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挫折失敗,尤其在青春期,是孩子的“第二次誕生”,必然會出現各種不協調的心理行為。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能夠沉住氣,不可過分緊張焦慮,要有耐心,善于等待和善于引導孩子走出迷茫困惑。
家長:做孩子情緒的鎮靜劑
世界醫藥學的鼻祖、希臘著名醫生希波克拉底曾說,軀體本身就是疾病的良醫。七情六欲,人所共有之,但是,同樣是情緒,可給人帶來健康,也可給人帶來疾病;而人本來是有能力和辦法來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感和情緒的,使之利于健康和生命。
兒童、青少年處在心理尚不成熟、情緒情感十分豐富而脆弱,且又復雜多變的時期;在家庭中,家長的情緒直接影響孩子的情感水平,因此家長應該學會駕馭自己的情感,并成為孩子情緒的鎮靜劑。
喜怒哀樂,人皆有之。情緒,是一個人對所處的周圍環境中各種刺激的主觀反映;這種反映會引起人的心率、血壓、呼吸、體溫、新陳代謝等一系列復雜的生理變化;所以,任何情感情緒的變化,都是人體的最高司令部——大腦在調兵遣將,因而會影響到人身心健康水平,甚至決定著人的生死存亡。所以,有些心理學家認為,情緒是生命的指揮棒;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長應該為孩子創造一個溫暖寬松的情緒環境。
情感是一種態度,是由于對自身的心理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反映;情緒則是人的內在情感的外在表現。筆者在心理咨詢工作中經常接觸各種不同情緒類型的人,發現凡是情緒不穩定的兒童青少年,必然有其家庭的原因。我們可對人們常見的情緒類型做如下的分類:
1.焦躁易怒型:即所謂“脾氣大”的人,以為凡事一發泄出來即煙消云散,往往只圖一時痛快而大發雷霆;表現在孩子身上是一種驕橫和任性,一方面是自私的表現,不考慮對周圍親人的不良影響,容易使家庭中充滿“硝煙味”,造成家庭的不和睦;另一方面,卻不知過分的激動會使自己的心臟受損,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
其實,如果家長從來不向孩子發脾氣,孩子也不至形成壞脾氣。有些家庭中,在孩子幼小時過分溺愛嬌慣;等長大些看著不象話了想嚴管,就發生激烈的親子關系沖突,于是家中成天為孩子的事大吵大鬧、“戰爭不斷”,但卻收效甚微。
2.緊張惶恐型:如果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控制過嚴,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封閉、神經過敏、思維狹隘,而在情緒上過分膽怯和懦弱;家長若是小題大作、大驚小怪地待人處事,都會形成孩子易緊張、恐懼,導致消極情緒的惡性循環。
如果注意鍛煉孩子的意志品質,促進其獨立性和自信心的培養,就會使孩子開朗勇敢起來,成為人格堅強的人。3.敏感懦弱型:神經類型屬于弱型的孩子,常表現為多思多慮,使恐懼、焦慮、懷疑等不良情緒泛濫,此類青少年易患各類神經癥。
這固然有父母在神經系統方面遺傳的影響,但“小心眼”還多是因為思維的偏狹和閱歷的局限所造成的。若是鼓勵孩子在實踐中多多磨煉和體驗,必定可以使自己情感上豐富起來,而不計較或糾纏于小事情。
4.多愁善感型:各種消極情緒的持續影響,是癌細胞的“活化劑”,也會破壞和降低人體免疫力。有些青春期的青少年會產生這種“林黛玉式”的情緒特點,經常表現為“自虐”式的不良行為,自艾自怨、自卑自憐、自慚形穢和悲觀的生活態度,真是萬病之源了。
5.冷漠孤僻型:對任何事無興趣的人,不是自我為中心的狂人,就是自我封閉的孤獨者,表面的平靜并不說明情緒的平衡,這種人多半思維偏執,心胸狹隘,易患抑郁癥和其它身心疾病。
6.表里不一型:有些孩子似乎“少年老成”,不輕易流露真實情感,但對他人的敵意、嫉妒和控制欲、權力欲很強烈,這是雙重或多重人格的病態表現,這種孩子好像戴著“假面具”生活,當然活得“很累”。這多與家庭、社會的某些消極影響有關,還可能是因為經受過一些挫折、失敗。
7.輕松活潑型:通常是樂觀的,一般能保持平和的心境,處事不驚,順其自然,應變能力較強,知足者常樂,能夠輕松從事。
8.開朗豁達型:凡事想得開,對人大度開明,虛懷若谷,在情緒上自我調節能力較強,心中能容天下事。
9.深邃穩定型:遇到任何事情能夠鎮定自若,善于以自信和自強之心戰勝挫折和失敗,他們真正勝不驕、敗不餒,能夠主宰自己的情緒。
10.幽默機智型:這類人頭腦機智靈活,以樂觀幽默對待人生,他們能夠承受一切外界和內心變化帶來的危機,總是會轉危為安,是永遠的勝利者。
顯然,后四種類型的人是自己情緒的主人,并可成為令人喜歡的快樂天使,他們也多是心理上比較健康的。
而前六種情緒表現的孩子,若想健康起來,其家長應注意,要使自己的消極情緒不至對孩子形成負性的心理暗示;因為消極的情緒無助于問題的解決,所以,家長應以理智的頭腦控制自己的情緒,應該學會掌握調節自己的情緒——這生命的指揮棒,同時幫助孩子擺脫消極情緒的控制,變得樂觀自信起來。父母要成為孩子情緒的調解劑、鎮靜劑、安慰劑。
近年來,“情商”(EQ)這個時髦的心理學名詞引起人們的興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情商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內容,也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關鍵性因素之一。
情商包含著三方面的內容:
①正確表達和適度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
②理解和接納他人情感的能力;
③與他人交流情感,以自己情感影響和感染他人的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應重視對孩子的情感教育,家長應引導孩子努力提高情商,懂得愛自己和愛別人;為此,家長也應提高自己的情商,保持自己情緒的樂觀、穩定,給孩子作出健康情感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