主力認為他已經有出貨空間了,于是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出貨,形成了我們所見到的大雙峰的高位峰。但隨后卻出現了一個戲劇性的轉折:大盤沒有“配合”主力的離場,而呈現出熊市特征,進而造成了燃氣股份迅速跳水,跌到了大雙峰峽谷的谷底附近。
至少半數的籌碼仍然滯留在低價位區。由于這些籌碼是主力的,是他們沒有找到出貨機會而砸在手里的,所以此時股價下跌的勢頭,可以輕易的跌穿這個低位峰,當然如果真這樣的話,主力將面臨被套。顯然這對主力極為不利,因此該股的主力在自家的前沿陣地上,組織了一次有效的護盤。
圖2—13:主力在大雙峰峽谷中護盤

我們可以體會到雙峰峽谷對股價的作用,它似乎總是在對抗當前股價的“現在進行時”。當股價上升時,雙峰峽谷是阻力帶;而當股價下跌時,這個峽谷又呈現出了支撐作用。尤其在大雙峰峽谷時表現尤為突出。這種處在大雙峰峽谷之中的莊股,我們也稱其為“受傷莊股”。此類股票的操作,在本書以后的章節中會專門討論,而這種利用主力自救從中漁利的跟莊方式,我們叫它襲擊受傷莊股,并且給了它一個俗名——“豺狼出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