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一個提倡素質教育的時代,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以及潛在能力的培養。在鋼琴教育中,則體現在由重視技能技巧的訓練轉變為更加注重對人的整體音樂素質的培養。本文試圖對目前已被我國引進并正在推廣中的幾套鋼琴啟蒙教材進行分析,或許其中的一些新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參考。
《巴斯蒂安鋼琴基礎教程》
這是一套由美國著名的NeilA.kjos音樂出版公司出版的在美國被廣泛使用的入門教材,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材編排的整體布局
這部教材的突出特點之一是在編排的整體布局上注重全面的展開音樂基本理論與基本能力的訓練,從而培養兒童全面的音樂能力。教材按程度深淺分為五集,每集均由《基礎》、 《樂理》、 《技巧》、 《演奏》和《視奏》各分冊組成,每冊都有各自不同的訓練重點,各冊之間緊密聯系,相互對應、配合和補充。其中《基礎》是核心部分,包括彈奏方法、樂理知識在內的各個階段所應掌握的所有基本內容;《樂理》著重于對樂理知識部分的集中強化訓練,針對《基礎》中所學的新知識進行復習、鞏固,以各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對其加深理解并熟練掌握,而且還會在這個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進行擴展和引申,建立一個比較全面的理論基礎;《技巧》針對各階段所應掌握的演奏方法,尤其是重點和難點的部分,單獨拿出來設計成精煉的小曲或練習集中加以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這階段所要求的方法和技巧,為彈奏中的具體問題作了技術上的準備;《演奏》提供了涵蓋各個階段所應掌握的知識技巧、彈奏方法在內的不同風格的完整樂曲,將技巧和音樂相融合,著重于從演奏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的內容;《視奏》則編排了與新的學習內容相聯系,但難度與復雜程度較低的小曲,在快速瀏覽中提高視譜能力與反應速度。
這種編排方式的優點是運用起來方便又靈活,涵蓋了學習音樂初期應掌握的方方面面的知識,在教學上避免了只重視進度或技術水平的提高而忽視對全面音樂素質的培養的問題。
2.入門方式
這套教材沒有像多數傳統教材那樣從識譜和認識音符開始,而是把熟悉鍵盤作為切入點,先學習節奏,根據節奏和手指的編號讓學生直接在琴上彈出曲子,然后再逐漸引入音名和線譜。這種入門方式有著明顯的優勢:一是省去了一個一個單獨學習音符的枯燥而單調的過程,從學習的最初階段培養兒童對音樂的感性認識和音樂聽覺,增強兒童對音樂的親近感;二是從節奏入手,節奏先于音高的入門方式更符合兒童的接受習慣,同時從一開始就培養了兒童對音樂的韻律感,這為日后的學習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三是由于不受音高限制可在鍵盤上任意更換位置,讓學生很早熟悉琴上的各種位置,從而增強了手指對琴鍵的控制,擴展了聽力范圍。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這套教程是從黑鍵開始的,在引入五線譜前先讓學生在黑鍵上彈。一方面黑鍵的五指位置更符合手生理上的自然弧度,因此從黑鍵開始有利于兒童建立自然放松的手形;另一方面,讓兒童盡早接觸黑鍵有利于克服對黑鍵的恐懼心理,從而盡快熟悉鍵盤,也為日后接觸各種不同的調性打下基礎。
3.對鍵盤熟練應用能力的培養
在學習了調式調性后,為了讓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和應用鍵盤,教材中編排了大量移調的訓練。從學習一條簡單的和弦連接、和弦的轉位開始,就要求學生在不同的調上熟練地演奏;然后在學習的每個階段都會編排一些在不同調上演奏的樂曲,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形成對調性的感覺和概念,并鍛煉其熟練掌握鍵盤的能力,這為將來即興伴奏與即興演奏方面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套教材通過精心設計和安排,使孩子在學習鋼琴的同時接受全面的音樂教育,包括音樂的基本理論、鋼琴的基本技巧、音樂術語、音樂表現、視奏、伴奏以及即興創作,使學生不僅在鋼琴技巧上,而且為今后音樂學習的持續發展都打下良好基礎。
《新世紀兒童鋼琴啟蒙教程》
這是一套由美國眾多資深教授共同編寫的啟蒙教程,它的教學理念是注重培養兒童對音樂的感悟和創造性思維,讓兒童從初學階段就開始感受各種不同風格,不同時代的音樂,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
1.即興創作的練習
從第一課感受節奏和熟悉鍵盤開始,在接觸到新的內容時有很多讓兒童進行自主創作的練習,叫做“我自己的歌”。教材中有一些簡短的提示,并有伴奏聲部,學生可以先聽伴奏聲部感受音樂的節奏和情緒,然后彈出自己即興創作的音樂。這些練習一方面培養了兒童對音樂的感受力和創造力,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學到的知識得到應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活學活用。
2.對音樂感覺和音樂聽覺的培養
(1)以歌唱的方式帶動彈奏:在前兩冊中幾乎每首樂曲都帶有歌詞,是可以獨立演唱的歌曲。兒童對歌唱大多都具有本能的感覺和興趣,在引入五線譜之前的樂曲都可以先教會他們唱,先唱后彈,這樣不但使彈奏變得容易,更重要的是從學習的最初階段就培養學生的旋律感。引入五線譜后的樂曲可以讓學生邊彈邊唱,讓他們感覺歌唱與彈奏的聯系,讓音樂具有歌唱性。
(2)與樂隊和伴奏聲部的配合:教材不僅為樂曲編寫了教師伴奏的聲部,更可貴的是隨書所附的光碟中還將伴奏聲部專門合成了樂隊伴奏。每首樂曲哪怕是只有兩行的兒歌,加上樂隊的伴奏后都是一段完整好聽的音樂。這種合奏的形式讓兒童盡早的感受音樂豐富的和聲色彩和立體感,這種聽覺能力的培養對將來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另外,這種配合也在不知不覺中訓練了學生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3.選曲風格的多樣化
這套教材的選曲注重風格上的多樣,包括的類型很全面。其中有兒歌和童謠、民間歌曲的改編曲;古典、浪漫時期的樂曲;現代風格的作品,如藍調、布魯斯、靈歌、無調性小曲等等;還有一些作品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與區分不同的音樂風格,以變奏曲的形式將幾種風格融為一體。
這些風格多樣的樂曲使兒童從初學階段就接觸到各種不同種類與風格的音樂,這對開闊他們的視野以及提高音樂修養有重要作用。
《我和我的鋼琴》
這是由英國著名的鋼琴教育家范妮·沃特曼及鋼琴家馬里昂·海屋德合作編著的一套在英國流行多年且極受歡迎的鋼琴啟蒙教材。
1.入門方式
這套教材同《湯普森簡易鋼琴教程》一樣也是從中央C開始分別向上下擴展逐個引進新音符,不同的是它更加注重形象性和趣味性。在引入新知識時,考慮到兒童形象思維強,想象力豐富的特點,設計了很多易被兒童接受的方式。如“識音符”這一課中,引入“音樂彩虹”這個名詞,音樂字母有七個,跟彩虹的七種顏色一樣,每個音符都對應其中的一種顏色,音符的名稱與顏色保持一致,這樣就有利于加深孩子對音符的記憶;在介紹鋼琴鍵盤這一課中,讓孩子想象自己是一只在鍵盤上跳躍的青蛙,找到每一組的C鍵,然后從上到下、從下到上的跳過去;再如認識和熟悉音名時引入“彈字母游戲”,在圖案下標明英文單詞,比如:BAG、CAB等等。把組成單詞的字母在琴上的對應音符彈出來,這樣每個單詞就有了代表它的音樂,孩子在這種類似游戲的學習中體會到樂趣,很快就能熟記音名。另外,隨著每一個新音符的出現,編者還專門挑選了為這個音符而做的幾首小曲,通過不斷地練習來鞏固新學的知識,同時這些小曲還附有歌詞。
2.樂理知識的引入與彈奏方法的說明
編者將樂理知識融入鋼琴課中,如在識譜過程中,要學習各種速度、力度、表情等不同符號,針對每一種新符號的出現,都會安排一個獨立的樂曲來練習。樂譜上不僅繪制了醒目的標記,還用文字說明的方式加以解釋。這些注釋簡單明了,通俗易懂,無論家長還是孩子都容易理解。樂譜中針對樂理知識這部分設計了“音樂偵探”和“猴子謎語”兩個小欄目,其中“音樂偵探”是附在樂曲后面的幾個小提問,家長可幫孩子進行問答;而“猴子謎語”則是一個綜合性的小測驗,內容豐富多彩,非常有趣。這兩個小欄目能夠很好地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
在教材中,對孩子和家長最具指導作用的是一些關于彈奏方法的說明,語言通俗易懂,形象逼真,能夠給孩子以具體的指導。如對于斷奏是這樣表述的:“音符上或下加一個點,使它的彈奏更短、更干脆,手腕松弛,如同拍皮球一樣”。對于兩個音的連線又是這么表述的:“第一個音要把手指落在琴鍵上,第二個音用手腕把手指從琴鍵上拉起來”。
3.靈活多變的演奏形式
(1)自彈自唱
很多孩子都有體會,唱歌要比彈琴容易。于是編者不僅選用了許多兒童熟悉的民歌童謠,還為一些旋律配上歌詞,可以說每首樂曲對兒童來說都是一個小故事。這種邊彈邊唱或你彈我唱的形式,既可以引發孩子的興趣,又可以鍛煉他們聽、彈、唱協調一致的能力,并通過歌唱培養兒童啟蒙階段的音樂感。
(2)四手聯彈
將四手聯彈的練習設計成獨立的部分是這部教材的又一個特點。編者按照程度把四手聯彈的樂曲單獨列為上、下兩冊,其難易程度與學習的進度相符合,成為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四手聯彈主要是訓練合作能力,這種合奏形式,可以使孩子從學習鋼琴的入門階段就充分享受到合作的樂趣,而兩個人彈奏出來的豐富音響,特別有利于他們聽覺能力的訓練和提高。
這套教材體現出了編者一個明確的指導原則:進度不快、程度不難、音樂全面、注重樂理知識的傳授、要求孩子掌握全面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巧。
上面介紹的三套教材目前已在國內鋼琴基礎教學中逐漸被認可并采用,和多年沿用的啟蒙教材《湯普森簡易鋼琴教程》、《拜厄鋼琴基礎教程》相比,無論在編寫原則、內容形式、視覺效果、裝幀印刷上都有很大的突破。社會在發展,知識在更新,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在進步,這些都在呼喚有更多更好的鋼琴教材問世。我們熱情的期待今后有更多的國外優秀鋼琴教材引入國內,加速鋼琴在我國的普及,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
|