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肝癌晚期病人出現腹脹感,尤其是飯后腹脹感更甚,日小便量少于1000毫升且色黃,體重突然無原因的增加,那95%以上是出現腹水了。白蛋白太低,腹水與此有關另外,若晚期肝癌病人住院大量輸液后出現以上癥狀,盡管前兩叁天入院時檢查沒有腹水,但因吸收不了大量輸進去的液體,現在也出現腹水了。準確率達95%以上,但為什么很多大醫院的臨床醫生,專家教授卻無法準確診斷呢?有腹水建議盡可能不輸液,否則腹水只增不減。服利尿西藥時會讓人體大量失鉀,導致電解質失衡, 治療肝病腹水---特效藥(師傳) 黑礬---每天早晚各服黃豆粒大。消肝病腹水特效。 《本經》里面有一個,“庵閭子”“主五臟淤血,腹中水氣。”《名醫別錄》里也記了他的幾個功效:膈下癥癖,癥瘕、痞塊,就是肝脾腫大,我就發現庵閭子治療肝硬化腹水是非常好的藥,開始用 乙 型 肝 炎(鄧鐵濤方) 盧某,男,20歲。初診: 病史:患者于1979年5月初突發惡寒發熱,高熱達 診查:診時除上述癥狀加重外,并見煩躁,右脅肋悶痛持續而明顯,舌淡嫩,有齒印,苔厚濁,脈弦稍數,兩寸稍弱。 辨證:脅痛(乙型肝炎),證屬脾虛肝郁。 治法:健脾舒肝。 處方:①太子參 ②柴胡 囑兩方藥交替服用,每方藥連服3天后即轉用另方藥。 治療過程中曾根據病情需要,適當選加淮山藥以健脾,郁金以舒肝,玄參、石斛、沙參、花粉、旱蓮草、楮實子以養護肝陰。連續服藥至 注:黃皮為南方一種水果,學名clausena Lausium(Lour)skeels,葉有解毒舒肝作用。 〔按語〕 慢性肝炎反復難愈,怎樣尋找更有效的根治途徑和方藥,是目前急待解決的課題。 從臨床上來看,慢性肝炎患者,大都表現為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身肢困重,惡心嘔吐,腹脹便溏等一系列脾虛不運之證,以及脅痛不適,頭目眩暈等肝郁癥狀。因此,本病病位不單在肝,更重要的是在脾。 本病的病因病機:若患者濕熱邪氣外襲內蘊于脾胃與肝膽,則發為急性肝炎;若患者脾氣本虛,或邪郁日久傷脾氣,或肝郁日久橫逆乘脾,或于治療急性肝炎的過程中寒涼清利太過傷及中陽,均可導致脾氣虛虧,而轉變為慢性肝炎。此時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由邪實(濕與熱)轉化為脾虛(正虛),故此慢性肝炎之本乃為脾虛。 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由于脾虛不運,可致濕濁內生,濕郁日久則可化熱;或氣血運行失暢,而致瘀血內留;或氣血生化之源不足,陽損及陰,而致肝陰不足;或脾虛及腎,而致脾腎兩虛。臨床上則可出現各種相應的兼挾證候。但脾氣虛這一基本證候,作為共性癥狀,始終存在于絕大多數慢性肝炎患者身上。 根據上述認識以及五行學說中“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的理論,筆者認為脾病固當治脾,肝病亦當先“實脾”。本病病位在肝脾兩臟,而主要是在脾,脾虛是本病的主要矛盾,故應以健脾補氣、扶土抑木為治療慢性肝炎總則。 臨證余常選用自擬慢肝六味飲治療,基本方:黨參 本方取四君子湯補氣健脾陽;黃皮樹葉疏肝解毒,行氣化濁;川萆"去除困郁脾土之濕濁。本方治療單純脾氣虛型的慢性肝炎頗有療效。 若患者同時有其他兼夾證候出現,則可根據辨證適當采取兼治法,以上方加減治療,脾虛較甚并見氣短聲低、精神不振者,加黃芪15~25克以補氣,兼濕濁上泛并見脘悶、惡心嘔吐、舌苔厚濁脈緩滑者,加法夏 上述治法,總的原則不離健脾。組方的核心是四君子湯加川萆"、黃皮樹葉。這是筆者通過長期臨證研究摸索到的經驗。隨證加減則按辨證論治原則處理。
治療肝炎及肝硬化腹水的民間秘方(2009-11-21 11:19:57)標簽:保健 養生 皂礬 利水 溫通 廬江縣 雜談 湘山牧童: 七旬老人獻出治療肝炎及肝硬化腹水的民間秘方頂禮世間一切好心人!! 此方是安徽黃山的一名姓楊的退休工人(男,現年79歲)祖傳治療肝炎、肝腹水驗方,其外祖父盧少華,享年88歲,系安徽省廬江縣人,祖籍世代業醫,本人是當時廬江縣知名中醫,尤以祖傳專治肝病見長,晚年懸壺鄉里,因醫德崇尚,醫技精湛,深得居地方園數百里民眾準崇.楊自幼耳聞目染,秉承家訓,得此傳方,自五十年代移居太平縣(現黃山區)后,用此傳方在民間治愈肝病患者達千人之余,方藥療法獨特鮮為人知,據筆者考證,中國醫史書尚未見記載,確屬祖傳中醫經驗秘方。 方藥組成: 針砂60 皂礬60 茵陳20 黑丑 20 檳榔10 陳皮10 神曲10 山楂10 雞內金10 肉桂3 桂枝6 桔梗6 制備方法 上藥按劑量調配,皂磯生用,肉桂干燥.茵陳、陳皮、桔梗、桂枝等曬干,針砂、雞內金、山楂、神曲同炒黃,二丑鹽水炒制,上十二昧中藥同研細粉,過100目篩,另加紅糖適量拌勻,裝入容器內干燥貯存備用. 服用方法每服藥粉一湯匙(約l 服藥宜忌及注意事項 嚴禁飲酒及服食暈腥,辛辣物品(包括公雞、雞蛋、鯉魚等),嚴禁房事。服藥期間大便變黑色屬正?,F象,停藥即恢復正常;少數患者開始服藥時有嘔吐、煩燥表現,可改為先小劑量服用,逐漸加大到正常劑量。 功效用途 祛濕熱,退黃疸,解毒活血祛瘀,消腫利水。主要用于治療甲、乙型肝炎(急、慢性),肝脾腫大并早期肝腹水。 治療效果 急性肝炎(甲肝)需服藥30~40天左右;慢性肝炎(乙肝)需服用藥2~4個月;早期肝腹水需服藥l~2個月左右,臨床治愈率達95%以上,隨訪5年以上均未復發。中、晚肝脾腫大并腹水常期服用有軟縮痞塊,消退腹水作用,可減輕或延緩病情惡化,近期療效明顯;肝癌患者服用鎮痛效果明顯.近期有抑制癌細胞擴散或延緩死亡時間作用。重復服用有效,無毒付反應. [病案1]孫××男42歲,山區村民1985年4~5月間,困目膚發黃,小便黃赤短少,周身乏力,大便秘結.納呆,以急性病毒性肝炎人某醫院治療二個多月多,因療效不顯,自動出院意欲改服中藥治療,訪及此驗方治療肝炎有效,遂求助治療經在家服藥半月,黃疽基本消失,食欲明顯增加,自覺精神有力,繼服2O天后,經檢查肝功能無異常,身體恢復如前,隨訪至今病未復發。 [病案2宋××男51歲,建筑工人平素嗜酒,有肝炎史,右脅時感間歇性脹痛,食欲不振,1989年8月因腹脹,尿少、肝功能重度損害.入某院住院治療。診斷為“肝硬化腹水”(早期),經西醫治療兩月余效不佳,因其家屬聞及他人用民間驗方治好肝腹水病例,遂主動要求出院,改服此方治療.服藥3O天,排尿量次增多,脅痛,腹脹明顯減輕,腹圍有明顯縮減,后連服藥粉三個多月,飲食大增,二便正常,諸證消失,腹圍恢復正常。肝功能亦恢復正常,后自服補益保肝,健脾養胃類中成藥調治月余,隨訪7年未見復發,至今仍堅持工作。 [病例3]張××34歲黃山村民1994年8月因診斷為乙肝住某市醫院醫治一個多月未效,后經人介紹自動出院后在家服用此方二個多月,病情日趨好轉,中途停藥夫妻同房,飲食不戒,不久,病情加重.遂又復用此方治療,謹從醫囑,服藥二個半月,肝功能檢查恢復正常,臨床治愈,正常從事生產勞動,隨訪至今病未復發。 在此謝謝這位獻方的楊伯伯,愿此方救治更多人!! 中藥針砂,化學成分主要為鐵、藥理作用為補血、利尿。因其味酸,性平,歸脾胃二經,具清熱利濕之功。故能清臟腑之濕熱,使脾胃功能調達,膽循常規。辛味能行能散,清熱祛濕,下氣消滯,祛瘀散結因其功燥濕利水,用之可去濕濁、利水,而消浮腫。<<本草綱目>>曰清積聚,腫滿、黃疸。” 皂礬一藥一又名青礬、綠礬、皂莢礬,為硫酸鹽類礦物水綠磯的礦石或化學合成品(含琉酸亞鐵的礦石),性味酸澀,涼,人肺、肝、脾,大腸四經,具燥濕化痰利水之功,用治黃腫脹滿,瘧利,水腫黃疸等疾.《本草綱目》消積滯,燥脾濕,化痰誕,除脹滿黃腫瘧利??”《醫學正傳》記載其與針砂一神曲、五倍子配伍為細未,生姜汁煮棗為丸用治黃腫病。 因針砂、皂礬二藥同具退黃消腫利水之殊功,用量獨大,列全方它藥之首,故應為此方之主藥. 茵陳味苦而涼,其氣清芬,功專清熱退黃,為黃疸證之主藥。 牽牛子苦辛、寒,人腎經,走水道,既能瀉水,又有利尿,使水濕從二便排除,功效瀉水消腫,雖為峻下之品,但藥用劑量恰到好處,炮制人藥,用治臌脹,形氣實虛之慮, 檳榔辛行溫通,沉重主降,能散邪所,調中化痰,通消滯脹,攻逐水濕,為消積、行氣、利水之要藥,諸藥相合不失為行氣消脹退黃利水通二便輔佐之品 肉桂,桂枝同生于桂樹,一為紂皮,一為嫩柱,二者皆有溫營血,助氣化,散寒凝的作用,但肉桂長于溫里止痛,人下焦而補腎陽,歸命火;桂枝長于發表散寒,振奮氣血,主上行而助陽化氣,溫通經脈,妙在人藥劑量耩當.雖屬辛溫太熱之品,然其功在化氣通經t溫陽利水而無燥血助瘀之過。 神曲甘溫,健脾和胃,消積尋滯。 山楂能人血分,善消肉積痛塊,并能行氣活血雞內金消食開胃、健脾消滯。陳皮具健脾理氣,燥濕化痰之功,又能宣肺行水,通陽化水,化氣行水治療水腫。 桔梗辛開,宣揚肺氣。以上七味中藥相伍,下焦溫化,中焦復運,上焦宣通,三焦通達,則津液得下,痰滯得通,瘀熱可清,黃疸易退,水腫可消,諸藥同為佐使,甚為合拍,此所謂祛邪不忘扶正,正足邪自祛”也。 另加用紅糖適量拌藥粉服用,一則可避免藥粉刺激咽喉,二則可驕味驕臭. 方藥針對病因,切中病機,立意精確,配伍協調,主次分明,劑量精當微妙,祛邪扶正,攻補兼施,退黃重在清熱祛濕解毒,消腫功在活血祛瘀利水,七情和合為散,相得益彰,又具容易分散和奏效迅速的特點,終達退黃消腫以治病之目的。
梁知行: 大家也不妨去看看范中林老自制的針砂散(針砂,白礬,綠礬,麥芽,廣香,木通,硼砂,神曲,甘草),此方重用白礬,以攻其里,推蕩陽明濕濁。
治肝硬化腹水:巴豆霜一錢;輕粉五分。放于四、五層紗布上,貼在肚臍上,表面再蓋二層紗布。經一至二小時后感到刺癢時即可取下,待水瀉。若不瀉則再敷。(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