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病是西醫病名,此病多屬中醫痹證范疇,為臨床常見,多發的一種難治性疾病. 中醫認為風濕病的發生,主要與正虛,邪侵及痰濁淤血有關.在人體正氣不足時,風,寒,濕,熱外邪侵襲,痹阻肌肉,關節,經絡之間,致使氣血運行不暢,則出現肌肉筋骨關節疼痛,麻木,展伸不利,甚至關節腫大,灼熱,畸形.病久不愈,可致關節腫大,變形,疼痛加劇,皮下結節,肢體僵硬,麻木不仁,且諸癥頑固難愈. 中醫治療風濕病遵循辨證論治原則,首當辨明虛實寒熱.病屬實者,以肢體關節腫脹,疼痛,麻木為主癥,無正氣虛弱表現.病屬虛者,伴氣血損傷,臟腑虧虛證候.臨床治療風濕病通常按病證寒熱性質主要分為風寒濕痹與風濕熱痹兩型.目前各藥店里治療風濕病的中成藥很多,患者應根據自己的具體證型選用,才有可能取得好的療效. 一, 風寒濕痹 癥狀:肌肉筋骨關節疼痛,腫脹,肢體麻木,展伸不利,惡風畏寒,得熱痛減,遇冷痛增.舌苔薄白或白膩.風寒濕痹又有行痹,痛痹及著痹之分.行痹以感受風邪為主,肢體關節多呈竄痛,痛處游走不定;痛痹以感受寒邪為主,肢體關節痛劇,痛有定處,喜熱怕冷;著痹以感受濕邪為主,肢體關節腫脹,痛處固定,肌膚麻木,沉重. 治則:散寒,祛風,除濕,通經活絡. 中成藥:風寒濕痹沖劑,風濕關節炎片,追風透骨丸,疏風定痛丸,小活絡丹,寶光風濕液,風濕骨痛丸,祖師麻片,麝香風濕片,老鸛草膏,史國公藥酒,馮了性藥酒,骨刺消痛液,護骨酒,木瓜酒. 外用藥:骨友靈擦劑,麝香壯骨膏,天麻追風膏,狗皮膏. 二, 風濕熱痹 癥狀:肌肉筋骨關節疼痛,局部紅腫,灼熱,甚者痛不可及,得冷稍舒,或伴發熱,惡風,口渴,煩悶等全身表現,舌質紅,舌苔黃或黃膩. 治則:清熱,祛風,除濕,通經活絡. 中成藥:濕熱痹沖劑,二妙丸,四妙丸,痹隆清安片等. 三, 其他證型 癥狀一:若病人肌肉筋骨關節腫痛,而無局部冷熱與皮色異常,亦無喜暖或怕冷等全身癥狀,則多屬感受風濕之邪. 治則:以散風除濕為主. 中成藥:散風活絡丸,舒筋活血片,活絡丹,天麻丸,風濕關節炎片,昆明山海棠片,雷公藤片,正清風痛寧等,并可外用追風膏,傷濕止痛膏. 癥狀二:若病人肌肉筋骨關節腫痛,怕冷亦怕熱,關節局部喜暖亦喜涼,多為寒熱錯雜淤血阻絡. 治則:散寒清熱,通經活絡. 中成藥:通絡開痹片. 癥狀三:若風寒濕痹病人兼有氣血兩虛,可見面色萎黃,乏力氣短,自汗心悸,食少便溏. 治則:益氣養血. 中成藥:大活絡丹,活血通脈片等. 癥狀四:若風寒濕痹病人兼有肝腎虧虛,可見腰膝酸軟,神疲乏力,健忘尿頻,關節強直畸形或女子月經不調,男子陽痿遺精;偏陰虛者,頭暈耳鳴,五心煩熱,咽干盜汗;偏陽虛者,形寒肢冷. 治則:補養肝腎,強壯筋骨. 中成藥:健步壯骨丸,益腎蠲痹丸,壯骨關節炎丸,靈效丹系列等. 生活護理: 風濕病常用治療方法: 風濕性疾病是一組以內科治療為主的肌肉骨骼系統疾病,包括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及各種病因引起的關節和關節周圍軟組織,包括肌肉,肌腱,韌帶等的疾病.常用的治療方法: 1.風濕病常常侵犯關節,肌肉,骨骼以及軟組織,疼痛,腫脹,關節功能障礙,發熱這些癥狀比較突出,解熱鎮痛消炎,緩解癥狀是治療這組疾病的首要目的,因?往往選用非甾體抗炎藥,如扶他林,莫比可,樂松,天新利德,西樂葆,萬洛等,而且新型的非甾體類抗炎藥作用好,療效高,使得副作用明顯減少. 2.如果風濕性疾病得不到正確合理的治療,關節,肌肉,骨骼等病變會導致功能障?和畸形,留下終身殘疾,影響生活和勞動,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經濟損失.從風濕性疾病侵犯的組織看,以往稱之結締組織病的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病,多發性肌炎,壞死性血管炎,強直性脊柱炎都有自身免疫的紊亂,屬于自身免疫紊亂的一組疾病.痛風性關節炎已明確是嘌呤代謝紊亂而導致尿酸鹽結晶在關節內沉?,往留有關節腔,骨骼,韌帶受累.因此風濕病的治療除了對癥治療緩解癥狀外,還需進行病因治療,自身免疫紊亂性的疾病需要免疫調節,例如使用皮質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劑,免疫抑制療法有了很大的進步,新藥物不斷發現,用于臨床,如驍息,愛諾華,帕夫林,新療法不斷發現,如①對輕型的系統性紅斑?瘡采用小劑量強的松,氯喹,mtx的聯合治療,可以明顯減輕副作用;②類風濕性關節炎采用聯合治療,一線藥與二線?的聯合治療,二線藥之間的聯合治療.③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重癥風濕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