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是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經典作品,它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當時社會的重要藝術文獻。這些篇章大多是“回憶的記事”,文筆深沉雋永,令人深思。在閱讀時需要把握以下幾點:
一、把握作品中豐富的主題意蘊 《朝花夕拾》堪稱散文中的經典之作,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在其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閱讀時在充分感受作者的靈活思路之余,應把握住作品中包含的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注意作品的反諷手法 作者在批判、諷刺封建舊制度、舊道德時,多用反諷手法。表面上很冷靜地敘述事件的始末,其實是反話正說,在敘述中暗含著“言在此 ii{i意在彼,,的巧妙諷刺。如在《父親》中,作者對庸醫的行醫過程細細道來,沒有正面指責與諷刺,但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激憤的批判和諷刺。注意作者的正話反說,反話正說,時而嘲諷,時而怒斥,時而揶揄的背后所指,這對我們閱讀這部作品很有幫助。 三、通過深入魯迅先生個體生命的心靈世界,了解魯迅先生的思想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將“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幻化為“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或“從記憶中抄出”,“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更多展現的是自己的內心世界。魯迅要借散文這樣一種更具個人性的文體,來相對真實與深入地展現其個人存在——個體生命的存在與文學個人話語的存在。閱讀魯迅散文的特殊價值,就是幫助我們走近魯迅的生命個體。這將是一次心靈的相遇。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后改名樹人,浙江紹興人。出生于破落士大夫家庭。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開始使用的筆名。魯迅在1898年到南京求學,l902年留學日本學醫,后痛感于醫治麻木的國民精神更重于醫治肉體病痛,便改行提倡文藝運動。1909年回國,在杭州、紹興任中學教員。l912年到北京,在教育部任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范大學講師。1918年參加了《新青年》編輯工作,并在《新青年》上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其后又發表了《孔乙己》、《藥》、《阿Q正傳》等著名小說,并撰寫大量雜文、散文,批判舊思想、舊道德,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說集《吶喊》,成為中國新文學的奠基作。1926年8月起先后任廈門大學、廣州中山大學教授。1927年lo月定居上海,從事文學寫作,參與組織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為中國左翼文化運動的實際領導者和旗幟,在與國民黨文化“圍剿”的斗爭中成為中國文化革命的偉人。生前出版小說集三種、散文集兩種、雜文集十五種,通信集一種,文學史著作兩種。魯迅在翻譯外國文學和整理中國古籍方面也成績卓著。 - 《朝花夕拾》內容提要
《朝花夕拾》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散文集,作者在以兒童的目光追憶往昔的同時,又以成年人的眼光來做出新的評論,提供了一個關于風俗、瑣事和人物美丑的價值觀念。 魯迅《狗·貓·鼠》——在這篇文章里,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配偶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只小隱鼠。雖然后來證實并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后來確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阿長與(山海經)》一記述了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她贈送給“我”《山海經》之舉使“我”對她充滿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懷念。 《二十四孝圖》——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 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候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人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嚴厲地批判了封建復古主義的倒行逆施。 《五猖會》——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年的 “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日。文章記述了作者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時的急切、興奮的心情,以及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無常》——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么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迸幾句對現實中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安慰。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父親的病》——父親被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瑣記》——魯迅在這篇文章里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利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饑似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欲望。 《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臺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范愛農》——追敘作者在日本留學時和回國后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辛亥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革命后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朝花夕拾》中的人物
藤野先生 魯迅在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學醫時的老師。因為表現出平等待人的態度,因為關心弱國子民的學業,他樸素而偉大的人格令人肅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們不設身處地地想象魯迅當時的處境,便很難感受到這位老師的偉大之處。 長媽媽 魯迅兒時的保姆。在她身上雖然有庸俗迷信、愚昧無知的一面.但也有普通勞動者樸實善良的愛,令作者永生難忘。于是在《阿長與(山海經)》一文的結尾,魯迅滿懷深情地寫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以示懷念。 范愛農 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無法與狂人一樣,最終與這個社會妥協,也無法像N先生一樣忘卻,所以他的內心痛苦、悲涼,我們和魯迅先生一樣,疑心他是自殺的。 父親 父親曾讓童年魯迅困惑過,因為在他興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會時,勒令他背書。但是,魯迅從來沒有指責過自己的父親,他懺悔的是自己沒有讓父親安靜地死去,這讓他的心靈永遠不安、永遠痛苦。我們感受得到魯迅先生對父親強烈的愛。 壽鏡吾 作者讀私塾時的老師。他是一位方正、質樸、博學的人。他對學生要求比較嚴格,思想卻也開明,對愛玩的孩子們并不嚴加斥責。這位先生讀書入神了,很是可愛。作者在書中深情描繪了他的音容笑貌。 《朝花夕拾》的藝術特色
《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散文,是“回憶的記事”,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 生活畫面,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當時社會的重要藝術文獻。這些篇章,文筆深沉雋永,是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經典作品。 1、把記敘、描寫、抒情和議論有機地融合為一體,充滿詩情畫意。如描寫百草園的景致,繪聲繪色,令人神往。 2、在對往事深情的回憶時,作者無法忘卻現實,時不時插入一些“雜文筆法”(即對現實的議論),顯示了魯迅先生真實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如《狗·貓·鼠》一文既有作者對童 年時擁有過的一只可愛的小隱鼠的深情回憶,又有對祖母講述的民間 故事生動的記敘,同時揭示了現實中那些像極了“貓”的正人君子的真 實面目。 3、常攝取生活中的小細節,以小見大,寫人則寫出人物的神韻,寫 事則寫出事件的本質。如在《無常》中,從無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實 中,作者既寫出了無常富于人情味的特點,又巧妙地諷刺了生活中那 些虛偽的知識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批判、諷刺封建舊制度、舊道德時,多用反諷手法。表面 上很冷靜地敘述事件的始末,其實是反話正說,在敘述中暗含著“言在 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諷刺。如在《父親》中,對庸醫的行醫過程細細道 來,沒有正面指責與諷刺,但字里行間處處蘊含著作者激憤的批判和 諷刺。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對比手法。如《五猖會》通過我前后心境的 對比表達了對封建社會的反感和批判;《無常》通過無常這個“鬼”和 現實中的“人”對比,深刻地刻畫出了現實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 格”的人的丑惡面目;《狗·貓·鼠》作者對小隱鼠的愛和對貓的強烈 憎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朝花夕拾》復習思考與練習
1.魯迅,原名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人(原籍),是中國現代偉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和________家。 2.《朝花夕拾》是魯迅惟一一本________ 集。全書十篇文章,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生活經歷與體驗的文字。我們學過其中的《________》一——》一——》等。 3.作者在《瑣記》中提到喜歡看的一本書是________ 。 4.魯迅小時侯最喜歡在________玩耍。 5.魯迅在《二十四孝圖》里,針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6.魯迅在日本留學時認識的一位朋友,當時彼此都沒有什么好感,但回國偶遇之后,交往甚密,這位朋友是 。 7.“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主要原因是 ( ) A、形象好看 B、活潑詼諧 C、能勾攝惡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 8.《藤野先生》中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 ( ) A、受到日本同學歧視 B、先生不重視自己 C、要拯救國民的精神 D、學醫太難 9.《瑣記》一文中寫了幾件事,表達了對衍太太的不滿 ( ) A、一件 B、兩件 C、三件 D、四件 10.《朝花夕拾》中,阿長的性格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個不是阿長的性格特點 ( ) A、迷信 B、不拘小節 C、馬虎 D、樸實 11.阿蓮河給魯迅的父親看病時所開的藥引是什么 ( ) A、一對螞蟻 B、一對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12.《瑣記》中,衍太太對魯迅說偷珠寶的事件后,她有沒有散布流言 ( ) A、有 B、沒有 13.下列文章不屬于《朝》的是 ( ) A、《風箏》 B、《無常》 c、《父親的病》D、藤野先生 14.《朝花夕拾》中記敘魯迅為了尋“另一類的人們”而到南京求學的經過的是 ( ) A、《五猖會》8、《瑣記》 c、《父親的病》D、《無常》 15.《朝花夕拾》中,魯迅借眾鬼嘲弄人生,用陰間諷刺陽世,對“正人君子們”進行了淋漓盡致的嘲弄和鞭撻是哪篇文章? ( ) A、《瑣記》 B、《無常》 C、《二十四孝圖》 D、《狗貓鼠》 16.你怎么評價范愛農? 17.作者憎恨貓的哪些特性? 18.起初魯迅認為范愛農是怎樣一個人? 19.我得到(--十四孝圖》為什么既高興又掃興? 20.簡析狗和貓成了仇家的原因? 答案 1.周樟壽;豫才;浙江紹興;文學;思想;革命2.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3.<天演論>4.百草園5.“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6.范愛農7.D 8.C 9.C l0.A ll.B l2.A l3.A l4.A l5.B l6.愛憎分明,為人正直l7.貓偷魚肉。 深夜在樹上大叫 18.非常冷漠,十分膽小,對師長無情,與人背道而馳。 19·高興的是:①鬼少人多②歸我一人獨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準確無誤④便是不識字的人,例如阿長,也只要一看圖畫便能夠滔滔的講出一段的事跡;掃興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于先前癡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20·據說,是這么一回事:動物們因為要商議要事,開了一個會議,鳥、魚、獸都齊集了,單是缺了象。大家議定,派伙計去迎接它,拈到了當這差使的鬮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沒有見過它,也和它不認識。”它問。“那容易,”大眾說,“它是駝背的。”狗去了,遇見一匹貓,立刻弓起脊梁來,它便招待,同行,將弓著脊梁的貓介紹給大家道:“象在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從此以后,狗和貓便成了仇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