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最奇特滅絕物種:長著5只眼睛的生物(組圖)
閱讀 1756 回復
據國外媒體報道,曾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99.9%都已滅絕消失,這是偉大生命進化循環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盡管許多遠古時期的物種都已消失滅絕,但是它們的奇特性仍令現今的考古學家倍加關注,同時這也是研究地球物種進化的重要線索。比如:長著5只眼睛的寒武紀中期海洋生物;4億年前的海洋巨蝎——廣翅鱟;頗似恐龍、背部長有帆狀物的異齒龍等。 ![]() 查看原圖 長著5只眼睛的寒武紀中期海洋生物 2,在寒武紀物種大爆發后的幾百萬年里,在溫暖的淺海洋環境的互相噬食時代,像Opabinia這樣的生物是不可能存活到現代的。在現今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地區由于5.1億年前的海底滑坡,導致大量的海洋生物掩埋其中,最終形成細密紋理的淤泥層,在該淤泥層中考古學家發現了這種奇特生物。 ![]() 查看原圖 3,廣翅鱟:4億年前的海洋巨蝎 在4億年前,廣翅鱟作為現今蝎子和蜘蛛的祖先,無可爭辯地是遠古潮濕生活環境中的霸主。它們的體長可達到2.5米長,廣翅鱟是一種吝嗇自私、非常饑餓兇猛的生物,在它的身體兩側長著一對鋸齒狀爪子,可捕捉獵物。 ![]() 查看原圖 廣翅鱟:4億年前的海洋巨蝎 我們得感謝廣翅鱟的存在為后期兩棲動物進化帶來的幫助,很可能為了履行它們殘酷的掠食行為,部分廣翅鱟來到了陸地尋找食物,并逐步進化成陸地肢節動物。 是否廣翅鱟能夠幸存于現代呢?日本藝術家Takeshi Yamada聲稱依據繪圖軟件制作了一個廣翅鱟模型,雖然這僅是一個體長僅15英寸的微觀模型,但其外形仍非常怪異,尤其它的兩個爪子看上去頗具威脅性。 ![]() 查看原圖 4,菊石:其色彩鮮艷外殼可作為珠寶出售 菊石是一種既像魷魚,又像蝸牛的海洋生物,它們與章魚、烏賊和鸚鵡螺是近親關系,它們最早出現于4.4億年前,3.7億年之后隨著恐龍的滅絕在地球上從此消失。它們是一種較活躍的食肉動物,是滄龍和魚龍的主要獵捕對象。 ![]() 查看原圖 菊石:其色彩鮮艷外殼可作為珠寶出售 作為化石標本,考古學家在挖掘工作經常會發現菊石化石,菊石殼體的大小差別很大,一般的殼只有幾厘米或者幾十厘米,最小的僅1厘米;最大的比農村的大磨盤還要大,可達到2米。菊石是由鸚鵡螺(現在仍然存活在深海中)演化進化而來的,屬于頭足類動物,運動的器官在頭部。據悉,菊石化石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有時具有珍珠母內襯組織的菊石色彩十分鮮艷,可作為彩色珠寶進行出售,其售價不菲. ![]() 查看原圖 5,巨齒鯊:18米長的史前大白鯊 如果你進入巨齒鯊的視線范圍,你將需要更大一些的船,或許航空母艦才能逃此一劫。巨齒鯊是生活在1800萬年前-150萬年前一種大型海洋生物,與此相比,現今大白鯊的體型顯得微不足道。它們的食物將是什么呢?在海洋世界中,它們是無所不吃的! 巨齒鯊是迄今人類所知的最大肉食性魚類,通常它們會首選像鯨魚等較大的獵物。許多人提出了質疑:為什么鯨魚沒有滅絕,而巨齒鯊卻滅絕?這可能是由于身體恒溫的鯨魚經常到達極地冷水區域,這樣的水域對于巨齒鯊的冷血新陳代謝是無法適應的。 ![]() 查看原圖 巨齒鯊:18米長的史前大白鯊 物種進化歷史上較為奇特的物種成為地球10億年物種進化史上精彩的一頁,也向現今人類展現了地球母親能夠創造出多樣化生命體。雖然許多在遠古歷史上光輝閃爍的物種已成為往事,但這些滅絕的物種仍對考古學家研究地球生物多樣性提出了寶貴的資料。 ![]() 查看原圖 6,異齒龍:長著帆狀物的動物 有人會問異齒龍是否是恐龍?正確的答案它們并不是恐龍。它們生活在0.5億年前的二迭紀時期,它們實際上是一種類似哺乳動物的爬行類動物。它們的皮膚非常光亮,直到地球物種大滅絕事件中70%陸地脊椎動物滅絕時才從地球上消失。 ![]() 查看原圖 異齒龍:長著帆狀物的動物 它們最顯著的身體特征就是背部具有一個帆狀結構,這個帆狀物可以吸收熱量,調節身體的溫度,這也是哺乳動物成為溫血動物的雛形。它們的體長超過3米,體重超過300公斤。這種爬行動物之所以被稱為異齒龍,是由于它長著三種不同類型的牙齒,這些牙齒就是后來的哺乳動物門齒、犬齒、臼齒的雛形。 7,恐鳥:來自地獄的鴕鳥
許多人都認為小行星碰撞地球結束了恐龍時代,這將帶來持續的“和平時期”,但他們卻未想到繼恐龍之后恐鳥的存在。從它的命名和可怕的鳥喙就可以得知,它們非常類似于恐龍家族成員,它們有著相似的進食特征和掠食方式。 ![]() 查看原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