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當作朋友-運用心智獲得解放》摘錄 俞敏洪:喜歡笑來的觀點:一切靠積累,一切都可提前準備,越早醒悟越好。人的一生各有不同,有的人一生很偉大,有的人一生很瑣碎。如果有一個偉大的理想,一顆善良的心,就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反之則每天庸庸碌碌,停止進步,所有的日子堆積起來將永遠只能是一堆瑣碎。 如何打開心智,如何運用心智來和時間做朋友,如何理解時間管理的意義,愛時間管理取得突破,進而用心智開啟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知名博客李笑來與你一一分享。 這是一本幫助你走向獨立,走向自由的省身之作。 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 終于有一天,我對自己說,“承認了吧,你對時間的流逝無能為力。”在那一刻的醒悟中,感覺就像那鳳凰涅磐一樣浴火重生。 人生的幸運在于能夠“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而什么是正確的或者更好的方式,什么事情真的值得去做,需要培養出良好的心智才能做出盡可能準確的判斷。 人生是馬拉松,勝者并一定是跑得最快的。 第0章 所有人的困境 最終,我的發現是,所有學生提問都是源自于所有人共有的弱點:懶惰。 很多學生“既勤奮又懶惰”的怪異現象來自于他們的“時間壓力”感受。“沒有時間了”,或者“時間不夠了”的感受和恐懼,使得他們超乎尋常地勤奮,哪怕是虛假的“勤奮”,恨不能廢寢忘食。而同樣的感受,也使得他們終日尋找捷徑,美其名曰:“提高效率”,而實際上卻想著“最好不費吹灰之力”。 第1章 心智的力量 每個人所擁有的心智力量各不相同,而心智力量的差異會給每個人的一生帶來無法估計的價值差異。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除了看得見的相貌、身材、出身、財富之外,還有看不見摸不著的心智力量差別。事實上,沒有什么比發現、培養、呵護、調整自己的心智更重要的事情了。 心智力量的差異 心智力量的不同,最終會使一個人無論咋學習上,工作上,還是生活上與另外一些人相比甚至可能產生不可逾越的鴻溝。 這些人并不是對正在做的事情沒有興趣,而是沒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最終沒有人喜歡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每個人都會不自覺地盡量回避自己得短處。做好這件事究竟對自己有沒有意義?如果有,那就要努力做,直到做好為止——沒有其他選擇。 所以,我覺得興趣并不是很重要。只要一件事兒你能做好,并且做到比誰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數人好,你就不會對那件事沒興趣。 往往并不是有興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興趣。 我一直想說的是——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來說,方法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有學習上的成功,都只靠兩件事:策略和堅持,而堅持本身就應該是最重要的策略。 與其不停地找更好得方法,還不如馬上開始行動,省得虛度更多得時間。 第2章 開啟自己的心智 你現在竟然僅憑你的心智就知道了你原本并不知道的“你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的你自己的存在! 不再讓精子成為自己的大腦的奴隸,而是選擇翻身做主人。 耐心有著神奇的力量,當每個人都在拖延,最后又手忙腳亂的時候,你的生活卻非常從容。 我所說的“心智”,對應的英文單詞是“Mind”。一個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項思維能力的總和,用以感受、觀察、理解、判斷、選擇、記憶、想象、假設、推理,而后指導其行為。在眾多定義中,我更傾向于喬治·博瑞的定義:心智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a.獲得知識;b.應用知識;c.抽象思維。博瑞博士認為,一個人一生的幸福與他的心智直接相關。 你的大腦并不是你,你的大腦是(屬于)“你的”大腦。盡管你用它思考,好像它在指導你的行為,但是,你要明白你不應該隸屬于你的大腦,而應該是你擁有你的大腦,并且應該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腦。 痛苦就是這樣,一旦我們竟然能運用心智把我們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上去的時候,痛苦就會幾乎自動消失,在你重新注意到它來之前,它不會回來。 另外,我們不必過分害怕痛苦的原因在于,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我們的大腦有一種自我保護功能——遺忘痛苦。 平靜接受并且正確認識自己的天性是改變天性的第一步。 事實上,“推遲滿足感”是心智成熟的人呢必備的能力,也是需要掙扎和鍛煉才可以習得的能力。在生活中,只有極少數人最終掌握了這種能力,也因此使得他們與眾不同的同時又往往令他人迷惑地感嘆:“我怎么看不出來他到底比我強在哪里呢?” 真正擁有耐心,甚至驚人的耐心的你,生活就會從此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第3章 通過管理自己,與時間做朋友 基于過程的記錄要比基于結果的記錄只會更為詳盡。 《奇特的一生》有這樣一段話: 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時間感。在我們機體身處滴答滴答走著的生物表,在他身上已經成為一種感覺兼知覺器官。我做出這樣推斷的根據是:我同他見過兩次面,在他的日記中都有記載,時間記得十分準確——“1小時35分鐘”、“1小時50分鐘”;然而當時他自然沒有看表。我同他一起散步,不慌不忙,我陪著他;他借助于一種內在的注意力,感覺得到時針在表面上移動——對他來說,時間段額急流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他放佛置身于這一急流之中,覺得出來光陰在冷冰冰地流逝。 柳比歇夫這樣的人,才是時間得朋友。他們了解時間,通過長時間刻意的訓練,甚至不需要表就可以感受時間的一切行動——當然,時間的行動只有一個,自顧自地流逝。 正是因為有了時間作為朋友,我才可能僅僅運用心智就有機會獲得解放。 實際上,養成任何非天生的習慣,都是需要掙扎才能做成的事情。我們只有一個習慣是天生的——“懶惰”。 當我們決心改變的時候,“懶惰”便會指使我們的那個“大腦的自我保護功能”——“遺忘”——起作用,讓我們不知不覺停止改變。 人類的尷尬是:在整個人類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同時,每個人的心智成長卻要從零開始——所以,很多人最終沒有進化成真正意義上的人。而更尷尬的事情是,即便道理都明白,有的時候還是會一不留神就被自己的大腦控制。 從今天開始,養成記錄你每日時間開銷的習慣吧。 如果你對你的將來充滿迷惑,相信我你并不孤獨。然而,充滿迷惑本身,并不意味著你要不知所措。然而,我相信,只要不停地往前走,總是可以走到一個鮮花盛開的地方,在那里,無論霧有多大,你總是可以看到那些花的,因為已經足夠近——足夠近的時候,就算看不到花,還是可以聞到花香的。 我們一生做的事,大多都是一個試錯(trial and error)的過程,對于人生,沒有人能像解釋數學家那樣給出普適的公式。永遠記住,馬上行動時最重要的。 第4章 開啟我們的心智 從這個角度上講,人類也許是地球上最尷尬的物種之一:長期的進化使人類發展到今天這個高度,但是,每個人在出生的那一剎那,實際上與其他的動物居然站在幾乎同樣的起點上,心智要從零開始進化。 獲取更多的知識幾乎是我們開拓自身心智的唯一手段。對絕大多數人來講,“學習能力”也許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了。 所有人獲取知識的最為基礎的手段就是“體驗”。比“體驗”更高級一點的獲取知識的手段,就是“試錯”(Trail and error)。在“試錯”這個手段的基礎上,另外一個“聰明”一點的,也重要得多得獲取知識得方式是“觀察”。“閱讀”就成了獲取知識的更加重要的手段,當然也是相對更加需要心智能力的手段。 除了“試錯”、“觀察”、“閱讀”之外,“思考”,準確地說,“正確地思考”,才是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的主要手段。 所謂優秀的領導,能夠把人們帶到他們想去的地方;而所謂卓越的領導,能夠把人們帶到他們應該去的但是沒想到過的地方。 看穿本質的人們對教育稍微脆弱一點,就會無比失望,甚至絕望。無法想象這樣一幅畫面: 一個大猴子在賣力地“教”一群小猴子——要是一個大猩猩在教一群小猴子倒也強一點。可以想象的是那些最終進化成人的小猴子一路上要經歷怎樣殘酷而難以想象的磨難?! 本科教育的根本在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理論上講,本科畢業之后,學生應該有能力自學自己需要的任何科目。 自學能力的基礎技能是閱讀理解能力。檢索能力是建立在相當熟練的閱讀能力之上的能力。寫作能力在自學能力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實踐能力是自學能力最終能夠轉化為真正價值的根本。永遠保持開放的心態。 通過改變態度改變自己的世界。當你改變你的態度之后,你的世界就會因此發生轉變。 你在知識上不吝共享的經歷,最終會讓你明白這是最好的助人為樂的方法,并且獲得的永遠都是尊重。 第5章 小心所謂“成功學” 心理健康的人不僅應該有能力看清真實的世界,還應該有足夠的能力感知真實的自我。 接受自己與別人沒什么不同,至少沒什么本質性上的不同,是心智正常成長的重要前提之一。 有一個很實用的建議是: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努力從失敗者身上汲取經驗。 我只不過是想提醒你,“人家說什么你就信什么,挺傻的。” 真正的關心最終只有一個表現:為之心甘情愿地花費時間,哪怕“浪費”時間。 可問題是在于,比較是相對得,相對是永遠沒有盡頭的。 被認為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的富蘭克·H·奈特有個著名的觀點:“決定一個人富有的三個條件,一是出生,而是運氣,三是努力,而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 一定要想清楚并記住這件事兒:相信運氣其實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現。 不是因為他們兩個要好,才各自變得優秀。而是因為他們各自都很優秀,才可能非常要好,而后命運的碰撞產生絢麗的火花。 往往只有優秀的人才擁有有效的人脈。 專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優秀的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獨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并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交往的人。 記住,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決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脫離對外部世界的依附。 第6章 更多思考 記住,你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有效率,至少不可能總是百分之百地有效率。 他們的效率很差,根源在于,他們其實只做簡單的事情,而回避那些有難度的工作。 好像丟錢包的人都不是“故意”丟的一樣,辦事拖拉的人大多并非故意拖拉。 很多人拒絕學習,本質上來看,就是拒絕做人——因為幾乎只有人類才有能力有機會“終生學習”。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 不要浪費時間去“證明自己”。 最浪費時間的句型:“要是……就好了!” 自卑是浪費時間的罪魁禍首之一。 把“優點”和“缺點”,這兩個詞替換成“特點”。 我們所使用的語言限制了我們的思維。 越是收入低的人越是不愛惜時間,越是收入高的人越是吝惜自己的時間。 第7章 從此時此刻開始改變 大多數事情都需要提前準備,也都可以提前準備。認識到這一點本身就幾乎是一切改變的起點。 成功的核心素質:耐心 所謂堅持不懈,其本質是時間的投入。 所謂的耐心,本質上就是時間的投入。 毫不夸張地說,一個人有多大得耐心,他得成功幾率就有多高。反過來,沒有耐心的人終將一事無成。 時間終究會越來越快。對于一個5歲的孩子來講,未來的一年相當于他已經度過的人生的20%;而對于一個50歲的人來講,未來的一年只相當于他已經度過的人生的1/50,即2%。所以,從感覺上來講,隨著年齡的增加,時間好像越來越快。 開啟自己的心智,就等于重生。然而重生并不直接等于幸福。知易行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