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學生的學習錯誤 主題四 讓學習錯誤成為成長的契機 二、正確認識學生的學習錯誤 (一)從學生的自身成長規律來看 一方面,嘗試,然后體驗錯誤及其后果,是個體成長中的必經階段,它能夠讓學生學會從紛繁復雜的情境中選擇正確或最佳的方式和策略。換句話說,犯錯誤是個體積累解決問題經驗的過程。我們常常說:“教育要走在發展的前面。”假如我們讓學生重復計算“1+1”這樣簡單的算式,即使計算一萬遍他們都不會出錯,但這對學生來說毫無意義;相反,如果我們讓學生嘗試解決一個有挑戰性的問題,可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們會出現很多錯誤,但同時,他們也積累了很多的經驗,獲得了發展。 另一方面,教師往往給學生的想法劃定一個“標準觀念”或“標準做法”,只要學生的想法與此不同的,就被看成“錯誤觀念”。然而,這種做法是有悖于學生成長規律的。為什么?看看下面這個故事《魚心目中的鳥》,我們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一個小池塘里住著魚和青蛙,它們是一對好朋友。它們聽說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魚由于自己不能離開水而生活,只好讓青蛙獨自走了。這天,青蛙回來了,魚迫不急待地向它詢問外面的情況。青蛙告訴魚,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東西。比如說有一種奇怪的動物,它有兩條腿,一對翅膀,身上、翅膀上、尾巴上都長著漂亮的羽毛,可在高空中飛翔(如圖1)。魚認真地聽著,同時在腦海里勾畫出它心目中的“鳥”的形象(如圖2)。 故事中魚和青蛙的對話,可以視為一個學習的過程。表面上看,魚以為自己認識鳥了,頭腦里已經有了“鳥”的形象;但實際上,我們看到,它腦海里的這只“鳥”與真正在天上飛的鳥還有很大的差別。這就提醒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知識,就是真的掌握了。學生是有差異的,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不一樣,他們所理解的知識也會不一樣,其中難免就會有錯誤的認識。這也說明,錯誤的產生具有合理性。學習是學習者通過他們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策略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生的錯誤也是他們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建構的產物。因此,我們要正確認識到,錯誤是在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的,不應一味地將錯誤視為“洪水猛獸”,躲之不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