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地方志所敘述的廣東、廣西與越南之間邊界變動情況
廣西防城:明宣德二年,因為明朝實行“改土歸流”,澌凜峒長黃金廣以澌凜、羅浮、了葛、古森板,并脅思勒峒及佛淘徑巡檢司等九十九村,延褒二百余里投降安南。(注:欽州八峒峒長都是馬援將軍平定安南叛亂時,命令部將馬留人黃氏子孫世守此地,為漢世守邊疆。但由于明朝實行“改土歸流”,觸犯了黃氏的權益,所以投降安南)
嘉靖二年,安南英登庸向明請降,還四峒之地(即上面叛變之四峒),其中,金勒以譚鱗河,了葛以芒溪河,澌凜以三歧河,古森以古森河為界,但是白龍尾、江平、古森洞的八莊、灘散、峒中等處沒有收復,到清朝末年光緒年間,才收復。
雍正六年,收三不要的(即廣東不要,廣西不要,安南不要)。
光緒十三年,與越南劃界訂約收回白龍尾、江平、八莊、灘散、峒中。
廣西寧明縣:廣西祿州、永平寨在明洪武二十年被越南侵占。元朝末年,安南攻破永平寨,侵占思明府之丘溫(越南溫州)、如嶅(越南祿平縣大部)、慶遠(越南恬霞縣)、淵(越南同登縣)、脫(越南脫浪縣)五縣。西平州(越南諒山)也被侵奪。
越南的同登屬于思明界內,在馬援所立銅柱界內(注:廣西思明府界在現在諒山西南鬼門關的銅柱處)。
廣西龍州:廣西龍州金龍洞、安平土州管,光緒十三年并入中國,,以及里板三村,和越南下瑯交界,全部收回。
廣西靖西縣:明朝萬歷年間,被安南占去茶嶺、審慢、登埝峒、泡泵峒、喜峒。明朝天啟年間,又被占去音峒、剝埝峒。
清朝初年,安南之東郎、嵩陵、釀泉、黃巖、合肥,綏阜、謙州、萊州(云南金平縣南面)轉入中國。
清朝光緒十三年,廣東欽州界西面的分茅嶺、嘉隆、八莊一帶,推進到嘉隆河,南北計一百數十里,東西共三百余里,全部歸于中國。
中路鎮南關(友誼關)左右十段,與山形險要逼近之處皆有展出,東界舊在米強山,今拓至派遷山,共計五十余里;西界各口原來在俸樹鎰,其地為龍州后脊,展界共二十余里。
廣西延邊由長斜線向西北和云南交界,凡是村莊參差曲折之處,一律收入中國,約展界二十里到四、五十里不等,皆邊防重要的地域。
法國所記錄的中國廣西更正邊界的情況,全部劃歸中國,單位應該是平方公里
——丘契山原來一半屬于中國,現在全部劃歸中國。展界9公里120米。
——文淵(現在越南同登),中國展界5公里120米。
——紅門鎰邊界拓展,那留、那臥、那軒等四村莊劃歸中國,展界7公里680米。
——保東按協議更正,展界24公里680米。
——平孟鎰向朔江展界,計17公里250米。
——高平江至打邏卡那邊之間,邊界移動三十余里,到邊界平行的大路,以高平河河床中心以及打邏河中國哨卡以北發源之河床中心,面積為494公里250米。
——茶嶺地界劃歸中國,共31公里250米。
——埝盈及其那女之間的扣梅嶺,歸屬中國。
——三不管地區,派遷山和北崗鎰之間,展界75公里500米。
——先安地界和其他地界,共計40公里500米。
云南方向的邊界
云南邊界第二段:漫沖、董紐兩寨還滇界,縱橫三十余里。
云南邊界第三段:從云南三文沖和越南高馬白相對處到云南爛泥溝龍古寨之間,定界于綠水河之東,共拓展界四十余里。
云南邊界第四段:普梅河處將越南的苗塘、子龍譚、龍博河、田蓬街、沙人寨五處劃入中國,展界三十里。 以上三段,共計展界一百里,我國寸土不失。
后有商議確定:
第三段:由馬關小賭咒河現在邊界,南邊推進到越南黃樹皮縣、東邊推進到船頭和清水河(老山就座落在這里),西邊推進到山門峒;南丹山以北,西到越南狗頭寨,東到清水河全部劃歸中界。
法國史料關于麻栗坡一帶的邊界變動
中國要求將馬關以南到大賭咒河之間(包括黃樹皮村)劃歸中國,共1000平方公里。
我們將其中的一部分600平方公里并入中國,而第五段的爭議地區1600平方公里(包括封土和萊州)并入越南。
曼美、南溫河、猛峒上、中、下村,猛峒山劃歸越南,由猛峒下村到清水河和明江匯合處,為采納的邊界。后來更正如下:將猛峒和曼美劃歸中國,換取第五段的萊州和猛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