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備課應該如何進行才更有效? 俗話說:一支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院。只有搞好集體備課才能整體提高教學質量。 一、集體備課的好處: ①有利于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做到知識共享; ②有利于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③有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 ④有利于省時、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⑤有利于資料共享,提高教學質量; ⑥有利于增進老師之間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種交流、合作、研究的學術氣氛; ⑦有利于開發學校現有的教育資源,推廣學校優秀老師的教學經驗,縮短年輕老師的成長周期,節減學校培訓經費。 二、如何開展集體備課: (一)確定集體備課的組織形式及參加人員 (二)集體備課的實施原則——四定、七備、六統一 1、“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 2、“七備”:備思想、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學法、備教學手段、備教學過程。 3、“六統一”: 統一進度;統一目標;統一重難點;統一每一節課授課的共性內容;統一作業(課堂練習題和課后作業題,作業難度分三個層次);統一單元檢測試題。 (三)集體備課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流程: 基本程序: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正教案,課后交流、反思。 基本流程: 確立課題 —— 組內討論 ——確定主備(講)人(形成初案)——集體研討(形成共案 —— 個性化設計(形成個案)—— 教學實踐(跟蹤) ——課后交流、反思 ——二次——資料保存 (四)個人初備: 基本要求 :腦中有綱(標)、腹中有書 、目中有人 、心中有法 、胸中有案 。 具體要求:1、備思想:2、備教材:“八點備課法”——重點、難點、弱點、疑點、考點、易錯點、易混點和盲點。 (1)依據“全冊備課—單元備課—課時備課”的思路,準確備出單元、章節的重、難點以及解決重點的方法,突破難點的手段。 (2)深入研究教材,創新教學手段。 (3)備出教參上沒有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財富(來于教參,又高于教參)。 (4)備出章節之間知識的過渡、銜接、拓展和深化。 (5)備問題的預設及設計意圖 3、備學生: 充分了解學情,備出不同層次及不同要求。 以學生為本,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以學生為出發點,備出切合學生發展需要的教案。 4、備教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5、備學法:預習法、指導法、設疑法等,對學生要進行學法指導。 6、備教學手段:要詳細列出教學手段,包括課前準備,課后鞏固等。 7、備教學過程: (1)引入 (2)教學環節 (3)問題的預設與生成的處理預案 (4)總結 (5)板書設計 (6)練習設計(課堂和課后) (五)集體研討 在集體研討活動中,主備教師要提供給本組教師統一的教案,然后由主備教師(中心發言人)說課。說課要涵蓋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說教學內容: 包括教材內容,教學目標,教材處理。 2、說學生: ①分析學生知識能力水平,說學生在本章、本節、本課的知識積淀。學習本節課可能出現的知識障礙等困難及解決的對策。 ②分析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及根據其特點所采取的教學對策。 ③說教案的可適性。 3、說教法: 說本課選擇何種教學方法及其教育理論依據。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①要說出本節課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據的教學原理或原則。 ②要說出本節課所選擇的一組教學方法、手段,對它們的優化組合及其依據。無論以哪種教法為主,都是結合學校的設備條件以及教師本人的特長和學生實際而定的。要注意實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種教學方法,要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提倡教學方法的百花齊放。 ③要說明教師的教法與學生應采用的學法之間的聯系。 ④要重點說說如何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的方法。 4、說學法: 說本課擬教給學生什么學習方法,培養哪些學習能力。具體要說清: ①針對本節教材特點及教學目標,學生宜采用怎樣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它,這種學法的特點怎樣?如何在課堂上操作? ②在本節課中,教師要做怎樣的學法指導?怎樣使學生在學會過程中達到會學?怎樣在教學過程中恰到好處地融進學法指導? ③學法指導包括課前、課中、課后等。 5、說教學手段 : 教學手段要有多樣性、可選擇性,要符合學校和學生實際,要有具體要求,如課前準備、學生資料收集等。 6、說教學過程 : 說教學過程是說課的重點部分,要求做到: ①說教學全程的總體結構設計,包括預習、教學、訓練、復習的安排。 ②說教學環節的安排,包括如何引入新課、如何進行新課學習、如何鞏固新課成效,以及如何過渡銜接。 ③說教學重點、難點的教法設計。 ④說板書的設計,包括板書的內容,在教學中的展開程序,板書與教學的關系。板書設計要有針對性、概括性、科學性、藝術性和實效性。 ⑤說作業設計:A、說每一個作業(練習)題設計的意圖和目的。B、說學生在“作業”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力爭在課堂教學中先期解決(預見性)。C、說不同層次的作業及對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D、在下次集體備課或教研會上,說反饋后的鞏固訓練。 ⑥說教學反饋,要對教學過程作出動態性預測,考慮到可能發生的變化及其調整對策(預設與生成的處理)。 (六)修正教案 在集體備課中,中心發言人說課,老師們共同探討、相互補充,使得教案內容更加充實、完善。但教案千萬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則就沒有創新精神。 要做到:1、每一位教師在集體備課中都應當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集思廣益。 2、每一位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要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不同的教學對象,自己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各人可依據本班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進行二次備課,使教案具有個性化特征。 3、教案上要有圈點、修改、補充、拓展和教后反思等記錄。 (七)教學實踐(重點跟蹤) 經過備課組研討過的教案是否可行還有待于考證,因此,有必要進行跟蹤聽課進行檢驗,以便得到總結、提高,備課組成員之間要互相聽課、取長補短。 一個完整的備課過程應有五個階段:準備階段,分析階段,創造階段(編寫教案),提高階段(二次備課,調整和修改教案),總結、反思階段。課后交流,就是對備課的總結階段。備課組教師在集體備課情況下授課,要進行交流,對教學進行反思,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以揚長避短,促進今后教學的進一步開展。 (九)資料保存 保存資料,供以后研究和參考。 三、集體備課應注意的問題: (一)集體備課活動應遵循的七個原則: 1、合作性 2、實效性 3、研究性 4、創新性 5、統一性(辯證的統一 ) 6、超前性 7、完整性 (二)集體備課時教師要樹立以下四個意識: 1、合作意識 2、整體意識 3、超前意識 4、反思意識 1、正確處理好個人鉆研與集體討論的關系。 2、正確處理好備課與試講的關系。 3、正確處理好骨干領路與培養新教師的關系。 (四)集體備課要克服四種現象: 現象一:集體備課成了“大雜燴”。 現象二:集體備課成了“集體剽竊.”。 現象三:集體備課成了“一言堂”。 現象四:集體備課成了“木偶戲”,缺乏個性。 (五)集體備課要避免流于形式: (1)雖然定時定點,人也到位了,但各干各的事或東扯西拉聊一通,白白浪費時間。 (2)雖然有集體備課活動記錄,但無實質性內容。如只是知識點的羅列,提綱挈領,過于粗略,純粹應付學校檢查。 (3)雖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夠深入,質量不高。如:一位教師主備、主講,其他老師不愿意參與,個別老師留一手;一位教師備好后,不進行討論和研究,其他教師用,坐享其成…… (4)盡管研討比較充分,形成了一體化教案,但到了自己課上仍然用自己的一套。 希望老師們能在集體備課中不斷地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