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和胃酒大全
分類: 中醫藥方 | 被125人轉藏 | 2008-09-06 10:10:45
人工解決電腦問題,7x24小時專業在線服務
半夏人參酒 【配方】半夏30g 黃芩30g 干姜20g 人參20g 炙甘草20g 黃連6g大棗10g 白酒700ml 【功用】和胃降逆,開結散痞。 【制法】1 將上述7味藥材一同搗碎用布包裹,浸于酒中; 2 5日后,加入涼開水500ml調勻,去渣裝瓶備用。 【用法】每次20ml,每日早晚2次,將酒溫熱服用。 【藥材功效解析】半夏:辛溫,消痞散結,和胃降逆,以除痞滿嘔逆之癥。 干姜:辛溫散寒。 黃芩、黃連:苦寒泄熱,將半夏、干姜、黃芩、黃連苦辛并用,能通能降,足以開結散痞、降逆上嘔。 人參、大棗:甘溫益氣,以補其虛。 甘草:補胃氣而調諸藥。 此酒主治胃氣不和,寒熱互結,心下痞硬,嘔惡,嘔惡上逆,腸嗚下利,不思飲食,倦怠乏力。 地仙酒 【配方】肉蓯蓉35g 炮附子35g 木鱉子50g 天南星30g 白附子30g 覆盆子30g 菟絲子30g 赤小豆30g 骨碎補30g 何首烏30g 炙川烏10g 炙甘草10g 川椒35g 地龍50g 防風30g 羊膝35g 草薢30g 羌活30g 狗脊30g 人參20g 黃芪20g 白術10g 茯苓10g 白酒3000ml 【功用】益氣健脾,補腎溫陽,壯筋骨,活經絡。 【制法】1 將上述藥材洗凈一同搗成碎末,用紗布包裹; 2 放入酒中浸泡60余天,過濾,去渣備用。 【用法】每次5~10ml,每日1次(晚間飲用較佳)。木鱉子有毒,飲用時宜從小劑量開始。 【藥材功效解析】肉蓯蓉、菟絲子、何首烏、覆盆子:補腎固精。 人參、黃芪、白術、茯苓、甘草:補脾益氣。 草薢、牛膝、狗脊、骨碎:強筋壯骨。 羌活、防風、白附子、川烏、地龍、木鱉子:祛風通絡。 川椒、附子:溫陽散寒。 烏藥南星:理氣化痰。 赤小豆:利水濕。 此酒扶正祛邪,主治五勞七傷,腎氣衰敗,精神耗散,行步艱難,飲食無味,耳聾眼花,皮膚枯燥;婦人宮冷無子,下部穢惡,腸風痔漏,吐血瀉血,諸風諸氣。 靈脾肉桂酒 【組成】仙靈脾100g 陳橘皮15g 黑豆皮30g 連皮大腹檳榔3枚 豉30g 肉桂30克 生姜3片 蔥白3根(切)黃酒1000ml 【功用】溫補腎陽,健脾利濕。 【制法】1 將上述藥材搗碎,裝入紗布袋內; 2 懸掛于小壇內不觸壇底,煻灰火(熱灰火)外煨1日后取出候冷備用。 【用法】每次10ml,每日早晚2次,將酒溫熱服用。 【藥材功效解析】仙靈脾、肉桂:溫補腎陽,虛冷納差諸證可除,為方中主藥。 陳皮、豉、檳榔、黑豆皮、生姜、蔥白:理痰氣,健胃疏風,推陳以致新。補腎溫脾,疏利腸胃,標本相顧,則虛冷諸癥自退。 黃酒:有助溫補疏利之功。 此酒主治脾腎兩虛,脘腹冷痛,食欲不佳,腰酸體弱。 人參茯苓酒 【配方】人參30g 生地30g 茯苓30g 白術30g 白芍30g 當歸30g 川芎15g 冰糖250g 紅曲面30g 桂圓肉120g 白酒2000ml 【功用】補氣血,益脾胃,寬隔進食。 【制法】1 將上述9味藥材一同挫成碎粗末,裝入布袋中,扎口; 2 放入干凈的器皿中,用高粱白酒浸泡4~5日; 3 去渣加入冰糖250g,裝瓶備用 【用法】每日隨量徐徐服下。 【藥材功效解析】人參:味甘微苦性溫,補元氣,固脫生津,益氣生津,益智安神。 白茯苓:味甘淡性平,功能滲濕利水,健脾益胃,寧心安神,補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能祛邪。 白術:與茯苓配伍同用,能健脾胃,補虛損,久服令人輕捷。 當歸、白芍、川芎:養血和血。 桂圓肉:益心脾、補氣血。 冰糖補中,益氣,和胃,清熱,潤肺,生津。 此酒主治氣血虧損,脾胃虛弱,形體消瘦,面色萎黃。 山核桃酒 【配方】山核桃3kg 白酒5000ml 【功用】收斂、消炎、止痛。 【制法】1 將核桃搗碎放入干凈的器皿中,加白酒浸泡,密封; 2 20天后開啟,以酒變褐為度,過濾去渣,裝瓶備用。 【用法】每次服10ml,每日3次。 【藥材功效解析】山核桃:味甘性溫,有斂肺定喘,溫腎潤腸的功效。 此酒行散溫潤,適用于急、慢性胃病患者。 術苓忍冬酒 【配方】白術60g 白茯苓60g 甘菊花60g 忍冬葉40g 白酒1500ml 【功用】補脾和胃,益智寧心,明耳目,祛風濕。 【制法】1 將白術、白茯苓搗成碎末,忍冬葉切細,然后將四味藥裝入紗布袋; 2 放入干凈的器皿中,用醇酒浸泡,封口; 3 7日后開啟,去掉藥袋,過濾后再添入涼開水1000ml,裝瓶備用。 【用法】每次10~15ml,每日1~2次,將酒溫熱空腹服用。 【藥材功效解析】白術、白茯苓:健脾滲濕。 甘菊花:清心明目。 忍冬葉:祛風除濕。 此酒有祛風除濕、補脾和胃、益智寧心、聰耳明目的功效;藥性平和,主治脾虛濕盛, 院腹痞,心悸、目昏,腰腳沉重,頗宜于中年人脾胃虛弱者。 吳萸酒 【配方】吳茱萸50g 黃酒1000ml 【功用】溫中止痛,理氣燥濕。 【制法】1 將吳茱萸(色綠,飽滿者為佳)研為碎末,放入瓶中; 2 倒入黃酒浸泡,密封; 3 3~5日后開啟,過濾后即可飲用。 【用法】每次10ml,每日3次,空腹服用。陰虛火旺者忌服用此酒。 【藥材功效解析】吳茱萸:性溫味苦辛,有小毒; 此酒有溫中止痛,理氣燥濕的功效;善治嘔逆吞酸,厥陰頭痛,臟寒吐瀉,脘腹脹痛等癥。 羊羔酒 【組成】嫩肥羊肉1500g 杏仁200g 木香15g 曲200g 糯米5000g 【功用】健脾胃,益腰腎,大補元氣。 【制法】1 將糯米如常法浸蒸,肥羊肉、杏仁(去皮光)同煮爛; 2 連汁、拌米,入木香與曲同釀酒,勿犯水; 3 10日后,壓去糟渣,收貯備用。 【用法】每次10~30ml,每日3次,將酒溫熱空腹服用。 【藥材功效解析】羊肉:味甘性溫,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 杏仁:化痰止咳、平喘潤便、化滯消食。 木香:行氣止痛,溫中和胃,同杏仁配伍可防羊肉塞滯滋膩之性。 粳米:即大米,味甘性平,強陰壯骨,生津明目,長智。 此酒主治病后虛弱,脾胃虛寒,不思飲食,腹脹便搪,腰膝酸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