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觸聞集——佛教對聯1200副》(2)

     taonuonuo 2010-03-05

    《觸聞集——佛教對聯1200副》

     

    上篇

    一、題

    (一) 總 題 諸 圣 眾

    覺行圓滿

    功德莊嚴(題三世諸佛)

    注:佛:全稱佛陀,意為覺悟了的圣人。佛的覺悟有三層含義: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三世諸佛,即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佛。

    大方圓滿

    獨妙真常(題三世諸佛)

    法身不動

    應化無窮(題三世諸佛)

    菩提微妙

    福德莊嚴(題諸佛菩薩)

    注1:菩薩:全稱菩提薩埵,意為覺有情,即覺悟了的眾生。菩薩雖未斷盡煩惱、無明,但已發普度眾生之菩提心。

    注2:菩提:覺悟之意。

    慈悲具足

    智慧圓通(題諸佛菩薩)

    密行妙戒

    內證真如(題諸菩薩)

    注1:密行:即微細護持戒行。亦即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等,悉能持守無缺。或謂菩薩示現聲聞之身,持小乘之粗戒,而隱密本地之妙戒,故稱密行。《凈心戒觀》云:“圣賢密行,內智外愚。”

    注2:妙戒:殊勝之戒行。菩薩之大乘戒稱妙戒,相對于小乘戒(粗戒)而言。

    注3:內證:又作自內證,即自己內心所體悟證得之真理。內證系自己所獨自證得者,故又稱己證。《成實論》卷1云:“佛法可自證之,不可以己所證傳與他人。”

    注4:真如:佛教表示最高真理的概念,意即真實者。一般以眾生本具的自性清凈心或真心、佛性為真如。

    上求下化

    少欲多聞(題諸菩薩、聲聞)

    注1:菩薩的覺悟有兩層含義:自覺、覺他,即所謂“上求菩提,下化眾生”。

    注2:聲聞:指通過聞聽佛之言教,觀四諦之理而得覺悟的人。經過修行可證四種果位,分別為:初果須陀洹(預流果) ;二果斯陀含(一來果);三果阿那含(不還果);四果阿羅漢(無學果)。

    佛光清凈

    心月圓明(題諸佛菩薩)

    注:心月:心的本性,完滿具足,明朗清凈,猶如滿月。

    身光妙好

    心月圓明(題諸佛菩薩)

    注:身光:從佛菩薩身體所發出來的光明,又稱色光;與心光(智光)合稱為二光。

    法云祥瑞

    慧日輝煌(題諸佛菩薩)

    注1:法云:佛菩薩的智慧慈悲猶如大云,遍蔭整個法界。

    注2:慧日:以日光喻佛的智慧,普照眾生。

    慈悲乃大

    喜舍則通(題三世諸佛)

    真心不動

    悲愿無邊(題諸大菩薩)

    注:大菩薩:指深行之菩薩。又發自利利他之愿心,實行佛道,于菩薩位中已達不退位,稱為大菩薩;尚在退位者,則為小菩薩。

    悲心似海

    宏愿齊天(題諸大菩薩)

    身行清凈

    心跡圓明(集佛經句,題諸圣眾)

    注1:身行:即身所行善惡之業。《持世經》卷1云:“身行清凈,口行清凈,意行清凈。”

    注2:心跡:謂心在內而跡現于外。《楞嚴經》卷6云:“阿難整衣服,于大眾中,合掌頂禮,心跡圓明,悲欣交集。”

    得未曾得

    成無所成(集佛經句,題諸佛菩薩)

    注1:《解深密經》卷4云:“成就大義,得未曾得,出世間心,生大歡喜,是故最初名極喜地。”

    注2:《佛說超日明三昧經》云:“取無所取,成無所成,覺無所覺,無取無舍,乃號為佛。”

    同登真實岸

    獨坐大雄峰(題諸圣眾)

    注1:圣眾:圣者的聚合;特別指佛、菩薩、緣覺、聲聞的聚合。

    注2:百丈禪師云:“獨坐大雄峰。” 乃禪宗公案。獨坐,有獨立于宇宙,乃至“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之意;大雄峰,乃百丈山之別名。

    佛力超三界

    法音遍十方(題三世諸佛)

    注1:佛力:佛之力用。即佛之智力、方便力、愿力等。

    注2: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

    注3:法音:佛之教法、教說。或指宣講、讀誦佛法的聲音。

    因地起行愿

    果門證智悲(題諸佛菩薩)

    漏盡飛身去

    心空及第歸(題諸阿羅漢)

    注1:阿羅漢:略稱羅漢,意為應供,即斷除了一切煩惱、應當受到人天供養的圣人。是小乘佛教的最高果位。

    注2:漏盡:漏,即煩惱;漏盡,即斷盡三界的煩惱而得阿羅漢果。

    注3:心空1)心性廣大,能容攝萬象,猶如虛空;(2)謂心遠離諸障害而空寂無相。

    注4:龐蘊有詩偈云:“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

    觀緣成正覺

    聞法悟無生(題諸緣覺、聲聞)

    注1:緣覺:也譯為獨覺、辟支佛,指獨自修行而得覺悟的人。據小乘佛教,觀十二因緣而能斷惑證真,即為緣覺;一說以觀天地自然變遷等外緣而得覺悟,即為緣覺。

    注2: 無生:遠離種種生滅變化。又作無生忍、無生法忍,即忍可一切諸法自性空寂本來無生之理。事物的生滅變化是現象,其本性為空,這種絕對的理境即是無生。

    成正等妙圓覺

    發慈悲喜舍心(題諸圣眾)

    注1:正等妙圓覺:即正覺、等覺、妙覺、圓覺。正覺:正確的覺悟;覺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理;主要指佛的覺悟而言。等覺:等同佛的覺悟;指在十地菩薩以上的覺悟境界。妙覺:斷盡一切煩惱而顯現智慧的境界,是菩薩修行的最高階位,在等覺之上,過此即是佛位。圓覺:即圓滿的靈覺,是諸佛所證、眾生本具的本覺真心。

    注2:慈悲喜舍:即四無量心,指四種廣大的利益眾生的心愿。慈即給予眾生快樂;悲即拔除眾生痛苦;喜即隨喜眾生的功德;舍即平等利益一切眾生,拋開一切怨親差別之相。

    因地常行六度

    果頭不受一塵(題諸佛菩薩)

    注1:因地:與果地對說,指修行佛道之階位。可分二種1) 對佛果而言,等覺以下悉為因地;(2)對初地以上之菩薩而言,地前菩薩悉為因地。

    注2:六度:即六波羅蜜;指菩薩欲成佛道所實踐的六種德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注3:果頭:又稱果上;依修行而證得之位,稱果地,此果地在因位之上,故稱果上。

    注4:《傳燈錄》卷17云:“若以要言之,則實際理地不受一塵,萬行門中不舍一法。”

    智慧遠離三界

    慈悲不舍眾生(題諸圣眾)

    圣智幽微難測

    佛身應化無窮(題三世諸佛)

    了達甚深般若

    圓通無上菩提(題三世諸佛)

    注1:般若:智慧之意。

    注2:無上菩提:佛、緣覺、聲聞各于其果所得之覺智,稱為菩提;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無上菩提。

    成就無邊功德

    慈悲一切眾生(題諸佛菩薩)

    如去如來常自在

    不生不滅本無為(題法身佛)

    注1:法身佛:又稱法佛、法身、法性身。小乘以佛所說之教法及佛所得之無漏功德法等為佛之法身;大乘則除此以外,以常住真實普遍平等理體之真如法性為佛之法身,謂法身即無漏無為、無生無滅、常住不變。

    注2:如去:如來的別名。若將tathagata拆分為tatha(如) 和gata(去),則為如去;若將其拆分為tatha(如)和agata(來),則為如來。

    注3:如來:指已經覺悟了的人,佛的十號之一。如即不變、真如之意;來即現身于現世之意。

    注4:自在1)內心遠離煩惱的束縛,進退都融通無礙;(2)佛、菩薩具足的能力,如觀境自在、作用自在、剎土自在、壽命自在等。

    注5:不生不滅:即常住之意,與生滅對說。就絕對真理而言,并無所謂生滅。

    注6:無為:又稱無為法。不是由因緣、條件而制作成的,超越于生滅變化之上的東西。

    背塵合覺除人執

    絕相離言證法空(題諸圣眾)

    注1:背塵合覺:背離俗世種種煩惱、顛倒而臻于覺悟。反之則為背覺合塵。

    注2:人執:執著于人的主體,以之為有自我、自性;即我執。

    注3:絕相離言:絕相,即離相,遠離種種相對相。離言,即第一義諦之絕對境界非言語思慮所能及,又稱離言絕慮或言亡慮絕。

    注4:法空:現象界的存在都是因緣組合而成,無實在的自性,因而是空。

    悟平等性空緣起

    破無明我執境貪(題諸圣眾)

    注1:平等:指一切現象在共性、空性上沒有差別。

    注2:性空緣起:又稱緣起性空。性空:自性為空。緣起:是佛教對生命、存在的基本看法;宇宙萬物,都是由條件或原因(即所謂緣、因緣)的集合而生成,緣集則成,緣去則滅。

    注3:無明:沒有理性光明的狀態;沒有方向的混沌狀態。這是世界與生命的最原始狀態。生老病死等一切苦痛,皆由無明而來。又叫無始無明,因其從何而來?從何時有?是怎樣有的?佛教亦無解釋。如果有答案,則已不是無明了。

    注4:我執1)執著于我,以為我是一永恒不變的存在;(2)執著于自己的見解。

    注5:境貪:貪戀對象、外境。

    惑盡情空無所得

    我亡執破有何依(題諸圣眾)

    注1:我亡:指無我。一切有情都是由五取蘊假和合而成,別無真實之生命主體可言,稱人無我,又稱人空、我空。

    注2:竺摩法師云:“佛學是唯心,亦是心物一如;以佛學雖談唯心,闡明萬法,皆由心造,但到最后一步,惑盡情空——執破我亡,不但物空,心亦不存。”

    注3:《楞嚴經》云:“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摩訶般若經》云:“無所得,即是得,以是得,無所得。”

    注4:無依:猶言無著。謂雖處于萬境而一無所依,即不被任何外在條件所左右,或指遠離煩惱系縛之境界。

    身心不動入三昧

    真妄皆空證一如(題諸圣眾)

    注1:三昧: 又作三昧定、三摩地、三摩提等。意譯為等持、定、正定、正意等。即將心定于一處或一境的安定狀態。通常所謂禪定,即指此而言。

    注2:一如: 一,即不二、絕對;如,即真如、實相。一如,即絕對不二的真理、實相。

    先登彼岸出三界

    常轉**度眾生(題諸圣眾)

    注1:**:佛教的真理之輪。**轉起,能摧破種種煩惱,使眾生轉迷成悟,故佛教稱說法為轉**。

    注2:眾生:又作群生、含生、群萌等,指三界之內所有有情生靈。

    出一切音聲說法

    現無邊色相度人(題諸佛菩薩)

    月不住空蓮處水

    鹿歸于野鳥離籠(題諸菩薩、阿羅漢)

    注1:《華嚴經·普賢行愿品》云:“于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又,《涅槃經·壽命品》云:“佛不染世法,如蓮華處水,善斷有漏種,永渡生死流。”

    注2:《出曜經》云:“鹿歸于野,鳥歸虛空,義歸分別,真人歸滅。”又,《楞嚴經》卷5云:“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遠離三有,如鳥出籠,離垢銷塵,法眼清凈,成阿羅漢。”

    鵝棄水池魚脫網

    鹿歸林野鳥游空(題諸阿羅漢)

    注1:《法句經·阿羅漢品》云:“正念奮勇者,彼不樂在家。如鵝離池去,彼等棄水家。” 或云:“正念自精進,無處使執著,如鵝棄池去,一處又一處。”

    注2:《大明高僧傳》卷8云:“卸欲梏如魚脫網。”

    注3:《法句經·阿羅漢品》云:“是彼所行境,如鳥游虛空,蹤跡不可得。”

    覺行圓滿得無漏

    信毀普觀度有緣(題三世諸佛)

    注:《華嚴經》云:“一切諸佛,于信于毀二種眾生,大悲普觀,平等無異。”

    棄恩求道發悲愿

    留惑潤生踐大心(題諸菩薩)

    注1:棄恩:舍棄父母的恩愛,出家修行。有偈曰:“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斷,棄恩入無為,真實報恩者。”

    注2:悲愿:大悲愿力的略稱,指佛、菩薩本著大慈悲心而起的濟度眾生的誓愿。

    注3:留惑潤生:大乘謂修菩薩行者,為便于度化眾生,不求一生斷盡煩惱,而留一分煩惱(主要為欲界男女貪愛),浸潤業種,死后受生于人天之中,繼續修菩薩行,以利益眾生。據法相宗義,留惑潤生,在初地菩薩至七地菩薩位。

    注4:大心:大菩提心;求覺悟的偉大的心愿。

    如來功德不思議

    菩薩愿行難測量(題諸佛菩薩)

    注:《華嚴經》卷2云:“如來功德不思議,眾生見者煩惱滅。”

    如來解脫不思議

    菩薩修行難了知(題諸佛菩薩)

    注:《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卷上》云:“修行菩薩善巧方便甚難了知。”

    常行六度修真道

    普為眾生作福田(題諸佛菩薩)

    注:《華嚴經》卷3云:“無量諸佛現世間,普為眾生作福田。”

    履踐初心修正智

    志求大道度群生(題諸菩薩)

    甚深妙智不思議

    無上大悲難了知(題諸佛菩薩)

    成就無邊功德海

    了知一切眾生心(集《華嚴經》句,題諸佛菩薩)

    注1:《華嚴經》卷4云:“佛昔修行實方便,成就無邊功德海。”

    注2:《華嚴經》卷76云:“彼菩薩摩訶薩,通達一切菩薩行,了知一切眾生心。”

    眾生未盡不成佛

    苦海無邊常作舟(題諸菩薩)

    常行一切波羅蜜

    廣濟無邊生死流(題三世諸佛)

    注1:《華嚴經》卷46云:“一切諸佛,常行一切諸波羅蜜。”

    注2:生死流:以生死能令人漂沒,故稱為生死流。《無量壽經》卷下云:“會當成佛道,廣濟生死流。”

    無貪無欲無瞋礙

    離垢離塵離苦輪(題諸圣眾)

    注:苦輪:生死之苦果流轉不息,回轉如輪,故稱為苦輪。

    心開意解身柔順

    漏盡覺圓智妙明(題諸圣眾)

    覺圓果滿大方廣

    凈極光通真妙明(題三世諸佛)

    注:《楞嚴經》卷6云:“凈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慈威定慧應機現

    卵化濕胎隨類生(題諸菩薩)

    注1:《楞嚴經》卷6云:“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注2:卵化濕胎:指四生,即眾生依出生方式分為四類:卵生,化生,濕生,胎生。

    注3:隨類生:菩薩隨一切眾生之類而生,以度化之。

    甚深悲智甚希有

    無上覺行無等倫(題三世諸佛)

    如來解脫是究竟

    菩薩修行無盡窮(題諸佛菩薩)

    上中下善皆通達

    身語意行悉凈嚴(題三世諸佛)

    妙法常施十方世界

    大悲不舍一切眾生(題諸佛菩薩)

    注:《華嚴經》卷46云:“大悲不舍一切眾生”。《大智度論》卷27云:“菩薩雖得諸法實相,而以大悲不舍一切眾生。”

    內脫身心,外遺世界

    上求佛果,下化眾生(題諸圣眾)

    乘般若船,至涅槃岸

    以金剛劍,截煩惱根(題諸圣眾)

    注:金剛劍:又作智劍,喻指清凈智慧可斷除煩惱之縛絆,猶如利劍。

    由煩惱中,得真自在

    坐微塵里,轉大**(題三世諸佛)

    注:《楞嚴經》云:“于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里轉大**。”

    破有法王,不離妙有

    解空尊者,常住真空(題諸圣眾)

    注1:法王:法門之王,指佛而言。

    注2:解空:能善解諸法緣起無自性,一切皆空的道理。五百羅漢中,有不少以解空為名的尊者。如,須菩提稱“解空第一尊者”。

    注3真空妙有:真如遠離一切妄想執著,不增不減,這是真空;但另一方面,真如為常住不變,為現象界成立的根據,故也有真實的有之意,這是妙有。

    如來四智不離八識

    菩薩一心具足萬行(題諸佛菩薩)

    注1:依唯識說,有漏的八識可轉成無漏的四智。八識:心的八個主要的根本的功能,分別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四智:四種無漏的智慧,一般為佛果之智慧,分別為: (1)大圓鏡智,由轉第八識而得;(2)平等性智,由轉第七識而得;(3)妙觀察智,由轉第六識而得;(4)成所作智,由轉前五識而得。

    注2:一心:指絕對無二之心性。一心具萬行,指一心具萬種功德,心靈圓滿具足一切法。《摩訶般若經》卷19云:“若般若慧發,則一心具足萬行。”

    菩薩因行,超塵脫俗

    如來果德,絕妙非凡(題諸佛菩薩)

    悲心澆灌眾生大地

    法眼洞明諸佛真源(題諸菩薩)

    注1:《華嚴經》云:“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注2:法眼:觀照最高真理的智慧之眼。特指菩薩的智慧眼能透觀一切法的分別相,因而能具足一切法門,以救度眾生。

    起大乘心,莊嚴佛土

    發菩薩愿,利樂眾生(題嵌大乘菩薩)

    現聲聞身,厭離三界

    行菩薩道,利樂眾生(題諸聲聞)

    注:《法華經·五百弟子授記品》云:“知眾樂小法,而畏于大智,是故諸菩薩,作聲聞緣覺,以無數方便,化諸眾生類。……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少欲厭生死,實自凈佛土。”

    三世如來,莊嚴妙好

    十方國土,清凈光明(題三世諸佛及十方佛土)

    意解心開,生大歡喜

    功圓德滿,具妙神通(題諸圣眾)

    不去不來,法身常在

    緣生緣滅,應化無窮(題三世諸佛)

    菩薩心行,智悲不二

    如來色相,微妙第一(題諸佛菩薩)

    成就菩提,常行六度

    莊嚴地獄,不舍一人(題諸菩薩)

    注:李炳南《佛學十四講》云:“莊嚴地獄,不舍一人。”

    普度眾生,慈悲廣大

    獨尊三界,智慧圓通(題三世諸佛)

    證果圓通,不生不滅

    隨緣任運,如去如來(題三世諸佛)

    發菩提心,被精進鎧

    持智慧劍,摧魔羅軍(題諸圣眾)

    菩薩慈悲,由真心而出

    如來智慧,非妄念所知(題諸佛菩薩)

    苦樂本空花,慈悲常念

    死生如幻夢,智慧不迷(題諸佛菩薩)

    于苦海度生,**常轉

    為行人指路,慧炬高擎(題諸佛菩薩)

    注:行人:又稱修行人、行者,泛指一般修行佛道之人。

    現忿怒身,調伏剛強者

    以淫欲相,鉤牽愛染人(題諸明王)

    注1:明王:明王一般指諸佛菩薩為降伏魔障煩惱而示現的忿怒身,因其能以智慧光明摧破煩惱業障,故稱明王。

    注2:忿怒身:即忿怒相;密教中常見的佛像,多作瞋目、舉腕之形,呈現忿怒威猛狀。

    注3:調伏1) 指內在之調和、控御身口意三業,制伏諸惡行。(2)指對外之教化,令三世怨敵、惡魔外道等舍惡降伏。謂柔者以法調之,剛者以勢伏之。

    注4:淫欲相:密宗供奉的本尊中常有單體或雙體的歡喜佛,雙體歡喜佛的形象往往是站立的裸體男身,雙臂擁抱一裸體少女。此類形象往往是象征性的,一般而言,男表示方便,女表示智慧。另外,密教有“以欲制欲”的修道法,《維摩詰經》云:“先以欲鉤牽,后令入佛智。”《金剛頂經》云:“奇哉自性凈,隨染欲自然;離染清凈故,以染而調伏。”

    普現十方世界無來去

    妙觀一切因緣有變遷(題諸佛菩薩)

    菩薩智通三世皆平等

    佛陀身遍十方無往來(題諸佛菩薩)

    以菩提燈,照徹執迷長夜

    乘般若筏,脫離生死激流(題諸圣眾)

    觀落葉飛花,證性空緣起

    感朝生暮死,悟平等圓融(題諸辟支佛)

    注:辟支佛:又譯為緣覺、獨覺,意為孤獨的佛;指獨自修行,自求覺悟、解脫的圣人。

    金剛摧破鏡中魔,不空成就

    般若斷除心里結,頓顯真如(題諸圣眾)

    注1:金剛1)金剛石。(2)金剛杵的略稱,古印度一種武器,佛教用以象征破迷開悟、摧破煩惱魔障的武器。(3)金剛力士的略稱。(4)指極其堅固之意,轉指最上、最勝之意。

    注2:魔:又譯作磨,即魔事。魔為梵文魔羅的略稱,指能障礙、破壞人修學佛道的各種因素。一般來說有五種1)煩惱魔;(2)五陰(五蘊)魔;(3)病魔;(4)死魔;(5)鬼神魔,即障礙佛道或與佛法為敵的天、神、鬼,又稱惡魔;特別指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主波旬及其眷屬,稱天魔,波旬又稱魔王。

    彼岸先登,終成正等妙圓覺

    **常轉,大發慈悲喜舍心(題諸圣眾)

    隨化度人,神通已達真方便

    安禪住世,顯隱莫知大自由(題諸圣眾)

    注1:隨化:隨緣化物;隨機度化;隨他之所欲而化自在。

    注2:神通: 即依修禪定而得的無礙自在、超人間的、不可思議的作用。

    注3:方便:為了接引眾生而施的權宜的方法。

    注4:安禪:潛心于坐禪。又可表示心靈的安穩狀態,猶言入定。

    注5:顯隱:佛、菩薩、羅漢等依禪定自在之力可示現十八種神變,其中有顯 (指于大眾之前,百千度自在顯現其身)、隱(亦能百千度自在隱沒其身)。

    注6:自由:禪宗指從煩惱束縛中獲得解脫,達到自在無礙之狀態。

    智愿智行,智愿愿行皆智智

    如來如去,如來來去俱如如(題三世諸佛)

    注1:智愿:智、愿之合稱;或指依智慧所發之大悲弘愿。

    注2:智行:智慧與福德之行。六波羅蜜中,智慧是智,其它是行。

    注3:智智:佛的一切智,即一切智智。所謂一切智智,即一切智者之智。

    注4:如如:又作真如,即一切萬法真實不變之本性。

    妙應普施,如來功德甚難解

    潛修密證,菩薩愿行不易知(題諸佛菩薩)

    菩薩因行甚細微,無從思議

    如來果德太深廣,不可測量(題諸佛菩薩)

    果德廣深,如來智力不思議

    因行久遠,菩薩悲心難測量(題諸佛菩薩)

    注:智力:由智慧而來的力量。

    醒夢恒一,由緣得度住真覺

    涅輪不二,隨類受生起大悲(題諸菩薩)

    起精進行,盡除煩惱殺心賊

    得無漏果,安住涅槃證法身(題諸阿羅漢)

    注1:心賊:賊,即煩惱,因煩惱能賊害善法。殺心賊,即斷除心中的煩惱。

    注3:無漏果:無漏,即沒有染污、煩惱。無漏果,指阿羅漢果。

    注4:涅槃:又稱般涅槃。漢譯為滅、滅度、寂滅、圓寂等。指從一切煩惱中解脫出來,超離生死苦、不生不滅、永恒安樂的境界。又,出現此世為人的佛(特指釋尊),其肉體之死,亦稱涅槃、般涅槃、大涅槃。

    此身易壞似泥船,疾行真實道

    三界無安猶火宅,誠發出離心(題諸阿羅漢)

    注1:《三慧經》云:“人身如泥船不可久,當疾行道。”

    注2:真實道:通向真實之解脫的道路;即佛道。

    注3:《法華經·譬喻品》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注4:出離心:希求從迷妄、苦惱的世界解脫出來的心。

    地獄不空,不證菩提,發大乘心施普度

    無明永斷,永離煩惱,得羅漢果住真如(題諸菩薩、阿羅漢)

    就塵垢坐金剛道場,滅心行解甚深秘密,幻變真常本貫通,大悲不可稱量,周流三界施甘露

    于世間證究竟涅槃,離言語轉微妙**,菩提方便皆圓滿,極果無從思議,超越時空濟眾生(題三世諸佛)

    注1:金剛道場:即金剛場;如金剛般堅固的覺悟的場所。

    注2:甚深秘密:甚深:指如來所證之真如理智境界,深妙難解,非聲聞、緣覺之所能知,故稱甚深。秘密:深奧隱密,不易為人知,如佛所具神通力,或佛所未曾宣說之密意。

    注3:甘露:意為不死之神藥。佛教常用以比喻佛法之法味與妙味長養眾生之身心。

    注4:究竟涅槃:覺悟的極致的境界;最殊勝的涅槃境界。又稱無上涅槃、大般涅槃。

    注5:極果:最高的覺悟,至極究竟之果。如大乘之佛果,小乘之阿羅漢果。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丰满的熟妇岳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蜜柚| av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午夜肉伦伦影院| 中文字幕av日韩有码| 国产最新进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软件| 日韩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 亚洲高清揄拍自拍| 18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破解版|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国产精品大全中文字幕| 手机看片AV永久免费|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丰满| 色橹橹欧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 | 久久月本道色综合久久| 无码AV岛国片在线播放| 成人精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夂夂婷婷色拍ww47| 国产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99精品2卡3卡4卡|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 亚洲日韩性欧美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亚洲日韩欧美| 在线 国产 欧美 专区| 国产午夜精品福利视频| 久久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 无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精品九九人人做人人爱| 宝贝扒开下面自慰给我看| 综合色一色综合久久网| 少妇无套内射中出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怡红院妓院| 性欧美vr高清极品| 波多野结AV衣东京热无码专区| 日本高清无卡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