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計劃
一、指導思想: 新課程改革持續深入,健康推進,學校是主陣地,教師是關鍵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是教師教育教學理念轉變,既內化,又外化為自身的教學行為的十分重要的運行機制,它在促進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學行為的改進方面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為此,本學年的工作重點是:以“先學后教”為切入點,要投入較多精力來抓“校本教研”這項工作。 二、培訓目標: 通過本學年的校本培訓,豐富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提高教師駕弩課堂的能力、科研素養和科研水平。繼續深化課程改革實驗工作,使全體教師能在教學中主動地、自如地體現新課程理念,實現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行為的順利轉變。扎實課堂研究,提高課堂效益和質量。進行課題研究,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三、培訓內容: 1、以《〈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綱要〉及解讀》、《〈學科課程標準〉及解讀》、學科新教材等為主要培訓教材。 2、以典型課例和專題課教學教研為媒介進行“研”“訓”,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3、學習《教師職業道德》,進一步提高師德。 4、學習《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反思意識,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為,主動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四、學習形式: 以參加學校校本研修活動為主,個人自主研修為輔。在學校安排下,統一內容,統一進度,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學習。根據學習內容,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并進行實踐。在自學的同時,要做好重點突出的學習筆記。 (1)專題培訓 交流研討、教學設計、說講評課等形式,將培訓學習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2)專題總結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經驗,對以優化教學過程的基本原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習慣和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等方面進行探索。對其他教師的專題總結、論文、調查報告、實驗報告、教案、觀察日記等進行分析與系統整理。 (3)網上學習 充分利用自身信息技術知識的網絡資源優勢,在網上查找所需學習資料,進行互相學習和交流。 五、培訓對象:學校全體教職工,重點是40周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 六、具體措施: (一) 努力探索適合學校實際的培訓模式,扎實有序有效地開展培訓工作。 1、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十一五”規劃為契機,以“先學后教”為抓手,樹立終身學習意識。開展教師讀書活動,每月的最后一個星期為讀書活動匯報交流時間,要求教師能展示自己一個月的讀書心得,并能整理成文字材料保存。學期結束評選出優秀教師,對在讀書方面有獨創者,學校將購買優秀書籍予以贈送,以示鼓勵。 2、大力挖掘校內外有效的教育教學資源,積極為教師構筑新的學習平臺,幫助教師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把城區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經驗,有效的課堂管理模式等帶進我們的學校,為我們的學校注入活水,讓我們的學校不斷煥發生機和活力。 (二)圍繞新課程改革,樹立新課程理念,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1、 以“先學后教”為抓手,過好備課關,提高教學質量。抓好預習前教師對預習內容(要求)的設計。大體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與知識相關的,與方法、技能相關的,與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相關的,與搜集資料相關的等各個方面。把預習內容或要求的設計,作為備課的必備內容。 2、在課堂教學上,我們實行常規教學“推門”課。要求校本研訓領導小組不定期地對一線教師進行推門聽課,并隨堂評課,每學期至少聽兩位以上教師的課。為確保推門課的質量,要求聽課者把聽課材料上交保存,并由專人負責。對聽課中發現的普遍性問題進行記錄,大家一起商討,研究解決的辦法。學期結束時,對推門聽課的結果進行匯報,匯報的結果將作為年度考核教學成績一欄的參考依據之一。 3、每周開設教研課,開課之前確定主題,針對確定好的主題展開教學和討論。上課后由上課教師有針對性地說課,其他教師的評課也應圍繞著主題進行。提出教學中的疑難,編好“問題啟示錄”。 4、 每個教研組每學期要推選一名教師在全校展課交流,并邀請兄弟學校的優秀教師進行聽評課,選出優秀教師作為本學期的教學之星,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三) 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教科研。 1、加強進行教科研業務培訓,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實行 “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外出學習的教師回校后,結合聽課的收獲和自己的感想,寫出學習匯報材料,并利用校本研修時間,舉行一次專題講座,達到“一人學習,多人受益”的效益。 2、做好2007年課題申報工作。選題切入口宜小不宜大,要瞄準教科研中的亮點、熱點、難點,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充分挖掘和提煉在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找準課題研究的核心問題,認真進行課題方案設計。比如,本學年中,如何有效的進行“先學后教”,作文批改的有效性等都是很好的研究材料。 3、成立有一定影響力的校園網站。由專門的管理員進行管理,教師則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地參與網上交流。做到每兩周至少有一篇以上質量比較高的文章,每一月至少有一篇以上有關教學方面的文章(可以是教學隨筆、感想、課后反思等)在校園網上發表。對出色的教師予以精神獎勵,對不能達到要求的教師,管理員要積極催促、幫助。 (四)完善監督管理機制,加大檢查力度,確保校本研訓的質量。 由校長任總責,組員密切配合,重在平時的過程檢查。每學期不定期,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質量檢測,教學十認真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在周前會上做通報,決不手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