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
前言:“管理”時間的“焦點”根本不應該是時間,而應該是自己。 所有的提問,最終都應該是源自人類歷史上所有人都共同擁有的弱點“懶惰”。 只有學會了正確的思考才意味著真正進化成了人。 明顯有些人,盡管數量上不是大多數,在用另外一種狀態生活。他們從容,他們優雅。他們善于化解各種壓力,安靜地去做他們應該做的事情,并總是有所成就。他們最終甚至可以達到常人無法想象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conference a ready man,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第一章 心智的力量 1.a 了解心智的力量 無論老師講得多么有趣,有道理,跟你一點關系也沒有。只有按照老師所說的做了以后,對自己來說才算是真的有趣、有用、有道理。 每個人所擁有的心智力量各不相同,而心智力量的差異會給每一個人的一生帶來無法估計的價值差異。 不要浪費時間去想“有什么用”,努力去做就必然有收獲。 1.b 心智力量的差異 (一)上司真的很愚蠢嗎? 可能的原因:一個人如果不做事情的話,是不會暴露自己的缺點,上司做的事,大都是顯性的。 遇到上司真的愚蠢的: 如果有辦法:1.想辦法提交,并推行實行。 2.暫時閉嘴,不要抱怨。 如果沒有辦法:1.可以平靜地對待:專心做自己的工作。 2.不能平靜對待:安靜地走開。 大多數不停抱怨上司的人只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偷懶找借口。 (二)你真的那么優秀么? 例:獵頭看上的往往是二流人才,因為一流人才的可流動性太差。 (三)興趣真的是那么重要么? 人們總覺得自己正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往往是因為,自己做的不好。 人們總是說他們真正喜歡的是別的事情,僅僅是因為他們還沒有開始做那件事。 事情往往并不是有興趣才能做好,而是做的好了才能有興趣。 (四)學習方法真的至關重要么? 例:李笑來的父親、鐘道隆學英文、俞敏洪辦新東方、健身房教練。 所有學習上的成功,都只靠兩件事:策略和堅持,而堅持本身就應該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與其不停地尋找更好的方法,還不如馬上開始行動。 (五)盲打是否值得學會? 哪怕是常識的東西也需要親身經歷過后才能體會,僅憑借心智是不可能像真實經歷一樣深刻體會。 (六)小結 事實上,沒有什么要比發現、培養、呵護、調整自己的心智更重要的事情了。 第二章:開啟自己的心智 2.a 起點 我們可以用大腦控制我們的大腦。 我們的認知不僅可能也確實背離現實。 2.b 控制自己的大腦 往往:你的大腦并不是你的,你的大腦是(屬于)“你的”大腦。 你不應該隸屬于你的大腦,而應該擁有你的大腦,并且應該控制你的大腦。 2.c 控制自己的情緒 逃避痛苦是人體自我保護機制 兩個方法 1.當你面臨尷尬的時候,把你的尷尬紀錄下來,它會時刻提醒你,否則你會忘記。 2.面臨尷尬的時候,盡量弱化你的痛苦。 要記得:“你并不孤獨”。 把必須要做的事情當作快樂的事情來做,否則大腦會讓他們被遺忘。 2.d 推遲自己的滿足感 例:提出“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概念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Daniel Coleman曾經做過一個“推遲滿足”(delying gratification)的實驗。 說明:要取得大量的成績就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為當前的名利所誘惑,能按照社會需要不怕挫折,堅持不懈奮斗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耐心,有著神奇的力量。當每個人都在拖延,最后又手忙腳亂的時候,你的生活卻非常從容,因為你一開始就知道你今天所有的輕松安逸,都可能是未來的成本;所以,你早就吧一些輕松安逸安排到未來的某個時刻,而心平氣和地完成每天相應的工作。于是,你不僅從容,而且快樂。會變成你想要的那個人。 第三章:如何與時間做朋友 3.a 精確感知時間 柳比歇夫日志“事件-時間日志”(event-time log)是一種紀錄基于過程的記錄,更為詳細。 好處是:遇到不好的結果,更容易找到緣由。 3.b 最好的工具—紙筆 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都是需要掙扎才能做成的。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養成一個習慣,平均需要五年的時間。 養成紀錄每日時間開銷的習慣 只有一個要求:確實每天都在記錄。 3.c開始記錄時間開銷 第一組練習:認真回憶記錄昨天做了什么 (一) 前面標號,后面加上花費的時間。 (二) 前一天。 (三) 大前天。 第二組練習: (一) 上一周 (二) 上一個月 (三) 上一個季度 (四) 上一年 用一個星期時間來做:第三組練習 (一) 當天做了什么 (二) 隨時記錄你做完事情的時間 3.d制作時間預算 每天制作自己的時間預算。 開始一天的活動之前,話費15-30分鐘仔細制作當天的時間預算是特別劃算的。 要給列表中的每個任務加上權重值。 不要害怕修改 3.e審計時間開銷 每個星期一,花上一個小時,審計一周的預算和開銷 了解:生活中很多機械的事情是非做不可的。 可以選擇同時做一些輸入的事情來利用時間。 3.f 使用列表減少失誤 (一)不必所有的情況都制作列表 (二)最好的列表記錄工具是紙和筆 (三)列表不必要工整 (四)列表一定要隨手可及 (五)最重要的任務永遠只有一個 (六)制作專門的下一個階段任務列表 千萬不要在整個任務完成之前中途更改列表中的項目,可以選擇增加新的實踐列表,標題為:“下一個階段列表”。 (七)給你的每一個任務指定一個核對時間列表 提前制作一個可以勾畫的核對列表,逐一核對,確保萬無一失。 (八)列表一旦開始執行就一個要執行到底 一事無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放棄,放棄的方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換一個更好的方向”。 一個人最終成功,并不是他曾經精確地計算自己的成功,關鍵在于他的堅持。 3.g計劃,還是不計劃,是個問題 We do not plan to fail,we fail to plan。 (一) 計劃成功的前提:目標現實可行 對普通人來講,證明目標顯示可行的方法是: 1. 已經有人做到了 2. 我于那人沒有太大差距 (二) 長期計劃是需要實踐才能習得的能力,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達成的,只有牛人才可以。所以,一般的計劃從一周開始比較好。 (三) 有一些計劃是沒有必要的, 行動比計劃更重要。 在逐步的實踐中習得計劃的能力。 不能一開始就有詳細計劃的事情,就開始努力去做好了。 第四章 開拓自己的心智 4.a 獲得知識的基本途徑 所有人獲得知識的最為基礎的手段就是通過“體驗”,比“體驗”更高級一點的,就是“試錯”(trail and error),在“試錯”的基礎上,更“聰明”的方式是“觀察”,于是,“閱讀”就成了獲得知識的更加重要的手段。 4.b 擺脫經驗的局限 除了“試錯”、“觀察”、“閱讀”以外,“正確的思考”,才是獲得真正意義上知識的手段。 事實上,不僅存在著無法通過個體或者群體經驗獲得的知識,還存在著與現實經驗相悖的知識。 4.c 關于自學能力 理論上講,本科畢業之后,學生應該有自學自己需要的任何科目的能力。 自學能力的基礎技能是閱讀理解能力。 檢索能力是建立在相當熟練的閱讀能力之上的。 寫作能力在自學能力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寫作能力中最基本的:寫出簡潔、有效、樸素、準確、具體的說明性說理性文章的能力。 實踐能力是自學能力最終能轉化為真正價值的根本。 永遠保持開放的心態 用紙和筆,記錄目前暫時無法理解的,或者支持,或者反對,寫下疑惑在什么地方。 這是避免“選擇性輸入”最好的辦法。 了解學習的進程:進展和時間之間的關系肯定不是線性的。 4.d 正確對待老師 不要因為討厭老師而拒絕學習 “無論如何,都不要也不應該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不僅不對,而且愚蠢”。 首先,不應該過分依賴老師; 其次,要明白“做得最好”和“教得最好”不一樣; 最后,用自己的學習結果來衡量老師往往不正確; 無論是哪一位老師,都有出錯的時候。 4.e 學會考試 其實,人人都喜歡通行證,尤其是少數人才有通行證的時候。其實,這世界有很多路可以到達你要的幸福,可是每條路上都需要通行證。只不過,除了考試以為,通行證還是很多種形式,常見的比如金錢、權勢;不那么常見的比如美貌、才華,或者體制外的艱苦奮斗。 如果改變不了世界,至少,去改變你的態度。 有的考試很愚蠢,但如果你連這么愚蠢的考試都無法通過的話,愚蠢的不僅僅是考試本身。 很重要的考試,就是那些將對你將來成為通行證的考試,比如高考,比如考研,比如tofel,gre,就別想著智取,什么捷徑,什么速成,統統沒戲。其實,很少有什么考試考研你的智商,本質上看,誰準備的更久,準備的更充分,誰就更可能勝出。 準備考試最好的辦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做題。 做題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有整理習慣。要記錯。 總結一下: 1. 要熱愛考試,因為你喜歡通行證 2. 分辨考試的重要性 3. 提前很久開始和尊卑重要的考試 4. 做題是最好的準備方法 5. 通過做題了解考試的重點、難點 6. 全面補習難點重點、并經常重新審視 7. 教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4.f 學會記筆記 好處: 1. 可以使自己保持參與狀態 2. 提供一個完整的捕捉靈感、疑惑的機制 3. 可以用來與參與者溝通、討論正確的信息 “錄音筆”是非常有用的東西 第五章:小心所謂“成功學” 5.a 人人都能成功—鬼才相信 資源原本就是有限的,經濟學上的措辭是“資源稀缺”(scarcity) 5.b 成功的定義—“成功學”的核心缺陷 另外一些人看透了成功無法定義的“比較”,去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坦然的去接受。他們運用自己的心智的力量去分辨哪些快樂或者幸福是必須建立在比較的基礎上的,而哪些快樂和幸福是無需比較同樣可以獲得的。然后,把時間花在尋找甚至制造那些無需比較就可以獲得的快樂與幸福—當然,同樣需要付出很多代價—然后無怨無悔地生活、盡情地歡樂、平靜地痛苦。 從今天開始,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全部羅列出來,仔細分辨:我做完這件事之后獲得的歡樂和幸福是不是一定要建立在比較的基礎上才能獲得?然后優先實施那些無需比較就可以獲得的歡樂和幸福的行動方案。 5.c 成功學的方法缺陷—個案分析 個案分析的道理不可能通用。 5.d 強調努力,是可笑的 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的弗蘭克•H•奈特有一個著名的觀點:“決定人服用的三個條件,一是出身,二是運氣,三是努力,而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 我們不應該被人鼓勵了采取努力。努力是應當的,無論有沒有人鼓勵。 在任何努力之前應該先確定目標是否現實。 5.e 最浪費時間的錯覺——我是獨一無二的 接受自己與別人沒什么不同,至少沒有什么本質上的不同,是心智正常成長的話總要前提之一。 5.f 留心成功者說的話 他們會夸大,保護自己。 有一個很有用的建議是:不妨假設反其道而行之——努力從失敗者身上汲取經驗。 5.g 不要相信“運氣”,更不要相信“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運氣”不是可控制的。 愛默森:“弱者相信運氣,強者只信因果。” 蘇軾:“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5.h 打造人脈不如打造自己 某種意義上,盡管大多數人不愿意承認,但他們所謂的“友誼”,實際上不過是“交換關系”。 如果自己擁有的資源不夠多不夠好,最終會成為負擔。 量力而行: 1. 承認自己能力有限 2. 不怕在別人面前露怯 3. 敢于不去證明自己是“好人” 往往只有優秀的人才擁有有效的人脈 一個人的心智能力一旦正常開啟,就會發現自己在這個信息唾手可得的世界里,只要正常地努力,并且有耐心和時間做朋友,很容易成為一個至少一個領域的專家。 努力并不像傳說中的那嗎艱苦,只不過是“每天至少專心學習工作六小時”;耐心卻遠比大多數人想象的巨大,“要與時間相伴短則至少五年,長則二十年。” 生活的智慧在于,集中精力改變那些能夠改變的,而把那些不能改變的暫時忽略掉。專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優秀的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獨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事實上,真正的關心最終只有一個表現:為之心甘情愿地花費時間,哪怕“浪費”時間。這很容易理解,因為,當你把時間花費到一個人身上的時候,相對于在他身上傾注了你生命中的一段——哪管最終結果如何,反正,那個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你最后是喜歡還是不喜歡。每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真正”的好朋友誰都只有幾個而已。 簡單的建議: 1. 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并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交往的人; 2. 學會獨善其身,以不給他人制造麻煩為美德;用你的獨立贏得尊重; 3. 除非有特殊的原因,應該盡量回避那些在物質生活上都不能獨善其身的人;那些精神生活上都不能獨善其身的人,就更應該回避——盡管甄別起來比較困難; 4. 真正關心一個朋友的意思是會所,你愿意在他身上花費甚至浪費時間; 5. 記住,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決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脫離外部世界的依附。 5.i 關于“成功學”的最后一點羅嗦 “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值得為之奮斗” 我相信的是后面那句。 第六章:更多思考 6.a 關于效率 記住,你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有效率,至少不可能總是百分之百地有效率。 在做時間預算的時候,一定要留有空間: 1. 意外事件時間 2. 休息、放松的時間 你需要確定自己是什么樣的人。很多時候,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再次,你必須選擇。 選擇意味著效率。 不管怎樣,挑出一件你認為最重要的事,然后自己做個時間表,在未來的一個月時間里,每天專注2小時以上。 6.b 把生活節奏調整的慢一點 不要幻想“速成” 不要訂太高的目標 6.c 關于遲到 1. 養成規律生活的習慣 睡眠時間的固定和規律是最重要的 2. 每天檢查自己的時間表至少三次 Am:10:00 ,pm:2:00, pm:10:00 3. 假定自己做的時間需要的時間和想象中的更多一點 4. 假定你永遠都會遇到交通堵塞 如果你開車,帶有聲書籍(audio books) 坐車,帶一本每看的書 5. 假定其他人都會遲到 6. 即娘不要因為別人遲到而責怪他們 6.d 開源節流 開源:認真選擇哪些事情可以做,同時做兩件事。 節流: 1. 首先,不要盲目地試圖減少睡眠時間。 小竅門:在打盹之前喝一小杯咖啡。 2. 其次,盡量不要減少與家庭成員和親屬交流的時間,家庭是最重要的,血緣關系幾乎是我們唯一無法解除的關系。 記錄每一次和家人朋友聯系的時間。 3. 最后,最好不要放棄你的社交時間。 6.e 不要浪費時間去“證明自己” “證明自己給別人看”恰恰是最浪費時間的一種行為 “你比別人強一點,根本沒用,真正有用的事你不僅比別人強,還要比別人強出很多才行。” 6.f 最浪費時間的句型:“要是……就好了!” 6.g 停止自卑 我們的“感覺”是非常不準確的 第一步:停止嘲弄他人 下一步:忘記自己的優點 或者:在自己的語言中,把“優點”和“缺點”這兩個詞換成“特點”。 最后一個方法:適當的放縱一下自己 6.h 時間不一定就是金錢 越是收入高的人越是吝惜自己的時間。 只有愛惜才能產生節約的動力。 6.i我們對時間和金錢的誤解 人們還普通相信他們在明天會擁有比今天更多的金錢。 人們普通相信自己明天會有更多的時間。 第七章:真正的解決方案 7.a 萬事皆可提前準備 之所以“顯得”游刃有余,是因為之前做過太多準備。大多數事情都需要提前準備,也都可以提前準備。 7.b 提前準備的好處 所謂“靈感” 凡事都只不過靠累積,不僅如此。 素材累積固然非常重要,然而,如果提前確定一個方向或者目標,那么就甚至可以累積很多原本不可能想想的素材——驚喜連連。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所謂知識就是記憶力。 “妓女不能靠性欲才接客,作家不應該靠靈感才寫作”——李敖 記憶力是可以訓練的,記憶力一開始就是你不要偷懶,看完這本書,這本書要進資料夾,才算看完。 按照這樣的理解,所有的成功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先花上相當的時間和精力去鎖定一個目標和方向。確定它是現實的,可行的之后,運用心智的力量在這個方向上再投入更多的時間。 把時間當作朋友,一路前行。當時間陪伴你足夠久的時間,你的耐心就能從那里得到回報。 所謂“能力” 在學習上,在工作,一個在某方面的能力究竟有多大,幾乎直接取決于此人囊在那方面有過提前多久的準備。 了解耐心的好處,就不得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投入的時間相比,聰明,勤奮之類的因素實在是微不足道。 7.c 成功的核心素質——耐心 所謂的耐心,就是甘于把時間投入到簡單、枯燥但是最終會意義非凡的重復當中去。 毫不夸張地說,一個人有多大耐心,他的成功幾率就有多高。 所有不利于成功的負面的品質都是缺乏耐心的體現。 懶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時間精力去做任何事情,短時,是缺乏耐心而不能運用心智去展示未來。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時間精力去認真調查。膚淺,是缺乏耐心而不能運用心智深入思考。 夜郎自大,是因為缺乏耐心而拒絕觀察外面的世界,而所有的成見與偏見,都是因為缺乏耐心而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去認真分辨每個個體的特征而寧愿用粗暴簡單的分類方法去思考。 7.d 越早醒悟越好 愛因斯坦說過:“用當年我們制造他們的思路,我們更本無法解決任何麻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