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自主意識如何培養2010-03-15 11:40:31 來源: 網易教育論壇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已經被人們普遍接受,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作為小學教師我認為: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系,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組織者。所以,新課程要求的學習方式應該是自主學習。 (一) 營造和諧的氣氛,促使主動參與 融洽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夠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 1. 激發學習興趣,創設樂學的課堂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引人入勝的啟發導入,扣人心弦的懸念設置,發人深思的巧妙提問,都能激發出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創設出樂學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樂于參與。 2 .加強情感交流,創設融洽的課堂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感極大的影響著教學的過程,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基礎是教學成功的前提,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教師走進課堂時面帶微笑,用和諧有神的目光看著學生,學生就能從目光中看出老師的親切,學習的快樂,從而以良好的心境參與到學習中去。 (二) 探索求新,創造發展空間。 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當“領銜主演”,要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自己思考、自己表述、自己總結。本次教育改革,要求我們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積極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并創造多種機會讓學生獨立學習,從而讓學生發揮自己的獨立性,培養學生托思管理。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和內心感受,有著不同與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就是說,學生有著獨特的個性。這意味著我們要尊重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具體生活,為每個學生富有個性的發展創造空間。 (三)和諧互動,重視人人參與 平等的師生關系讓教師和學生處于互動的積極的學習狀態之中,這樣能讓學生看到老師的求學精神,會激勵學生的好學熱情。同時在教學中也讓學生和教師相互走近,也會讓學生認識到老師也有缺點和不足,從而能教會學生正確的對待優點和缺點。同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免犯錯誤,在平等相互學習過程中,教師就不會尷尬,因為在平等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已經學會了如何面對這種情況,他們已經學會了正確的對待這種事情。這樣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他們共同對整個成長負責。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意味著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自主學習才能體現。 總之,在課堂上,我們最大限度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真正的自主學習,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使自主學習順利的開展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鮮活燦爛的面容。(路雪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