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意,意為禪心,指清靜寂定的心境。 世界本身充滿著缺憾、煩惱和糾纏,讓我們終日忙碌勞累的心,停下來,靜賞一曲,聽聽靈魂深處的聲音,享受淡淡的恬靜與優雅。 1. 妙手空空,一彈流水一彈月; 余音裊裊,半入江風半入云; 2. 念念彌陀佛,佛教觀佛觀自佛; 心心極樂天,天命酬天酬性天; 3. 里面清清凈凈,安安閑閑,無非妙諦; 到頭囫囫圇圇,活活潑潑,便是如來; 4. 齋魚敲落碧湖月,覺覺覺覺,先覺后覺,無非覺覺; 法鐘撞破麓峰云,空空空空,色空相空,總是空空; 5.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色色空空,妙相同參成佛國; 三藐三菩提,三乘三覺悟,生生世世,法輪有幸現金身; 6. 運法眼看得分分明明,這個該如何,那個該如何,到頭來無可如何,絕世慈悲都如夢; 把靈心養的活活潑潑,動機亦在此,靜機亦在此,立腳處全然在此,自家智慧便通神; 7. 碧水映諸天,色即空,空即色; 云龕崇寶地,來如見,見如來; 8. 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種甚因結甚果; 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 9. 音即是觀,觀我觀人觀世界; 士何稱大,大經大法大慈悲; 11. 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 12. 迷則不覺,覺則不迷,好從大圓鏡中照出本來面目;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卻自真如界里證明無上菩提; 13. 似洞非洞,適成仙洞; 有門無門,是為佛門; (浙江青田石門洞) 14. 佛云:不可說,不可說; 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四川峨眉山息心所) ![]() 15. 善哉善哉,即非善法; 如是如是,故名如來。 16. 天道人道圣道,謂之大道; 善緣結緣福緣,佛之妙緣。 17. 修清凈,養自性,果然自在; 守清規,說清話,真是清閑。 18. 若不回頭,誰替你救苦救難; 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浙江蕭山觀音寺) 19. 心即佛,佛即心,須要認清腳跟; 色是空,空是色,莫教妄起念頭。 20. 在在自心觀自在,自觀觀自在; 來來如意見如來,如見見如來。 21. 壽無量,法無邊,無是無非無煩惱; 人有緣,度有難,有因有果有菩提。 ![]() 22. 求自在不自在,知自在自然自在; 悟如來想如來,非如來如是如來。 23. 大叩大鳴,小叩小鳴,普覺夢中之夢; 一聲一佛,千聲千佛,遙聞天外有天。 24. 無我無人無眾生,壽者皆以無為法; 如露如電如夢幻,泡影都作如是現。 25. 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26. 大肚皮千人共見,何所有,何所不有; 開口笑幾時休息,無一言,無一可言 27. 樂境大殊苦境,苦境易離,樂境早尋離苦境; 善心即是天心,天心難合,善心常在合天心。 28. 不生不滅,不垢凈,不增減,度十方苦是名諸佛; 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離一切相方見如來。 ![]() 29. 佛地有聲傳,無非鳥聲泉聲、風聲雨聲,聲聲證寂; 禪門無色相,只有山色月色、樹色云色,色色悟空。 30. 山即是空,水即是空,花花草草亦即是空,到此恍然空諸所有; 天不可說,地不可說,人人物物都不可說,既然如此說個什么。 31. 花即是禪,鳥即是禪,山耶云耶亦即是禪,鐘磬聲中隨你自尋禪意去; 男可成佛,女可成佛,老者少者都可成佛,松杉影里何人不抱佛心來。 32. 出一切音聲說法; 現無邊色相度人。 (題諸佛菩薩) 33. 身心不動入三昧; 真妄皆空證一如。 (題諸圣眾) 34. 月不住空蓮處水 鹿歸于野鳥離籠 (題諸圣眾) 35. 覺行圓滿得無漏; 信毀普觀度有緣。 (題三世諸佛) ![]() 36. 由煩惱中,得真自在; 坐微塵里,轉大法輪。 (題三世諸佛) 37. 就塵垢坐金剛道場,滅心行解甚深秘密,幻變真常本貫通,大悲不可稱量,周流三界施甘露; 于世間證究竟涅盤,離言語轉微妙法輪,菩提方便皆圓滿,極果無從思議,超越時空濟眾生。 (題三世諸佛) 38. 大日心光遍照; 如來法雨普施。 (題嵌大日如來) 39. 真心自在施無畏; 妙法圓通度有情。 (題觀世音菩薩) 40. 以同體慈悲,遍灑憂愁淚; 念眾生平等,常懷恭敬心。 (題常啼菩薩與常不輕菩薩) 41. 因地精修,莊嚴依正嘆觀止; 果門普攝,無上覺行堪絕倫。 (題阿彌陀佛) 42. 現世醫王,拔除苦毒妙施藥; 東方教主,化導頑愚普做師。 (題嵌藥師佛) ![]() 43. 含藏一切善根,愿力宏深空地獄; 成熟眾生勝果,悲心廣大遍荒田。 (題地藏菩薩) 44. 駕慈航,發悲心,勸迷途者回頭靠岸; 以正智,說妙法,為見道人指路傳燈。 (題釋迦牟尼佛) 45. 側耳聽潮,入定盡聞,五蘊皆空觀自在; 尋聲救苦,駕航度厄,十方無礙顯神通。 (題觀世音菩薩) 46. 安住梵行嚴寶剎; 普施法雨澤群萌。 (題僧寶) 47. 凡間圣果佛心妙; 濁世清流教澤長。 (題釋迦牟尼,兼題嵌佛教) 48. 聞聲皈佛成僧寶; 證果遠塵入法門。 (題喬陳如等五比丘,兼題佛法僧三寶) 49. 方丈容大千世界; 維摩入不二法門。 (題維摩詰) ![]() 50. 真入空門,維摩不說; 深明大義,童子無言。 (題不說菩薩和無言童子,兼題離言真如) 51. 一心求出苦輪海; 全力闡揚凈土門。 (題曇鸞) 52. 閑云野鶴翩翩去; 萬水千山得得來。 (題貫休) 53. 空布袋不容一物; 大肚皮能忍萬難。 (題契此) 54. 舉止疏狂常在定; 形容猥瑣不沾塵。 (題道濟) 55. 跡絕巢空何處去; 水連天碧屆時歸。 (題道濟) 56. 大振禪林,門開風氣; 廣施法雨,譽滿江湖。 (題希遷、道一) ![]() 57. 真際大師,玄言妙語傳天下; 趙州古佛,禪韻宗風溢柏林。 (題從諗) 58. 嘆末法群生,身心懈怠難觀鏡; 仰禪門上座,行解精勤不惹塵。 (題神秀) 59. 舉止顛狂,言行笨拙,名剎食堂混跡,想當初,還是路邊拾得; 才情怪異,面貌離奇,寒山幽窟隱身,到最后,竟由石縫歸遷。 (題嵌寒山、拾得) 60. 莫看他神情瘋傻,臟笤帚夾,腳跛嘴歪,垢面蓬頭,其中滋味甚難解; 都笑我模樣顛狂,破扇兒搖,帽污鞋爛,袒胸露背,個里因緣不易知。 (題“瘋僧”與“濟顛”) 61. 問業輪滾滾,恩愛別離,曾有幾多悲淚流?可憐你老來病也,五陰還盛; 嘆苦海茫茫,怨憎聚會,又將不少孽緣結!怎奈他生者死時,一氣難求。 (題“八苦”) 62. 一心常忍辱; 萬事且隨緣。 (題忍辱波羅蜜) 63. 說食何嘗飽; 聞經不在多。 (佛理聯) ![]() 64. 透徹何勞豎指; 空靈惟解拈花。 (佛理聯) 65. 無所從來,實非諸相; 得成于忍,不住其心。 (題《金剛經》) 66. 般若立圓宗,教門原不共; 菩提歸大海,法味本相同。 (題天臺宗,仿五絕體聯) 67. 同上慈舟,共登般若波羅蜜; 普沾甘露,常念南無觀世音。 (題普陀山,兼題念觀世音法門) 68. 朝此山來,眼前草木有靈氣; 悟其道去,身外乾坤無俗塵。 (題朝山,兼題諸佛教名山) 69. 去日苦多,來日無多,如少水魚何樂耶; 人身難得,我身已得,開正法眼不虛之。 (題“普賢警眾偈”) 70. 栩栩三千世界,若掌中視果,陶匠摶泥,驀然呈現眼前,真妄皆空窮本際; 如如一念菩提,勝夢里入槐,樵夫觀弈,剎那貫穿無限,始終雙泯證圓融。 71. 但將冷眼觀時事; 莫使真心染俗情。 72. 茫茫濁世間,哪有三分凈土能逃世; 滾滾紅塵里,豈無一寸真心可遠塵。 73. 觀三界轉眼間成住壞空,實在如一場夢; 嘆眾生終日里摸爬滾打,無非為幾個錢。 74. 末世眾生,唯益多聞增我見; 十方諸佛,皆依圓覺斷無明。 (題《圓覺經》) 75. 磨穿鐵履去尋道; 看破紅塵不住山。 (題云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