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常用祛風濕類中成藥簡表綜述
2010-06-06 01:48:34 來源: 華夏中醫藥網 顯示次數: 144 編輯:hpc 進入論壇
4.祛風濕類
方 名 |
組 成 |
功 用 |
主 治 |
用法與用量 |
規 格 |
毛雞藥酒 |
毛雞 當歸 川芎 白芷 紅花 赤芍 桃仁 千年健 茯苓 |
溫經祛風,活血祛瘀 |
產后眩暈,四肢酸痛無力,血瘀痛經 |
口服,每服15-30ml,每日3-4次 |
|
虎骨木瓜酒 |
制虎骨 木瓜 川芎 川牛膝 當歸 天麻 五加皮 紅花 續斷 白茄根 玉竹 秦艽 防風 桑枝 |
追風定痛,除濕散寒 |
風寒濕氣流入經絡而致筋脈拘攣,四肢麻木,骨節酸痛,口眼歪斜,歷節風痛 |
每次溫服15-30ml,每日2次 |
|
金雞虎丸 |
金毛狗脊 金櫻子 鳳凰雞 黑老虎等提煉制成 |
補氣益血,舒筋活絡,健腎固精 |
肝腎兩虧,四肢麻木,腰膝酸痛,夜多小便,夢泄遺精,失眠健忘 |
成人:口服2次,輕癥每次服15丸,重癥每次服30丸,小兒酌減,服時嚼破或濕潤后開水送服,7天為一個療程,癥狀減輕,繼續再服第二個療程;以后可減為每服10丸,再連服7-10天,鞏固療效 |
|
天麻丸 |
天麻 羌活 獨活 杜仲 牛膝 萆解 附子 當歸 地黃 玄參 |
祛風除濕,舒筋通絡,活血止痛 |
風濕疼痛,肢體拘攣,手足麻木,腰腿酸痛 |
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
大蜜丸每丸重9克 |
木瓜丸 |
木瓜 當歸 川芎 白芷 威靈仙 狗脊 牛膝 雞血藤 海風藤 人參 川烏 草烏 |
散風祛寒,活絡止痛 |
風寒濕痹,四肢麻木,遍身疼痛,腰膝無力,行步艱難 |
口服,一次30粒,一日2次 |
每10粒重1.8克 |
浠薟丸 |
浠薟草 |
祛風濕,利關節 |
風濕關節疼痛,腰膝酸軟,四肢麻木 |
口服,一次一丸,一日2-3次 |
每丸重9克 |
傷濕止痛膏 |
生草烏 生川烏 乳香 沒藥 生馬錢子 丁香 肉桂 |
祛風除濕,活血止痛 |
風濕引起的關節,肌肉痛 |
據痛處大小多少適量貼 |
|
狗皮膏 |
枳殼 青皮 大風子 赤石脂 赤芍 天麻 甘草 烏藥 牛膝 羌活 黃柏 補骨脂 威靈仙 生川烏 木香 續斷等43味藥 |
祛風散寒,舒筋活絡,消瘀止痛 |
風寒濕痹,癥見腰腿疼痛,肌膚麻木,跌撲損傷 |
溫熱化開,貼于患處,每隔7-10日換藥1次 |
分大小兩種,小者每張凈重15克,大者每張凈重30克 |

風濕病是西醫病名,此病多屬中醫痹證范疇,為臨床常見、多發的一種難治性疾病。 中醫認為風濕病的發生,主要與正虛、邪侵及痰濁淤血有關。在人體正氣不足時,風、寒、濕、熱外邪侵襲,痹阻肌肉、關節、經絡之間,致使氣血運行不暢,則出現肌肉筋骨關節疼痛、麻木、展伸不利,甚至關節腫大、灼熱、畸形。病久不愈,可致關節腫大、變形,疼痛加劇,皮下結節,肢體僵硬,麻木不仁,且諸癥頑固難愈。 中醫治療風濕病遵循辨證論治原則,首當辨明虛實寒熱。病屬實者,以肢體關節腫脹、疼痛、麻木為主癥,無正氣虛弱表現。病屬虛者,伴氣血損傷、臟腑虧虛證候。臨床治療風濕病通常按病證寒熱性質主要分為風寒濕痹與風濕熱痹兩型。目前各藥店里治療風濕病的中成藥很多,患者應根據自己的具體證型選用,才有可能取得好的療效。
一、 風寒濕痹 癥狀:肌肉筋骨關節疼痛、腫脹,肢體麻木,展伸不利,惡風畏寒,得熱痛減,遇冷痛增。舌苔薄白或白膩。風寒濕痹又有行痹、痛痹及著痹之分。行痹以感受風邪為主,肢體關節多呈竄痛,痛處游走不定;痛痹以感受寒邪為主,肢體關節痛劇,痛有定處,喜熱怕冷;著痹以感受濕邪為主,肢體關節腫脹,痛處固定,肌膚麻木、沉重。 治則:散寒、祛風、除濕、通經活絡。 中成藥:風寒濕痹沖劑、風濕關節炎片、追風透骨丸、疏風定痛丸、小活絡丹、寶光風濕液、風濕骨痛丸、祖師麻片、麝香風濕片、老鸛草膏、史國公藥酒、馮了性藥酒、骨刺消痛液、護骨酒、木瓜酒。 外用藥:骨友靈擦劑、麝香壯骨膏、天麻追風膏、狗皮膏。
二、 風濕熱痹 癥狀:肌肉筋骨關節疼痛,局部紅腫、灼熱,甚者痛不可及,得冷稍舒,或伴發熱、惡風、口渴、煩悶等全身表現,舌質紅,舌苔黃或黃膩。 治則:清熱、祛風、除濕、通經活絡。 中成藥:濕熱痹沖劑、二妙丸、四妙丸、痹隆清安片等。
三、 其他證型 癥狀一:若病人肌肉筋骨關節腫痛,而無局部冷熱與皮色異常,亦無喜暖或怕冷等全身癥狀,則多屬感受風濕之邪。 治則:以散風除濕為主。 中成藥:散風活絡丸、舒筋活血片、活絡丹、天麻丸、風濕關節炎片、昆明山海棠片、雷公藤片、正清風痛寧等,并可外用追風膏、傷濕止痛膏。
癥狀二:若病人肌肉筋骨關節腫痛,怕冷亦怕熱,關節局部喜暖亦喜涼,多為寒熱錯雜淤血阻絡。 治則:散寒清熱、通經活絡。 中成藥:通絡開痹片。
癥狀三:若風寒濕痹病人兼有氣血兩虛,可見面色萎黃、乏力氣短、自汗心悸、食少便溏。 治則:益氣養血。 中成藥:大活絡丹、活血通脈片等。
癥狀四:若風寒濕痹病人兼有肝腎虧虛,可見腰膝酸軟、神疲乏力、健忘尿頻、關節強直畸形或女子月經不調、男子陽痿遺精;偏陰虛者,頭暈耳鳴、五心煩熱、咽干盜汗;偏陽虛者,形寒肢冷。 治則:補養肝腎、強壯筋骨。 中成藥:健步壯骨丸、益腎蠲痹丸、壯骨關節炎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