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通過課堂教學落實三維目標 青島59中 吳大鋼
課改重點在課堂,課程改革的中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主要途徑在課堂,探究、合作、主動學習的主要場所在課堂,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育培養在課堂,離開這個課堂談課改,忽視課堂、輕視課堂論課改都是錯誤的;課改難點在課堂,三維目標中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之間關系怎么把握,探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兩類學習方式的關系怎么處理,課堂學科教學中如何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把我們的學科教學變成真正的教育課堂,這些都是難點。課堂教學改革無疑是課程改革的重頭戲和攻堅戰。在課堂教學中實現三維目標的過程中應注意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 提高對三維目標的認識 《中國經濟時報》刊登過這樣一篇文章文章,它的題目是《一流學生與一流考生》,它講述這樣一則故事:10年前,有一個法國的高中生,叫做文森拉布格,他代表法國,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第3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在這屆數奧競賽中他獲得了金牌。十年過去了,文森拉布格成了法國著名的數學家,并成為世界著名的數學家,年齡僅26歲。而在那屆數奧競賽中,我國同樣有5位學生獲得了金牌,但是到目前為止,這5位中國數奧金牌得主,還沒有顯示出他們應有的價值。這個例子說明,中國的學生更多的是在考試過程中顯示他們的水平,中小學教育更多的在培養學生的應試技巧、技能上做文章。大家都知道,凡代表中國獲得數奧或其它奧林匹克學科競賽的學生,我們必須通過層層選拔,通過國家數奧夏令營、冬令營的強化培訓,再參加競賽,所以,我們中學生在數奧的競賽中頻頻得獎,也并不稀奇,但是,我們有多少金牌學生在獲得金牌之后發誓再也不學某某學科了,又有多少學生在拿到大學通知書的時候,卻把中學課本、筆記燒掉,這些事例說明,我們的學生在獲得所謂的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卻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奮斗的目標和創新的精神,作為中小學,我們必須非常清楚我們培養目標是什么,我們培養目標需要用什么方式、方法來實現,我們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怎樣來有機地整合,必須認真加以思考和研究。 二、注重對三維目標的整合 三維目標構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底座,三者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支撐起人的智慧和素養。單單有了知識、技能不等于形成智慧和素養;而“情感、態度、價值觀不是可以獨立傳授的,而是只有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融為一體才是有生命力的”。“過程與方法”本身要與知識傳授、技能訓練聯結在一起。所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德洛爾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中提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并強調“這四種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一個整體,因為它們之間有許多連接、交叉和交流點。” 三維目標不是三塊,而是一個整體。不是要在知識、技能上加上情感。因為實際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始終存在的,只不過我們過去沒有關注而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是有一個態度、情感傾向的,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而且有可能,有相當多的學生是帶著消極的情感在學習。我們現在就是要把它變成積極的,讓學生熱愛學習,甚至有意識地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覺化。 “雙基”是中國教育實踐的產物,是我國基礎教育的一大特色。加強雙基本身并沒有錯,問題在于傳統課堂教學中不適當地拔高要求,并按考試要求窄化要求,新課程當然要改變這種不合時宜的知識教學,但不是淡化知識,而是追求更實、更活、更新的知識。那些對終身學習有用的基礎知識必須要學好,在三維目標中,知識具有奠基性作用,離開了知識的習得,也談不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能力和素質是在知識的掌握、建構、內化、運用的活動中鑄就的。正如有的學者所言,能力不過是內化了的知識的綜合體現,而素質則是活化了的知識的積淀和升華。在義務教育這個打基礎的時期,“雙基”目標還是首先要關注的。該講的還是要講,該訓練的還是要訓練。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提出:“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教育科學研究。繼續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并關注情感態度的培養。”我們要好好把握這個精神。實施中如何更好地整合,要把握好二條:一條是用好教材、新教材本身按三維目標設計的,除了知識點也考慮到了方法、情感因素。一條是展開過程,放大預習過程,放大重點問題的展開過程,放大開放式作業。對關鍵知識,還要展開知識的形成過程。過程中有方法,過程中有情感,過程中有態度,過程中有知識。 二、加強三維目標的實施 1、實現知識與技能目標上要把握一個“精”字。 2、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上要把握一個“潤”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不僅是唐詩中的美好境界,還應是教育的重要法則,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絕對不是靠某一節課、某一周能完成的,但是每一節課都必須體現這些目標。因此它更多的是靠在一個比較長的階段,通過教師利用課程資源去熏陶,由學生去體驗,通過潛在的積累而獲得的。 3、實現過程與方法上要把握一個“活”字。 要擯棄課堂教學表面的熱熱鬧鬧,克服教學形式的花里胡哨,除去學習心態的浮浮躁躁,教師要真正用啟發性的問題及活學生的思維,用堅韌的教學毅力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真正讓學生用主動探究的心理、科學的方法去探求知識的奧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