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oot id="ukgsw"><input id="ukgsw"></input></tfoot>
    
    • 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大千老師講《氣道中醫》之十六

       章木匠 2010-05-06
      第十六課 20080311_五臟五味體用
       
      春野、apple整理
      今天很高興請到志一老師跟我一起講關于五臟五味的體用。為什么中間會插這么一堂課呢,主要原因是上次看到QQ群里面發了一篇關于五味配五行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對五味配五行啊,表示了一定的懷疑,并且寫過自己的根據,這個大家原先有可能也有這方面的迷惑,我大致把他的文章的觀點說一下,如果有感興趣的,一會我可以發一下這篇文章。
         
      關于《內經》的《陰陽應象大論》那一塊咱們隨后接著講,今天這堂課由我和志一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給大家剖析一下,就五臟五味和五行這一塊剖析一下體用的關系和體用是如何互用的。這篇文章的觀點是這樣的,因為我們都知道五行的主要屬性是辛者散也,金是斂的。他是這樣寫的,我給大家念一下吧,就是開頭這一段,對傳統五味及五行歸屬關系的疑惑,傳統的中醫理論認為味酸屬木,味苦屬火,味甘屬土,味辛屬金,味咸屬水。從中藥上來看呢,酸味長于收斂,苦味長于瀉火,甘味長于補益,辛味長于宣散,咸味長于軟堅,但木的特性主升發、主生長,火的特性主化物、炎上、溫熱,金的特性主收斂、肅殺,土的特性主生化、載物,水的特性主寒涼、滋潤、閉藏。所以除了土的特性較好能說明甘味的功效外,其余的似乎很難用各自特性來說明藥味的功效,所以說對這種五味配五行的歸屬有一定的質疑,那么他這個話咱們用很簡單的話大致說一下,他的意思就是酸,這個木性是升達向上的,酸又是收斂的,那么這兩個酸和木來配,似乎說不太清楚。同樣,金性是收斂的,但是金性所配的辛味,辛味配金嘛,那又是辛辣的,那辛辣它主散,那么和這個金性收斂又是相矛盾的,所以說是南轅北轍嘛。同理吧,這個很多苦味的藥,它有瀉下的功能,如大黃啊之類的藥,但是我們所說的,拿苦味來配火,火是炎上,是溫暖的,那和苦寒之類的大黃之類的藥啊完全又是相反的兩個方向。還有這個咸者軟堅,水是潤下的,但是很多它是怎么說的?水的特性說的是寒涼溫潤,這個水的特性他沒有說清楚,大家可以就這個文章看一下。但是就這個三個,木性升發而酸味收斂;金性是收斂而這個辛味又是發散;火是炎上的,而苦味又是瀉下的,苦寒之藥瀉下嘛,這個驢唇不對馬嘴了,完全相互不一致了。
      那么這位作者于是他就思考,這也是我們很多人也會有這樣的疑惑的,尤其對于初學者。而且這位作者又看了《輔行訣》,這本書據說是陶弘景寫的嘛,短短的也就是一兩千字吧。這《輔行訣》最后有一個關于五味配五行的論述,這個跟經典理論相左,《輔行訣》中間有一段是這樣來說的:“味辛皆屬木,味咸皆屬火,味甘皆屬土,味酸皆屬金,味苦皆屬水”。這個正好是一個大頂對,跟這個傳統《內經》這一派關于味道配五行正好相反,并且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人們的疑惑,這個就很好理解了,木主升發,配以辛之辛散,這個順理成章。金主收斂,配以酸味收斂,也是正好方向一致的。苦屬水主瀉下,那么咸主火可能是吃咸了齁著了會上火了。所以說作者在這兒大膽的做了一個假設,最后的觀點就是,我們傳統的這個酸配木、金配辛是有問題的這一套,而且又翻出了《輔行訣》,認為《輔行訣》說得對,并且再運用了臨床的一些理論來作解釋,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但是有一點,《黃帝內經》做為一種經典著作,它既然這樣來論述,并且幾千年一直這樣的延續,如果想推翻想表示質疑應當是慎之又慎,這樣我們才能有一個科學的態度,不管是繼承還是發揚。但是現在這個問題擺出來,我們確實迷糊,那么怎么來解釋呢?如果我們對《輔行訣》五味配五行這個方式如果肯定的話,那么可能這個以五味為體系的這個藥物學,開方用藥的指導思想,以至于五味推演開來的五臟五行相配,那么就會有這個顛覆性的變化出現,這不是我們所希望的,所以說我原先認識志一老師,跟志一老師商量一下,有必要利用這個講堂給大家澄清一下,以我們的經驗和對經典的理解來告訴大家這里面有什么問題。可以這樣來說,下一個結論,不能叫定論,《黃帝內經》所說的是常法,《輔行訣》所說的是變法,因為原先跟大家說過,這個氣道中醫基本不涉及到五行,五行它只是一個方法,只是認識背后真實現象一個方法,沒有真正的金木水火土,這樣大家也好理解。像上次我記得打了一個比喻啊,就像地球的經緯線一樣,經緯線實際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們可以這樣來說,五行也是不存在的。
      關于五味配五行只是想說明五味的氣機的道理,那么今天這個講課啊,標題叫“論五臟五味之體用”,其實就想揭示這《輔行訣》和《黃帝內經》關于五味和五行這個解釋是從不同角度來解釋的,一個是體,一個是用,這個體用大家要搞清楚,這個是學中醫最起碼的一個認識,如果說體用沒有認識到的話,那么中醫學起來可能非常吃力,甚至會產生很多錯誤的見解。那么這樣吧,首先我跟大家說一下,再次重申一下什么叫做體用,然后我們結合五臟和五味來說一下它們的體用,我只是做一個簡單的介紹,詳細的一會兒志一老師跟大家從更深層次的來探討這五臟五味的體用,可能也會涉及到一些河圖方面的生成之數。
         
      這所謂的體和用,古人用這兩個字來表示任何一個事物的兩面性,即任何事物都是有體和有用的,因為太極生兩儀嘛,生到兩儀之后就產生了變化,兩儀生四相象,有了兩儀那么整個的這個氣道中醫啊這整個的氣機就活了,因為氣機是陰陽二氣在整個氣團內部的推演,那么任何事情,任何一個氣團只要一立,那么就有一個正面一個反面,這就是一個最簡單的一個體用,藏在里面的叫體,發在外面的叫用,我給體用做了一個很好理解的一個叫做名詞吧,體你可以理解到本體,用叫做發用或是叫做用行。
         
      舉一個例子吧,我記得原先也經常跟大家來做這個體用的舉例,那么我說一個人站在某一個地方等車,關于這個整個的環境我們可以從多方面來考察他的體用,關于一個人站在車站等車這件事情,這個最大的體就是這個人所站的位置叫體,用就是他想坐車這就叫作用,這個用可以含著,因為他沒有坐車嘛,是一種想法,這個叫做用沒有發用,他的用沒有發用,這個體就是他存在于這個汽車站這個狀態,這叫體,他腦子里想去做這件事情叫作用,那么他去上車了,這個體用關系又發生變化了,那么這個人呢,他這個上車的過程我們叫做體,上車的目的我們叫作用,就是體也可以是靜態的也可以是動態的,用可以是想的也可以是做的,一般用來指目的,體來指當時所處的狀態,這就是體用嘛。這個最簡單的來形容體用就是我們站在那兒叫做體,我想干什么叫作用。你看一個年輕人,很有志向,想當一個工程師,當然現在他還是上學階段,那么我們就可以說他這個上學階段叫做體,想當工程師叫做用,所以說這個用又叫做性情,又叫做志向,如果志向沒有了,用就變成了體了,大家一定要記住啊,像剛才等車一樣,我站著叫做體,等車叫作用,車來了我上車了這個叫體,我上車找坐叫做用,用一般都在后半程或者說想達到的目的,如果一旦完成了,這個用就消失了,就又回歸到體了,所以說體用是互用的,這個是第一個,體和用不是絕對的,體用不斷在變化,用耗盡了變成了體,然后繼續產生下一個用。那么我這個上初中,我在上初中想上高中,這是一個體用,上了高中想念大學又是一個體用,在不斷地轉換,沒有絕對的體用,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啊,體用是多層次的,主要從那個角度來考察。比如說剛才等車的那個人呢他站在那兒等車,我們可以繼續探討還有哪些體用。很簡單嘛,我是拿腳支撐著我的身體,那么我這個整個的下身呢叫做體,上身叫作用。那么有人要問了,那么你這個體用怎么表現的我站在那兒和我想要的?我們可以這樣來看了,我在那里是本體,我有腿和腳,豎立在那兒干什么了?我支撐我上面的身體,這個不就是一個體和用嗎?也就是體我們可以講是狀態,用呢叫神思。這個神思啊,是生生不已的,不被滅亡,他不會說是突然枯竭了,所以說用永遠存在,體也永遠存在,也就是體用是互根的嘛。如果沒有了體,那么用啊,這個神思啊無從依附,我在那兒都沒有了,怎么會產生我想干什么呢?那么沒有用這個狀態也沒有任何意義了,是一潭死水,沒有任何存在的必要,所以說古人發明這個體用是非常精深的。這是第二點,這個體用啊就是從不同的角度會看出不同的體用,都是一個矛盾體嘛,都是一個互相依存的關系。
      但是我們看不同呢主要是我們看想要什么了,從中揣摩出它的體用。那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要識大體知大用,像很多層次有大的體用小的體用,一般我們這個事物包括他主要特征的體用,那么在汽車站這個例子我們一般很多人,在任何地方的人都有下身支撐上身的體用,這個不是在汽車站的特異性,那么在汽車站大的體用是這個人在這兒去等車,站在這兒是體,等車是用,那么這一個我不知道我這個表述大家是否能夠聽得懂。
      再舉一個例子,以后我們講五味的時候會用到,這個手榴彈,它這個體用怎么來分?你看首先第一你可以說把兒是體,前邊那個彈頭是用嘛,總之各方面都可以說,但是作為手榴彈它最大的特性會爆炸,手榴彈沒爆炸之前藥物儲存在手榴彈里面這叫體,扔出去爆炸了,這個叫作用。爆炸完了體用是什么呢?那么就繼續往前推,炸開這一狀態,彈片四散飛射落下來之后這叫做體,那么什么是用啊,這時候他的用就非常微茫了,這是對一個手榴彈來說,他的用已經炸開了,所以我們說一般的這個體用是有強弱的,有時候體強,有時候用強。你看我們再舉手榴彈這個例子,手榴彈放在彈藥庫的時候他是體強而用弱,因為用沒有顯出來嘛,但是沒有顯出來是不是沒有呢?不能這樣說,因為這里面有一個向前發展的這么一個勢態,手榴彈生產出來以后就是由人的意志強加給手榴彈為了以后爆炸之用,手榴彈在戰場上拉開弦往前投的過程,這整個一個過程那體用是互顯的,炸完了之后,這個體啊,又重新而體強而用弱,用幾乎就很微茫了,幾乎就沒有了,所以說這個手榴彈它就消失掉,因為沒有用了嘛。關于這個手榴彈,下面我們再講一個五味的時候會專門涉及到。
      我記得上幾講給大家講這個東方生風,南方生火,中央生濕的時候,主要是講一下寒暑燥濕風火的氣機,它的整體的規律,而并沒有論及這個體用的關系,所以說今天借這個講堂跟大家做一個引子,引出體用的這個概念,然后請志一老師給大家詳細講一下體用在五臟和五味中的體現,并且給大家解釋剛才那個疑惑,為什么《內經》中五味是經典的配法,而《輔行訣》當中是另一套配法。那么好,現在咱們歡迎志一老師給大家做深入的講解。
      這個陰陽體用和這個標本之間的區別是非常明顯的,這個決不能混淆。前面首先從這個體用下手,什么叫做體,什么叫做用,上面已經進過了。體是我在這兒,用時我想干什么。體是本體,用是性情。這個差別太大了,這個陰陽和體用完全是兩回事,是兩個層次。我可以是體陰而用陽,也可以是體陽而用陰。我這個本體是陰吧,我想去陽,我本體是陽,我想去是陰,這個就是體用和陰陽的本質的區別,這個不能搞混。你可以說體用是一對陰陽,但是把這個陰陽當做對立的雙方來看,這個體用它是從另一個層面來講這個意思。因為前面我們記得跟大家說過,這個整個氣機啊,氣機都是有感覺的,都是有感受的,因為我們說過有一個神的概念嘛,既然有神那就是有靈的,萬物有靈啊,石亦有靈,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那么在這里面這個體用它就是把這個神用啊放在上面了,所以說就是生生不已嘛。每一個事物大家可以這樣理解,他都是活的。就像我們肝臟一樣,肝臟體陰而用陽,意思就是肝的本體是陰的,是陰凝的,是收斂的,是在下邊嘛,本身他這個整個的氣啊,如果說從氣機來考慮它是一團凝滯之氣,在這團凝滯之氣當中啊,是收斂之氣嘛,它要向外發散,要向上發散,那么這就是他的用,這個說白了就是它處在收斂的狀態,但是他想達到發散的目的,這樣形成了肝體的循環和它的生機,這個就是肝體陰而用陽,真正的從氣機方來面理解的一個表述。那么同理這個肺也是一樣,它處在開放的一種狀態,就是一種辛散嘛,散的一個狀態,因為布于表嗎,又主皮毛,所以說它整個的布在上面為相傅嘛,主臨載四方,肺的左右兩肺它占據了胸腔的大部分,它首先處在一種很開放的狀態,它用是想收斂。前半部分的用啊,主要是開放,因為它要布精,把水谷之氣布精于全身嘛,但是這個后半段啊,它要收斂,由腎氣納藏住,這樣才使整個的氣機有開合、有出入。如果說從肝上來講,它的本體狀態是斂的,想開,肺是開的狀態想斂。這個是完全不同的性情,這個大家一定要搞清楚,也就是我們用藥的時候啊,《黃帝內經》上所講的酸屬木,它是從這個體上來講的,也就是酸是收斂的嘛,所以說肝它本身狀態是收斂的,所以說酸可以是滋潤本體,因為酸性一般有滋潤的作用嘛,像白芍,它的酸性就是用來滋養肝體的。那么同理,我們知道桂枝也是入肝的嘛,因為桂枝的辛就是通這個肝用,肝本體是收斂的,狀態收斂的,它想發散,那么先滋點本體的白芍,然后再加點桂枝的通用,這個就形成了既滋其體又暢其用的一個組合。同理《輔行訣》和《黃帝內經》有閃爍其詞的地方,它就是把這個五味所用配上五行了,總之它的道理就是表述體用之間的層次,所以說大家一定要把這個體用搞清楚。
      前面我已經跟大家說了,我在那兒、想去哪兒,下課后大家要仔細琢磨這個關系,他不是說內外,不是說表里,也不是標本,所謂標是次要的,是表面的;本是里面的,是實質的,這和我在哪兒想去哪兒是完全是兩個層次,同樣和陰陽也是兩個層次,陰陽可以涵蓋所有的對立,但是體用不等于陰陽。你看我們五臟有其體又有其用,就是有它的本身狀態又有每一個臟氣他想干什么,肝的想法就是想往上升達和疏散,肺的想法就是往下降和收斂,心當然就是想開散出去嘛,不斷地運轉不息,腎的想法就是閉藏。
      問:脾的體用?
      答:這個脾的體用啊非常緩合,因為它處在五行當中嘛,五行雜氣所居的脾氣。它是什么狀態呢?我們講濕的時候講過,脾是緩和而暢達,緩和是他的體,暢達是他的用,也就說我這團氣的狀態就是一個緩和的狀態,那么這個緩和的狀態不想叫它凝滯,脾決不能凝滯,一凝滯就產生了脾濕嘛,中焦不能運化,上下焦就不通了,那么脾想干什么呢,就想能夠暢達開來,和緩的暢達,所以說我們吃很多芳香的東西叫醒脾,醒的什么脾啊,就是使這個脾能暢達運化開來叫做醒脾,睡醒了嘛,一覺醒來了可以到處走走看看嘛,能夠四處暢達游玩,這個就叫醒脾的意思,那么也就是說只有芳香的東西它才能很好的醒脾,其它的醒脾很困難,除非很多味道很不錯的,開胃嘛,開胃和醒脾是相輔相滋的,味厚重的,味道特別濃重的好吃的這可以開胃,吃山楂開胃啊,喝開胃酒可以開胃啊,但是聞到很芳香的花香啦,或者是自然地一種醒脾的香味啊,就能很好的達到了醒脾,所以說如果脾有濕,運化不開停滯中焦,大家一定要用芳香的東西把脾醒開,比如一聞花香你的整個身心舒暢,這個舒暢從哪兒體現呢?就從這個脾氣暢達而流運四肢這一塊體現的,沁人心脾,古人用詞非常講究,沁,什么叫做沁呢?它不是入,它也不是灌,也不是住,住就是留住的住,灌,就是灌入的灌,它是沁,大家可以仔細理解這個沁字的含義,它就是像小雨潤如酥一樣,或著就是說直接就能體會到滲入,滲入也不能很好的形容這個沁字,沁人心脾,使心神蕩而脾氣醒。
      所以學中醫啊,一定要掌握住神用,這個神和這個用是主宰我們整個人身運化的關鍵所在,如果沒有了神運,我們這整個體啊都是死體,他不會讓我們產生一種積極地、蓬勃向上的、生命不息、流延不窮的這種境況,所以說五臟也好啊,五行也好啊,這個神用非常重要。如果這個用不能依附于體,他就不可能存在,就是游魂。如果這種體失去了用,它就是僵尸。體用互滋互助,自然才有旺盛的生機,各種植物啊,動物啊,乃至我們很多看不到摸不到的這種潛在的生命體,所以今天我和志一老師主要跟大家溝通一下五臟體用、五味體用的這個表現,大致就是這么一個意思。
      比如說肝病,很多慢性肝炎或者說肝硬化腹水,他這個用不好了,這個用是升達之氣,升達暢通之氣,肝主升,你整天灰心喪氣,工作上失志不得意,各方面非常不順,它整個的生機被阻遏了,肝用就發揮不了作用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肝郁氣滯。那么這個肝用發揮不了作用直接導致它回來克這個體,導致整個肝體也發生了不好的變化,比如硬化了,原先是柔的,這個生機像煙囪一樣徐徐的向上導發,那么這種向上的冉冉的生機被阻遏之后,直接導致整個的出現臃腫,下面調柔的肝體也慢慢的變成僵硬的狀態了,這就是肝硬化的實質。
      所以這時候治療這個肝硬化一是滋其體二是暢其用,就是說酸辛并用,所以說白芍是必須加的。有人說肝硬化應該辛以散之,不斷地加些芳香燥烈的藥去舒暢這個淤滯的肝氣,正好像和劑局方很喜歡用這個辛散的藥一樣,結果導致這個病情會有加重的可能。有一些醫家也論述過,就是由于用不能暢達,導致體之滋性也相應改變,這個時候你要治他肯定是從兩方面著手了。如果是單純辛散,那么脾意已經衰了,你再去散它,沒有資糧去暢達,本來是調柔的肝臟,它在這種體下已經顯不了用了,所以說要用白芍去柔肝,我們通常所講的白芍柔肝的道理就在此。這也不能說是破陰結以行陽,因為肝硬化這種病人都是緩慢形成的,不可能一天一夜就肝硬化,應該是柔肝而不應該是破陰結,因為破它有一個強力嘛,必須徐徐而導之,你不能說是用三棱、莪術這樣的藥物不斷地破肝陰、破肝血,這樣對肝體會有進一步的損害,所以說治肝硬化這樣的病癥你不能急,最好的藥就是白芍。對于滋體來講,因為白芍它是稟這個酸之正氣嘛,然后再少少的用辛散的藥去疏散肝陽,不能用過急的藥,比如說,不能用川芎、羌活、白芷這樣的藥,包括三棱、莪術、川楝子這樣的藥,不能把它作為主藥,可以作為輔藥,暢其陽而不是很生硬的去發散、去行陽。因為時間關系,具體的治療方案我就不再說了,只是拋磚引玉,告訴大家這個體用互滋的道理。
      任何東西你要照顧到體,同時也要照顧到用。體就是一種狀態,狀態不利于我,我要改變這種狀態,如果這種狀態很虛弱,我要補益這種狀態。所謂暢其用,就是我的整個的神用,在每一方面,這種神用是否被阻滯或者是改變了方向,如果被阻止或是改變了方向,我們要糾正過來。第三點,就是體用不要用強,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嘛,比如原先我想考大學,但是由于受到挫折我自己不想考大學了,那么你說通他考大學需要費以時日,不能一下子給他扭轉過來。那同時體也是這樣,我原先身體強,現在身體不好,我不能說一天叫我身體好,要慢慢下功夫,也就是小滋其體,小暢其用,掌握一個度嘛,這是治病的大原則。剛才給大家講了一個肝的體用,那么同理,肺的體用,心的體用,和腎的體用都可以這樣來考察。現在我們作為一個醫生,大部分病應該都是三分治七分養,你想靠中藥絕對的調過來不現實。
        
      有人問:體和用是不是類似于功能和器官的關系?
      答:可以這樣說,但是不能完全和這個體用相契合。因為我們盡量用古人的言語去表達,可以舉一些很生動的例子,但是你用功能和器官,器官這也不好說呀,器官本身就是分體用的,你非要把功能和器官扯開,這個不好,你可以這樣說,器官的體和器官的用。如果你認為體是器質,用是功能,也可以這樣來說。最好還是剛才所說的,我在哪兒我想干什么,中醫是這樣認為的,任何一點它都有我和想,因為這叫有情世間嘛,我就是體,想就是用,你從這方面不斷地去理解就可以了。
      有人問:心的體用關系有特殊性嗎?
      答:是這樣的,剛才只講了肝體陰而用陽嘛,體聚而用散,肺是體散而用聚,那么心,你可以這樣來理解,在外面來說,心主火,它是體散而用散,它達到了極致,它的體已經完全充滿運動了,你也不能說是散,應該是運動、運轉,體運轉而用運轉,兩個都是運轉的。這個很有意思啊,他中間有一個陰氣,作為里面的一個核心,這個核心如果你把它說成體的話,那就是體陰而用陽了,如果把外面這個心包說成體的話,那么它的心體應該是開的,體是開的,而用是在動,體開而用動,跟腎是相反的嘛,體閉而用靜,一個是靜守,體也是閉的,用也是靜的,這正好跟肝和肺是不一樣。關于心腎今天沒有時間講了,因為心腎很有意思。大家可以這樣來理解心腎,理解了龍卷風你就理解了什么叫做心,理解了蠟燭就理解了什么叫做腎,這個我們可以留在下一堂來說這個心腎,因為心腎是水火嘛,它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說明白的,如果說的深而又不徹底那么會產生更多的疑惑,龍卷風是心,蠟燭是腎。
      問:心是體陽而用陽,腎是體陰而用陰?
      答:你可以說心是體陽而用陽,腎是體陰而用陰。可以這樣來說,如果從后天循環來講的話,這個水火它是立極的,它是立到兩端都是太陰太陽,那么從兩端奔走到對方就是肝和肺。如果我們拿方位來講,上下方位來講,就是這個腎呢居于地下而安于地下,它的用也在地下,心在上邊而安于上邊。那么中間有兩個東西不是這樣安于的是交通的。所以說這個心腎不好講嘛,今天志一老師也說了,有一個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嘛。它是一個交通的過程,這個是藏在里面的,那么在下邊不安于下邊想往上走呢就是肝,在上面而不甘于在上呢,想往下走的就是肺。
      問:苦發還是苦降?
      下面我大致說一下這個苦是降還是發?你看幾乎所有人都回答這個苦是降,那么大家可以搜一下《黃帝內經》有沒有苦是降的明文,現在大家就可以搜,我記得以前跟大家講過這個問題,大家現在就可以搜這個苦是降的明文有沒有,苦以降之或者說苦降,大家搜一下。如果大家堅定的認為苦是降,那么有很多道理需要我們進行探討。
      你看有人說苦是涌泄,酸苦涌泄為陰嘛。你看剛才道之找到了:“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降之”。大家可以搜一下“苦以發之”有沒有。這樣跟大家說一下,如果說苦是火性的話,那么他的正解應是苦以發之。以苦發之,大家可以搜一下,以苦發之有多少條。那么后來我們學中醫都不講,幾乎再也沒有涉及到以苦以發之這個論調,都是苦降辛開,慢慢的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把苦說成是降了,其實不符合內經的對苦正確的理解。苦以降之,只是這個苦作為他的延伸出來的一個性質,而不是它的本來的性質。你看,辛以散之,苦以發之,酸以收之,咸以軟之,甘以緩之,這個是五味的正解。那么苦以降之,這個降只有一條嗎,“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降之”,他這個降之已經不是苦的正解了。關于為什么會降,一會咱們可以討論。
      剛才給大家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手榴彈扔出去爆炸。這個苦我是這么認為的,這個五味他也有體用,今天可能時間太倉促了,我們只以苦為例,苦的體是聚的。大家可以看一下,很多食物它的里面聚了很多濃汁最終沒有散開,它是一個苦的,沒有長開,長開就是甘的,沒有長開就是苦的,或者里面聚的毒素或是聚的能量很強那叫苦,苦通心嘛,所有的能量聚在心,使心能夠不斷地波動,供給整個周身的運轉,這個叫做苦,就是能量和意識的凝聚。我們講氣道中醫,無非是講升降開合聚散,那么苦就是氣之所聚,聚的很緊叫做苦,所以大家一定要充分的來理解啊,凡是苦味的東西里面都含有很豐富的物質,聚在一起就苦了。它一發就甜了,氣一散開,很緩和的一散,散的過程是辛,散開了就是甘味,那么收在一起是苦,凝聚在一起而不化就是咸。那么由這個咸啊凝聚不化想往外開,開的過程就是酸。那么佛家講嘛,大苦聚嘛,聚在一起就是苦的,這就手榴彈,苦就是手榴彈嘛,把這個所有的炸藥放在彈皮里面包裹好準備爆炸,沒有爆炸前聚在一起這叫做苦,苦的體,這個大家一定要跟上思路啊,這是苦的體,那么扔出去一爆炸這就是苦的用,爆炸了怎么了,所有的彈片向外發散,這叫發。所以說《黃帝內經》一再強調苦以發之,這是苦的正解,沒有說是苦以降之嘛,如果降那就是水了,不是火了,水潤下,火炎上嘛,苦是發的,向外發。
      你看我們的梔子豉湯,梔子它是苦的,所有的微苦包括這個大黃、黃連,不是有一個大黃黃連瀉心湯嘛,拿水泡一下喝了嘛,那個都是發泄,是胸中有邪,拿這個苦味,微苦之味,稀煎,喝了以后到胸中一發,這個邪氣就散掉了,它不是降下來了,大家一定要清楚,不是降下來了,是發開了,那比如說我們講這個各種瀉心湯啊,它是用苦味把這個心下的邪氣給破開,發散開來,然后隨著胃氣的下降這些邪氣走下去了,千萬不要認為這個苦喝下去之后苦帶著這個味往下墜,那是鎮,不是降,不是苦的本意,這個大家一定要理解一下。那么酸苦涌泄為陰是苦味能是人便溏,它是由于苦聚這個體,脾胃受不了了,你下去之后這個體很沉嘛,聚了很多能量嘛,它的發還沒有顯現出來呢人先拉稀了,這就是它的體作用在人體導致的好像下降涌泄這個拉稀這個原因,跟大黃一樣,大黃那個發性還沒有顯出來呢大黃的這個體啊,陰寒的這個體啊,這個性啊,這是一個苦寒的,是寒性和這個苦的聚性到了腸胃使腸胃受不了,在下面再加芒硝啊直接就走了,這就是承氣湯的意思,那么單就這個大黃如果說你配以干姜去制了它的寒性并且辛,大黃的泄性就表現不出來了,它就疏散到全身這樣一個發散的作用,能夠活血嘛,所以說大黃為什么活血呢?道理就是他這個發力體現出來的。
      有人說奶糖也是聚在一起的物質,這個會有很多人是奇怪,任何東西都是聚在一起的物質,但是我所說的聚不是物質層面的聚,是里面的氣機在聚,奶糖這個我們《黃帝內經》講了,甘味氣小,弱也,流于脾胃當中,氣不能往上走也不能往下走,它達不了上焦,也不能下到下焦,它停在中焦,這個大家一定不要從簡單的物質方面說什么是聚什么是散,那么任何一種味道都是凝聚產生的嘛,那么五味都是聚合而成的。你不能這樣來理解。
      看看大家有什么問題,因為這樣會講的很亂,因為本身這個五味啊你想搞明白就很不容易。這包括五臟,很多人研究了幾十年了他一直在這方面存在著困惑啊或者一定的偏見。或者對經文的不理解,都會存在的。大家回去以后可以回味一下苦以發之的道理,微苦則發,大苦它的體就體現出來了,大苦胃受不了,別說大苦啊,大酸也會使腸道受不了,也會導致便溏,包括大辛,你看吃辣椒吃多了他腸胃也不行,也都下去了,大咸那更是,所以說有一個腸胃的耐受力和真氣的耐受力的問題,包括酸苦涌泄為陰用的都是體,而不是用的酸苦的用。看看這里面有沒有問題。
         
      如果說你明白了這五行和五味的體用,在用藥方面或是對生理病理的理解會活潑更全面。你看前面《黃帝內經》說了嘛,少火生氣,壯火食氣,就是這個微苦則發,大苦則泄的翻版。所以我們想用苦的發散就用微苦,所以來講,你看黃連3克點一點,不要多,大黃泡一下這個都會導致一個發性的存在,薄則通嘛,《內經》上說薄則通,味厚則泄。
      問:大酸大苦跟用量有關系嗎?
      這個當然有關系了,你看與用量、煎法都有很大的關系,這個煎濃了,煎稀了跟這個性能發揮都不一樣,就跟你做一碗面條,鹽擱多少,跟口感和下胃之后的感受有很大的區別的,咱就說黃連,你要濃煎的話,他這個用還沒有顯呢,胃已經受不了直接走大腸了,所以說我建議大家如果說開方常用的方子最好煎出來自己嘗一嘗,是酸了、甜了、苦了、辣了,你嘗一嘗你會能夠自己有一個體會。那你說跟這個用量的關系怎樣?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啊,昨天和今天吃了不同批次的,就是我嘗了一下不同批次的六味地黃丸,同仁堂的六味地黃丸,甜中帶酸這個沒有問題,但是昨天吃的能夠吃出帶著丹皮的辛味來,丹皮的辛味很有意思,大家可以嘗一嘗,今天我吃就沒有吃出來這個丹皮的辛味,對于這個用藥啊,你就能知道這里面這功效上的差別,今天就說到這兒吧,看看志一老師還沒有其它的,然后咱們可以再接著討論一下。
      這個熟地對胃刺激都是有的,因為熟地畢竟是陰寒的嘛,也不能說是陰寒的,熟地雖然是溫性的,但是熟地它稟的這種厚味啊,厚重之味很多人脾胃弱的受不了,看脾胃的強弱了,一般用量在10—30克都可以。還有根據病人的情況了,從小劑量開始試用嘛,若沒有不良反應可以往上加量,最好配一些陽藥,陽分的藥。
      問:什么時候用苦的體,什么時候用苦的用?用量來調嗎?
      答:關于任何一個藥下肚之后他這個藥的體用他都會互顯的,那么你只能根據量上、濃煎、稀煎和其他藥的配合來調,比如很多藥它是互相制衡的嘛,你是制衡它的體還是制衡它的用。比如說這個小青龍湯吧,小青龍湯比如說它是一個發散的一個藥,溫肺發散的一個藥,里面有干姜細辛麻黃桂枝,這些都是辛散的藥,它想把這個寒邪和水飲之氣通過辛溫之氣解出去,那同時又有五味子和白芍的牽制,那這時兩個用意嘛,一個用意是使藥不至于過燥,這個用的白芍和五味子的體,尤其是白芍的體,第二個,主要是用的五味子和白芍的用,這里面五味子的用體現的更明顯一些,也就是說使發散不至于太過,收中有發,發中帶收,那么這樣的互相有一個制約和協調嘛,因為你這個發散的勁兒不能大了也不能小了,有一個混合的勁兒就要辛酸并用,這個是用藥的一個基本原則。一般都不是寒熱并用,這個大家一定要了解啊,一般配藥啊,經典方子上配的藥都不是寒熱并用,都是五味并用,它的意思不是寒熱并用,這里糾正一下啊。
      有些用的是寒熱但是絕大多數不是寒熱去并用,你可以說是陰陽互用,滋陰藥里面加點陽藥啊,這些有些,舉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黃連瀉心湯,它是治“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黃連湯主之”我是想說呢,很多藥當中它的層次不是寒熱去并用的,你看這個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黃連湯主之,用黃連、干姜、桂枝、人參、半夏、大棗、甘草,那這里面后來有很多解釋說是寒熱并用,這胸中有熱用黃連的寒去胸中的熱,用干姜、桂枝啊去治胃中的寒,說胃中有邪氣,說胃中有寒氣,那么這種解釋就非常的牽強附會了,他這個方子在這里面不是寒熱去并用,而是五味去并用,可以打一下這句話。
      利用5分鐘給大家解釋一下,我直接這樣說吧,有機會可以大家解釋一下這個方子,這個所謂的胸中有熱胃中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黃連湯主之,這是中焦心下有一個邪結,使上焦和中焦的氣不相往來,說了嘛胃中有邪氣,有病邪結在那個地方,導致上焦的氣下不來,在上面產生的熱,腹中痛,邪氣與正氣相爭產生的腹中痛,同時導致了胃氣上逆的一種表現,欲嘔吐嘛,想吐沒吐出來,那么這時候用黃連瀉心湯啊用辛味以散之,用苦味以發之,或者苦味以破之,把這個胸中的邪氣破掉、散掉,就說把這個心下啊,心下胃中這個邪氣破掉散掉使上焦和中焦相通,達到了氣通而病愈的目的,用半夏的辛散,用桂枝的辛散,用干姜的辛散,去散邪。用黃連的苦去破邪,同時又達到了寒熱陰陽的相平衡,不使它過于寒也不使它過于熱,而不是用這里面的涼藥去治它的熱,用熱藥去治它的寒,那么這么解釋很多事情就沒有辦法再進行下去,這個給大家稍微給大家稍微說一下,也就是說大家以后在看方子的時候,在開方子的時候一定要把握住,你五味一定要互用的,只要不讓它過于寒、過于熱就可以了。寒熱不是主導,不要一派的涼藥也不要一派的熱藥,還要互用使它達到一個很平和的一個狀態使我們身體能夠承受。那么尤其對于中藥來說,主要是看五味的用法,當然補藥也是這樣,以后講方子的時候再來講。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又硬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二区| 欧美大bbbb流白水| 少妇粗大进出白浆嘿嘿视频|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麻豆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点击进入在线影院高清| 亚洲色拍拍噜噜噜最新网站| 福利免费观看体检区|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严洲 |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青青草原| 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类| 96在线看片免费视频国产|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蜜芽| 亚洲色拍拍噜噜噜最新网站| 西西大胆午夜人体视频| 色狠狠色婷婷丁香五月|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网禁呦| 特级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网站|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蜜桃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类|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试看| 日韩精品卡2卡3卡4卡5| 国产午夜A理论毛片|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伊人高潮影院| 无套后入极品美女少妇|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2020| 中文字幕国产日韩精品| 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超碰97|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巨胸美乳无码人妻视频漫画| 日韩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