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名言1、【韓非子名言】人之治民,先治者強,先戰者勝”(圣人治國,未等用刑,人民就服法,這樣國力就強大;未等開戰,就穩操勝券,這樣必勝無疑) 2、【韓非子名言】民之性,惡勞而樂佚(安息)。佚則荒,荒則不治,不治則亂,而賞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法家政治行不通)” 3、【韓非子名言】治民無常(沒有永恒不變的常規),唯法為治。法與時轉(法律隨時代而變化)則治,治與世宜(治國的措施適應社會現實)則有功” 4、【韓非子名言】好去惡,群臣見素”(君主不表現出好惡的感情,讓大臣們無法揣摩) 5、【韓非子名言】君無為于上,群臣竦懼乎下”(明君在上面無為而治,群臣在下面戰戰兢兢地辦事) 6、【韓非子名言】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帝王之道在于秘不可泄,運用之巧在于不為人所知) 7、【韓非子名言】掩其跡,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帝王要掩藏起自己的行跡,不暴露自己的觀點,使得臣下無從探測;要運用智慧于無形之中,不顯示自己的才能,使得臣下無從揣度) 8、【韓非子名言】主之道,靜退以為寶”“故明主觀人,不使人觀己” 9、【韓非子名言】群臣陳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責其功。功當其事,事當其言,則賞;功不當其事,事不當其言,則誅”(所以,讓群臣陳述其言,按照其言讓他辦事,然后按照其事責成其成功。如果大臣功效卓著,言行一致,就對他賞賜;如果功效甚微,言行不一,就對他誅罰) 10、【韓非子名言】下有信數(規律)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再有智能也有辦不成的事);二曰力有所不能舉;三曰強有所不能勝” 11、【韓非子名言】故大臣之祿雖大,不得借威(耀武揚威于)城市;黨與(黨羽、仆人)雖眾,不得臣(擁有)士卒。故人臣處國無私朝(沒有自己的小朝廷),處軍無私交” 12、【韓非子名言】失其神,虎隨其后;主上不知,虎將為狗”(君主喪失神威,那么奸臣就會步步緊逼;如果主上對此不了解,兇猛的亂臣賊子會偽裝成忠實的狗) 13、【韓非子名言】其懷,奪之威。主上用之,若電若雷”(探測臣子的意圖,剝奪他的權勢。主上使用殺伐大權,要象電閃雷鳴般迅速猛烈) 14、【韓非子名言】臣為學,門子好辯,商賈外積,小民右丈者,可亡也”(群臣推崇諸子學問,門客喜歡辯論,商人將財物囤積于境外,小民持械好斗的,就可能亡國) 15、【韓非子名言】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 16、【韓非子名言】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者正。 17、【韓非子名言】虛靜無事,以暗見疵。 18、【韓非子名言】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 19、【韓非子名言】君無見其所欲。 20、【韓非子名言】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 21、【韓非子名言】人主好賢,則群臣飾行以邀君欲,則是群臣之情不效。 22、【韓非子名言】群臣見素,則大君不蔽矣。 23、【韓非子名言】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賢而有功,去勇而有強。 24、【韓非子名言】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看見就好像沒看見,聽到好像沒聽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25、【韓非子名言】君見惡,則群臣匿端;君見好,則群臣誣能。 26、【韓非子名言】倒言反事以嘗所疑。 27、【韓非子名言】職可以眾求(靠黨羽之眾取得),爵祿可以貨得(以錢財買到)者,可亡也” 28、【韓非子名言】之折也必通蠹,墻之壞也必通隙。然木雖蠹,無疾風不折;墻雖隙,無大雨不壞。萬乘之主,有能服術行法以為亡征之君風雨者,其兼天下不難矣”(樹木的折斷一定是通過蛀蝕,墻的崩塌一定是通過裂縫。然而樹木雖有蛀蝕,沒有疾風是不會折斷的;墻雖有縫隙,沒有大雨是不會倒塌的。強國的君主,如果能運用法術作為急風暴雨去摧毀已有滅亡征兆的國君,那么兼并天下是不難的) 29、【韓非子名言】制在己曰重,不離位曰靜。重則能使輕,靜則能使躁。 30、【韓非子名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 31、【韓非子名言】眾人助之以力,近者結之以成,遠者欲之以名,尊者載之以勢。 32、【韓非子名言】君人者釋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則君反制于臣矣。 33、【韓非子名言】使殺生之機,奪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34、【韓非子名言】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 35、【韓非子名言】愛臣太親,必威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 36、【韓非子名言】人主無威而重在左右。 37、【韓非子名言】佯愛人,不得復憎也;佯憎人,不得復愛也。 38、【韓非子名言】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 39、【韓非子名言】臣太親,必危主身;人臣太貴,必易(改變)主位” 40、【韓非子名言】乘之君(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君,指中等國家得君主)無備,必有百乘之臣在其側,以徙其民而傾其國;萬乘之君(指大國之君主)無備,必有千乘之家在其側,以徙其民而傾其國”(如果千乘之君不防范,則必有百乘重臣窺隙候變,從而奪得臣民,改朝換代;如果萬乘之君不防范,則必有千乘重臣鼾睡于側,伺機篡國奪權) 41、【韓非子名言】為其國,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將聚眾” 42、【韓非子名言】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戰(君臣之間一天有上百次沖突)” 43、【韓非子名言】道之君,不貴其臣;貴之富之,彼將代之” 44、【韓非子名言】主之利相與異者也。何以明之哉?曰: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無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勞而爵祿,臣利在無功而富貴;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黨用私”(君與臣得利益是相反的,何以見得?答:主上的利益在于尊賢使能,而臣子得利益在于無能而任官;主上的利益在于按功行賞,而臣子的利益在于無功受祿;主上得利益在于使用能人,而臣子的利益在于結黨營私) 45、【韓非子名言】奸臣皆欲順人主之心,以取親幸之勢也。是以主有所善,臣從而譽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毀之。凡人之大體,取舍同者則相是也,取舍異者則相非也”(大凡奸臣都想順從君主的心意,以取得被寵幸的權勢。所以,君主所喜歡的,大臣順著恭維;君主所憎惡的,大臣跟著詆毀。大凡人的一般情況是,愛憎相同的就相互肯定,愛憎不同的就相互否定)“夫安利(安全有利)者就(趨之若鶩)之,危害者去(避之不及)之,此人之情也” 46、【韓非子名言】主之患(毛病)在于信人。信人,則制(受制)于人” 47、【韓非子名言】為人臣者,窺覘其君心也無須臾之休,而人主怠傲處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弒主也”(所以,作為臣子的,沒有片刻停止他的窺視君主的活動,而君主疏忽傲慢地處于上位,這就是為什么世上有劫君弒主的事發生的原因) 48、【韓非子名言】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愛則親,不愛則疏” 49、【韓非子名言】借其權勢,則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權勢也”(大權旁落,于是君與臣的位置發生變化。這就是說,不能將權勢讓給大臣) 50、【韓非子名言】人行事施予,以利之為心,則越人易和;以害之為心,則父子離且怨”(所以一個人做事和幫助人,如果一心考慮對別人有利,那么與疏遠的越國人也能和諧相處;如果一心考慮對自己有害,那么父子之間也會分離和仇怨) 51、【韓非子名言】明主之治國也,明賞(明確地行賞),則民勸功(勸勉立功);嚴刑,則民親法(重視刑法)” 52、【韓非子名言】勢者,非能必使賢者用之,而不肖者不用之也。賢者用之則天下治,不肖者用之則天下亂”“勢者,養虎狼之心而成暴亂之事者也,此天下之大患也” 53、【韓非子名言】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惡,故賞罰可用;賞罰可用,則禁令可立而治道(治國的手段)具(具備)矣” 54、【韓非子名言】莫如厚,使民利之;譽莫如美,使民榮之;誅(誅罰)莫如重,使民畏之;毀(叱責)莫如惡(厲害一些),使民恥之” 55、【韓非子名言】君盡己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上君盡人之智” 56、【韓非子名言】戚妻子,質也;爵祿厚而必,鎮也;參伍責怒,固也。賢者止于質,貪饕化于鎮,奸邪窮于固。忍不制則下上,小不除則大誅,而名實當則徑之。生害事,死傷名,則行飲食”(親戚妻兒,可作為人質,加以軟禁;爵祿豐厚,可穩住對方;相互制約,可束縛對方。賢者由于有人質而不敢有任何活動,貪婪的人由于有高官厚祿而使他的野心暫時得以歇息,奸邪的人由于有相互制約而無計可施。容忍有罪過的人而不加以制裁,臣下就會侵犯君上;小的奸邪不除掉,就會導致大的誅殺;罪名與罪行相符,就直接殺掉他;讓他活著礙事,處死他又名不正言不順,就在飲食中投毒而加以暗害) 57、【韓非子名言】主兼行上下,故奸無所失。伍、閭、連、縣而鄰,謁過賞,失過誅”(明君同時監視上層與下層,所以不會漏掉一個奸賊。使各級組織:伍、閭、連、縣都象鄰居,互相監督,告發壞人的就進行獎賞,放走了壞人的就加以誅罰) 58、【韓非子名言】不參,則無以責下;言不督乎用,則邪說當上”(君主聽言不加以檢驗,就無法責求臣下的事功;不督促說話切合實際,邪說就會迎合君主)“明主之道,臣不得兩諫,必任其一語;不得擅行,必合其參,故奸無道進矣”(明君的為君之道是:臣子不得有兩種進說之辭,必須僅持一種;不得任意行動,必須合乎他的言論,這樣,奸臣就沒有空子可鉆了) 59、【韓非子名言】義示則主威分,慈仁聽則法制毀”(表彰個人品行,就分去了君主的威勢;聽信于仁義說教,就敗壞了法制) 60、【韓非子名言】主之道,臣不得以行義成榮,不得以家利為功,功名所生,必出于官法”(英明君主的治國之道是,臣民不得因給私家謀利而得到功名,功名的取得,必須根據國家的法律) 61、【韓非子名言】術:一曰眾端參觀,二曰必罰明威,三曰信賞盡能,四曰一聽責下,五曰疑詔詭使,六曰挾知而問,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七術是;第一,從各個方面考察臣子的言行,第二,有罪必罰,以顯示君王的威嚴,第三,對有功者賞賜講信用,尊賢使能,第四,逐一聽取臣子的主張,然后責求他們的功效,第五,用不確切的詔書詭詐地指使臣下,看他們是否忠誠,第六,明知故問,以考察臣下是否說真話,第七,故意顛倒著說、反過來做,以刺探臣下的實情。這七種方術,是君主經常用到的) 62、【韓非子名言】主之道;一人不兼官,一官不兼事;”(英明君主的治國之道是;一個人不兼任其它官職,以防越位;一個官吏不兼管其它事情,以防侵權) 63、【韓非子名言】不容細,私告任坐使然也。”(再細小的奸邪行為都不容發生,這就是私人告密和連坐受刑所起的作用) 64、【韓非子名言】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為人臣不忠,當死;言而不當,亦當死” 65、【韓非子名言】當今之時,能去私曲(謀私利的歪門邪道)就公法者,民安而國治;能去私行(謀私行為)行公法者,則兵強而敵弱” 66、【韓非子名言】明主使法擇人,不自舉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敗者不可飾,譽者不能進,非者弗能退”(所以,英明的君主按法律考核選拔人才,不讓臣子予智自雄;按法律衡量功績,不讓臣子自視有功。人才不被埋沒,過失不被掩飾,并不憑聲譽決定進用,也不應誹謗斥退官員) 67、【韓非子名言】法,所以禁過外私也;嚴刑,所以遂令懲下也”(峻法是用來禁止過失、排除私心的,嚴刑是用來執行命令、懲罰臣下的) 68、【韓非子名言】不阿貴,繩不撓曲”(法律不會奉迎顯貴臣子,就像墨繩不會避繞木頭的彎曲之處一樣)“刑過(懲罰過錯)不避大臣,賞善(賞賜善舉)不遺匹夫” 69、【韓非子名言】民之軌,莫如法;厲官威民,退淫殆,止詐偽,莫若刑。刑重,則不敢以賤易貴;法審,則上尊而不侵”(統一人們的行為規范,沒有比法律更好的;整飭官吏,威懾民眾,消除荒淫怠惰的行為,禁止欺詐虛偽的風氣,沒有比用刑更好的。刑罰重,低賤的人就不敢侵犯高貴的人;法律嚴,君主就受人尊重而不被侵凌) 70、【韓非子名言】主使人臣雖有智能,不得背法而專制(違法而專權);雖有賢行,不得逾功而先勞(搶功而代勞);雖有忠信,不得釋法(放棄法律)而不禁,此之謂明法” 71、【韓非子名言】危在是非,不在于強弱;存亡在虛實,不在于眾寡” 72、【韓非子名言】者,藏之于胸中,以偶眾端而潛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術是藏于胸中,以處理各種事宜而且暗中操縱群臣的權術。所以,法越公開越好,而術則不要顯露出來)“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權術就是,根據能力授予相應的官位,按照名位而責求實際的功效,穩操生殺予奪的大權,約束群臣的有能力者) 73、【韓非子名言】無術則蔽(受蒙蔽)于上,臣無法則亂于下,此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手段)也” 74、【韓非子名言】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萬乘之君的禍患,在于大臣的權勢太重;千乘之君的禍患,在于對左右太信任,這是君主所共有的患害) 75、【韓非子名言】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說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龍作為一種動物,柔順時可騎著玩。但它的頸下長有一尺長的逆鱗,如果有人觸動了它,就會傷人。君主也有逆鱗,游說的人如果能不觸犯君主的逆鱗,則離成功差不遠了) 76、【韓非子名言】故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77、【韓非子名言】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時,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勢位” 78、【韓非子名言】人之所以為治道者三;一曰利,二曰威(威嚴),三曰名(通過宣傳教育使得行為名正言順)。夫利者,所以得民也;威者,所以行令也;名者,上下之所同道也。” 79、【韓非子名言】令不聽從,謂之勇。少欲、寬惠、行得,謂之仁。私學成群,謂之師徒。” 80、【韓非子名言】宜禁其欲,滅其跡。夫卑名危位者,必下之不從法令、有二心、務私學、反逆世者也;而不禁其行、不破其群以散其黨,又從而尊之,用事者過矣。 81、【韓非子名言】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欲得民之心而可以為治,則是伊尹、管仲無所用也,將聽民而己矣。民智之不可用,猶嬰兒之心也。” 82、【韓非子名言】古競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謀,當今爭于氣力。” 83、【韓非子名言】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84、【韓非子名言】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85、【韓非子名言】行仁義者非所譽,譽之而害功;文學者非所用,用之則亂法。” 86、【韓非子名言】學者……其言談者……其帶劍者……其患御者……其商工之民……此五者,邦之蠹(害蟲)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養耿介之士(指法術之士),則海內雖有破亡之國,削滅之朝(滅亡的朝代),亦勿怪矣” |
|
來自: 玉森書館 > 《我的圖書館(264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