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籌碼分布的基礎知識
“籌碼分布”的準確的學術名稱應該叫“流通股票持倉成本分布”,在指南針證券分析軟件中,它的英文名字叫“CYQ”。
其實,“籌碼分布”是一個很中國化的名字,因為在世界范圍內,可能只有中國人管股票叫籌碼,或許也只有中國人把投資股票叫“炒股”。而股票一加上“炒”字,就有了更多的人為操作的味道有了更多的博弈的味道。而如果把股票的倉位叫做“籌碼”,那就無異于把股市當成了賭場。這多多少少是對股市的不尊敬,但我們的股市有著濃厚的博弈色彩卻是事實。在股市的這場博弈中,人們要做的是用自己的資金換取別人的籌碼,再用自己的籌碼換取別人的資金,于是乎就賺了別人的錢。所以對任何一個炒股的人,理解和運用籌碼及籌碼分布是極其重要的。
或許“籌碼分布”和“CYQ”的稱謂,應該有一個更貼切的名字,但這個說法大家已經用了幾年,成了一種習慣,想改也比較麻煩,所以就約定俗成,暫且如此稱謂吧。
“籌碼分布”的市場含義可以這樣理解:它反映的是在不同價位上投資者的持倉數量。如果光憑文字來敘述“籌碼分布”可能要頗費周章,為方便起見,我們建立并分析了一個微型的籌碼分布模型,使讀者更準確地理解它的含義。
第一節 籌碼分布及計算原理
我們先做這樣一個假設:
某公司有16股股票,這16股被3個不同的投資者持有。股東A曾在10元價位上買過3股,而后又在11元價位上買了6股;而股東B則在12元的持倉成本上買進了4股;股東C,在13元上買了1股,在14元上持有2股。把這3位股民的股票加起來,正好是16股。
我們來做一張圖。
在這張圖上,我們就把股票換成像麻將牌一樣的籌碼,在圖的右邊,我們先把價位標清楚,從10元一直標到14元,共5個價位,然后我們把這些籌碼按照當時股東們買它的成本堆放到它相應的價位上,于是就形成了圖1—1的樣子:
 圖1-1:一個簡單的籌碼分布模型
從這張圖上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這只股票在11元價位上,投資者的籌碼比較重一些,12元至10元次之,13元以上籌碼量就不多了。此外,除了上面所說的股東A、B、C以外,曾經還有一位投資者D,在9元左右買過這只股票,后來又以11元轉賣給了股東A,于是D先生提出了一個問題,“我9元錢的歷史交易怎么沒有在這張籌碼分布圖上得到反映?”其實這個問題不難講清楚,大家注意到圖上的籌碼總共只有16股,而這只股票的流通盤也是16股,籌碼分布只去表現這一天所有在冊股東的建倉成本,由于D已經賣掉了自己的股票,所以他的籌碼在籌碼分布上就看不見了。這是籌碼分布的一個重要特征:既它反映一只股票的全體投資者在全部流通盤上的建倉成本和持倉量,它所表明的是盤面上最真實的倉位狀況。
隨著交易的繼續,籌碼會在投資者之間進行流動,因而籌碼分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假定隨后發生了一個交易:股東B把他的12元價位建倉的4股股票賣掉了3股,成交價是14元,由股東D承接,于是籌碼分布就成為了圖1—2的那個樣子:

圖1—2:籌碼在投資者之間發生轉移
事實上,籌碼分布并不關心盤面中的籌碼到底是屬于股東A的還是股東B的,上面的兩張模擬圖之所以標注股東的持股狀態,僅僅是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一些。
如果換成真正的上市公司,那么一個公司的流通盤最少也有1000萬股,其價位分布是相當廣闊的。圖1—3是一張真正的籌碼分布圖,它被放在K線圖的右邊,在價位上它和K線圖使用同一個坐標系。當大量的籌碼堆積在一起的時候,籌碼分布看上去像一個側置的群山圖案。這些山峰實際上是由一條條自右向左的線堆積而成,每個價位區間擁有一條代表持倉量的橫線。持倉量越大則線越長,這些長短不一的線堆在一起就形成了高矮不齊的山峰狀態,也就形成了籌碼分布的形態。
從圖1—3中可以看出,2000年5月15日的深寶安A有兩個不同的建倉密集區。換句話說,在籌碼分布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兩個非常明顯的密集峰:一個位于4塊多錢的價位附近,另一個位于6塊多錢的價位區間。圖1—3:深寶安A 2000.05.15日的籌碼分布

|
由于證券交易所不向公眾提供投資者的帳目信息,所以各類軟件中的籌碼分布狀況均是通過歷史交易計算出來的近似值。假定籌碼的拋出概率與浮動盈利及持股時間有關,可以在一定數量的投資群體中進行抽樣檢測,以獲得這個拋出概率的函數,然后再根據這個拋出概率,認定每日交易中哪些原先的老籌碼被沖銷,并由現在的新籌碼來代替。 我們把問題說得再簡單一點:根據相當多的投資者的獲利了結的習慣,尤其就散戶而言,在獲利10%至20%之間最容易把股票賣掉;而對主力而言,很難在盈利30%以下時賣出他的大部分倉位。那么,獲利15%的獲利盤對當日成交的貢獻就比獲利25%要大一些。這是較為精確的計算籌碼分布的方法,有時候出于計算量的考慮,也可以用相等的拋出概率來代替真實的拋出概率統計,這樣會引發一定的誤差,不過這個誤差是可以承受的。因為在實際的投資分析中,某個價位的籌碼量多一些或少一些不會影響最終的結論。 在“指南針”的CYQ推出后,幾乎所有的國內軟件廠家都模仿了一個籌碼分布圖,有一些做得還是很不錯的,但有一些算法誤差過大,建議這些軟件廠商予以修改。這類不準確的算法是把歷史成交,按時間加權,時間越久占籌碼分布的比重越低,這樣做表面上似乎也可以得到一個很像籌碼分布的東西,但實際上是不能用的。因為各股的活躍程度差異很大,人為的確定歷史籌碼的揮發速度很難反映這個差異。 由于涉及商業機密,“指南針”籌碼分布的算法暫時還不能予以公開,這里也僅僅可以講一些原理性的東西,還望廣大讀者朋友們見諒。 第二節 籌碼分布的基本形態 為了研究的便利起見,我們需要對籌碼分布的形態進行若干定義。這樣做的好處是:將來談論一只股票的籌碼狀態的時候,大家能有一個通用的共同語言。另外我們在本書的其后章節中,將用“CYQ”來代表“籌碼分布”這四個漢字。 一、CYQ的密集與發散形態 如果一只股票在某一個價位附近橫盤了很長的時間,就會造成橫盤區上方和下方的籌碼向這個橫盤區集中,甚至會形成在20%左右的價格空間內,聚集了該只股票幾乎所有的籌碼,這種狀態稱之為CYQ的密集狀態。反之,如果一只股票的籌碼分布在比較廣闊的價格空間之內,我們就稱其為CYQ的發散狀態。圖2—1是深保安A(0009)1999年5月18日的籌碼分布狀態,而這種籌碼分布的情況就是籌碼的發散狀態。圖2—1:CYQ的發散狀態  在圖2—1的K線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數條橫向標出的虛線,每條線左邊有一個價位。這是一種坐標線,每兩條水平線的價格差是10%,這種坐標線也叫10%等比坐標線。K線圖使用的坐標是對數坐標,使用這種坐標的好處是:我們在圖上看到的同樣長的K線,其漲幅也是同樣的。從圖上可以看到,籌碼分布的范圍覆蓋了9個10%,也就是我們常說的9個漲停板,這是個非常寬廣的價格空間。這種籌碼的廣泛分布,叫做籌碼發散。籌碼發散的市場含義是股價正處在大幅度的上升或下降的之中。圖2-1同時還告訴大家,在股價的下跌過程中,投資者在不同的價位上被大面積套牢,最深的套牢盤被套了9個跌停板。當然這種狀況不會永遠持續下去,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有一些套牢盤割肉換股,接下來我們看圖2—2,在經歷了7個多月的交易之后,深保安A(0009)籌碼發生了向下的轉移。
圖2—2:CYQ的密集形態 
同樣是深寶安A,此時高價位的籌碼已經剩的不多了,而在低價位區形成了一個非常明顯的密集峰。這個密集峰的寬度大約是25%的價格空間。這樣的CYQ狀態就叫籌碼的密集。自然,這個密集峰的形成要依賴于上方套牢盤的不斷割肉,從而將上方的籌碼不斷地換到下方。也許大家會提出一個問題:那些在8元左右被套牢的投資者為什么肯在3、4元的價位上拋出,CYQ上所顯示的籌碼的大規模向下轉移是否合理?換言之,它的轉移有什么內在依據? 事實上,雖然深寶安A在1999年的下半年僅僅做了一個約40%的溫和上揚,到了1999年的9月,該股又重新調頭向下,股價回落至1999年5月初的水平,但是與此同時,滬、深股市正在展開著一輪巨大的行情,這輪行情就是大家熟悉的1999年的“5.19”行情。 這輪行情的龍頭板塊是網絡股,其中不少網絡股的漲幅在一倍以上。像東方明珠、廣電股份等等。這樣的市場背景對深寶安A的持股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折磨,因為這只股票幾乎沒漲多少。而這種折磨使得一部分投資者放棄持有,尋求資金的轉移騰挪。尤其是該股的套牢盤,更是試圖通過追隨龍頭板塊以達到扭虧為盈的目的。1999年9月以后,“5.19”行情暫告一個段落,大盤風險開始顯示出一定的殺傷力,而深寶安A的走勢由慢牛轉為慢熊,這又促成了另一群投資者的落井下石,最終就形成了我們在圖中看到的樣子:該股上方的套牢盤已經所剩無幾了。 籌碼的密集狀態和發散狀態,是CYQ的兩個最基本的形態,它們的市場含義是截然不同的。CYQ的密集往往是一輪新的多空之戰的前奏,而籌碼的發散則是表明了戰役的現在進行時。就好像一次大的戰役之前,士兵們會在某一些地區高度集中,而當戰役打響之后,這些士兵或會采取迂回包抄的戰術,或會向某個即定的目標襲擊和沖鋒,總之隨著戰線的拉開,籌碼就呈現出發散的狀態,而當一個城市被攻克之后,大舉入城的士兵又會形成新的籌碼密集。 我們接著看深寶安A,圖2—3是深寶安A 2000年4月18日的CYQ狀態: 圖2-3:2000年4月18日深寶安A籌碼向上發散  我們已注意到,圖2-3深寶安A的股價已經比圖2-2時的上漲了8個10%。大家應該記得,圖2-2是該股籌碼向下轉移的過程,也就是說深寶安A的眾多套牢盤,不堪忍受這只股票的長期低迷,最終將大部分的套牢盤割在了4元左右的價位上,但這些投資者萬萬沒有想到,2000年的上半年是風水輪流轉——深寶安A又成了一只大牛股。它的股價自4元左右的密集區向上突破。隨著股價的上漲,一部分低位籌碼獲利了結,籌碼向高位轉移。這種籌碼發散的過程,我們稱之為“籌碼向上發散”。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籌碼的發散狀態也是動態的,不可能永遠維持,現在我們看到深寶安A的籌碼已經在一個新的位置上重新聚集。如圖2—4: 圖2—4:深寶安A的籌碼密集 
雖然我們舉了深寶安A這只個股,來說明籌碼的密集與發散狀態之間的轉換過程,但這種籌碼的轉換活動卻幾乎發生在每一只個股之中。在每只個股籌碼的每一次的“密集——發散——再密集”的循環完成之后,投資者的財富也發生了一次轉移。就像方才我們看到過的深寶安A,圖2—2低價位區的密集籌碼,轉移到了圖2—4的高價位區,這意味著市場中某些低位入場的投資者獲得了一倍以上的利潤。而在圖2—4高位建倉的籌碼,其后的結局又如何呢?到本書截稿時(2001年9月)止,該股股價已向下破位,一個新的CYQ向下發散過程正在展開,全部籌碼悉數被套。 二、 籌碼的低位密集 我們繼續探討籌碼的密集形態。如果籌碼是在低價位區實現密集,我們就把它稱之為籌碼的低位密集,而如果籌碼是在高價位區實現密集,它就應該被稱之為籌碼的高位密集。當然,這里的高和低是個相對的概念。股價的高位和低位并不是指股價的絕對值,幾元錢的不一定是低,幾十元錢的也并不一定是高。因此,籌碼的低位密集,是指股價自某個價位深幅下跌之后,在相對的低價位區形成的新的集中。就如圖2-2,這個低位密集的籌碼來自于圖2-1中的各個相對高位的籌碼。我們可以給籌碼的低位密集做一個比較精確的定義:當籌碼自高位流向低位,并且在相對低位的狹窄價格空間實現聚集,就叫“籌碼的低位密集”。 當籌碼形成低位密集之后,這只股票的投資者就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換位:早先的高位套牢盤認賠出局。那么,到底是誰割肉離場了呢?圖2-2的低位密集區的平均價格約為4.20元,而這些籌碼大部分來自于早期在7.30元附近的套牢盤,這些套牢盤承受了6個10%跌停板的損失。我們很難想象股市的投資機構,比如說券商、基金會在這么巨額的虧損上認賠離場。他們是市場上的投資主力,由于他們掌握足夠多的資金,所以他們沒有投降的必要,實際上這些割肉盤幾乎都是散戶所為。我們可以有這樣的結論,一旦CYQ上發生低位密集,那么割肉的一方一定是散戶。 那么又是誰承接了這些割肉盤呢?令人遺憾的是,在解析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發現又是散戶落入了以往的操作窠臼。 因為幾乎所有的低位密集的個股在股市中都缺乏吸引力,于是散戶們想:這些股票長時間盤恒于某個價位區,肯定是沒有消息面上的讓人興奮的題材,所以它連個上漲的跡象也沒有。他們不看好這樣的個股,不理睬這樣的個股。于是我們完全可以把CYQ的低位密集現象理解為主力的緩慢吸籌。股市上除了散戶就是莊家,散戶和莊家的行為幾乎總是相反的,散戶們在割肉,莊家們就可能在進貨。 讀者可能立刻會產生一個想法:如果我們在發現了CYQ的低位密集之后跟進入場,那么就可能實現跟莊的目的。事情卻沒那么簡單。主力的吸籌是個漫長的過程,當CYQ進入低位密集時,主力未必掌握了足夠的籌碼,就是說主力需要在這些股票的低位密集區蟄伏很長時間,目的是為下一輪行情做準備。就象圖2-2的深寶安A,這個低位密集的過程發生于1999年第三季度,而其股價開始大規模的上漲則是2000年3月以后的事。很顯然,如果有投資者在1999年9月份買入深寶安A,那就還要忍受近6個月的底部整理。對于一般的散戶而言,這需要長遠的目光和極大的耐心。因而,簡單的買進低位密集并不是最佳的選擇。那么,如果有投資者參透了低位密集的籌碼性質,應該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買進呢? 其實,低位密集個股最佳的買入條件只有兩個:一是確認了主力的高度控盤;二是確認大盤的中級行情已經開始。其中的分析技術,將在以后的章節中詳細講解。 最后討論低位的幅度問題。有一些股票的股價自高位密集區下跌了30%左右再次形成密集,這種密集不叫低位密集,因為30%的下跌太少,我們這里所講的低位有一定標準,即籌碼的轉移最少要有6個跌停板的空間。之所以這樣定位低位密集,是因為我們需要通過籌碼的低位密集尋找潛力個股。沒有足夠深的跌幅,我們則不敢確認這些低位的籌碼就是主力的吸籌。為什么必須是6個以上的跌停板呢?因為主力的吸籌往往需要30%左右的震蕩空間,而主力的出貨同樣也需要至少30%左右的震蕩空間。如果僅僅是6個跌停板,那么在主力的進貨箱體之上就是主力的出貨箱體。主力的一出一進,其盈利非常有限,如果獲利數目比這個數目還要少,主力就會認為沒有什么做莊的價值了。畢竟主力處心積慮又老謀深算地操作了許多時間,沒有一個象點樣的回報行嗎? 三、 籌碼的高位密集 2001年7月13日,本人曾在指南針證券信息網的資訊中,在“操作解析”欄目里發表了一篇文章:《從申奧概念股看莊家的博弈思路》。這篇文章的主題是有點“逆向思維”,即在申奧成功的當天,在人們一致看好申奧題材的時候,我們非常看壞北方五環(0412)等一批申奧概念股。據來自各方面的消息,國際奧委會投票決定北京主辦權的這一天,北京勝出的概率相當大。按照通常的理解,如果北京申奧成功,對于北方五環這類股票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而我們為什么反而要看壞該股呢?本人的依據就是籌碼的形態——北方五環這只股票在奧申的前夜,居然是籌碼的高位密集,這是一個比較危險的籌碼形態。 請看圖2—5,這張圖傳達給我們一個信息:在申奧投票的前兩、三周內,北方五環這只股票在較高的價位上發生了大量的籌碼轉移。從7月13日那天的籌碼分布圖上看,近70%的籌碼被拋到了高價位上。在指南針軟件中CYQ的高位密集被顯示成紅色,這是一種警戒色,意思是說低位籌碼在大量的向高位轉移,并提醒投資者去分析一下這個轉移的性質。與籌碼的低位密集相反,籌碼的高位密集很有可能是主力出貨的跡象。這些高位的籌碼是低位籌碼向上轉移的形態,說明在市場上發生或正在發生大量的獲利了結的行為。圖2—5:北京申奧當日的北方五環  我們再看圖2-6,這是北方五環一個月前的籌碼狀態。在此圖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這些低位籌碼在此次大規模的向上轉移當中,它們的持有者至少平均盈利了40%,接下來的問題是:誰把這些籌碼拋上了云端?
圖2-6:北京申奧前一個月的北方五環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完全有必要回顧一下當時的市場狀況。市場關注這只股票大概是從6月19日開始的。自那一天開始,這只股票才發生強勁上揚,成交量迅速放大,一時成為股市中的熱點。在6月25日之后的高位橫盤中,這只股票一直處在交投活躍的狀態。申奧概念無疑為這只股票制造了巨大的廣告效應,使得這一板塊的股票受到了各路投資者的密切關注。當然,有人看就有人買,就好像百貨市場之中某一個商品被大量的顧客圍觀,總有人會掏錢買單,而且高位換手的買方之中必然含有相當多的中小投資者,而拉抬股價的卻一定是莊家。否則這只股票在申奧之前不會突然發力上漲。因為散戶們對北京申奧沒有那么高的信心,人們搞不清楚巴黎和多倫多對北京到底有多少威脅,也拿不準國際奧委會對北京會怎樣評價。實際上在7月13日投票之前,什么結果都有可能發生。主力拉抬這只股票則需要下決心,需要有點孤注一擲的勇氣。因為他明確地向市場傳遞了一個信號:申奧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之大。這個信號感染了各路股評,也感染了各路投資者。但此舉很有風險。如果申奧不成功,主力的成本就太大了,甚至也有可能付諸東流。可是天隨人愿,中國爭得了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隨著“北京贏了”的歡呼聲,北方五環的主力大大地松了一口氣,因為他尚未全部賣出的籌碼也有著落了。 或許投資者會問:既然申奧贏了,主力為什么不借這個機會大炒特炒一把?答案在籌碼分布上。7月13日的籌碼高位密集,顯示出了主力明確的出貨行為,主力這樣做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無法承受萬一申奧失敗則滿盤皆輸的后果,因而不管申奧成與不成,他都要獲利了結——這叫控制投資風險。當然北京贏了,但主力已經沒有機會再拿回拋出的籌碼了,因為此時誰都想去搶這塊香餑餑了。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申奧前出貨是主力的一個既定計劃,如果我是莊,我也這么干。
圖2—7:北京贏了北方五環不可思議的暴跌

|
總之,CYQ的高位密集,是個相當危險的個股技術特征。高位密集的市場含義是低位獲利盤大規模在高位獲利了結。股價之所以迅速漲高,一定是主力拉抬的結果;而主力之所以肯拉抬這些股票,一定是他擁有大量的低位籌碼;而此時這些低位的籌碼在高位的消失,顯示了主力正在大規模的出貨。可以說籌碼的高位密集在大多數情況下,意味著前期主力的離場。
老莊家正在出售股票,承接這些股票的可能是散戶,也可能是新莊家。反正有賣的就有買的,這是一個不變的市場法則。我們很難判斷買方是誰。統計結果表明,大部分高位密集的個股的后來走勢是暴跌,但確實也有一部分個股在呈現高位密集之后,又形成了新一輪的上漲,這可能是新莊入場,做了一把接力炒做。但從投資的安全性考慮,我們建議投資者不要買進高位密集的個股,因為一旦在主力出貨時入場,以后解套的機會往往非常渺茫。北方五環伴隨著市場熱點和各路股評的反復吹捧,主力在高位拋出籌碼,可以說找到了最佳的出貨機會。北京贏了之后,主力又得以把剩余籌碼順勢做了個完整的了斷,形成了北方五環不可思議的暴跌(圖2-7)。所以基本面和莊家到底哪個更能主宰股市的沉浮?投資者應該明白了。
四、 籌碼的低位鎖定
下面圖2—8所顯示的股票是煙臺萬華(600309),時間是2001年3月22日。我們看圖上的籌碼狀態:籌碼密集的部分在低位,但它不是籌碼的低位密集。籌碼的低位密集是一只股票的籌碼自上向下堆積,而這只股票此時正在上漲的過程中。在一般情況下,股價的強勁上揚會帶來籌碼的向上發散,但煙臺萬華的籌碼并沒有轉移到上面,絕大部分籌碼依然沉淀在低位不動,這種CYQ狀態,叫做籌碼的“低位鎖定”。
圖2—8:煙臺萬華籌碼的低位鎖定 
單就CYQ的形態而言,籌碼的低位密集和低位鎖定看上去是幾乎是相差無幾的,所不同的是要從CYQ的股價趨勢來看:籌碼的低位密集呈現出的是股價深幅下跌之后的橫盤,或是股價深幅下跌之后的低位震蕩;而籌碼的低位鎖定,其股價趨勢的走向應該是股價的上揚,就是說低位鎖定的股價一般應正處于主力拉升的過程之中。 要解釋這個問題,必須探討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多的籌碼被鎖定到了低位。 本人曾經在股市的中小投資者之間,進行了一輪廣泛的調查。我問大家:諸位的操作習慣是不是要等獲利很多之后才了結,比如說,大家是不是經常在獲利了30%以上才肯賣出自己手中的股票?大部分中小投資者都回答說:“不”。本人曾是股市中的散戶。我炒股時就有這樣一個感覺,一旦一只股票的獲利超過了10%,心態上是非常興奮、緊張甚至是恐懼的——這10%來的不容易,我們特別怕這到手的錢又被別人拿走了。對中小股民來說,如果浮動盈利達到10%,還只是心神不定的話,那么一旦浮動盈利達到20%,幾乎就肯定是拿不住了。反觀煙臺萬華這只股票,大量的籌碼獲利了30%之多,卻不見任何人拋出,是誰有這么好的定力呢?答案只有一個:是莊家。30%對于你我來說都是個大數,對于莊家來說卻是太少了。30%的價格空間,可能并不是主力想要獲利了結的目標位。所以,煙臺萬華籌碼的低位鎖定顯示了這只股票的一個重要的信息——莊家的高度持倉。圖2—9:2001年4月18日煙臺萬華,股市最耀眼明星 
五、 籌碼的雙峰形態 有一種籌碼形態,很有味道,那就是如圖2—10所呈現的籌碼的雙峰形態。 圖2-10:東方明珠1999年4月16日的CYQ雙峰峽谷 
圖2-10展現的是東方明珠(600832),最后交易日是1999年4月16日。這一天東方明珠的CYQ呈現出了兩個密集峰,我們把這種CYQ形態叫做雙峰形態。上面的叫“高位峰”,下面的叫“低位峰”,而兩個峰之間的低谷,稱之為“雙峰峽谷”。
東方明珠的這兩個相臨近的密集峰并不是在同一時間形成的。早在1998年的11月初,高位峰就已經形成了,隨后該股股價向下連跌了幾個月,在1999年2月以后,進入了低位震蕩,這時形成了低位峰。在1999年4月16日,該股的股價自下向上走到了一個非常特別的位置,即CYQ雙峰的峽谷區域。如圖所示,此時低位峰的所有籌碼都已經獲利,而高位峰的歷史套牢盤,其套牢深度大約為10%。在這個位置上,股價會受到來自兩個方向的巨大拋壓。
首先是低位峰的獲利盤,這些籌碼投資者持股時間不長,短期內獲得了10%左右的收益,其獲利了結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而高位峰的歷史套牢盤,其套牢幅度已經明顯減輕。讓深度套牢的投資者割肉是不容易的,但深度套牢的籌碼,一旦等到股價有效反彈,投資者由深套減為淺套,就會有一部分的投資者會選擇暫時離場。這些割肉的投資者試圖等股價回落后再次抄回,以降低持股成本。
于是乎,當股價自下上兩個方向來到雙峰峽谷的位置時,會引發市場上來自下方獲利盤和上方割肉盤的雙重拋壓。這個拋壓又可以稱為“夾板拋壓”。在大部分情況下,這只股票會受阻于這個“夾板拋壓”而暫時停止上漲。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關心股價受阻之后的表現。如果股價受阻回落,我們認為這是正常的現象,不需要予以重視;但假若在這種強大的拋壓之下,這只股票的股價沒有回落,而是形成在阻力區之內的橫盤,這里面就有故事了。因為股價能夠在這個并不太低的相對高位站住,而且又是在面臨市場拋售的情況下,那么一定有一筆大資金,是它在承接著雙峰峽谷中的夾板拋壓。散戶總是順勢而為的,因此有能力又肯出面托盤的只能是主力。
接下來看圖2—11,東方明珠在隨后的行情中,非常有力度地完成了一個雙峰峽谷內的強勢橫盤。與此同時,原先的雙峰逐漸消失,峽谷被填平,原來的雙峰變成了單峰,原先的谷底又變成了新的峰頂。這個過程,被稱之為“雙峰填谷”。 圖2—11:雙峰峽谷被填滿

|
雙峰填谷也是一種重要特征,它所表達的概念是主力的吸籌。不僅如此,它還是主力高效率吸籌的一種方式,因為在這個雙峰峽谷內,想賣股票的人很多,主力獲取大量的籌碼是比較容易的,尤其是在大盤也呈現弱勢的情況下。1999年5月14日的大盤,大家應該還記得,那時候市場信心盡失,股指陰跌不止,市場是一片黎明前的黑暗。可想而知,這個時候不可能有哪個散戶挺身而出,去一個相對高位接別人的獲利盤,倒是主力乘人之危,巧取豪奪了大家的籌碼。
幾天之后,中國股市爆發了“5.19”行情,東方明珠成為了市場龍頭,其股價自15元左右向上突破,到了1999年的6月9日股價已摸高到了38元,前后僅用了18個交易日!
還有另一類的籌碼雙峰也是值得重視的,這種籌碼雙峰叫“大雙峰”,我們看圖2-12: 圖2-12:大雙峰,主力倉位與散戶倉位涇渭分明

與圖2-10的小雙峰相比,它們的區別不僅僅是在雙峰的寬度上。圖2-10的小雙峰,兩個峰加在一起的價格空間,尚不到30%,而圖2-12的大雙峰兩個峰之間的距離,有9個漲停板之多,所以我們稱之為“大”;另一方面,大雙峰的高位峰與低位峰的形成次序與圖2-10主力吸籌時的小雙峰是不一樣的。圖2-10的東方明珠先形成的是高位峰后才有低位峰,而圖2-12的燃氣股份(0973)其低位峰很早以前就形成了,這是主力吸籌留下的遺跡,隨后股價持續上揚在達到一定高度之后,股價進入橫盤,高位峰因此而形成。圖中的交易日是1999年8月16日,在此之前,燃氣股份還經歷了一個自高位向下的急速下跌,此時的股價已跌入大雙峰的雙峰峽谷之中。很顯然,這里有問題發生了。
1999年8月16日的燃氣股份,它的莊家正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大的尷尬:莊家早期進貨的平均成本約為7.50元,也就是低位峰的峰頂位置。隨后主力把股價做高了1.3倍。主力認為他已經有出貨空間了,于是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出貨,形成了我們所見到的大雙峰的高位峰。但隨后卻出現了一個戲劇性的轉折:大盤沒有“配合”主力的離場,而呈現出熊市特征,進而造成了燃氣股份迅速跳水,跌到了大雙峰峽谷的谷底附近。
至少半數的籌碼仍然滯留在低價位區。由于這些籌碼是主力的,是他們沒有找到出貨機會而砸在手里的,所以此時股價下跌的勢頭,可以輕易的跌穿這個低位峰,當然如果真這樣的話,主力將面臨被套。顯然這對主力極為不利,因此該股的主力在自家的前沿陣地上,組織了一次有效的護盤。
圖2—13:主力在大雙峰峽谷中護盤

|
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雙峰峽谷對股價的作用,它似乎總是在對抗當前股價的“現在進行時”。當股價上升時,雙峰峽谷是阻力帶;而當股價下跌時,這個峽谷又呈現出了支撐作用。尤其在大雙峰峽谷時表現尤為突出。這種處在大雙峰峽谷之中的莊股,我們也稱其為“受傷莊股”。此類股票的操作,在本書以后的章節中會專門討論,而這種利用主力自救從中漁利的跟莊方式,我們叫它襲擊受傷莊股,并且給了它一個俗名——“豺狼出擊”。 六、 籌碼的顏色
在指南針軟件中,CYQ有很多種不同的顏色,這些顏色用于區分不同的籌碼狀態,也使軟件中的籌碼具有一定的智能成分。
CYQ的低位密集被繪成了紫色,低位鎖定狀態下的籌碼也被繪制成為紫色。因為電腦在判斷籌碼的低位密集的時候,使用了一個簡單的判斷條件:即在指南針軟件中,如果CYQ的價格下方30%的空間聚集了62%以上的籌碼,電腦就會自動將籌碼描繪成紫色,以表示這是低位密集或低位鎖定狀態。
什么叫CYQ的價格空間呢?這是一個相對概念。盡管一只股票歷史上的交易價格可能是非常寬廣的,但不見得這些曾經發生過的成交價都有籌碼留在盤面上。有些早期交易后來又被賣掉的籌碼,CYQ就將不予顯示,在盤面上也就看不見它們了。總有一個價位是我們能夠看到的籌碼的最低價位,同時也有一個當前籌碼的最高建倉成本,而這兩個價位之間的空間,就叫做“CYQ價格空間”。只有在這個最低價和最高價之間是有籌碼的,在其之外,找不到任何籌碼。 圖2-14:用紫色繪制CYQ的低位密集

我們把CYQ的價格空間分成100份,把其中低價區的30份稱為低位,高價位區的另外30份稱為高位,這樣電腦在確定籌碼是位于低位還是位于高位時就有了一個相對的標準。
當然計算機畢竟是一臺機器,它的模式是被數碼限定的,并不能根據市場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比如:某些股票的籌碼變為紫色之后,股價依然在低位密集區內繼續橫盤,并最終把高價位區的籌碼全部換位到了低位,這種情況叫“CYQ的完全低位密集”,意思是說高位籌碼已經全部消失,但這時電腦呈現出的籌碼顏色反而不是紫色了,這是電腦的算法“模式化”的緣故。由于高位籌碼消失之后,計算機搞不清楚哪里是高位哪里是低位,于是就拒絕去判斷和表現籌碼的低位密集了。當然我們改進一下計算機的算法也比較容易,只是必要性不大,因為這種完全低位密集,用肉眼一眼就可以看出來——股價處在歷史低位,籌碼高度集中。
CYQ的另外兩種顏色是黃色和藍色,這也是它在正常狀態下的顏色。其中藍色代表套牢籌碼,黃色代表獲利籌碼。
CYQ的警戒色是紅色。紅色的籌碼大家已經見過,電腦的判斷標準是:CYQ價格空間在高位的30%區間內,聚集了62%以上的籌碼量。之所以稱為“警戒”,是因為它往往是主力出貨的前兆。這在前面已經談過,這里不再贅述。
圖2-15:用黃色和藍色分別代表獲利盤和套牢盤

七、 籌碼的標注
在CYQ窗口中的上方和下方,分別標注了套牢盤和獲利盤的比例,它們的數值是套牢盤或獲利盤占流通盤的百分比。例如:CYQ下方所標注的獲利盤為:51.48,意思就是這個交易日有51.48%的流通盤處在獲利的狀態。
在套牢盤及獲利盤的文字標注的右邊,還各有一個數字,這個數字隨K線窗口的光標上下移動和變化,這兩個數字,一個表示光標上方的籌碼量,它被寫在套牢盤的旁邊,另一個表示光標下方的籌碼量,它被寫到獲利盤的旁邊。光標的水平線上還有一個數字,它是指光標所在的那個價位上有多少籌碼,我們一般用它來測量密集峰的高度。
另外,CYQ窗口的最上方,指南針軟件標明了這張籌碼分布圖所對應的交易日,如:1999—08—11星期三。這項提示很重要,因為您所看到的籌碼并不一定是今天的籌碼分布,在正常狀態下,軟件的設計是把光標指向哪一根K線,籌碼窗口中顯示的籌碼就是那一天的,這個設計帶來了一個很大的方便,您可以把光標在K線圖上來回移動,去觀察籌碼的流動和轉移。
本節介紹了籌碼分布的基本形態。事實上,籌碼分布是最復雜的技術圖線,其形態千差萬別,并且將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被更多的研究者逐步豐富和完善,同時也使籌碼分布的市場含義為最廣大的投資者所知,就象大家熟悉的K線形態那樣。但本人不得不指出:作為一個市場事實,籌碼分布是個現實的存在,是個技術分析的最重要的工具,但我們卻不應把籌碼分布的形態當做單純的技術信號,簡單的理解為“低位密集買進,高位密集賣出”,這樣做掙不來大錢。而是應該根據籌碼的演化以及當時的股市背景,思考市場上投資者持倉狀況的組合和變化,確定我們應該做什么。
圖2-16:籌碼的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